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小龙虾的来历(中国的小龙虾真正来源)

时间:2024-01-24 07:52:09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小龙虾沿长江扩散40年,已抵达川渝,“外来身份”引人担忧?

说起小龙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麻辣鲜香的风味简直让年轻一代欲罢不能。国内的小龙虾最早出名于江苏省盱眙县的十三香小龙虾,后来借由湖北省“出道”,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现象级“网红水产品”。

然而,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小龙虾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外来物种,还被列进了全球最具威胁性的100种外来物种名录。如今,外来的小龙虾已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扎根,以湖北、江苏、安徽等地的野外水域最为常见。

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部分江河湿地中,小龙虾还成为了最主要的优势物种,泛滥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贵州的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由于小龙虾过度繁殖,这里还曾上演了几场激烈的“人虾大战”,引发了专家们对本土生态系统的担忧。

疯狂扩张的小龙虾

小龙虾的学名是克氏原螯虾,它的“老家”位于美国南部以及墨西哥的北部地区。在原产地,小龙虾还算是“老实本分”,但到了其他地区就开始“兴风作浪”了。目前除了南极洲和澳大利亚以外,所有大陆都能发现这一物种的身影,人为介导是最大的扩散因素。

小龙虾具有很强的生态可塑性,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生存繁殖,而且只需要3-5个月就能发育成熟,雌虾的抱卵数量多达500~2000枚。按照10%的孵化率来计算,平均一尾雌虾的最终能抱仔50~200尾,繁殖力强悍,入侵风险很高。

以非洲大陆为例。由于水族贸易和水产养殖的需求,小龙虾在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起航,被人为引到了非洲的肯尼亚——这也是数百万年以来人类首次将淡水小龙虾引入到非洲大陆。

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小龙虾还被陆续引到了埃及、赞比亚、南非、苏丹、乌干达等地。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奈瓦沙湖的小龙虾事件,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奈瓦沙湖是东非大裂谷东支的一个湖泊,周边水草植被丰富,非常适合小龙虾的生长繁殖。由于环境适宜并且缺少天敌,小龙虾的种群规模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啃食了浅滩处的大量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原本是当地的土著鱼类的食物来源以及产卵场所。

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非洲人不用吃的方式解决泛滥的小龙虾呢?

首先,很多非洲人都从心理上惧怕小龙虾,更不敢将其作为食物,想要像亚洲人一样在餐桌上消灭小龙虾并不现实。其次,非洲的烹饪方式以简单的白灼为主,缺少高级的料理厨师,很难将小龙虾的风味拿捏到位,烹饪后的口感确实乏善可陈。

中国小龙虾的来历

中国小龙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而早在1927年,日本就已经率先从美国的新奥尔良引入了这一物种。

在中国大陆地区,江苏南京一带最先从日本引入了小龙虾。当时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并不像现在这么高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普遍不积极,因此养殖的规模和产量也一直不温不火。

在八九十年代,湖北、江苏等地的农民还一度将小龙虾视为外来害虫。这是因为野生小龙虾非常喜欢在田埂上打洞,导致水稻田保水困难,让农户们很是头疼。另外,小龙虾还会夹断水稻秧苗的根茎并以之为食,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这也是野生小龙虾不受待见的原因。

小龙虾在中国的扩散路径

90年代末期,江苏、湖北等地的农户“突发异想”,对传统的水稻田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稻田的排水渠加宽加深,在稻田的四周挖出了一条环形沟渠。

这样一来,小龙虾就能够在环沟深水中活动,而水稻则在浅水中生长,将两者的矛盾降到了最低,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绿色生产模式。到了2006年,湖北省政府将“稻田养虾”模式作为典范,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这使得湖北一跃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

2021年春,养殖户将小龙虾苗放入水稻田

在养殖产量上,上世纪90年代的我国养殖的小龙虾只有6700吨左右,2019年就达到了惊人的208.9万吨。其中,湖北省的小龙虾产量高达90多万吨,牢牢占据着整个产业的半壁江山,堪称“小龙虾一哥”。

正当小龙虾产业火遍全国的同时,养殖逃逸和自然传播的现象也在不断发生。调查表明,小龙虾的野生种群逐渐扩散到了长江中下游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如今正朝着长江中上游扩散,目前已经抵达重庆、四川等地,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汛期不吃小龙虾”

不可否认,小龙虾确实营养美味,风味十足,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一旦到了野外环境,不受约束的小龙虾也很容易酿成灾祸。

小龙虾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动物,能够摄食各种藻类、有机碎屑以及水生昆虫,还会摄食小型鱼虾,对食物基本不挑剔(生态幅宽)。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小龙虾摄食了大量的有毒藻类,毒素就会在小龙虾体内不断富集,虾头和虾黄部位的毒素含量往往最高。

