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汉字五行

草字头数(草字头数学的数是什么字)

时间:2024-01-03 08:52:19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45个新闻标题的错别字,看着眼熟却出错!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形似字、同音字,一不小心就会写错,弄出笑话。发现和避免错别字,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体现着文化素养。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下面45个新闻标题里,有不少是常见的错别字,你能找出来吗?

- 01 -

■卯足应为铆足

- 02 -

■戮力应为勠力

- 03 -

■脉博应为脉搏

- 04 -

■惟有应为唯有,奋辑应为奋楫。

- 05 -

■青萍写作青苹也不对,píng应为草字头下加频,蘋。

- 06 -

■当属应为当数

- 07 -

■就序应为就绪

- 08 -

■直升飞机应为直升机

- 09 -

■碳烤应为炭烤

- 10 -

■不知所踪应为不知所终

- 11 -

■不依不挠应为不依不饶

- 12 -

■渡汛应为度汛

- 13 -

■雪中送的什么“碳”,一氧化碳吗?应该是炭

- 14 -

■防范于未然应为防患于未然

- 15 -

■有失偏颇应为失之偏颇

- 16 -

■亲睐、亲赖都不对,应为青睐

- 17 -

■锥心泣血应为椎心泣血

- 18 -

■金钢钻应为金刚钻

- 19 -

■综合症应为综合征

- 20 -

■蛰伤应为蜇伤。另外,海蜇不能写成海蛰

- 21 -

■秸杆应为秸秆

- 22 -

■成型应为成形

- 23 -

■抓现形应为抓现行,做案应为作案。

- 24 -

■作客应为做客

- 25 -

■名至实归应为实至名归

- 26 -

■通讯应为通信

- 27 -

■唇枪舌战应为唇枪舌剑

- 28 -

■懵了应为蒙了

- 29 -

■换档应为换挡

- 30 -

■台帐应为台账

- 31 -

■枉顾应为罔顾

- 32 -

■年愈古稀应为年逾古稀

- 33 -

■绣花确实需要花工夫,但是更得下功夫。

- 34 -

■鱼目混杂是个杂糅词

- 35 -

■一言不和应为一言不合

- 36 -

■收关感觉像闭关修炼刚结束一样,收关应为收官

- 37 -

■布署应为部署

- 38 -

■刮蹭应为剐蹭

- 39 -

■粘性应为黏性

- 40 -

■怪不得恒大那么厉害,都请老道了!用词不当。

- 41 -

■无极是不是很无敌?!应为无级

- 42 -

■作文章应为做文章

- 43 -

■严正以待应为严阵以待

- 44 -

■趟出应为蹚出

- 45 -

■擎画应为擘画

内容来自小张咬文嚼字

人民文化 | rmrbwhcm

艹字头有几种写法?介绍八种常用艹字头书写方法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3——横竖的复合笔势31、拨镫法写十字

一级课程46课,我给各位讲解了拨镫法,拨镫法四个动作,推拖捻拽,写出来就是一个十字形。

如果圈转得小一点,黄色就是横笔的收笔,白色这个就是抬笔向上,最后写一竖。

刚才的\"十\"字是先横后竖,

如果反过来先竖后横,写法是完全一样的,只是旋转的方向改为逆时针了。拨镫法转圈小一点,看起来就是顿笔收,然后抬笔向上,转过来换面写一横。

这样我们就有了两个十字,写起来恰好相反:

一个是先横后竖,抬笔是顺时针方向,另一个是先竖后横,抬笔向上是反时针方向。左边先横后竖的我称之为正十字,右边先竖后横的我称之为反十字,今后课程中讲起来比较容易区分。

以前我给大家讲过,顺时针两圈等于反时针一圈,如果写正十字运用这个规则,就会变成这样。有些人用铅笔写\"十\"字的时候,常常就是反时针一圈。

同样道理,反时针两圈等于顺时针一圈,反十字运用这个规则,就会变成这样子。所以无论正十字还是反十字,都有两种。

好,让我们总结一下,\"十\"字有两种:

