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林良(林良蕙)

时间:2024-01-21 22:03:48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风起陇西》大结局:杨仪才是罪魁祸首,陈恭对决荀诩,郭淮赢了

看到杨仪面无表情地指示陈恭,说荀诩必须死,观众才顿悟了《风起陇西》谍战的来龙去脉,原来杨仪才是罪魁祸首。

风起

听到杨仪告知荀诩,“烛龙”案结案了,陈恭被枭首、弃市,

风起

风起

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杨仪之前还说陈恭潜伏到目前已经价值连城,现在却又弃之如草芥,为何?

何为“兴复汉室”?

用杨仪的话说,“都是为了兴复汉室”!

风起

观众纳闷了,杨仪这是要兴复谁的汉室?不管他对刘禅是否效忠,杨仪的言行与诸葛丞相也背道而驰呀。

不要忘记,二十年前,诸葛丞相就告诉童年的荀诩,说这天底下,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江山社稷,没有了人,要这江山社稷又有何用?所以,每个人都值得万金,要善待他们。

风起

可见,诸葛丞相最看重的是人,而杨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一大批人,只为他的仕途铺路。

李严的憋屈

其实辅汉将军李严在大结局中很憋屈。

衣带诏被柳莹乔装蒙面潜入书斋后焚毁,李严对柳莹的卿卿我我可谓“老房子”着火、没得救的状态,搞笑的是“红颜知己”却给他背后捅刀子了,感觉李严这情伤会是心口拔凉拔凉的吧。

风起

柳莹作为魏谍,行动起来毫不手软,侍女影儿看到了她乔装打扮,为了避免提前暴露,柳莹一刀杀死侍女。

风起

这场面太冷血了,战争和谍战好残酷,人命如草芥,无奈中的悲哀。

李严手握已经化为灰烬的密诏,欲哭无泪,知道自己彻底完了。

风起

走投无路时,李严在马背上连续嘶吼,他要见诸葛。这是多么悲愤的心绪,太憋屈了!

风起

杨仪却洋洋得意,吩咐陈恭等人,先将李严之罪坐实。

风起

杨仪又交代马岱将军,该下最后一步棋了。

风起

不得不说,杨仪这只用他人之血荐轩辕的行径,太自私太狠毒了。

蒋琬和邓芝跟诸葛丞相议事时,都觉得李严虽然跋扈,但不至于做出背叛蜀汉的行为。

整个“烛龙”案中,李严确实心急昏了头,有自己的过错,但是杨仪挖坑后还煽风点火,加剧了将相失和,让北伐一次次落空。

风起

可见,李严谋逆,分明是被杨仪逼的。

李严的憋屈之处,不在于衣带诏的真假,而在于密诏被人烧毁了,更在于昭烈皇帝临终托孤时特意看了李严两眼、似乎有所暗示。

可以说,刘备的帝王心术,加上杨仪的不择手段,注定了李严的悲剧。

风起

杨仪在诸葛丞相面前,说李严腹中有鳞甲、心术不正;杨仪还说魏延身上有反骨,结果日后马岱受命斩杀魏延,造成蜀汉无将可抵御曹魏,日渐败亡。

马岱的忠心

在连环计对决中,马岱的力量不容小觑。由于出身和过往,马岱一直担心自己的忠心不被认可,向来谨小慎微,从不议论庙堂之事,只履行军人之职责。马岱虽然被迫在李严那里按下了同意入伙的血手印,但马岱内心始终忠于蜀汉。

风起

作为蜀汉丞相的心腹,杨仪口口声声“为了兴复汉室”,其实他的忠心远远比不上马岱将军的。

杨仪自以为是,不惜牺牲掉丞相的第二次北伐,也要彻底扳倒李严,力求自己上位。杨仪在夜幕的竹林里告诉陈恭,二次北伐可以继续失败,北伐能够有三次、四次,甚至无数次,但是李严不除,永无宁日。

风起

这是忠臣该说的话吗?杨仪作过长史,就不晓得一次北伐要死多少官兵,耗费多少物资,将让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吗?

