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兔

大将之风(大将之风是什么生肖)

时间:2024-01-21 02:21:19 作者:鹰视狼顾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新民快评 | 张之臻成功晋级的“大将之风”从哪里来?

上周末,中国体坛的一大焦点事件,就是27岁的上海小伙张之臻成功晋级法网第三轮,成为公开赛时代以来首位打进红土大满贯赛事男单32强的中国大陆选手。尽管之后输给了赛会四号种子鲁德,未能再进一步,但他这张东方面孔,已经在世界网坛刮起一阵旋风,吸引了更多关注。

有趣的是,张之臻的父亲张卫华,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足坛著名的中后卫。一个足球运动员,没有让儿子好好踢球,反而培养出了一个网球高手,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法网比赛结束后,我特意就此采访了张卫华,请他讲讲自己的“育儿经”。一个多小时的聊天中,老张说了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张卫华说,他从小就教育儿子,把心思放在提高自身能力上,别想着“耍心眼”“耍手段”。比如,小时候张之臻参加一些少儿比赛,一个球明明是打在界内,有的小孩就一直大喊出界,裁判有时也就听了。“我跟他说,这不是你要学的要练的,不要去计较这些,有本事我让你两分三分也一样赢。网球又不是一两个球的问题,给你赢了一局又怎么样,后面我还是能赢回来。”

很显然,这样做有时候是要吃亏的,但张卫华给儿子从小就树立了一个观念:正确对待比赛、对待胜负,要有一颗“平常心”。所以,现在看张之臻打比赛,很少会毛躁,哪怕落后甚至输球也不怨天尤人,颇有大将之风。

当今社会中,有不少父母是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的,所以什么都要他们去“争”、去“抢”。坐地铁公交,要抢座位;在学校里,要争老师优待。只要受到一点点“不公平待遇”,就大喊大叫,绝不能被“欺负”。结果呢?这样的孩子难免不会成为心胸狭隘之人,将来能不能有大出息,也就可想而知了。

张之臻能取得现在的成功,出众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是一方面,良好的心态和心理也很重要,这和父母从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他从小也像有些小孩那样,吃不得亏,老想着钻空子、动歪脑筋,恐怕也很难达到如今的高度吧。

‍关尹/文

大将之风指挥若定被误认为是花花公子

《箭在弦上》第十七集,徐锦川大战清水二十三身负重伤,荣家大小姐派人把他救到老百姓家养伤,徐锦川却一心只想着把徐一航和徐二航救出承德,一点也没有留下来打日本人的意思,荣大少爷荣石有一个大的计划,他要从日本人手里救走吕良彪,并且要策反吕良彪,让他加入义勇军。

荣石

他要把这个计划告诉徐一航,徐一航的伤还没好,她只是强挺着站起来了,让荣石他们以为她还能战斗,荣石见到她虽然紧张,却能深刻的了解徐一航的想法,他知道徐一航的倔强,自己见到她就结巴了,他不想让自己深爱的女子再受到伤害,只有示意索杰替他说话,索杰深领其意,他劝大小姐能听从荣家的指挥,大小姐为了救荣树,她不想欠荣家人太多,决定自己参加战斗,荣石只有妥协了。

荣石

日本将军竹木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着来救吕良彪的来了一网打尽,荣石觉察出了竹木的圈套,并没有上当,他在荣意咖啡馆坐镇指挥,竹木将军在避暑山庄指挥,两人面前都放着围棋,这场隔空对弈不知道谁胜谁输。

荣石和索杰

索杰带着徐一航和樊小燕到达要埋伏的地点,并且带着她们查看了地形,这个房子有两条暗道,必要时可以逃生,索杰告诉徐一航今晚大少爷会坐镇指挥,徐一航听后非常诧异,她怎么都不能想象在她面前结结巴巴,说话都费劲的荣石能指挥战斗,小燕也对她说荣石可厉害了,可是徐一航说,他就是一个花花公子,平时只靠索杰,索杰心思缜密,思路清晰。

