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图片)

时间:2024-01-24 21:54:23 作者:陈情匿旧酒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都知道四合院是老北京的特色,您知道它的建筑规格和装潢讲究吗?

老北京人说,四合院是毛细血管,连成胡同,通往心脏位置的紫禁城。

有位作家说,四合院是笔墨纸,记载了中国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和生活方式。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倒座房是整个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其檐墙临胡同一般不开窗,由于倒座房的门窗都向北因此采光不好。一般东厢房为私塾,西厢房为厕所,中间的房子一般为仆人居住。南侧的街门、倒座房、北侧的垂花门和游廊共同围成四合院的前院,前院是主人会客办公的场所,通过垂花门之后才是内宅,即四合院的生活区。

再聊聊四合院的细节装修,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通常是砖砌而成。

简单一点的影壁可能没有什么装饰,但也必须磨砖对缝非常整齐,豪华的影壁通常装饰有很多吉祥的图样。影壁墙上的砖雕主要有中心区域和四角。中心方砖上面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影壁墙的中央还镶嵌有福寿字的砖匾或者是带有吉祥意味的砖雕。

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的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日17:35 BRTV文艺 笑动剧场

精彩预告

相声《夸住宅》

表演者:高晓攀 孟凡贵

相声《玉堂春》

表演者:何沄伟 刘宸

相声《老老年》

表演者:王凯 吴迪

相声《八扇屏》

表演者:金霏 李增瑞

人们常说四合院,您知道什么是四合院吗?(最全图解)

图解四合院

① 首先是来说是大门,他可以说是旧社会的有钱人家地位的象征。② 进大门之后后会看到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坐南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房,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③ 自此我们向前,经过二道门(或为屏门,或为垂花门)进入到了正院。可以说这二道门是四合院中装饰得最华丽的一道门,也是由外院进到正院的分界门。④ 在正院,我们可以看到小巧的垂花门和它前面配置的荷花缸、盆花等,构成了一幅有趣的庭院图景。⑤在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家中长辈、高堂、宾客居住。⑥ 东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家中的长子居住。⑦ 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家中次子居住。⑧ 过了正房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或者是家中的女眷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四合院的院落布局

我们所熟知的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倒座房、后罩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可以说得上是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也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商周时期,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对地标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发展下去。

大门

大门又称宅门,是住宅的出口,是宅院的门面。中国历来很重视宅院的大门。历代统治者都把门堂制度看成封建登基制度的重要内容,不管是从规模、形式、装修色彩、建筑材料上面来说,都有着森严的等级。

影壁

影壁是设在四合院宅门内外的装饰墙面。他的作用在于遮挡宅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宅门出入口的环境,使人们在进入宅门时,迎面首先看到的是垒砌考究、雕刻精美的画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祥颂语,从而获得视觉和心灵上的良好感受。

倒座房

倒座房作为临街建筑,它属于外宅,在诸房中地位不是很重要,是相对独立的外宅,宅门的柱子一般要比倒座房的柱子高出半尺或一尺,他的屋架形式也是根据宅门的形式等级而定的。

垂花门

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闺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指不迈垂花门。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的下端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中装饰富丽的建筑。

抄手游廊

游廊的构造比较精巧,一般是用绿色的梅花柱,将上面做成倒挂楣子、花牙子雀替;下面设置坐凳栏杆;屋顶再铺小筒瓦。廊的占地面积不大,高低尺度近人,色彩古典优美,跟四合院的整体建筑能够形成高低、大小、虚实的对比。

抄手游廊一般都成曲尺形,与东西厢房,和垂花门连接,将内宅串联成了一个整体。因此,游廊不仅有通行的功能,还丰富了内宅建筑的层次和空间。

无论是景色宜人的春天,还是秋高气爽的金秋,都可以在廊中欣赏庭院,体验移步换景的中式建筑之美;而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或是雪花纷飞的冬日,走在游廊中又可以减少日晒雨淋带来的不便。