剧中有个细节对比,诸葛丞相将王双的部队包围在山谷之中,听到幕僚说时机成熟了,诸葛丞相却满脸呈现出那迷人也谜一般的忧郁来。

风起

一将功成万骨枯,诸葛丞相在无奈战争的残酷,知道自己一下令,山谷中将染满鲜血,除了王双战死,大批士兵将葬身此处。

此战非常惨烈,蜀军使出了“元戎”和“蜀都”这两种杀手锏,下图中的弩机就是“蜀都”,需要三个人配合发射,杀伤力巨大。如果借助牲畜之力,也要弩机两边站两人配合才行。

风起

“元戎”弩机则很精巧,适合单兵携带。曹魏“青萍计划”的一部分,就是盗取这两种先进的弩机。

杨仪的自私

杨仪“兴复汉室”这虚无缥缈的四个字真的能够撑得住吗?如下细节可以揭穿杨仪的假大空。

冯膺为了心中大计不惜拿自己作饵引李严入局,要知道承认自己跟郭淮早有情报沟通,这通敌之罪,可是重罪,冯膺确实够拼,拿命相搏。

冯膺指出,整个“烛龙”案,都是他与杨仪反复推敲过的,诸葛丞相不知情。

风起

听到郭淮要求陈恭亲手杀掉荀诩,冯膺有所犹豫,毕竟启用荀诩来查“烛龙”案,是冯膺的主意。冯膺肯定了荀诩的执著精神,认为连环计实行到目前,荀诩功不可没。

风起

因此,冯膺提醒陈恭,如何抉择要三思,把选择余地留给了陈恭。

杨仪得知郭淮要陈恭用荀诩的人头作为投名状,就毫不犹豫地说出荀诩必须死,因为孝和的作用已然完成,没有价值了。

风起

好冰冷啊!任务完成、不再有利用价值的人,都得死,这就是杨仪的逻辑。

如果说冯膺还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尚有那么一点点人情味,那杨仪的人性则完全泯灭了。杨仪在竹林里,拍着陈恭的肩膀,力劝陈恭无论如何要杀了荀诩,大义面前别顾及兄弟情深。

风起

“兴复汉室”再次从杨仪口中轻易说出,陈恭都听得麻木了,也困惑了。为了这四个字,陈恭死了父亲,永远失去爱妻翟悦,现在又要他亲手去杀结义弟兄,太难了。

小人物

陈恭潜意识觉得荀诩必须活下去,不为别的,只因为荀诩一腔热血、执著敬业,与一般人不一样。荀诩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荀诩一定要活着。

风起

陈恭与林良诉衷肠的场景,很感人。陈恭交代林良,要像护他周全一样去保护荀诩,甚至舍命相护。林良举杯,已经潸然泪下。

风起

《风起陇西》剧名有“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的意思,借助家国之事,演绎小人物的人生悲喜。

裴绪在树林里看着中箭的荀诩,以为荀头死了,就拿树枝将其掩盖,以免被敌人毁尸。裴绪那“碎碎念”令人动容,说今天是自己殉国的日子,没机会照顾荀头了,希望他与山河同在。

风起

像裴绪、林良这样的小人物,还有很多,他们人微言轻,但是有情有义,是活生生的存在,不该被忽视。

牺牲

还有那些被牺牲掉的很多人,比如翟悦、谷正、廖会、马盛,还有糜冲等人。

当糜司马的身影湮没于魏兵乱刀之中时,糜冲仍在以一抵众、身受重伤还提刀蹒跚挥舞,怒睁的双眼里充满悲愤与不甘。

风起

资中之战时,杨仪觉得为了打赢,陈恭的父亲必须死,于是让冯膺将军情故意泄露给郭淮,这导致陈黻战死,令陈恭从小丧父。

风起

风起

别人都实打实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杨仪付出了什么?

杨仪不当官就感觉浑身难受,诸葛丞相觉得杨仪没格局,让他静下心来,多读书。

很明显,杨仪读书没读进去,他在丞相面前要官,说自己现在只是一介白身,不便工作。

诸葛丞相让杨仪以丞相从事的身份从旁襄助、督查。

风起

内斗

杨仪却以丞相的心腹自居,自视甚高,要求冯膺、陈恭等人“一切为了兴复汉室”,还说这涉及蜀汉最高层,见不得光。

由于杨仪是丞相心腹之人,这种无形中的权力背书很能迷惑人,才有了利用“烛龙”扳倒李严这样见不得光的计划。

风起

蜀汉的长史杨仪气量狭窄,是个敏感刚愎之人,容不得别人对他的权势有质疑,一心想在仕途中往上爬。镇北将军魏延与杨仪不睦,这是众所周知的,杨仪视魏延为死对头。

从荀诩伪造冯膺令牌去定军山偷偷给陈恭打开军技司大门然后受刑致残来看,司闻曹与蜀汉军方有罅隙,双方暗地里较着劲儿呢。

如果杨仪可以代表蜀汉司闻曹,那魏延就能够代表军方,两人最剑拔弩张的一次对峙,是在诸葛丞相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的。