竹木将军

因为荣石识破了竹木将军的计划,所以临时改变了战略战策,他让荣家军先去睡觉,后半夜再起来应战,义勇军没有接到信号,并没有轻易行动,徐一航让小燕扮上了徐二航的装扮,让日本人以为她是徐二航,大战即将开始。(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重返帝国主将排行榜

重返帝国主将梯度排行榜(由大师私人制定):共有14位T1核心主将。

重返帝国S1至S8赛季主将英雄排行榜(不喜勿喷):

·第一,平民战神白起。他的武力值达到了一点九二,主打减速和扛伤,单挑时是一位老六的典范,在野外偷袭骑兵时也十分实用。平民神将李广的武力值达到了一点九六,他的李广骑非常犀利,可以追着女帝一顿猛打,既可以做主将,也可以作为副将,性价比非常高。

平民女神孙尚香的武力值达到了三点零二,她的名气很大,不挑食,适合平民玩家。平民军师诸葛亮的谋略值达到了二点零六,他的诸葛弓和诸葛剑都非常犀利,主打沉默状态,可以克制主动技能,是一位平民老六汉尼拔的代表,他的谋略值达到了一点八七,虽然勉强进入了T1级别,但他主打的是负面状态,是一位野外偷袭老六的专业户。老将廉颇的武力值达到了一点九二,虽然他已经老了,但他仍然可以进入T1级别,他的单体伤害也非常高。独眼神将夏侯惇的武力值达到了一点九四,他非常肉,也非常嚣张,适合作为集结的一员。

平民谋略剑孙武的谋略值达到了二点一五,他的属性达到了T0级别,但他的技能强度不高,对技能英雄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他被下调到了T1级别。霸王项羽是一位曾经的T0英雄,但现在已经被时代淘汰了,他的武力值达到了二点零九,适合作为主将或副将,他的枪骑和弓箭都可以搭配。美女神将樊梨花的谋略值达到了一点九五,她曾经是T0级别的代表,但现在已经被下调到了T1级别,她适合作为主将或副将,她的枪骑和弓箭都非常犀利。诗仙李白的武力值达到了一点九五,他曾经是无敌剑的代表,但现在依然可以进入T1级别。李白和梁红玉的亚历山大无敌剑组合可能会重新获得荣光,而十四位T1级别的核心主将中,前十位都会出现在新区的S1赛季。如果你在新赛季中获得了其中任何一位,你都可以暂时将他作为主将来培养,因为这些英雄都是非常适合的。

那么问题来了,你最喜欢哪一位主将呢?在战场上,最常见的主将是谁呢?如果你想玩好重返帝国,那么最好关注一些大师的解说,因为他们会为你解答许多问题,让你少走弯路,少踩坑。如果你喜欢这个游戏,就点个关注吧!

9首革命诗词,不忘英烈铮铮铁骨

来源:人民网-中国新闻网 原创稿

【编者按】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将万丈豪情融于纸笔、世代传承。清明将至,透过9首革命诗词,不忘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

夏明翰《就义诗》

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北秭归,12岁时回到祖籍地湖南。他1921年加入中国,1924年担任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长,1927年领导发动了平江、浏阳的农民暴动,有力配合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1928年3月18日,因叛徒出卖,夏明翰在武汉被捕,敌人对他施用种种酷刑,劝他投降,但他始终视死如归。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送刑场,行刑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写下了这首传颂至今的就义诗。之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他留下的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英勇奋斗。

邓恩铭《诀别》

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一户水族家庭。1921年7月,邓恩铭作为山东省的代表出席一大。1925年,邓恩铭等人领导了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等。

1925年11月。邓恩铭被捕入狱,经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8年春,邓恩铭任青岛市委书记。1929年初,由于叛徒告密,邓恩铭在济南被当局逮捕。他在狱中领导组织了两次越狱,使部分同志冲出监狱脱险。邓恩铭因受刑过重,行动困难,未能成功越狱。

