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处女座

大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大暑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21 19:07:52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今日大暑!炎暑有尽 时光无垠

大 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时节为何最热?

大暑节气已到,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为何如此?贺铮介绍,从历年的气象数据来看,大暑节气是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的时期。

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当中太阳高度最高,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大暑节气是在夏至之后一个多月的时候,日照时间缩短了,为什么反倒更热呢?

贺铮解释道,更热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它是处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一条高气压带,在春夏季北抬,秋冬季南落。它的边缘移动到哪里,雨就下到哪里;它的中心包围住哪里,高温少雨就带到哪里。大暑节气里,通常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到最北端的时候,此时雨带位于东北和华北一带,给这两个地区带来一年中最丰沛的雨水。有时候,副热带高气压带过度北抬,把我们辽沈地区包在高压内部,这时天气就变得晴朗、高温、无雨、闷热,比如2018年7月28日到8月3日,沈阳连续7天最高气温超过35℃,8月2日最高气温38.4℃,打破了1950年以来最高气温的历史记录,就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异常北抬。

大暑:万物恣意长 何以觅清凉

——访气象专家、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科编导贺铮

7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近日,气象专家、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科编导贺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这一节气。

时 间

7月23日4:07迎来大暑节气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北京时间7月23日4时07分我们迎来了大暑节气。贺铮介绍,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是自然万物恣意生长的时节。

天 气

“中伏”前后气温最高

贺铮表示,大暑节气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炎热,二是多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大暑节气都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个节气,但并不一定都多雨,这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的影响。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在咱们沈阳地区,大暑时节一方面是大田粮食作物灌浆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也到了种植秋菜的时候,所谓“头伏萝卜二伏菜”,错过了这个时期,到了秋菜成熟准备收获的时候,就容易赶上霜冻,造成损失。

养 生

注意“两宜两忌”

贺铮说,大暑时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极热”。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要注意“两宜两忌”。一是宜早睡早起,忌熬夜。大暑时候天气炎热,容易心烦气躁,这个时候要调整身体的节奏和自然同步,做到早睡早起。二是宜吃凉喝热,忌贪凉。大暑时节我国很多地方有吃凉的习俗,一些地方还有饮伏茶的习俗,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在此也提醒大家,大暑时节虽然炎热,但不要贪凉,不要吃太多冰冻的食物。

相关阅读>>

古人也吃冰激凌

“乾坤大暑似蒸坊,垅热风炎鸟兽藏。”这句诗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大暑伏天气温高的特征。民俗学者、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齐守成说,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之说。

如今,人们可以抱着冰镇西瓜,待在空调房间内避暑。那古人是如何应对酷热的大暑呢?远在周代,就有存放冰块的冰窖,有专门负责采冰的人,叫做“凌人”。据《周礼》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到了宋代,冷食花样多有翻新,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冷饮。元代时人们更喜爱把乳品、果汁、冰块混合在一起食用,这种冷饮可能就是冰激凌的雏形。传说,在13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离开中国后,把这种吃法带回欧洲,于是,经过改进后便有了现代的冰激凌。

齐守成说,大暑时,古代还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明代《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前明于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据清代定制,从暑伏日开始到处暑,百官都可换上万丝帽和黄葛纱袍。到了“三伏天”,清朝官员可以不穿补褂礼见,俗称“免褂”,又称“花衣期”。到了晚清,从暑伏日到立秋,对各衙门也有“赐冰”的做法,按照官员等级不同发放“冰票”,官员凭冰票自行领取。其实,这就是发放降温福利。

我的节气故事>>

回忆童年看漏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来临,开启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民俗学研究者、沈阳市文邦民俗馆馆长赵文邦回忆起自己儿时生活说,大暑时节,夏收基本结束,各家各户把园子里起的土豆,除留一部分越冬食用外,多余部分拿到村里的粉坊去换粉条。那时,土豆粉条算是家里很好的“细菜”,吃法多样,可以百搭。

让赵文邦最难忘的是,当时村里制作粉条的手工作坊,临时形成一条简单的生产线:土豆去泥清洗、上磨拉浆、倒入粉包滤浆除渣、倒缸,再间隔充水、搅动、澄清、沉淀,直至结块、干燥备用。

开始漏粉时,师傅敲碎结块的土豆淀粉,装入大陶盆,加水搅拌、打芡、加矾、和面,做成“剂子”投入粉瓢里拍打,粉溜子落入烧开了水的大锅里,随煮随捞,再顺势滑入清水锅里冷却,然后剪裁、搭杆,挂在场院晾晒。最后把晒好的粉条弯折成把,用高粱秆篾条捆扎,收储备用。

看漏粉时很热闹,农民随时可以分到一些粉头儿回家炒着吃。孩子们更是高兴,围着热气腾腾的锅边转,等着制粉师傅将打结的粉溜子挑出来。那粉溜子又热又滑,很像一只只小老鼠在手上乱窜,所以称它“粉耗子”。孩子们高兴地抢着、抓着、闹着,逗得大人们开怀大笑。孩子们接过“粉耗子”有的直接吃掉了,有的带回家在灶坑边烧烤,等膨胀后再吃,特别香脆。

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 陈凤军

制图:李亚其

实习生:郑晓玉

二十四节气|大暑

关于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紧随其后的节气为立秋。大暑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

资料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习俗食俗

1.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2.千百年来,深知酷暑对人之侵害的古人,还总结出许多防暑办法。自魏晋以来,民间就有伏天吃面的习俗。俗传,用新收获的小麦磨成面粉,做汤饼吃,可以解暑热。至今,无论南方北方,还是城市乡村,都有伏天吃凉粉、凉面的习惯。用豌豆面或荞麦面,做成凉粉、凉面,煮熟后于深井水里浸泡,后拌芝麻酱、香醋、蒜泥之类,吃起来清香可口,确可解暑提神。

资料图

节气农事

这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禾到大暑日夜黄”,广西等种植双季稻的地区,大暑正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之时。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季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一般在7月底以前栽完,最迟不能迟过立秋。俗语称,“七月小暑大暑连,夏收夏种要抢先,选种积肥防风涝,抢收快种保丰年”。

资料图

俗语又称,“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大暑节气,如果只是很热却不下雨,那就不是好事了。如果降雨多,粮食收成就有保障;降雨稀少,产量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大暑节气期间气温高,生长旺盛的农作物需要雨水。而降雨少,则可能出现伏旱天气,影响农作物的长势,产量降低。

关于大暑的谚语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的意思是,大暑节气时如同秋天一样,不仅不热,反而还有点凉爽,那到了立秋节气后,就会出现非常炎热的天气,也就是常说的“秋扒皮”。

(来源:网络综合/文,广西农业信息中心/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