一种是先写横笔,后写竖笔,我称为正十字,它可以用顺时针两圈写出来,也可以用逆时针一圈写。另一种是先写竖笔,后写横笔,我们称为反十字,它可以用逆时针两圈写出来,也可以用顺时针一圈写。用两圈写的,其实是包括了顿笔收的动作,比只用一圈的写法好。

你看王羲之这个\"地\"字,

左边是个\"土\",\"土\"字是\"十\"字加一横,\"十\"字写了一横之后抬笔向上,这是顺时针转的,是一个正十字。\"十\"字写完后再次抬笔向左写一横。所以\"土\"字实际上是一个奋笔势,两次抬笔。

这里有两个\"十\"字,都是王羲之写的。

这两个\"十\"字都是先横后竖,所以都是正十字。左边这个写完横笔后顿笔收然后抬笔向上写竖笔。右边这个\"十\"字横笔是挫笔收,一竖尖锋向上,很可能是反时针一个圈写成的。为什么我说\"很可能\"呢?因为这个十字用顺时针也可以写出来的,各位可以试一下。

在王羲之的作品中,反十字翻手腕抬笔的动作往往不大。王羲之《十七帖》有两个\"先\"字,

这\"先\"字可以分为上下两个笔势,上面是竖笔势两开,写了一开后抬笔,再写下一开。这抬笔就是翻手腕,向上转过去的。这两个\"先\"字第一开写完没有收笔动作,只是反时针翻手转上去,王羲之把这两个圈写得非常小。如果改为顺时针两圈,如一开始的\"十七\"两个字,那转圈就大得多了。

2、什么是横爻势?

介绍一个新笔势,横爻势。什么是\"爻\"呢?古人迷信,经常要算命,大家都听说过八卦。\"爻\"是指八卦的两个基本因素,一横代表阳,两个短横代表阴。阴阳交叉重迭,就成为卦。

三个爻重迭,有八个可能,这就是八卦。

八卦再次交叉重迭,可以得到六十四卦。这时候的卦就有六层了称之为六爻。《说文解字》说:爻,\"交也\",就是阴阳交错的意思。但是请注意,八卦只是记录占卜的结果。实际占卜怎么做呢?古人说\"筮者揲蓍取卦\",算命的人称之为筮者,所用的工具是蓍草。筮者手中拿一把蓍草,以四根为单位一次次分开,等于是蓍草总数除以四,最后余数那几根夹入手指缝中,根据数目决定阴阳,这称之为一变,多变以后就可以完成六爻,具体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甲骨文、金文都有这个\"爻\"字,应该来之于蓍草取卦。

书法和算命没有关系,笔势中所谓横爻势,只是指两个交叉,很像横放的一个\"爻\"字。

我们看到,原来的\"爻\"字是撇和捺的交叉,横过来就是两个十字形,变成了横和竖的交叉。

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说:\"横爻之法,两画两竖……其法,先左竖,次左画,三右画,四右竖。发笔失次,必致零乱。\"戈守智所说的,是横爻势的常见写法,先是写左边的竖,然后写左边的横,第三是写右边的横,然后写右边的竖。

最后一笔以竖笔收,方便接下来写下面的部分。但他的说法还比较繁,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左边用反十字,右边用正十字,这样就比较简单。这左右两个十字一正一反,看起来好像是分开的,但两个横笔气脉相连,写起来顺手就连过去了。

3、横爻势的用途

那么,横爻势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

3.1用于草字头

横爻势普遍用来写草字头,也称草盖头、草花头等等。草字头就是两个十字正好用横爻势来写。

《阴符经》中有不少例子,如这个:\"莫\"字,

草字头就用了横爻势,写法和戈守智讲的一样。

《阴符经》\"藏\"字,

上面也是横爻势。但戈守智的写法,只是横爻势的写法之一,其他书法家未必如此,你写两个正十字也是横爻势。

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兰\"字草字头,

但王羲之是否用了正反十字,不容易判断。后人赵孟俯、俞和临本,是用正反两个十字来写的。

然而你看《兰亭序》中的\"万\"字,

头上横爻势的形状和\"兰\"字一样,却是两个正十字,横竖横竖两次,所以\"兰\"字也很可能是这样的。注意王羲之写这个横爻势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左边十字的横笔比较短,箭头所指的地方不出头,后来学王羲之的人,也往往如此。