风起

某日,杨仪与魏延在丞相府里争执得脸红脖子粗,魏延一怒之下拔剑抵住杨仪的喉咙。冰冷的剑刃架在脖子上,这让杨仪感触到死亡的可怕,杨仪立刻就蔫了,浑身哆嗦着求饶,央求魏延饶他一命。

诸葛丞相见状,训斥魏延知道自己如此冒失的后果吗?镇北将军用武器威胁文官,成何体统?

风起

魏延这才将佩剑收起,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杨仪则对魏延恨之入骨,有意伺机报仇。

杨仪被魏延持剑吓得屁滚尿流之事,很快就传遍了司闻曹,这让司闻曹员工感觉羞耻,在军方面前矮了一截似的。

杨仪的结局

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主动上表自贬三级,降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杨仪却为了除掉李严,不惜迫使李严在北伐军的粮草上做手脚,此举害得诸葛丞相第二次北伐失败。不得不说,杨仪真的是猪队友。

诸葛丞相在五丈原去世后,安排的接班人是蒋琬,仅让杨仪任职中军师。

但杨仪不服,觉得接班人应该是自己,就继续作妖,多出怨言。杨仪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仍不自我反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终杨仪被下狱,自杀身亡。

风起

原著小说中,狐忠是“烛龙”,剧中的狐忠却平淡了些,他试图劝说魏延将军在北伐粮草事情上延后一下。看来在大结局中,狐忠会继续在粮草上动手脚了。

狐忠自认为是李严的左膀右臂,其实李严压根就没怎么看重他。

风起

郭淮赢了

郭淮是曹魏名将,他看得出诸葛亮此次北伐不得天时,就坚守陈仓等地与之对峙。利用时间差,挫败蜀军的北伐。郭淮之所以反间陈恭,推出一个“青萍计划”,是因为他看透了蜀汉的内斗。

风起

结果,诸葛丞相北伐失败了,等于郭淮的青萍计划成功了。

风起

郭淮靠的不仅是间谍,更重要的是利用了蜀汉内斗,还有杨仪这样的猪队友。

风起

要将反派角色塑造成功,这反派人物须被观众恨得牙根痒痒才行,剧中杨仪这个角色就是这意思。

反正对比,更能凸显正派人物的光亮。

风起

荀诩的执著精神和满腔热血之情,从他能用半边烂碗挖透土墙,可见一斑。关键时刻,荀诩不惜用自己的性命作为陈恭示忠郭淮的投名状,这种大无畏的精神,难能可贵。

大结局,“衔烛而行,以照幽明”。

林良铭:我们把握机会的能力差了点,这场球对我们非常有锻炼价值

直播吧9月9日讯 国足1-1战平马来西亚,赛后进球功臣林良铭接受场边采访。

谈比赛

林良铭:我们特别团结,全队创造了很多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差了一点,非常可惜。

谈进球

主要是教练安排我定位球站那个位置,球也刚好到我身上,所以射门得分了。

谈对手

对手非常相似,了解了非常多他们的打法,这场球对我们来说还是挺有锻炼价值的。

谈球迷

我们特别渴望取得胜利,大家都希望取得胜利,非常可惜。非常感谢到现场为我们加油的球迷。

六一将至,给孩子准备什么礼物?福建这些佳作值得一读!

在“全民阅读”的社会书香氛围之中,儿童文学的发展也格外受到关注。六一儿童节将至,记者向省内相关出版社了解,少儿图书出版有何新趋势?省内的童书又给家长与小朋友们带来了哪些新的惊喜?