  正房

京四合院的正房一般是面阔三间或者五间,它是四合院中最主要的建筑,进深方向经常采用七檩构架,也就是安排七根檩条,前后共四排柱子,两面都设有外廊,显得宽敞明亮。 一些小四合院的正房可以只设前廊或者前后都不设廊子。由于正房是整个住宅中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屋顶不但要高出厢房、耳房一大截,而且有时还带有屋脊,更显得比其他的卷棚屋顶高大许多。

正房的明间(即中间一间)称为堂屋,三开间的正房堂屋两侧是卧室和书房,通常在明间正中排放一个八仙桌,桌子两旁设两把椅子,在墙上挂着一幅画和两副条幅,或挂四幅中堂画。次间或者稍间用作主人的卧室。北京冬季寒冷,卧室中经常设有炕。这些炕都紧靠前槛墙或者后檐墙,下面挖有坑洞与外面相连,冷天时可以在外面添柴烧火,把炕烧热。

  厢房

厢房大多是三间,比正房要矮一些。多数厢房带有前廊而不设后廊,这样有可能出现前檐低而后檐高的现象,工匠把这种样式叫“撅尾巴房”。当然,只要对梁架略做调整,使得两面的屋檐高度一致,也可以避免“撅尾巴”。一些小四合院也可以不设廊子。

耳房

正房两侧的两间房间高度低于堂屋,且布局颇似人的双耳,故而被称作耳房。如果院子狭长,厢房通常也会有耳房,通常是平顶的,因此厢房的耳房被称为盝顶。

后罩房

后罩房是四合院最后一排房,它的地位与倒座房相似,也是前檐朝向院内,后檐墙临街,区别在于其位置在整个四合院的后侧,方向正好与倒座房相反。后罩房属于后院,比倒座房所在的前院要私密得多,朝向也好,一般由家中的女眷或未出嫁的女子居住,也经常用作佣人房或其他辅助用房。

王府以及少数大宅子将后照房建成两层楼的形式,又叫“后罩楼”。

希望小编的这篇文章可以让各位朋友多了解一下四合院,更加喜欢四合院。

打卡北京这5座“四合院”,触摸别样人文历史

“四合院”

古都的文化名片之一

来京游玩

打卡藏在胡同里的

“四合院”博物馆

“四合院”故居

触摸京城

别样人文历史

“四合院”博物馆

史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是一座承载老北京文化和记忆的社区博物馆。

博物馆所处院落的历史格局、灰色砖瓦、木质门窗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韵味,院内两颗粗壮的法国梧桐将半个院子覆盖在树荫之下。

资料图

博物馆所在地曾是才女凌叔华的故居。当年凌淑华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内举办文化界的聚会,齐白石、徐志摩、胡适都曾是这个院子的座上宾。置身其中让人能很快回到那个记忆中的北京四合院。

资料图

博物馆占地1000平方米,设有七个常设展厅、一个临时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

常设展浓缩了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和胡同生活。其中,第六至七展厅以实物和声音来展现胡同里的生活记忆,别具特色。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30-16:30(16:20停止入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史家胡同24号院

东四胡同博物馆

东四胡同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建于1940年前后,是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占地1023平方米。

博物馆分五个展区:东四印象展区、印象瓦舍展区、文化探访展区、文化交流客厅、历史文化实物展区。

东四印象展区在西厢房,通过视频、文字等,介绍了东四地区整体的历史和文化。历史文化实物展区设在东厢房,展示了门墩儿、老衣柜、博缝头、鱼缸等胡同居民捐赠的老物件。

院落进门处的红色木门,院落内的台阶石、柱顶石、大门,包括一些原始的柱子,都被原样保留,给访客带来身临其境的历史感。

开放时间:每周一、三、五、六、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四条77号

法原博物馆

法原博物馆选址在前门大街附近的一处四合院内,为明清时期的江西吉州会馆,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是展览的一部分。

法原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朱小地创立,主要展陈他四十年来收藏的中国民间建筑木构精品,如柱、梁、斗拱、驼峰、雀替、垂柱、挂落、悬鱼等。

这些木作来自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观众在参观时均可以找到对应的藏品。

作为一个对外展示、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窗口,法原博物馆为观众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演进过程,讲述有关传统建筑木作的详细信息和藏品背后的故事。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10:00-17:00(16:30停止入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大同85号

