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名字配对

牡丹寓意(孔雀牡丹寓意)

时间:2023-12-30 10:51:19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牡丹为什么被奉为“国花”,它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优势

2019年中国花卉协会发起《投票:我心中的国花》投票活动,结果牡丹以79.71%的得票数遥遥领先。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

牡丹自古以来倍受国人喜爱,能够竞选“国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优势吗?

上图_ 明 沈周《牡丹图》国色天香 花鸟画立轴

牡丹一瞥

牡丹又叫木芍药、洛阳花、百两金,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它每年4月初开花,花期4至6个月。牡丹喜温喜光,耐寒耐旱,分布遍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目前,牡丹在国内有300多个品种,日本和欧美国家培育出100多个品种。

牡丹的栽培历史悠久绵长。《诗经·溱洧》有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牡丹和芍药同属,表明先秦时期人们就有可能种植牡丹了。东汉医典《神农本草经》收录牡丹为药材。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中,描绘了生长在洛河之滨的牡丹。北齐宫廷画家杨子华“有画牡丹”,匠心独具,为人工栽培牡丹提供了佐证。

隋朝时,炀帝辟西苑,“易州进二十四相牡丹”,用以装饰园林。一系列证据表明,牡丹的栽培经历了由野生到人工、由民间到宫廷的过程。不过,要想真正了解牡丹,需要从色、味、形、韵等四个方面入手,体验“国花”的魅力。

上图_ 南宋 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

色:视觉的盛宴

牡丹的色彩,恰到好处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隋朝时,牡丹仅有红黄两色,进入唐朝,花色趋于多样,《杨妃外传》称:“: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北宋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中,牡丹增至109色。南宋诗人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中,当时成都的牡丹品种就有65种。明朝文学家薛凤翔的《牡丹史》中,记载的牡丹品种多达274种。

牡丹色彩的迅速增加,得益于种子选育的技术。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称:“多种花子,以观其变。”窥探出南宋花匠借助基因突变法培育牡丹新品的技巧。时至明朝,花匠夏之臣指出:“其种类异者,其种子之忽变者也,其种类繁者,其栽接之捷径者也此。”表明当时运用基因突变法和嫁接法培育牡丹新品。

现代学者马未都把中国式审美总结为四重境界,由低至高分别是艳俗、含蓄、娇情和病态等。在人为干预之下,牡丹品种新品层出不穷,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达到了最高的审美情趣,从而推动牡丹“国色”的良性发展。

上图_ 清 郎世宁 小品 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

味:感觉的聚会

牡丹的“味”是多种感觉的集合。唐末诗人皮日休咏牡丹香:“竞夸天下艳无双,独立人间第一香。”诗句突显了牡丹的色和香。科学研究表明,牡丹的香味源自花瓣中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在醇类、烷类、酯类、酮类等物质的共同作用下,芳香浓郁,成就了嗅觉的专利。

此外,牡丹的“味”还大有作为。明朝农学家王象晋在《广芳群谱》中记载,后蜀礼部尚书李昊常送友人牡丹花枝和兴平酥油,嘱咐对方:“俟花凋谢,即以酥煎食之,无弃浓艳。”首开食用牡丹的先河。南宋文人林洪撰写《山家清供》时,把“牡丹生菜”列为16种花撰之一。明清时期,浙江金华民间做牡丹糕,相互馈赠。此后,人们用“酥煎”、“面裹”、“蜜浸”、“汁脍”等做法,食用牡丹。

《神农本草经》认为牡丹有“除症结淤血,安五脏”的功效。《华佗神医秘方》中,与牡丹有关的方剂多达22种。用牡丹根部而成的“丹皮”,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材之一,而以花瓣为原料的牡丹精油,兼具美容、养生和药用的价值。融合了嗅觉和味觉的牡丹,营造了“天香”的浓厚氛围。

上图_ 金 佚名《牡丹湖石图》花鸟画立轴

形:富贵的象征

人们在辩色、闻香之外,还欣赏牡丹的花形。它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等10种类型。《牡丹谱》中称:“一尺红者,深红颇近紫色,花面大盈尺,故以一尺名之。”折算成现在的长度,宋朝牡丹的直径超过20厘米。硕大艳丽的花型倍受瞩目,北宋名儒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坦言:“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在民间中,牡丹对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吉祥符》一书中,收录了286种吉祥符,与牡丹有关的符号就有20种。牡丹纹饰既能单独使用,又能和其他动植物相互组合,讨得“口彩”。如牡丹和猫、蝶在一起,意为“富贵耄耋”,牡丹和莲花搭配,意为“连年富贵”。民间婚嫁时,常见牡丹、石榴和蝙蝠等纹饰,期望“富贵多子”。这些纹饰广泛应用于服饰、瓷器、门窗等生活用品之中。牡丹寓意富贵,为晋升“国花”增色。

上图_ 明 唐寅《题牡丹图》花鸟画立轴

韵:文化的传承

要想当选“国花”,文化底蕴必不可少。唐宋时期,是牡丹文化的繁盛期。《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词》中,唐朝五代的有125首,宋朝的有167首,其数量之多,足见唐宋文人对牡丹的垂青。牡丹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用芍药和荷花衬托了牡丹的清新脱俗。

北宋文坛巨匠欧阳修在洛阳做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春戴牡丹已是洛阳民俗。这一民俗延续到明朝,花匠为了多赚钱,放出大招。博物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

上图_ 清 余稺 小品 清宫廷工笔花鸟画 牡丹 《花鸟图册》

时至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描述:“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暖房育花不仅增加了冬季的花卉品种,还沿用至今。牡丹深植民间,“武皇贬牡丹”等传说广为流传。牡丹摆脱了物质束缚,升级为文化意韵,使人们孜孜以求,锲而不舍。