在近日举办的第八届海峡儿童阅读论坛主题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纳杨表示,目前儿童文学发展整体状况呈现出五个特点:不断扩展的题材;热涌的主题创作;发展迅猛的童话书门类;传统文化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备受青睐;知名成人作家投身儿童文学创作。这些特点反映出儿童文学创作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疆域,获得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紧扣时代脉动

主题童书佳作荟萃

在主题童书方面,近年来出版的主题童书佳作荟萃。记者从福建省少年儿童出版社了解到,近三年来新出版的主题童书中,反映中国高铁建设成就的《了不起的中国高铁》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紧跟2021年云南16头野象北移事件,描绘西双版纳人象共生的美好故事,勾勒中国生态保护积极成果的《勐宝小象》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2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推荐榜”,斩获2022年福建省“闽版好书”、2022年度桂冠童书等多项童书推荐奖项。

这些主题童书策划联合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如2023年1月出版的《了不起的中国高铁》作者沈姚铭是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的铁路专业研究者,更是社交平台广受欢迎的铁路科普达人;2021年1月出版的《小象日记》联合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等,专业的作者与专家们通过贴近儿童年龄与生活的生动语言,将硬核知识与萌趣故事相结合,辅之以精美图片,让儿童文学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声音。

出彩人物故事

助力儿童成长

除了讲述“中国故事”,童书佳作也为少年儿童勾勒许多出彩“中国人物”,并经由榜样与历程的启发,探寻成长意义。如2022年3月出版,以“中国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为原型的,我国第一部讲述菌草科技和科学家故事的儿童文学《幸福草》。通过一场“点草成金”的探秘之旅,如幻似真的梦想之旅,以及主人公亲子间真诚对话的幸福之旅,共读《幸福草》的大小读者们一同认识到科学家执着刻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也沟通亲子,让孩子学会接受父母的不完美,让父母找到亲子间新的方向。

福建教育出版社2023年5月也出版了《少年林巧稚》与《北北村的光》。《少年林巧稚》通过丰满详实的史料真实还原了“万婴之母”林巧稚的真实成长经历,生动描绘林巧稚萌生学医想法的心路历程;《北北村的光》则从一名连家船少年的视角,来看福州连江最后一批连家船民上岸,在前所未有的生活变迁与命运大转折中感受洗礼与成长。

对模范人物、特殊人物人群的选择与塑造紧扣时代脉搏,也与地方的风土民情相勾连,让福建省内儿童文学的传记类书写更贴近本省青少年的生活。对人物生活经历的描绘与剖析,童书作者们带领孩子们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间一路追寻,习得人物的高尚品质,激发孩子珍视情感,并从中探寻成长的奥义。

创作者类型多样

持续探索儿童创作出版更多可能

不少知名成人作家也投身儿童文学编写与创作。如《少年林巧稚》的作者系厦门市作协副主席、漳州作家赖妙宽。她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福建省百花文艺奖等多种重要奖项,作品多次被国内重要刊物选载。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也主编了《中国经典科幻大系》,汇集中国近20年科幻文学发展精华与超70位科幻作家经典之作,将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在今年下半年与小读者见面。

此外,知名儿童作家郑春华的经典作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再版;《拇指班长》作者商晓娜写给5~8岁小男生小女生的校园类新作《二年级的小豌豆/小蜜瓜》系列也即将和小读者见面;台湾知名儿童作家林良通过《林良暖心文集系列》摆脱“大人”的姿态,透过一篇篇生活散文故事来教会孩子:如何冷静地认识自我,如何像“小太阳”一般亲切、体贴、遵守承诺,如何主动去爱、去关怀,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感觉舒服,并以同理心与孩子探讨有关情绪处理、家庭关系、读书方法、时间管理等成长的人生课题,传递历久弥新、值得现代青少年追求的美好价值……儿童文学作家们通过童话与故事的书写,聚焦儿童生活和成长中的爱与缺失,以及对儿童精神世界的理解、尊重和敬畏,让孩子成为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的“小太阳”。体现了儿童文学作家对时代的深刻认识、浓厚的人文关怀,与对生活的细致洞察。

少儿出版社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过去三年,国内少儿出版趋势从内容上看,主题出版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同时少儿科普也取代儿童文学,成为中国少儿图书市场的最大细分类别;原创图画书产品越来越成熟,精品化趋势明显;原创现实题材儿童文学也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从销售渠道上看,实体书店零售的热度尚未恢复,但直播和短视频电商的销售潜力持续爆发;线上线下价格差进一步拉大,线上购书的价格会更低;IP拉动图书销售的效应依然十分明显。

以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例,从2021年开始,少儿出版社调整产品结构布局,加大科普板块、低幼绘本的人员配备和选题比例,坚持内容为王,原创与引进版齐发力,策划并出版了一系列双效俱佳的优质产品。同时将主题出版资源优势与科普相结合,策划了一批具有鲜明价值导向又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产品。以科普教育为主,丰富的原创现实题材贴近地方生活,反映时代发展,福建的少儿出版市场将有着更多精彩。