消费者在不慎食用富含毒素的小龙虾后,就有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严重的还会导致肾衰竭。2010年,南京市共有23人中招,2016年全国有130多人中招,甚至还有人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专家们认为,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和2010年、2016年的南方水灾有关。当年的洪水导致人工养殖的小龙虾逃逸到野外,而在夏季“水华”频发的时期,这些小龙虾由于摄食大量的有毒藻类而成为“毒物炸弹”,人们误食之后就有可能中招。因此,民间也有“汛期不吃小龙虾”的说法。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小龙虾也有一定“责任”?

小龙虾是一种典型的穴居生物,个个都是打洞能手。我国有句老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实上,小龙虾的打洞能力比蚂蚁还要更胜一筹,对长江沿线土质堤坝的威胁相当大。

小龙虾的两种洞穴类型,85%的洞穴都只有一条隧道

一般而言,小龙虾打洞主要是有两种原因。第一是当天气过热或过冷时在水边打洞,这是为了避免高温和低温的胁迫,创造出合适的生存条件;第二则是在繁殖期间打洞,这是为了方便产卵并为后代提供庇护所。

国内有研究指出,当小龙虾长到1.2公分时就已经具备挖掘洞穴的能力了,此时洞穴的结构都相对简单,大多只有一条隧道,位于水面上下10公分左右。相比之下,成年的小龙虾打洞能力更加强悍,洞穴深度一般在50~80cm左右,堪称“打洞狂魔”。

在一年当中,小龙虾的打洞行为在7-10月最为活跃,在养殖期间因为打洞而逃逸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7~10月同样是南方降水集中的时期,这一时期加强对堤坝的检查巡视,及时加固修补尤为重要。

结语

近几年来,小龙虾的分布范围已经扩散到我国20多个省区,在池塘、沟渠、湿地等多种生境中成功建立了野生种群。在贵州、云南等地,野生小龙虾的泛滥已经引发了局部灾难,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野生小龙虾

小龙虾从引入到广泛建群,前后已有90多年的时间。针对小龙虾的野生种群,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野外群体的繁殖情况急需进一步监测调查。

对于野生小龙虾的防控,您有什么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三农创作挑战赛#

龙虾:从小龙虾到大花龙,我们吃的到底是什么生物?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故事从60年前的一场国际纠纷说起。

龙虾移动身体,究竟是走路还是游泳?

当年,法国和巴西为这事儿,不惜出动航母和飞机,一副为了龙虾,准备开战的架势。

接着,国际法庭出来调停了,然后,专家们又在法庭上吵了整整2年。

到最后却得出一个非常离奇的结论——那就是,龙虾既不走,也不游,龙虾是一种美食。

这种逻辑混乱的结论,你能看懂吗?

反正不管你懂不懂,当年的交战双方是看懂了,还握手言和,双双接受了这个裁决。

这就是神奇的龙虾,能用味蕾让双雄出动航母,也能用味蕾让世界和平。

现在,龙虾是全球通用的美食语言,不要说什么皮蛋、豆汁、鲱鱼罐头,龙虾解释一切。

但是,翻看古籍,古人为什么不吃龙虾?

龙虾究竟是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寰球美食?

从小龙虾到大花龙。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背后的故事。

龙虾VS西蓝花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的龙虾爱好者,那么,你大概有25%的概率不吃西蓝花。

不管是小龙虾还是大花龙,只要是煮熟了又红又香壳儿又硬的那种,都算龙虾。

你甚至可以用一颗西蓝花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的龙虾爱好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全世界25%的人拥有超级味蕾,而超级味蕾让你无法接受西蓝花的怪味。

但同时,超级味蕾,也会让你对鲜味极其敏感。

这种鲜味并不是味精、香菇、母鸡汤的那种二手感觉,最直观的形容,就是龙虾入口后,那种从舌头到大脑,再到全身的快乐感。

人类的鲜味感官,被科学家们描述为一种底层语言。

在1900年代,曾经有一帮专门研究鲜味的日本专家们(池田菊苗),这么形容过这种底层语言:

第一,鲜味引导舌头分泌唾液,带来一种毛茸茸的感觉,刺激喉咙、口腔的上方和后方;

第二,鲜味本身并不美味,但会使多种食物令人垂涎,在配合香味方面尤甚;

第三,有别于其他味道,鲜味不含蔗糖,只在相当狭窄的浓度范围内带来愉悦效果,最适宜的鲜味味道视乎盐的份量而定;