这是邓恩铭牺牲前,在给母亲写最后一封家书时附上的一首诗,抒发了自己的主义高尚情操和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1931年4月5日,邓恩铭身负镣铐,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30岁。

恽代英《狱中诗》

这是恽代英在狱中写下的豪迈诗篇。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他1921年加入中国,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领导和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29年6月,在六届二中全会上,恽代英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从1915年到1929年,恽代英在14年间主编或指导了数十种刊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青年》,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1930年5月,恽代英在上海被当局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

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吉鸿昌《就义诗》

这是员、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扶沟。因不愿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吉鸿昌被解除兵权,被强令出国“考察”。1932年,吉鸿昌回到祖国后,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在当年加入中国。

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吉鸿昌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遭到军16个师与日军夹击,弹尽粮绝而失败,随后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受伤,并遭逮捕。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1月24日,经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江善忠的言志小诗

江善忠,1913年生于江西兴国。他于1929年加入中国,并在长征开始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

这是江善忠鼓舞战友的言志小诗(兴国山歌),也是人不怕牺牲的真实写照。

1934年12月,兴国苏区全部沦陷,江善忠奉命安置红军伤员。为给伤病员转移赢得时间,他独自一人把敌人引向一座三面绝壁的孤峰。他连续击毙了多名敌人,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往下砸,最后在衣服写下两行血字:“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万万年”,纵身跳下山崖,年仅21岁。

瞿秋白《江南第一燕》

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21年,他在莫斯科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转为中国党员。

1923年1月,瞿秋白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他编译多部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论证中国革命问题,撰写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瞿秋白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后到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

这首诗是1924年瞿秋白写给当时妻子王剑虹的信中附有的,彰显了他的自信与抱负。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军逮捕。1935年6月18日,他一路慷慨演说,唱着《国际歌》坦然走向刑场。他席地而坐,挺直腰板,微笑着向刽子手点头道:“此地甚好!开枪吧!”而后从容就义,时年36岁。

赵尚志《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

这首词体现了赵尚志矢志抗日、豪气干云的将军风范。

赵尚志,1908生于东北农村。他1925年加入中国,1926年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他被任命为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领抗联部队作战百余次,对日伪军进行了难以想象的艰苦战斗。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后与敌人作战时身负重伤被俘,他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4岁。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去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叶挺《囚歌》

叶挺,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州。他1924年加入中国。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屡建奇功,赢得“铁军”称号。

1927年,叶挺任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抗战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叶挺谈判时被非法扣押。被囚5年多,叶挺不惧威逼利诱,并作这首《囚歌》明志,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叶挺终于获释。他出狱后第二天即致电,希望重新加入中国。中央复电,决定接受叶挺重新加入中国。4月8日,因飞机失事,叶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陈然《我的“自白”书》

陈然,1923年生于河北香河。他1939年加入中国,1947年在重庆参与筹办《彷徨》杂志,引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后任重庆地下党《挺进报》的特支组织委员、书记,负责报纸油印工作。

1948年4月22日,由于叛徒出卖,陈然被特务逮捕。在狱中,他把从高级将领黄显声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秘密传给难友,被称为“狱中挺进报”。

《我的“自白书”》是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监狱时,他和难友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特务杀害于重庆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场,年仅26岁。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员网、人民网等)

融大德大智大勇于一身的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

文/项东民

元帅曾评价粟裕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还说,粟裕大将是我军著名的常胜将军。他戎马一生,文武兼备,能征善战,无私无畏,有胆有识,高风亮节,功高不居,可谓融大德大智大勇于一身。

粟裕晚年曾作一首抒怀诗:“半世生涯戎马间,一身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浮沉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诗言志,这首诗浓缩了他艰苦奋战、壮怀激烈、曲折坎坷、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革命一生。

勇挑重担,处险不惊,一生系得几危安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担负先遣任务,其面对的困难之大和承担的任务之艰巨是可想而知的。粟裕服从党的安排,三次奉命执行先遣任务,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尽其智慧和能力去谒力完成,充分表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挑重担的斗争精神。