来源:海峡都市报

本朝花鸟,林良第一:明代花鸟画家林良,形神兼备,浑然天成

明代花鸟画中,水墨写意花鸟画在明朝可谓独具一格,除徐渭外,还有另一位花鸟画大家,其花鸟画笔墨放逸,恢弘大气。徐渭曾赞叹:“本朝花鸟谁第一?左广林良活欲逸。”。林良,明朝写意花鸟画家,花果翎毛兼工,开创了水墨粗笔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

林良《秋鹰图》

林良《秋坡聚禽图》

林良《雪景芦雁图》

林良 孔雀图

林良《鸟语花香立轴》

林良《芦雁图轴》

林良的作品大多以水墨为主,少部分施以淡彩。其墨色颜色却并不单一,墨色中的干枯浓淡、苍老秀润深刻地表现出墨分五色的能力,他的粗笔水墨花鸟画风格以墨色放纵概括物象,笔法肆意遒劲,作品蕴含个人情怀,与文人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被认为是工笔花鸟画走向大写意花鸟画的转折。

林良《寒芦栖禽图》

林良《竹禽图轴》

林良《蕉雀图》

林良《芦雁图》

林良《古木寒鸦图》

林良《秋树聚禽图》

林良《芦雁图》

林良 牧鸟图

林良《灌木集禽图》(局部)

林良将书法用笔的抽象意味运用到具体的物象塑造中,用笔粗重短小,体现出书法用笔的特点,舒张自然,具有节奏感,表达自由野逸的审美情趣和意境。明代尚武思想从宫廷画作中体现出来,上行下效并成为明初宫廷花鸟画的独特风格,如林良诸多以鹰等猛禽作为花鸟画的描绘题材。

林良《双鹰图》

林良《灌木集禽图》(局部)

林良《双鹊图》

林良《松鹤立轴》

林良《鹰立轴》

林良《画鹰图》

从送奏折的临时工,到朝廷三品画家,林良如何成为“粤画之祖”?

林良《双鹊图》

数百年前,一个小小的地方“奏差”机缘巧合之下进入明代宫廷之中侍奉,偶然间的小露一手,却改变了一生。林良,一个出身低微的小人物,却因水墨花鸟画而名满天下。他是宫廷画大家,却开创了写意花鸟之先风,影响后世无数人。

徐渭在《刘巢云雁》的诗中写道:“本朝花鸟谁第一?左广林良活欲逸。”在大书画家徐渭眼中,林良是明代花鸟画家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林良的年代,正是花鸟画坛风起云涌之时。而这位来自广东南海的小吏,以惊才绝艳之姿霍然屹立在宫廷画家之中。

林良《秋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宫廷画院机制在明宣宗的推动下愈发完善,宫廷绘画达到极盛。此时宫中人才济济,遴选制度更是十分严格。有擅山水的郭纯、李在,亦有擅花果翎毛的边景昭等人,高手云集。而在明代以前,广东画家在宫廷中寥寥无几。林良是如何在众多宫廷画家中脱颖而出、步步高升的呢?

林良《秋坡聚禽图》

=========

几遇贵人巧入宫

少年林良聪颖早慧,学画的第一个老师便是同乡擅山水的画家颜宗。颜宗的山水画融合北派山水的全景构图和江南文人画的笔墨为一体,深得林良敬重。

但或许是在山水上久而不得长进,又或许是觉得自己永远无法在山水画上超越老师,林良并没有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从他之后的花鸟画配景上,也能看出几分用心。

林良《雪景芦雁图》

林良《孔雀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后来,林良又拜人物画家何寅为师,学画人物。随后,他在送差期间与宫廷花鸟画家边景昭相识,向后者学习工笔花鸟。在林良的人生中,这几位启蒙老师都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林良《鸟语花香立轴》

少年时的林良,是广东的一名小小“奏差”。奏差是专门把奏折递送到北京通政司的一个职业,既没有品级也无编制,相当于送奏折的临时工。但是正因为这份工作,林良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贵人——在广东担任布政使的陈金。

林良《芦雁图轴》

在遇见陈金之前,林良就已经画有小成,他“能作翎毛,有巧思”,只不过从来没有展露给旁人看过。他攻画花鸟,但墨竹、山石等也都擅长,甚至虾蟹也能作,且画得生动可爱。有一日,布政司里的最高领导陈金借了一些名画来欣赏,一旁的林良忍不住指出画中诸多弊病。