第四,低盐食物能以适量的鲜味保持令人满意的味道。

看来,第一条解释了为什么你只需要看着这种龙虾的画面,就会流口水。

第二条解释了为什么麻辣小龙虾是夜宵之王。

第三、第四条解释了为什么一盘龙虾刺身,一碗虾脑白粥也能让你幸福满满。

这就是神奇的鲜味——全人类的共通情感。

另外,还补充了一个小故事,那就是这帮日本专家们后来开了一家味精厂,叫做——味之素。

味之素一直发展到今天,却变成了影响全球芯片供应的老妖怪。

不是转行了,依旧是做味精,但制作味精的副产物当中,有一种叫做ABF——味之素堆积膜(Ajinomoto Buid-up Film)的东西,这是芯片封装的必须原料……

游离氨基酸

专家们通常会用游离氨基酸的指标来评判龙虾的鲜味。

游离氨基酸在虾肉、虾壳中的浓度越高,品质越纯,也就代表着龙虾越鲜。

但拥有鲜味的游离氨基酸大概有四种(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又要如何评判它们的品质呢?

首先,谷氨酸和天冬氨酸需要被排除,因为,这是味精、香菇和番茄的鲜味,不属于龙虾。

其次,丙氨酸又鲜又甜,大概是吃牛排、喝牛奶的那种感觉,也不属于龙虾。

而龙虾风味中最特别的一点,仔细回想一样,是不是有一种,能让你嗨起来的神秘感觉?

这种快感其实来源于——精氨酸。

那又要如何形容精氨酸呢?

比如,我们知道,谷氨酸是因为它来源于谷物当中,天冬氨酸是来源于天门冬属植物,所以,当年命名精氨酸的化学家,究竟做了什么……

不扯远了,这就是龙虾的美味原理——游离精氨酸附和着虾青素、核苷酸还有其它各种游离氨基酸,就组成了奇妙的鲜味体验。

而游离精氨酸浓度最高的龙虾品种,也一定突破你的想象。

是霸气的波士顿龙虾吗?

还是昂贵的澳龙?

或者是巨大的中华锦绣龙虾?

其实你想多了,精氨酸浓度最高的是——夜宵之王——小龙虾。

学名叫做克氏原螯虾,原产地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

至于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这背后,大概有这样一段故事。

牛蛙VS小龙虾

时间回到100多年前,日本人正在和俄国人干仗,那会儿,日本老百姓很穷,吃不起白米饭。

甚至留学生到了中国,看到长春街头有人独享一只烧鸡,都能惊为天人,因为,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没有把整只鸡拿来烧烤这么奢侈的事情。

甚至至今日料里面,你都不可能吃到整只烧鸡。

所以,当留学生把这个见闻写信分享给国内同学的时候,同学们根本不相信,他们甚至怀疑,这里烧得一整只,是不是牛蛙,因为,一方面中国人把牛蛙也叫做田鸡,另一方面,整只牛蛙烧熟了和整只鸡比较像,而且,在日本平民的食谱里,他们能想到最奢侈的肉类也就是牛蛙了。

当时的日本平民会认为,顿顿能吃白米饭,那是武士阶级的象征了,而如果米饭团再能配上牛蛙肉,那简直是光宗耀祖了。

这真的不是夸张,比如,著名的正露丸事件,当时的日本高官们,明知道白米饭吃多了会得脚气病,但还是非得给士兵们配发白米饭。

这就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士兵都出生平民,如果当兵吃不上白米饭,会影响他们的认同感。

同样,为了鼓舞士气,军队也给士兵们配发了奢侈肉类——牛蛙。

但我们知道,牛蛙、青蛙,这都是很容易被吃灭绝的物种,比如中国田鸡(虎纹蛙),早在1989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吃成了二级保护动物,现在也经常听到谁谁谁抓了三只田鸡就被判刑的新闻。

所以,当时的日本专家们也意识到了牛蛙灭绝的危机,于是,就开始为牛蛙找一种天然食材,好让它们大量繁殖。

找来找去,选中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小龙虾。

果然,小龙虾被引进到日本,牛蛙也就年年丰收。

再到了1930年代的时候,牛蛙、小龙虾和白米饭,也就跟着日本士兵们一起到了中国。

这也就是为什么小龙虾在中国口碑不太好的根本原因,跟着日本人一起来的

而这些都市传说呢,也并非空穴来风。

因为野生小龙虾和我们吃的养殖小龙虾,完全是两个概念,野生小龙虾至今都是国家重点治理的入侵生物。

比如,在云南就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小龙虾入侵?