好像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横爻势左边横笔也是不出头的,这就是所谓《兰亭》笔法。

横爻势不等于草字头,它可用于其他地方,如一个字的中间,只要有两个并排的十字,就可以用横爻势。

3.2用于字中

王羲之《兰亭序》的\"毕\"字,

这个\"毕\"字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中间两个小十字从牵丝看,应该是左边正十字,右边反十字。这算不算横爻势?当然是,横爻势就是横竖两笔交叉成两个十字。第二这个\"毕\"字跟印刷体相比,少了一横,书法是取笔势,写出来称为帖体,跟印刷体不同是常见的。所以横爻势有各种化势,看起来似乎差不多,但你仔细看看,其实是不同的。

第一个王羲之的\"垂\"字,中间有两个十字,两横打通,然后写竖竖。第二个智永,两个十字都是正十字。第三是褚遂良,他的写法也就是第一个王羲之的写法。这些都可以认为是横爻势的化势。

3.3用于类似草字头

有些字本来不是草字头,如\"万\"字,

什么是\"万\"呢?原来就是一种长尾巴蝎子,古代称之为虿,这动物有毒,《魏志·华佗传》说:\"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佗令温汤渍其中。\"彭城夫人夜间上厕所给蝎子蜇了手,华陀温汤来医治。甲骨文\"虿\"是这样写的,后来小篆变成这样,\"万\"字原来下面还多一个\"虫\",表明是虫之属。后来去掉\"虫\"字,假借为千千万万的\"万\"。所以\"万\"字跟草字头没有关系,头上是蝎子的两个螯。

以前有些人写\"万\"字,头上经常不写两个十字,左右均不交叉,以示和草字头有别。但在书法作品中用横爻势,和草字头没什么区别。

《阴符经》中\"万\"字很多,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横竖不交叉的,写法往往是先写两竖,然后写左右两横,而左边这一横经常是用一个两向点。另一类直接用了横爻势,正反十字。我想是\"万\"字太多所以求变化,临帖的时候要注意一下。现在有些字典把\"万\"字归入草部,其实以前是禸部,禸部都和虫有关。