粟裕参加的第一次先遣任务是1934年7月以红7团(后改为红10军团)参谋长的身份协助方志敏、寻淮洲率部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而执行牵制任务。当时红7军团总计6000多人,其中战斗人员4000多人,非战斗人员约2000人。这样一支部队要去完成中央赋予的任务,其难度是多么的大。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1935年1月,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战斗失利。怀玉山失利后,粟裕率领突出重围的几百人,遵照中央指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奉命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在失去和上级党组织领导的情况下,粟裕等人率部经历了由正规军到游击队和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两次转变,又打破了的一次次“进剿”,胜利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火种。

1940年,粟裕(右一)、陈毅(右二)在苏北黄桥决战前夕。

粟裕执行的第二次先遣任务是1938年4月奉命率领由500多人组成的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实施战略侦察。当时,敌情很严重,日军占据了主要战略要地;正规军则节节败退,留下大批地方杂牌军,盘踞长江中下游广大乡村。先遣支队到江南去,人地生疏,力量单薄,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打开局面,华东广大爱民对此寄予极大的关注。但粟裕在接受任务后不仅没有表现出畏难退缩的情绪,反而显得有些兴奋。同时,他深感责任重大,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辜负党的期望。进人江南后,粟裕率部先后取得了卫岗、小丹阳、官陡门等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江南军民士气,也为新四军及其他部队进入江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粟裕执行的第三次先遣任务是1944年底奉命率新四军第一师挺进东南,执行向苏浙皖敌后发展的任务。1944年秋,经过长期战争消耗的日本侵略军已是强弩之末。审时度势,制定了发展东南的战略方针。当时,作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的粟裕,鉴于江南敌后情况复杂,环境艰苦和此项任务非常繁重,便自告奋勇,向华中局、新四军军部请求由他率领苏中第一批主力部队,执行南进任务,发展东南抗日根据地。同年12月,部队开始南进。部队南进,既要深入敌后新区打击日伪发动群众,又要对付当面顽军的拦截和准备应付其纵深力量的增援,更要时刻提防日伪与顽军的夹击。粟裕一方面抓紧部队休整训练,总结经验;一方面积极部署根据地建设和开展新区工作,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积蓄力量。1945年2月至6月,粟裕出色地指挥了天目山三次反顽自卫战。天目山战役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在全军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为八路军、新四军进行大规模运动战、歼灭战积累了经验。同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我苏浙军区部队遵照中央命令有计划地渡江北撤。从南进到北撤,历时10个月,粟裕率部以劣势兵力,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苦的条件下,打开了局面,胜利地贯彻执行了中央赋予的发展东南的任务,扩大了我军在东南的抗日阵地。

粟裕在三次执行先遣任务中,勇挑重担,处险不惊,信念坚定,筚路蓝缕,不畏艰险,与敌斗智斗勇,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彰显出其卓越的才能和优秀的品格,引起了的瞩目。

斗胆直陈,机断专行,沙场百战谈笑过

面对强敌,粟裕举重若轻,指挥若定,视如“谈笑”。粟裕既有远见卓识,又有非凡胆略,在战略决策上敢于“斗胆直陈”,在战役指挥上敢于当机立断。

解放战争期间,粟裕曾经十余次提出关系全局的战略性建议,其中至少三次使用“斗胆直陈”的措词,还有一次“甘冒宗派本位主义之嫌”。他之所以采取如此郑重态度,不仅因为这些建议涉及战略全局,更重要的是与中央和上级作出的决策有很大不同。