2019年5月,一条微博热搜冲上来了榜首。

小龙虾竟然上榜了入侵物种名录,吃货网友们纷纷请缨出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这是云南省在2019年(《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把小龙虾被列入了II级严重入侵类物种。

一共五个等级,II级已经非常严重。

报告中指出,过去两年,各级环保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治理小龙虾,年捕杀量达到10万吨。

入侵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昆明普宁的村民从武汉引进小龙虾养殖,结果遇到暴雨,小龙虾逃跑,进入滇池当中。

然后,小龙虾很快就成了滇池的恶霸,生态杀手,导致原生物种大面积减少。

到了2006年,已经遍布整个滇池,生态破坏,无法逆转。

甚至有当地居民说,近20年来,滇池为什么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小龙虾入侵。

还有2006年,一个元阳县的村民购买小龙虾回来养殖,结果不小心让小龙虾逃跑到了梯田当中。

然后迅速扩散,很快就扩散到了周围6个乡镇,35个自然村,造成了近3万多亩梯田被毁。

而云阳属于红河州,云阳梯田又是红河梯田的典型代表,当时红河梯田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结果小龙虾入侵导致元阳梯田崩溃,损失难以估量。

所以,这些野生小龙虾真的不能靠吃来解决吗?

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再来分享一个2014年的新闻调查。

2014年·某龙虾街

那会儿小龙虾已经走出湖北和江苏,全国人民正在夜市上追捧它们。

但是,有记者发现 ,市场上各种小龙虾价格相差悬殊,5块,8块,10块,12块的都有,记者反复观察,发现5块和12块的两只颜色有明显区别,中间价位的两只看不出太大区别。

商家解释,价格区别主要是个头。

但记者还是发现,价格较低的小龙虾,腹部普遍有发黑的现象。

继续调查腹部发黑的原因,记者得到了三个说法。

一是,没洗干净,认真刷刷就好了;

二是,爱吃腐肉和泥巴,野生货会发黑;

三是,生长环境污染所导致的。

记者将这三个说法分别做实验,很显然,无论刷多久,小龙虾腹部都不可能刷白。

然后又用腐肉和鲜肉做实验,也发现,小龙虾会本能的躲避腐肉。

继续调查第三个说法,先是有批发商透露,便宜小龙虾都是黑水养的,然后又得到了专家的证实,腹部发黑确实是环境污染所导致。

而进一步追问环境污染的原因,原来,这是因为养殖户利用了野生小龙虾的一大特性。

那就是它们的适应力非常强,对水质几乎没有要求,即使是黑水沟、臭池塘,小龙虾也都可以飕飕得长。

于是,养殖户为了追求效益,就在池塘里高密度养殖,投放大量的饲料,让小龙虾猛吃猛长,这就导致小龙虾的排泄物很开就污染整个池塘,还大量排泄物沉积到塘底淤泥当中,而小龙虾长期匍匐在这种淤泥当中,就导致了腹部变黑。

这种小龙虾在食用上并不安全。

事件被揭露出来,养殖小龙虾的产业也就越来越规范。

市场发展到现在,不仅这种黑腹龙虾会被市场拒绝,就连野生小龙虾也一起被拒绝了。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野生小龙虾在被捕捞以前,究竟吃过什么样的污水和黑泥。

野生小龙虾没有标准,大的大,小的小,生产环境不明,虾肉品质未知,它们即使被捞起来,也只能自己吃吃,无法进入现在的规模化市场。

同时,为什么说腮部发黑的小龙虾不能吃,其实也是这个的原理。

另外,还有都市传说说,外国人在1924年就因为哈夫病爆发,早就把小龙虾排除在了食谱之外。

其实,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居民们吃起来,一点儿也不比我们矜持。

还有瑞典人,他们在500年前(1523年)刚刚独立的时候,国家穷,政府就鼓励民众们吃河流里常见的小龙虾。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今天,每年8月,休渔禁捕之前,他们都还有一个隆重的龙虾节,带着传统的小尖帽,品味着游离的精氨酸,那叫一个欢快。

真正的龙虾

我们俗称龙虾的东西,主要被生物学家们分到了海螯虾、螯虾与龙虾这三个类别当中。

真龙虾当然是指龙虾科的物种,它们一般都生活在海洋里,从外观上来看,龙虾都是没有大钳子的。

这两个大钳子被生物学家叫做螯。

于是,生活在海里的大钳子虾就叫海螯虾科,生活在淡水里的则被叫做拟螯虾科和蝲蛄科(螯虾科)。

小龙虾就属于蝲蛄科,而蝲蛄其实是一句东北方言,因为,曾经东北的河流里是生长着本土品种——蝲蛄。

蝲蛄很像小龙虾,看上去就是一个小一点儿,黑一点儿的小龙虾,但事实上,它和小龙虾的最大区别就是对水质要求非常高。

水质稍有污染,蝲蛄就会消失。

然后,一边是小龙虾入侵,一边又是环境污染,到现在,中国本土的蝲蛄已经非常罕见了。

现在市面上,还有一种长得像小龙虾的品种,身体是淡蓝色的,个头很大,它们其实是拟螯虾科的品种——澳洲淡水龙虾,国内已经有大规模养殖。

做熟以后几乎和小龙虾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如果你吃惯了小龙虾,突然来一顿拟螯虾,你会惊为天人。