类似的例子还有\"观\"字,

\"观\"字左边是\"雚\",\"雚\"历来认为是一种小型水鸟,它头上是\"卝\",这也不是草字头,通常写起来是竖竖,就是竖笔势,然后左右加上羊角势。

请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观\"字,

很明显是先写了两竖,然后左右各加一点,这就是竖笔势加羊角势。

《阴符经》正文第一个字,就是\"观\",

起笔写这个\"卝\",写法应该和王羲之一样。

晋唐人写\"卝\",很注意这是不是草字头,所以写起来跟横爻势两个十字有区别的。

到宋元以后,\"卝\"字的写法就宽松多了,慢慢就直接运用横爻势了。

这里提醒临智永《千字文》的各位注意,这本帖中的\"劝\"、\"欢\"等字,

\"卝\"的写法是用了竖笔势和羊角势,不是横爻势。

有没有例外呢?有,如\"旧\"字上面是写横爻势。

读帖时候请注意这两种取势的不同。其他用横爻势的地方,如\"蒙\",上面也写了横爻势。

柳公权《玄秘塔碑》用横爻势写\"梦\"字的上面,这上面不是草字头。

4、草字头共有几种写法

好了,最后讲一讲草字头共有几种写法。

4.1横爻势:先反十字,后正十字。

第一种,刚才讲过,用横爻势:先反十字后正十字左右相反。

4.2 横爻化势

第二种,横爻化势,两横打通,写法是先左竖,然后一横拉长,写完横后抬笔向上写右面的一竖。

文征明《游虎丘诗》\"茗\"字,草字头就是这样写的。不是草字头也可以用。

4.3横爻势:两个正十字

第三种,两个正十字,横竖横竖两次。这也是横爻势,和戈守智写法不同而已。

4.4横爻势:两个反十字

第四种,横爻势,两个反十字。竖横竖横,如米芾《蜀素帖》的\"叶\"字。

4.5竖笔势两开抬笔

第五种:以前讲过,用竖笔势两开抬笔,写一个\"上\"字形,就可以当作草字头用。

这个也是,只不过\"上\"字有些变形。

4.6奋笔势抬笔

第六种,奋笔势两开抬笔。先写横,然后竖竖。如文征明《游虎丘诗》。

4.7奋笔势抬笔

第七种,也是奋笔势两开,先写一长横,抬笔向上写一短横,然后一折向下。在行草书中最为常见,如孙过庭《书谱》\"芳\"\"花\"两字。

4.8布棋+正十字

第八种,左边的十字改成两点,通常姿态一样,都是向右,布棋就可以。右边的十字,横笔也可以用点,或用一小横。这是张即之写的\"落\"字。书法讲究变化,取势有很大学问,草字头有没有第九种?各位读帖时可以注意。

本节要点:

· 正反十字。

· 横爻势及其用法。

· 草字头的各种写法。

复习思考:

· \"茉莉花茶叶庄\"六个字都有草字头,如果请你来写牌匾,这些草字头怎样安排才好看?

· 王羲之《丧乱帖》这个\"先\"字,箭头所指处抬笔,请你判断这是顺时针两圈还是反时针一圈?

一年一岁的年龄称谓,趣味横生

白发老人

在我国古籍中,从婴孩呱呱坠地到百岁老翁,每个年龄段都有特定的称谓。细细品味这些称谓,可以看出古人的雅致和潇洒,比我们现代人还会生活!

初度,指出生年时,出自《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本意是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就是可以提抱而未能独立行走的儿童。

龆龀,儿童换齿的年龄。《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豆蔻,本是植物名,指代十三四岁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男孩子十三到十五岁间。《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

及笄,十五岁少女的年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成童的年龄,十五到二十岁。《汉书》:“儿生亹亹,束发修学,偕列名臣,从政辅治。”

垂髫,指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幼学,十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总角,幼年儿童的年龄。语出《诗经》:“总角之宴”。

黄口,本指雏鸟,因出生时,嘴为黄色。后指代幼小的孩童。《淮南子·泛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到二十岁时的年龄,也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破瓜,女子十六岁。因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二八一十六,故时人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龄。

加冠,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汉刘向《说苑·修文》:“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属其心。”

结发,初成年时,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束发而冠,女子十五岁束发笄,表示成年。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作弱冠。《礼记·曲礼》:“二十曰弱冠。”

花信年华,女子的年龄二十四岁,或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而立之年,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是说这个年纪该立业了。

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到此年龄遇事能明辨不疑。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以此代称五十岁。

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人到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意思了,后以此为六十岁的代称。

花甲,六十岁。以天干、地支组合,六十年一甲子。因干支错综参互,故称为“花甲”。

耆,六十岁以上的人。《礼记·曲礼》:“六十曰耆。”

还历,六十一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六十岁为一轮,六十一岁正是新一轮的开始,故称“还历”。

从心之年,七十岁。《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后以从心之年为七十岁的代称。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诗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悬车:古人一般到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

喜寿,七十七岁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耋,七八十岁的年纪。出自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耄,八九十岁的年纪。《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米寿,八十八岁的雅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读作八十八。

白寿,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上寿,古称长寿之尤者为上寿。其说有三:一百二十岁、一百岁、九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尓何知中寿。”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下寿八十。”

期颐,一百岁以上的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茶寿,有一种说法是一百零八岁。“茶”字形,像“米”字之上加草字头,而草字头与数字“廿”相似。“米”字(八十八)加上“廿”,就是一百零八。

双稀,双庆,古稀是七十岁,所以双稀是一百四十岁。

看罢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你会发现,一年一岁的年龄,原来可以这么趣味横生。

「转」草字简表及草书的基本写法

三字疑似

四字疑似

五字疑似

草字简表及草书的基本写法

怎样写草书

学习草书首先遇到的就是\"识草\"的问题。这一点与学篆有相似之处。字尚不能识又怎样去写呢?当然,这里所说的不是必须将所有草字全认下来后,再解决书写的问题,而是说识草是学习草书的一个前提。实际上,是边解决\"识\"又边解决\"写\",二者或者说同步的。