1947年,粟裕(左二)在孟良崮战役前线。

在解放战争初期,当中央提出外线出击的战略计划、指令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西出淮南的时候,粟裕认为依托根据地实行内线歼敌更为有利,建议华中野战军首先在苏中打几个胜仗,后来又冒着可能来自上级的责难而“斗胆直陈”集中主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并且,在战役指挥上,他没有采取诱敌深入、先打弱敌的传法,而是决定在解放区前部作战,到敌人进攻出发地去打,以战斗力较强的第八十三师作为首歼目标,结果取得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为我军提供了内线歼敌的成功经验,为中央确定内线防御作战的战略方针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战略进攻转入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当中央作出分兵南进的战略决策、指令粟裕率领华野三个纵队渡江南下的时候,粟裕两次“斗胆直陈”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构想。他建议在作战和建军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改变我军在数量上和技术上的劣势地位,建议中原地区三支野战军采取忽集忽分的战法打大仗,建议华野三个纵队暂不过江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主力部队消灭在长江以北。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地区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渡江南进开辟道路。

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在华野指挥部蔡凹村第一次开会,左起:粟裕、、、陈毅

豫东战役,中央军委原定作战任务是以消灭第五军为中心目标,粟裕根据军委战略意图和战场态势变化,认为消灭第五军的不利因素较多,不能稳操胜券,因而设计了一个“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腹案,并且在预期战机出现的时候,当机立断,立即付诸实施,结果取得歼敌9万余人的空前大捷,迅速扭转了中原战局,并推动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发展。

粟裕几次斗胆直陈已经在军史上传为佳话,但是否敢于斗胆直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果没有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胆略,没有置个人得失于度外的坚强党性,是不可能作出这种在一般人看来是超越常规的决断的。

胸怀坦荡,忍辱负重,草劲何惧疾风寒

粟裕的一生又是曲折坎坷的一生,在将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有20多年是在逆境中度过的。他多次遭受来自革命阵营内部的打击,曾三次蒙冤,特别是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错误批判。1954年10月,经亲自提名,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9月,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于十大将之首。粟裕在总参7年,不负的期望,为建设巩固国防,为国家的安全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对现代战争中面临的许多新课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他求实的精神、坦荡的胸襟和直率的性格不为一些领导欣赏,不正常、不公正的工作环境制约了他才智和能力的发挥。客观地说,他的“实”和“直”也得罪了一些领导人。在上千人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受到错误的批判,强加给他许多莫须有的罪名,采取不作政治结论的组织措施,解除他的总参谋长职务,并且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他的思想、业绩和品德被有意或无意地埋没和歪曲,对他工作过的地区和指挥的战役也横加指责,造成了是非颠倒、真假混淆的严重恶果。直到他逝世以后,1994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在《人民日报》联名发表《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才郑重宣布:“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然而,虽然蒙受不白之冤,但粟裕并不怨天尤人,也没有躺倒不干。错误批判一结束,他接到改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命令,当天就办好总参谋长卸任手续,第二天就到军事科学院上班,全力投入军事科学研究工作。蒙奇冤而信念不变,处逆境而斗志不减,历磨难而益显英雄本色,依然尽职尽责地从事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受到批判,有人建议粟裕适时提出平反请求。粟裕严正表示:“我不愿在彭德怀同志受到批判的时候提我自己的问题。我绝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这几句话金声玉振,正气凛然,以德报怨,光明磊落,充分表现了粟裕的纯洁党性和高尚人格。

功高不居,高风亮节,生死浮沉寻常事

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在人民战争的大舞台上演出了许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历史活剧。但在个人名利面前,粟裕又表现出超越常人的云水襟怀,顾全大局,谦让不争,勇于放弃,敢当配角,功高不居,坦荡无私,留下“二让司令,一让元帅”的佳话,更显勇谋气概高尚风范。