因为,它们的口感更接近真龙虾。

至于真龙虾的口感,和小龙虾对比,大概就是往精氨酸里加核苷酸的感觉吧。

精氨酸是那种嗑小龙虾的快感,而核苷酸大概是那种能让你在脑海里闻到海风和远方的感觉吧。

这种澳洲淡水龙虾比较难养,因为它的习性也更接近真龙虾,非常残暴,会在池塘里自相残杀,甚至母亲直接吃掉自己的虾卵。

所以,养殖户一般用这种塑料管来让它们躲避同类的袭击,就连幼苗,也有小型塑料网格来保护。

至于真龙虾的传奇故事,我们在分享之前,先要排除掉一种最真实的假龙虾。

最真实的假龙虾

说到真龙虾,很多人脑海里的都会想到这种拥有两个大钳子大龙虾。

就连emoji的龙虾也是这个样子——。

其实,它可谓是最真实的假龙虾,俗名叫做波士顿龙虾,简称波龙,学名叫做美洲螯龙虾,属于海螯虾科。

还有所谓的欧洲蓝龙也是这种海鳌虾。

但事实上,海螯虾科的口感,中国人真的不太习惯,游离氨基酸偏低,精氨酸少得可怜,甚至就连丙氨酸和谷氨酸也不达标。

比如,现在很多婚宴上面,为了彰显气派,总会每桌上一盘霸气十足的波龙。

但最后你仔细观察,往往一桌子菜,剩下最多的就是波龙。

你但凡换个真龙虾,即使是换上一盘小龙虾试试,也不会剩这么多吧。

这就是波龙的尴尬,除了好看,真的不太好吃。

当然,波士顿人民并不这么认为。

这可是他们的骄傲,波龙可是现在整个龙虾产业的杰出代表。

但事实上,俗话说,人不识货,价识货,即使到了今天,波龙也只有真龙虾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

100年前,波龙还被波士顿人民拿来做饲料,就连雇佣水手的协议上都写着,一周不能让工人们吃超过两次以上的龙虾。

那波龙又是怎么就成功逆袭的呢?

这背后,就和真龙虾的故事有关了,我们先问一个问题,龙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古人到底吃不吃龙虾?

6米长的大龙虾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6米长的大龙虾吗?

没人见过,即使是未经证实的吹牛贴,也都只敢吹到1.2米长。

但是,中国古代有一本很严肃的训诂书,也就是百科全书的意思,它叫做《尔雅》,这是儒家经典。

结果《尔雅》上说,虾长大了就叫做鰝(hào),最大的有两三丈,须都有好几尺长。

《尔雅·释鱼》鰝,大虾。虾之大者,长二三丈,须长数尺,若此之类者名鰝

这完全乱了,如果按照汉朝标准来计算,一尺等于23.1厘米,那么,它的龙虾须就有一两米长,而十尺是一丈,两三丈,也就意味着身子就有五六米那么长……

你别说,这数据还不是瞎编的,符合现在龙虾的胡须和身体比例。

所以,古代中国人,真的见过6米长的大龙虾吗?

估计是见过吧,否则也不会把现在这种三十四厘米的小虾子叫做龙虾,龙,这可是中国古人心中的一尊神。

继续看古籍,我们发现,唐代的龙虾,须可以用来做簪子,这算不奇怪,现在的大龙虾,勉强就能做到。

《拾遗·王子年》大虾长一尺,须可为簪

翻到汉代,又发现龙虾须还可以做手杖……

《汉武洞冥记》马丹尝折虾须为杖

继续往前翻,在《尔雅》的注解下面,又发现了虾须帘的记载,也就是用虾须柔软的部分做成的窗帘……

传说,这种窗帘必须用两三丈的鰝做成。

《分甘余话》帘名虾须。鰝,海中大虾也,长二三丈,游则竖其须,须长数尺,可为帘,故以为名

太夸张了,古代中国真的有这么大的龙虾吗?