“四合院”故居

鲁迅故居

在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幽深的胡同内,有一座青瓦灰墙的小四合院,门牌号为21号,这就是鲁迅于1924年春天自己设计改建成的在北京的最后寓所,也是迄今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的居所。

资料图

鲁迅在此生活了两年,直到1926年8月离开北京去往南方。就是在这里,鲁迅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精彩华章。

1956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在此处旧居的基础上建馆并开放,至今已收藏文物藏品3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7百余件,其中鲁迅先生遗留的文物就有21258件。

先生遗物包括文稿、书信、日记、译稿、辑校古籍手稿、题赠卷轴等等手迹,还有藏书、汉画像砖、墓志拓片等收藏品。

另外,与鲁迅先生联系密切的萧军、萧红、瞿秋白、许寿裳、钱玄同等人的遗物也保存至今,成为不可多得的民族珍宝。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15:30停止入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是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

老舍先生1950年购入此处住宅,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

走进故居,砖砌影壁后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

资料图

进二门,迎面是一座北京现在已少见的五彩小木影壁。转过影壁,院中正房三间,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卧室兼画室。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卧室兼书房,现按原貌对观众开放。

院内东、西厢房现辟为纪念性展室,东厢房的实物展和西厢房的《走近老舍》生平展通过大量珍贵的图书、照片、手稿以及生前遗物,向观众展示老舍先生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寻找天津最早的小洋楼,117岁的她保存最完整

天津的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型地区。这一地区共有22条道路,天津城建部门为了统一管理,按照由南至北的顺序,将这一地区东西走向的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长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等统称为“五大道”地区。如今,“五大道”已经成了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

天津五大道居住过许多名人,多任美国总统也曾在广东路美营服役。

而在这2000多座风格各异的小洋楼中,建成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却是一所独具特色的西班牙风格小楼,其地址为马场道121号。

它的东面是法式风格的天津外国语学院建筑群,西面是欧洲象征主义风格的财经学院分院办公楼,在这2处大建筑物中,2层的西班牙小楼更显得娇小玲珑。

这所小楼比东西两侧的楼房的建造历史要早得多,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迄今已历117年风雨。

这幢小楼最早是一名德国武官的寓所,后来转给了达文士。他是英国商人,全名为汤玛斯·达文士,其夫人为汤玛斯·达文士。他们从上世纪初来到天津,从事进出口商贸业务,主要经营皮毛。

据说达文士在青少年时代曾到过西班牙的海滨城市,对西班牙式楼房情有独钟,因此将小楼重新设计成西班牙风格。这所楼虽为英国建筑师设计,但施工者是中国工人。

该楼系砖木结构,外墙为浅黄色水泥砂浆疙瘩墙面,瓦拢铁房顶,一楼、二楼之间有水泥雨檐腰线。长方窗为主,部分圆窗点缀,方、圆形体对比,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精巧。内装修为椭圆拱券甬道结构,天花板有灯光灰线。

这所小楼的特点是:楼梯栏杆柱头及外墙明显处均有带“T”字头的盾牌族徽,似乎是英国望族的标志。

小楼南面有网球场,两侧和北面有花坛、绿地和树木,种有海棠树、芙蓉树和藤萝架。

由于业务的发展,达文士在英租界达文波道(现建设路)成立了一家洋行,扩大了皮毛进出口贸易。达文士去世后,达文士太太居住在二楼,并将一部分房子用于出租。达文士太太在20世纪40年代末回英国。

后来二楼住进了一家白俄牙医,夫妻2人。牙医去世后,其遗孀是个胖老太太,1956年,这位老太太去了瑞士。

图说:1930年代的马场道,工商大学即现在的天津外院,她与刘冠雄旧居之间,疑似为达文士楼。

如今,这座五大道最早的小洋楼已经成为一间特色杂货铺,在两大高校之间的花草树木中,怡然自得。

五大道上的小洋楼大多历经百年风云,里面的主人也从昔日帝王将相、商业巨子,变为新中国的百姓人家,“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小洋楼是历史留给天津的宝贵遗产,是世界建筑艺术的集结,一面承载着津城百年来的沧桑变化,一面又见证着天津现代化发展的崭新进程。

图片源自网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