草书最大的特点是偏旁部分的符号化,这是与其它字体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同是一个草字符号可以代替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首或小结构。这里都有一定的法则和规律可循。因此,初学草书首先须对符号的识记和临字下一番功夫。某一个符号可以代替哪些部首,是必须要疏理清楚的,而且要准确的记下,能做到这里边一步,对识草是大有裨益的,也可以说是识草的一个捷径。

另外,草字的点画十分省略,一个十分繁复的楷字变成草书后则成了简单的几笔。省略使得草字更趋复杂难辨,对这类字就要谨细地分析,查其点画中哪些是\"实笔\",哪些是\"虚笔\",这样才好辨其\"原形\",同时抓住写草的要领。

草书是一种十分科学的字体。它有着自身严格的\"草法法则\",而且是十分规范和有规律可寻的。草书的\"草\"不是\"潦草\"的意思,而是有\"简、快、捷\"的意思。我们学习草书尤其要注意恪守草书的法则,\"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不顾草法的要求是习草的大忌。

因此,习草务必先寻规入矩,取其规范、平正一路者入手,寻其法,求其源。循序渐进,日日积累,识草自不难为。待对基础有定,再择古人法书为范继而习之。

草书的用笔和基本笔法

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而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草。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飞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草书的点画和引带游丝的关系。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也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孙过庭《书谱》。)

在草书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转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

现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字作为例字加以讲解。孙过庭草书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迹本,便于我们体会了解点、画和笔法动用及其变化。

1.点

①一笔点:今、分、云、互、谢、惊

互字的点为横写的点,谢字的点为竖写的点,其余均为斜写的点。其中分字的起笔和收笔都露出笔锋即笔尖,今字的点收藏锋,体现出不同的形态。另外由于草书的书写特点之一是点画相连,省略了不少笔画,也就出现了以点代画的情况。例如今字的亠、谢字的言、驚字的灬,都被写成一点,十分简练。

②两笔点:易、小、英、不、谏、著

易的两撇被写成两竖点,显得十分生动,两点之间相互揖让,第一点起笔出锋,收笔藏锋;第二点起收都出锋,互有变化。小、英的两个点虽然中间有竖画隔断,但都相互顾盼,笔断意连。著字的下面本是日字,但在这里用两个竖点来处理,恰与上面的草头两点相呼应,既省了笔画,又协调统一。谏字的两点一个是竖点,一个是斜长点,既有所变化,又突出了气势,形成均衡之势。

③三笔点:所、峰、体、端、挫、态、心

草书的笔画相连也体现在点的运用上。比如三点水连成一条竖画,尾端向右上挑。也可以写成不向上挑的竖面。孙过庭的写法比较认真,三点都交代出来了。

体、峰的三点写法相同,都是第一点单独写,后两点相连,但都相互呼应。所、峰、挫、态的三点写法都相近。引带关系清楚。但心字的写法比较开放,第一点露锋点成圆笔后,再转锋向右下过渡,稍稍停顿后再向右上挑,然后转锋,顿笔后向左边出锋收笔,整个过程既清楚,节奏又鲜明,形态也很好。

2.横

草书的横画都不是很平的横,而且也不宜过长。写法往往根据字的结构而定。灵活变化,不拘一格。

①亦、态、息、点

前面讲过,草书的特点是点画相连,而且以点代画、以画代点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以上四个字都是以画代点的字。

亦字的下半均用一横画听取代,點的下面四点也是如此、态和息都是以横画代替心字的三点,但写法都不相同,态的横画起笔重按,而收笔较轻,形状像三角,息字的横画厚重,起收都回锋重按,形状梯形,其凝重的笔触与上面灵动的笔画形成对比。