生物学家们并不100%否定,因为,龙虾其实是一种永生生物,他们体内有一种端粒酶,可以修复染色体上的端粒,本来,细胞每一次,端粒就会短一截,到端粒消失的时候,细胞就不再,于是,用细胞的次数×细胞的周期,也就是这个生物体的理论寿命。

这个生物学概念叫做海富烈克极限(Hayflick limit),我们原来聊过很多次了。

人类细胞的次数极限是40~60次,所以,人类的理论寿命是120~150岁。

而龙虾,理论上细胞次数是无限次,所以,它们的理论寿命也就是永生。

那龙虾为什么还会死呢?

其实,龙虾每年都要长大,长大的过程需要蜕壳,而蜕壳的时候要消耗很大的体能,很多巨大龙虾,都是在蜕壳的时候被自己活活累死了。

但这个累死的极限在哪里?

生物学家们其实并不知道,所以,我们也不能排除,古代真的有活了几千年的龙虾,长到了五六米那么长……

有点扯远了,总之,看古籍我们会发现,古代人并不吃龙虾,而是把龙虾当成玳瑁、珊瑚一类的海产装饰品。

这可能是因为,古代的保鲜技术有限,内陆人吃不到新鲜的龙虾。

于是,龙虾、甚至整个海鲜类目,在古代也就只是海边居民的美食。

直到清代,我们才看到大才子袁枚,在自己的食谱书当中提到,古代八珍并没有海鲜啊,但是今天大家都爱吃,我就勉为其难,记录一两条吧……

《随园食单·袁枚》古八珍并无海鲜之说。今世俗尚之,不得不吾从众。

袁枚写《随园食单》大概是1780年代。

这时候,全世界的物流、保鲜技术都在慢慢发展,然后,到了1950年代,冰箱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真龙虾的滋味,于是,就接上了我们最开头那个龙虾战争的故事。

1962年·海牙国际法庭

这年,巴西海洋生物学家(保罗·达席尔瓦 Admiral Paulo Moreira da Silva)在国际法庭上陈述,他说,如果巴西接受法国的论点,承认龙虾是在海床上跳跃游泳,应该被看作鱼类,那么我们也必须认为,澳洲的袋鼠,在跳跃行进时,应该被看作鸟类,并不属于澳大利亚。

这就是龙虾是游还是走的辩论高潮,巴西认为它们是走,这样,它就应该和贝壳、牡蛎一样被算作大陆架的一部分,也就属于巴西。

而法国则认为,龙虾是游,属于鱼类,鱼类不属于大陆架,也就不属于巴西,法国有权捕捞。

当时巴西也是军事强国,有航母的,就为了争这事儿把航母都拉出来了,最终,法国退让。

还记得1960年代,同样在英国和冰岛之间爆发的鳕鱼战争吗?我们原来分享过。

最后也是老牌霸主——英国退让了,这两场有关鳕鱼和龙虾的战争,这其实都是发展中国家在1960年代争夺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重点战役。

我们今天还能吃到世界各地的龙虾和海鲜,企业也得感谢这个来之不易的200海里经济专属区。

巴西和法国争夺龙虾,这背后其实还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欧美人终于吃到了真的龙虾,他们很快就抛弃了传统的波士顿龙虾以及各种海鳌虾。

比如,在英语词汇里龙虾、Lobster其实是专指海鳌虾,他们词汇里是没有真龙虾的。

还有今天美国和加拿大,唯一还有领土争端的地方,是一个叫做马切厄斯(machias seal island)的无人小岛,原因是这里出产龙虾……

接着,在1960年代以后,龙虾、波龙也就跟着欧美文化和全球化一起占领了全世界的美食高地。

然后,美国的商人们玩儿了一个小阴招。

那就是,他们借着龙虾文化的潮流,以及自己语言里,真龙虾的词汇缺失,就有意无意的把波龙和龙虾划上了等号,然后用霸气的外观和便宜的价格说服了全球消费者——龙虾就是拥有两个大钳子的波龙。

其实吧,这又是一个把玻璃卖成水晶的故事,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商人们的高明。

但还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龙虾文化,我们还不算被忽悠的太惨。

最顶级的龙虾

世界上最大、最好看,也是古代中国人认为最美味的顶级龙虾,叫做中华锦绣龙虾。

原产于中国黄海、东海和南海。

真的很好看,绝不不是那些又红又刺的澳龙、红龙、日本龙能比的。

锦绣龙虾非常值钱,2017年,福建宁德电视台报道,有一个福鼎县的老渔民出海,意外捕到了一条1.4米长的中华锦绣龙虾,当场就有人出价100万收购。

但老渔民考虑到,前些年有人捕了一条1米长的,就卖了60万,自己这条卖100万有点亏。

于是,就养在鱼缸里,继续熬价格。

结果没想到,过了4天,龙虾竟然死了……

老渔民的女儿后来跟记者说,龙虾死后,父亲的心情非常糟糕,不说话,连饭都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记者采访的时候,只看到冰柜里的冻龙虾,据说,死亡前一天,还有人出价35万,但表明,只要活的。