1945年10月,中央决定粟裕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接到电报后,“不胜惶恐”,当即向华中局负责同志提出建议并向中央发报,请求任命张鼎丞为司令员,自己改任副司令员。他首先考虑到,张鼎丞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是中央委员,比粟裕年长9岁,曾领导闽西起义,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新四军组建初期,任第二支队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粟裕一向视张鼎丞为兄长,对他十分敬重。粟裕认为,由张鼎丞为正,自己为副,更有利于工作和团结。粟裕这一建议,当时未有采纳,发报仍坚持由粟裕任司令员。当天夜晚,粟裕发出了请求改任副职的第二次建议电报,恳切陈述:“为慎重并更有利于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请求中央以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中央所给予之光荣任务。”收到粟裕的电报,经过慎重研究,最后决定采纳粟裕的建议,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主动出任副司令员,又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求他领导下的新四军1师和苏浙军区的干部,在合编时让出正职位子给兄弟部队干部担任。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

1948年5月,粟裕到河北阜平城南庄向、汇报关于华野1、4、6三个纵队暂不下江南的问题。汇报结束后,中央决定,调华东野战军的陈毅到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由粟裕接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但这个消息让粟裕感到很意外,陈毅是粟裕的老领导。在长期的共同战斗中,粟裕和陈毅结下了深厚友谊,粟裕对陈毅非常尊重。同时粟裕深知,有陈毅在华野主持全面工作,他就能更好地集中精力于战役指挥,完成中央军委交给的歼敌任务。粟裕一心想的是怎样更有利于华野多打胜仗,多歼灭敌人。当即再三请求说,陈毅是华野众望所归的统帅,“华野离不开长”。经他一再恳请,中央决定同意陈毅到中野工作,仍保留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职务,陈毅不在位期间,由粟裕任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

1955年,周恩来总理把第一份大将军衔的命令状颁发给粟裕。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资历、威望、战功,是当时授元帅、将军的主要依据。中央政治局考虑元帅、大将军衔时,同大家想法一样,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据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刘、周、朱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的几大金刚谁不害怕粟裕?但粟裕事前已上书请求坚决辞去元帅衔。”周恩来感叹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马上补充道:“而且是第一大将。”

沧海一粟,两袖清风,乐将宏愿付青山

粟裕战功赫赫,身居高位,从不居功自傲、以权谋私。不论是顺境坦途,还是身处逆境,总是以“沧海一粟”自许,以普通一兵自律。在十年内战中,他由基层指挥员迅速成长为高级指挥员,担任红军第7军团参谋长。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担任战略区主要领导职务。在解放战争进程中,他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对于夺取解放战争胜利、创建人民共和国作出重要贡献,被称赞为常胜将军。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又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面对接踵而来的职权和荣誉,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之所以能对革命作点儿贡献,是毛主席、中央军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野战军配合的结果,是广大指战员流血牺牲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的结果,我个人只是沧海之一粟。”

1949年7月,粟裕兼任南京市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为了工作方便,组织决定给担任地方职务的干部每人做一套便服。后勤部门提出,粟裕作为一市之长,应当做一套毛料服装。粟裕不赞成,说:“不行!为什么要毛料的呢?做套布的不行吗?刚进城就讲究穿着不好嘛,要脱离群众的。人民群众不是看我这个市长穿得好不好,而是看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不是为他们服务。”按照他的意见,后勤部门给他做了一套灰色卡其布中山装。他就穿着这套服装同南京人民见面,到工厂、学校、商店调查研究。后来调到中央军委任副总参谋长,他把这套服装从南京穿到北京,直到变成灰白色,还舍不得丢掉。

1951年,他就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全家搬到北京,住在一所旧房子里,一住30年。住进不久,一部分房子就倒塌了,管理部门提出一个两万元的维修预算。粟裕不赞成,而提出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案,只用500元简单维修了一下。直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房屋全面倾斜断裂,成为危房,才全部翻修一次。对于子女,他既是慈父,又是严师,注意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气质,告诫他们不要养成纨绔习气。子女长大以后,粟裕要求他们经受集体生活的锻炼,上学、回家自己走路,不准用汽车接送;毕业以后,服从组织分配,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岗位工作,从普通战士做起。

在物质生活上,粟裕真正做到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始终如一地保持了人民公仆本色。1980年,重病缠身的粟裕留下遗嘱:“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最后一次实践了他“乐将宏愿付青山”的壮志豪情。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