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兔

背部(背部全是痘痘怎么治疗)

时间:2024-01-01 19:35:04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背部是内脏健康的晴雨表,背部疼痛,可能是内脏出了问题~

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遇到过背痛的情况,全球有超过5亿人都深受背痛的困扰。背痛发生的时候,患者往往会感觉非常的难受,甚至连正常的坐立、站立、躺卧以及行走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80岁老中医、北京东方传统医学门诊部主任医师、刃针创始人田纪钧教授,和大家讲解背痛的治疗方法,让你远离背部疼痛。

本期专家

田纪钧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客座教授、主任医师

1

哪些病症可以引起背疼?

背疼的原因有多种,一旦发现背部疼痛,需要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发现具体的病因,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常见的背部疼痛病因有四种。

①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的异常、膨大、突出、增生等压迫到神经而引起神经的牵扯痛,牵扯到背部则引起背部的疼痛。

②腰椎病:腰椎病患者因腰部疼痛不敢发力,此时需要依靠背部肌肉来稳定脊柱,因此容易发生背部肌肉的劳损,从而导致背部疼痛。

③盆骨移位:骨盆是脊柱的座基,骨盆移位后,会导致全脊柱力学失衡,使脊椎(颈椎、胸椎、腰椎)发生多关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背部疼痛。

④内脏疾病:五脏六腑在背部都能找到对应的穴位,如果脏腑出现病变,就有可能引起背部的疼痛。

2

背痛是多种病症的警示器?

背部疼痛危害非常大,五脏六腑在我们的后背都有相应的反映点,如果有其它疾病,就会在背部的相应位置反应出来。所以,背部也可称之为我们内脏健康的晴雨表。

*心脏不好:往往会在背部的心俞穴附近发生疼痛。

*免疫力降低:往往会在肩胛骨附近发生疼痛。

*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会在风门穴和肺俞穴发生疼痛。

*糖尿病和胰腺疾病:往往会在胃脘下俞(胰俞)附近发生疼痛。

3

治疗案例

医案:

有一位30多岁的女性,长期被背痛折磨,有一次该患者去买裤子,发现自己穿上后,裤腿一边长一边短,还和卖裤子的吵了一架,结果卖裤子的穿上后裤腿就是一样长的。

治疗过程:

专家通过在七大穴位进行寻找,发现患者这些地方都没有疼痛感,也没有硬结,但是发现该患者肩胛骨一边高一边低,说明脊柱有侧弯的可能性,诊断为骨盆倾斜,专家通过骨盆矫正的手法,使患者骨盆重新归位。

治疗效果:

经过专家治疗之后,患者脊柱不弯曲了,腿部一样长了,背部的疼痛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关注@CQTV健康到家,带你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背部除了督脉和膀胱经,还有一条“线路”不可小觑!

我们都知道,人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条经络分布,但在我们背部还隐藏着一条“线路”,因其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与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临床同样不可小觑。

针灸名家钮韵铎先生承恩师王乐亭经验,临床亦重视这条“线路”的应用,并有独到见解。

那么,这条“线路”到底是什么呢?又如何应用呢?且看正文~~

华佗夹脊穴(《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称夹脊,以下均按此称谓)虽属经外奇穴,但在功效上仍与经络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手足三阳经皆与督脉相互沟通,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均在其两则,其脏腑的经脉与督脉相互沟通,故背俞穴与督脉在功效方面有相通之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而夹脊又位于二者中间,且各个穴位均与背俞穴、督脉上的穴位相平行,因而决定了它兼有二者的主治功能,既可以起到背俞穴的作用,调整脏腑,补益气血,疏通经气;又能资助督脉,调整全身的阳气,补充背俞穴之不足。

取穴方法

夹脊的取穴方法多从第1胸椎下始,在其两侧各旁开3~5分,直至第5腰椎,共17对34穴。

夹 脊

由于穴数较多,取之不便,因而著名老中医金针王乐亭将其简化,隔一椎1穴,左右共16穴,穴虽少但效不减。

进针要求

夹脊与脊柱之间的距离为3~5分,针刺时可以进针1寸。为避免危险,要求所取之穴与脊柱的距离不能超过5分,并且要做到取穴准,所扎之针要上、下、左、右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仅进针规范,针具整齐,还可保证疗效。

主治症候

1.夹脊与邻近穴的对照

2.夹脊主治病症

由夹脊的功效与特点,决定了其主治疾病的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咳嗽、喘息、胸胁痛、脊背酸痛、下肢麻痹及某些脏腑、躯干、四肢的病症。