2016年,山东日照也有人捕到了60厘米长的锦绣龙虾,当场拍卖,价格从8万一直飙升到20万,最终,以26万元成交。

据说,这种龙虾,就是《尔雅》中的鰝,是能化身成龙的大虾,吃一口延年益寿。

但很可惜,2021年5月,中华锦绣龙虾已经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在吃一口,判五年。

去年11月,福建石狮还有一个渔外捕到一只40厘米长的锦绣龙虾,上岸后立刻报案,最终执法大队开着渔政船带着渔民和龙虾,一起去外海放生了。

但如果你在市场上看到锦绣龙虾的也别怕,别慌着报警。

因为,现在已经有人工养殖的锦绣龙虾,养殖和进口的不算保护动物,可以吃,不违法。

除了锦绣龙虾以外,现在市面上的真龙虾还有,澳龙,这是纽澳岩龙虾,岩龙虾属,长得像岩石;

美国红龙,这是加州刺龙虾,正宗的龙虾科-龙虾属,腿上有刺;

小青龙,这是波纹龙虾,原产东南亚和中国南海,也是正宗的龙虾科-龙虾属,号称锦绣龙虾的弟弟,因为,锦绣龙虾叫大花龙,它叫小青龙。

象龙虾,这是棘刺龙虾,原产大西洋和地中海,是欧洲人眼中的真龙虾,所以是龙虾科-真龙虾属。

还有日本龙虾,比较小,也是龙虾属,味道像小青龙。

日料里还有一道箱海老,这是日本脊龙虾,脊龙虾属,须特别粗壮。

这就是龙虾的故事,从小龙虾到大花龙,其实,你爱吃它们,全都是因为,你的味觉里还残存着非常远古的大海记忆。

这种记忆,会被龙虾体内的游离精氨酸和核苷酸唤醒,让你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下周就给你来一条足量精氨酸的大花龙。

(完结)

吃小龙虾前必看!建议收藏~

夏天即将来临

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

你知道怎么正确

吃一只小龙虾吗?

今天

我们来认识一下TA吧

小 龙 虾

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因外形似海水龙虾的迷你版而且为淡水养殖,故俗称淡水小龙虾、小龙虾和红鳌虾等。

小龙虾是甲壳类中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小龙虾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小龙虾原产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二战时期,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由于当时我国生态环境中,没有小龙虾的天敌,从而使其大量繁殖,数量猛增,后来成为了我国各大水域当中的常见物种,每年夏季是捕食小龙虾的最佳时间。

01 如何正确吃小龙虾?

1、分公母:一般公虾腹部有较硬的小腿,而母虾腹部无较硬的小腿且味道更鲜美一点。

2、开盖看鳃:判断一只虾干不干净,得看虾鳃够不够白。因为鳃是小龙虾的呼吸器官,水里的杂质都要经过鳃的过滤。白色的就说明这只小龙虾是在深水湖中养殖的,黑色的就说明养殖龙虾的水杂质较多。

3、先将小龙虾的头部与尾部分离:头部可以弃之不食,或在合适的季节里吃虾头中的虾黄。吃龙虾主要是吃虾尾,在龙虾尾部中间的位置去掉虾线,剥去虾壳,就可以吃了。

一定要安全食用哦~

虾腮是龙虾用来呼吸的,不要吃!

虾线是龙虾的消化道且有排泄物,不建议吃!

只吃虾尾的话,清理时可以只保留虾尾~

龙虾容易有寄生虫,要确保熟制~

龙虾的头部,尽量不要吃!

家庭烹饪前,可去除虾头、虾线。制作小龙虾时,烹饪时间要足够,一定要煮熟、煮透。一般用100℃水至少煮10分钟以上,可通过观察虾体颜色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煮熟。最好现煮现吃,尽量不要隔夜。熟制的小龙虾当天不食用,可在沥干水分后,用保鲜袋装好,放入冰箱冻藏室存放,并尽快食用。

种类丰富的美味小龙虾~

根据以往小龙虾的消费偏好看,麻辣口味是绝对巨头,蒜蓉和十三香口味紧随其后,当然还有清蒸、冰镇、咸蛋黄、酸菜、卤味等新口味....