其实,从古至今牡丹独占花魁,唐朝诗人徐夤称赞它:“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近几十年间,曾有数次国花评选,牡丹除一次屈居第二之外,其他均名列第一。8世纪时,牡丹登陆日本,17世纪后,陆续传入欧美国家,同样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牡丹有资格竞争“国花”,是对传统文化的提炼,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于海生 《牡丹文化说略》

【2】李潇云 惠富平 《中国古代牡丹文化史略》

【3】雷 燕 《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

【4】魏 巍 《中国牡丹文化的综合研究》

【5】王应麟 《海山记》

【6】刘赛客 《嘉记录》

【7】夏之臣 《评亳州牡丹》

【8】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博观察丨看古人如何玩转“多巴胺配色”——彩色

今年夏日,关于“多巴胺配色”的讨论急剧升温,表达了人们对多彩生活的美好追求。而古人同样对高饱和度的配色,也有极富寓意的追求。从漆器、金银器到书画、纺织品,各种高饱和度的配色皆有迹可循。当多种亮丽的色彩同时出现在一件文物上会是如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巴胺配色文物中的彩色,品味这场色彩盛宴吧~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这件清代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瓶撇口、束颈、长圆腹渐敛、圈足。肩部对称置红釉描金螭龙耳。瓶外壁主体绘粉彩龙凤穿牡丹花纹,以宝相花纹、如意云头纹、变形仰莲瓣纹为边饰。圈足内施白釉,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款。此瓶造型规整,设色艳丽,是一件颇能体现嘉庆官窑粉彩瓷器制作水平的佳作。

乾隆款画珐琅袱系纹盖罐

这件清代乾隆款画珐琅袱系纹盖罐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器直口微侈,溜肩,鼓腹,束腰,平底,浅圈足,有盖。袱系纹遮盖器腹的大半部分,红色部分以龟背锦为地,装饰蝴蝶、蝙蝠、桃实等吉祥图案,蓝色部分绘卷草纹。从稍远处观看,似由真实的锦袱包裹,栩栩如生。肩部四开光内绘西番莲。下腹部以黄釉为地,装饰各类缠枝花卉。外底中部蓝圈内有“乾隆年制”双排蓝料楷书款。

粉彩镂空云龙纹亭式香薰

这件清代粉彩镂空云龙纹亭式香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器仿铜质香薰,由盖、台、座三部分组成,盖呈钟式,堆贴有蟠龙纹,黄地粉彩绘云蝠纹。身呈圆筒形,镂雕粉彩云龙纹、飞蝠纹等。台座为方形,下部施酱釉,上金彩绘花卉纹。上部以蓝彩饰回栏和台基式纹样,四角堆贴蹲狮,形象生动。此器制作工艺复杂,集镂空、堆贴、彩绘于一身,显示出乾隆时期高超的烧瓷技艺,体现出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粉彩百花图葫芦瓶

这件清代粉彩百花图葫芦瓶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器呈葫芦式,粉彩绘百花图,用红、黄、紫、粉、白、蓝、绿等各色彩绘制各种花卉纹,外底施松石绿釉地,上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器造型规整,绘制精湛,纹饰细腻,华贵精妍。

绘百花图案的瓷器,为宫中寻常赏花之用,象征着“万花献瑞”。“百花图”以各色彩绘,绘千姿百态的各种花卉,以牡丹为主,辅以菊花、荷花、牵牛花、桂花、兰花等,百花怒放,各尽其妍,花团锦簇,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

粉彩观音菩萨像

这件清代粉彩观音菩萨像藏于首都博物馆,通高28.7厘米 底宽21.5厘米。此尊头梳高髻,发髻前有小化佛——阿弥陀佛,为观音菩萨身份的重要标识。面容端庄,双目下视,神态慈祥。大耳垂肩,耳下垂圆环。结跏趺端坐于仰覆莲台座上,头略右倾,双手下垂结印,并各持一莲茎,莲花齐肩开放。上身不着衣,左肩至右肋斜搭羚羊皮,下身着红色僧裙,腰间系以金色腰带。全身还有金色的璎珞、臂钏、腕钏、足钏等饰物。整尊造型大方,气质高雅,瓷质细腻、莹润,色彩鲜艳,具有乾隆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

珐琅彩人物纹鼻烟壶

这件清代珐琅彩人物纹鼻烟壶藏于首都博物馆。此鼻烟壶有着折沿,束颈,溜肩,鼓腹,圈足,鎏金半圆形刻花盖。口沿及底边施金彩,腹部绘仕女婴戏图。底书“乾隆年制”4字篆书款。人物表情生动,绘画色彩淡雅,造型小巧而精致。

白地织金凤穿牡丹妆花缎

这件清代白地织金凤穿牡丹妆花缎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此幅妆花缎的通纬由白色丝线与片金线构成,用片金做“金绞边”,将所有图案轮廓勾勒完成。在纬向上安置了八种色丝,交替织出各色纹样。凤凰的身躯与翅膀均可见圆金显花。这种做法吸收了“两色金”的工艺特点,极为复杂精致。凤穿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另外,这件妆花缎的匹头上还织有“江南织造臣七十四”字样。

瓷塑青花粉彩描金鸳鸯摆件

这件清代瓷塑青花粉彩描金鸳鸯摆件藏于观复博物馆。此件青花粉彩描金鸳鸯摆件,采用青花、粉彩两种工艺,华丽优美,两眼脉脉含情。眼部满描金,颊施酒晕妆,头顶青花羽冠,颈部矛形翎羽,通身色彩斑斓,充满光泽。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用含氧化钴的钴矿石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来源: 北京文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