据著名老中医王乐亭之观点,胸腰段主治病证有如下特点。

(1)胸2~8主治胸背上肢疾患,主脏主血。

(2)胸9~腰4主治腹部及下肢疾患,主腑主气。

钮韵铎先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脊髓损害所致的瘫痪,颈、胸、腰椎疼痛,类风湿关节炎、肺病咳喘,以及脏腑虚损、气血两亏等慢性疾患。

典型病例

【例1:产后痹证】

戴某,女,35岁,1982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产后全身关节疼痛4个月。

现病史:产后受风,致全身关节疼痛,以肩、背、腰为甚,痛甚,如冰水刺骨,难以忍受。动则汗出,恶风畏寒,纳食不香,大便不畅,眠尚可。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气血两亏,风寒乘虚袭人,经脉气血凝滞不通而发痹证。

立法:补益气血,温阳通脉,疏风散寒。

取穴:华佗夹脊穴(胸1、3、5、7、9、11,腰1、3、5段)。

手法:补法,留针30分钟。

针治8次后,疼痛明显减轻,无冰水刺骨之感,汗出减少,稍有恶风畏寒。针治14次后,仅腰部还有冷痛感,其他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唯在劳累后稍痛,微有汗出。针治17次后,疼痛全部消失,全身感觉有力,纳食香甜,二便正常,结束治疗。

【例2:痿证】

张某,男,35岁, 1982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双手指麻木、右腿行走困难7个月。

现病史:7个月前出现右手拇指、示指指端麻木、感觉障碍,曾行多项检查,未发现异常,考虑可能为脊髓病变并进行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现右手全麻,左手中、环、小指麻木,触物时有手套感,动作迟缓,右足麻木,右膝关节颤抖,走路跛行,针刺时似片状感,右肩部3个月前出现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全身疲乏无力,纳食不香,二便尚调。质淡红,苔苔白,脉沉细。

检查:双侧肌腱反射大致对称,右上肢肌张力偏高、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张力偏高、肌力V级,左侧肌张力、肌力正常。第3胸椎右侧以下及下肢感觉欠敏锐。

辨证:气血两亏,营卫失调,筋脉失养。

立法:补气养血,调和阴阳。

取穴:华佗夹脊穴(胸2、4、6、8、10、12及腰2、4段)。

手法:补法,留针30分钟。

针治7次后,右手麻木减轻,活动较前灵活,右下肢明有力,右足尖麻木明显,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针治19次后,右腿感觉显著好转,脚趾和足心感觉敏锐,第3胸椎右侧以下到腹部感觉恢复正常。右腿走路平稳,右手感觉较前敏锐,右上肢活动较前灵活。针治32次后,右腿感觉恢复正常,行走轻松自如,但行走过久则右膝关节无力,右手拇指及示指皮肤由凉转温。针治40次后,双手麻木基本消失,力量增加,右腿感觉、活动功能恢复,右肩部疼痛减轻,活动灵活,已坚持全天工作,继续巩固治疗。

【例3:水肿】

金某,女,69岁, 1984年8月1日初诊。

主诉:全身浮肿多年。

现病史:近年来全身浮肿,按之没指,周身乏力,精神不振,痰多色白而黏,可以咳出,纳少不香,经常腹泻。因服药无效,故求针治。质红,体胖大,有齿痕,苔黄厚,脉滑数。

既往史:40多年前因居住潮湿和用冷水,致关节疼痛,腋部、腘窝部淋巴结肿大,曾经中药及针灸治疗。近5年来中西药治疗,效不显。有吸烟史,并有少量饮酒及嗜浓茶的习惯。

辨证:脾虚运化失职,痰湿内阻经络。

立法:益气利湿,化痰通络。

取穴:华佗夹脊穴(胸2、4、6、8、10、12及腰2、4段)。

手法:补法,留针30分钟。

针治10次后浮肿逐渐消失,全身稍感轻松,但仍痰多,色白而黏易咳出,腋部、腘窝部淋巴结仍肿痛。针治20次后,活动自如,四肢有力,纳香,二便调,舌质淡,苔微黄,脉滑。针治35次后,全身浮肿皆消,肢体活动良好,精神佳,体力有所恢复。腋窝、腘部淋巴结明显减小,已不疼痛,纳可,二便调,结束治疗后返家休养。

【按】

三种截然不同的病因、病证、病程却通过夹脊的治疗,都取得良好疗效。可见,夹脊在临床上对于因诸虚劳损而产生的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而痹证表现虽然为实,但其本质却是因虚所致,故同样取得良好的疗效。

好书推荐:

钮韵铎先生为京城针灸名家金针王乐亭和胡荫培的亲传弟子,从医50余载,针灸理论及临床经验颇丰。本书重点介绍钮韵铎先生一生致力于金针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对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和临床经验做了总结。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是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选自《济世金针——钮韵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钮雪松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