此外,小龙虾“衍生品”消费也大幅增长,出现在盖浇饭、披萨、日本简餐、本帮菜等菜品中,面条、包子汤包中也有出现。小龙虾的速冻制品也出现大幅增长,包括速冻龙虾、速冻虾尾、速冻虾仁、“冻煮带黄小龙虾”和“冻煮汤(配)料整只小龙虾”、龙虾虾球等。

02 如何正确选购龙虾?

1、闻气味。生长于良好环境(水域)的小龙虾带有一股自然的虾腥味,没有等异味。

2、看外观。新鲜的小龙虾鲜亮饱满,外壳干净、色泽均匀,虾头虾尾紧密连接,尾部弯曲有力。

3、判活力。鲜活小龙虾四肢完整、活动敏捷。如外界物体靠近小龙虾正面时,其螯足会张牙舞爪,说明活力很强。

03 就餐提醒

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安全量化等级较高的“笑脸”餐饮单位就餐比较安全。同时,建议消费者不要选择在路边露天无证摊点用餐,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外出就餐时,如果遇到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肌肉颜色变深、壳身有较多黏性物质等现象时,极有可能是死虾或变质虾制作,要拒绝食用。

如果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

请及时拨打12315~

以上内容由南京工业大学(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提供稿件。

小龙虾的来历?小龙虾的起源与什么地方

现在我们吃的小龙虾其实都是不是中国原产的,它起源与美国东南部,所以又叫美国螯虾,由1918年传入日本,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再由日本传入中国,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市,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干净的地方,臭水沟里的小龙虾是长不大的。

小龙虾的来历

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学名叫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种如假包换的淡水虾。它和龙虾有亲戚关系,分类学上它们都是“十足目”,龙虾是龙虾科、正螯虾科或拟螯虾科,而我们吃的小龙虾则是蝲蛄科(所以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它被直接称为“蝲蛄”)。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所以又叫美国螯虾。原生地在墨西哥湾附近,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带,所以也叫路易斯安那州螯虾。它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虾品种,年产量占整个淡水龙虾产量的70-80%。

小龙虾属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腐食性动物,于1918年传入日本,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再由日本传入中国,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2013年5月网传小龙虾是当年侵华日军生化部队引进中国用来专门处理尸体,此种说法纯粹是造谣。

小龙虾的来历起源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有资料显示,中国过去并不出产小龙虾,小龙虾的来历要追溯到二战时期,对日本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螯虾(小龙虾的前身),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克氏螯虾被成批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改良后的克氏螯虾表现出比起前辈更出色的适应高水体的能力,更强的繁殖能力,尤其是适应矿物性毒化水体的能力更是出色,日方解密档案表明:高营养化,低氧水体中的肺吸虫病和黑鳃病,克氏螯虾几乎终身携带,但是死亡率接近于正常值。二战期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小龙虾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占总体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虾肉内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于其它食品。不过小龙虾的有一项很重要的营养可能很多人都忽视了,那就是虾青素,主要存在于虾头的虾黄和虾壳上的红色物质,大多数的烹调方法可能都损失掉了,因为虾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因此也容易被氧化掉。另外,小龙虾还可以入药,能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生肌愈合。

小龙虾生长环境

每年的六到八月份,是小龙虾形体最为“丰满”的时候,这时也是人们捕捞和享用它的最佳时机。青青的蒿草,浅浅的水滩,这块水域就是老甘他们经常捕捞龙虾的地方。

虾农说,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干净的地方,像臭水沟的这些地方,小龙虾都长不大。

为什么在深红色的小龙虾可以在污浊的淤泥中生存大量繁殖,而淡红色的对虾即便在清澈的水体中也不易存活?

科学研究证明,机体虾青素含量跟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是正相关,也就说机体虾青素含量越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枣红的颜色小龙虾肌体中天然虾青素的含量是对虾的数倍。所以,深红色的小龙虾可以在污浊的淤泥中生存繁殖,而淡红色的对虾即便在清澈的水体中也不易存活。

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主要吃植物类,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小龙虾的繁殖能力不强,每年小龙虾繁殖1次。

中国以前有小龙虾吗?

其实中国有四种原生态的正宗小龙虾,它们是东北黑螯虾、南京黑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黑螯虾。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外来和尚”,原产美国的克氏原螯虾和原产大洋洲的红螯螯虾,只不过克氏原螯虾技高一筹,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成为最著名的小龙虾。

现在食用的小龙虾是在二战期间小龙虾由日本传入中国,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扩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存空间不断扩展,目前小龙虾已扩展至安徽、上海、江苏、香港、台湾等地,形成数量庞大的自然种群,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

所以我们所吃的美味的小龙虾其实是入侵物种,这种虾性情凶猛,繁殖快,环境适应能力极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