林良《寒芦栖禽图》

林良《竹禽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陈金勃然大怒,让林良当场画一个给他看,否则就要鞭打。林良趁此机会大展身手,陈金顿时“惊以为神”。虽说故事不知是否夸张,但这从侧面印证了彼时的林良便已画功了得。

这件事很快就在官宦、士绅间传开了,其绘画才能也开始受到内廷官员们的赏识。不久后,30多岁的林良经人举荐,进入明宫,自此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林良《蕉雀图》

林良《芦雁图》

入宫后,林良结识了不少宫廷画家,也阅尽无数宫中收藏名画,与许多文人雅士把酒言欢。他的官运也十分亨通,一路从锦衣卫中的五品升到三品,走上人生巅峰。身为画家有如此高的品级,在画史上也是少见的。

总的来说,从临时工到宫廷大画家,林良一路走来并无多少坎坷,反而遇到不少贵人相助。但贵人只是发掘画家才华的伯乐,林良真正倚靠的还是绘画的硬实力。

林良《古木寒鸦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林良《秋树聚禽图》

=========

承前启后的写意花鸟

清人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写道:“花鸟有三派:一为钩染,一位没骨,一为写意……其写意一派,宋时已有之,然不知始于何人。至明林良独擅其胜,其后石田、白阳辈略得其意。”足见林良在写意花鸟上的地位。他的花鸟画,究竟与前人有何不同?

林良《芦雁图》

写意禽鸟始于林良,他创造了笔墨的一种新形式。从古至今,每一位有所成就的画家都在笔墨结构上有着惊人之才。林良将禽鸟的羽毛概括为写意的形态,将山石、灌木概括为点线面的组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笔墨结构。

林良《木鸟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林良《灌木集禽图》(局部)

在明代以前,工整细腻的院体花鸟画占据主流,而早期的文人画家多以水墨写意表达简单的花草竹木之意蕴,写意花鸟未成气候。林良将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粗中有细、刚柔并济、繁简得当,真正将水墨写意花鸟带入了明代画坛。

林良《双鹰图》

林良花鸟画的另一个特点,更使他从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他将草书笔意引入花鸟画中,一幅《灌木集禽图》酣畅淋漓,令观者动容。就在去年,故宫博物院展出的花鸟画大展中,这幅《灌木集禽图》骤然让人眼前一亮。

林良《灌木集禽图》

笔随意动,草木、花竹、枝叶一气呵成,“势如风骤潇湘雨,雨点惊飞没张主,风收雨歇静流观,万象一一归清楚”。何为写意花鸟的收放自如,一目了然。

林良《灌木集禽图》(局部)

纵观绘画史,林良对花鸟画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开拓了明代写意水墨花鸟画风,自成一派,并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由林良开派,经过沈周、文征明、陈淳等人的演进,写意花鸟成为明代花鸟画最为流行、最富成就的一种形式,直至集大成者徐渭开创大写意花鸟画一派。

林良《画鹰图》

=========

“粤画之祖”

相较于江南、北京等地,明代之前的广州算是一个艺术的荒凉之地,在画录中,仅有记载三位广东画家。然而,从林良开始,明朝的宫廷画家多达七八十位。在林良以前,从未有一位广东画家在画坛上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于是有人定林良为“粤画之祖”,不无道理。

林良《灌木集禽图》(局部)

林良《松鹤立轴》

他是岭南画家的一面旗帜,亦影响了整个中国花鸟画进程。史料载:“林良吕纪,天下无比。”而在林良之后的宫廷画家吕纪也是从学习林良开始的。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有文人气息的宫廷画家,林良的写意花鸟对后来文人画也影响颇深。许多文人花鸟画家如沈周、唐寅等人都吸收了林良的一些绘画特点。

林良《鹰立轴》

“林良者,以画名天下。”他虽出身草芥,却凭借一手好画和机遇平步青云,名垂画史。看来,画画真的能够改变人生。

精彩回顾:

为何建筑是人类野心的产物?

刚刚,大卫·霍克尼作品以6.26亿成交!为何他是英国在世的最伟大艺术家?!

香奈儿女士不喜欢,毕加索却很喜欢,这位艺术家值得关注!

[编辑、文/郑杜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