②一、古、工、丁、士、七、是

一字如一条扁豆,两边露尖,全身饱满,毫不板滞。而古字起笔一顿,十分有力,再向右侧行笔时有个小弧度,最后则轻按收笔,这一笔与下面的口相协调,照应得体。

工字横画多有变化,上面一横较规范,下面则与上面的竖笔相连,形成一条弯曲的弧度,强调了对立变化。

士字和七字的横画部是露锋起笔,但士的横画显得稳重,在它起笔后立即加重按笔,最后形成一个三角形,与下边的一横形成鲜明对照。

而七字的起笔则充满动感,起笔轻按并向右下画出一个孤;线,然后再向上行笔,最后重按收笔,这很大的起伏既充满活力,又与下一笔竖弯相呼应。

是字的横画写法与上面几个字的横都不同,它起笔重按并露锋,行笔很有力,收笔也回锋重转,整个横画像个平放着的S,但又和上下笔画相呼应,笔断意连,因此十分自然。

3.竖

①顷、纠、诮、往、也

草书中以竖笔代替其他笔画的情况也很常见,以上五个字都是这种情况。

②便、针、布、引、轩、於

草书因行笔速度较快,而且富于动感,因此,笔直的竖画在今草中不多,在狂草中更是极少。而中锋运笔的基本要求就是写竖画的也较少见。便字的竖画是中锋运笔,起笔露锋,上笔回锋成垂露。

针、布两字的两个长竖均为侧锋运笔,这从墨迹、线条的形态变化便可看出,起笔时笔锋都向左侧指,然后向右下转去。

引字也是明显的侧锋行笔,由于按得较重,上端显得很饱满,向下逐渐细小,最后出锋收笔。

轩字和上面的便字都是垂露,到下端后回锋收笔,但轩字是侧锋行笔,因此富于动感。

於字的竖画起笔收笔均采用回锋转笔,两端都不露锋芒,线条又十分粗重,因此显得很沉着、强健,与右边纤细多变的笔画形成对比。

4.撇

人、少、见、右、答

以上几个字的撇都各不相同,人字像箭头,少的飞白笔意如枯藤、树枝,见、答两字如笔杆般直,在字的撇向左上抛并带出横画,各有形质,富于变化。

5.捺

①反、史、萃、敷

这4个字的捺笔均与上笔相连带,但收笔都又各有所别。如史字收笔为重顿后略出锋芒,反字都藏锋不露,萃字向下撇钩,敷字转笔向上回钩。真是随机应变,巧妙自如。

②文、尺、弊、伏

捺在草书中的写法也多种多样,随使转变化而变化。如文的捺笔为藏锋起笔,向下行笔时线条由粗细,收笔时出锋,显得婀娜多变。尺字的捺恰与文字相反,起笔出锋轻按,再逐渐加重行笔,最后转锋收笔。弊、伏字的捺都处理为点,弊为短点,伏为长点,其长短变化均根据字的结构而定,弊字下面写得比上部小得多,因此点也小;而伏字是左右组合的字,处理为长点方与字形相吻合。可见,草书的一点一画,都是视需要而定,而不是任意涂抹的。

③迷、迴、近、道、追

这五个字的走之均长捺,但都各不相同。如迷字的捺向下后转再回锋向上略挑,而迴这字则向下捺既急转行笔,直至该收笔时突然向上重挑出锋,颇似章草的走之。近字轻捺一下,都是出锋起收笔,十分灵巧。道字的捺很像蜗牛抬头,收笔处拐个小弯出锋,很显生动。追字的捺与原字相连,一气呵成,收笔时转向左下出锋,写成强有力的钩。

6.挑

抗、胜、孰、据、挥

草书的挑笔也写法不一,有的连带,有的不连。如抗、孰、挥上下都与其他笔画相连接。而胜字则成为向右上的挑点,据字的挑势较明显,也很饱满。

7.钩

①横钩

穷、学、赏、百、气:

穷、学、赏都是宝盖写法,也都上下连带。而气和百的横钩笔画都相同。

②竖钩

乎、用、图、伪、时:

以上都是右竖钩。乎、用、图均为方笔钩,外角尖锐、有力,有的角度较小,有的角度较大。伪字为圆笔钩,时字的钩外圆内方,刚柔相济。

③戈钩

识、威、或、哉、成:

戈钩的处理形状也多种多样。识字的钩是较清楚、规范的。威字的钩则变为重重的捺笔,而或字的钩很像碑刻中的棱角分明的捺笔,都没有出钩。哉字和成字则恰恰相反,把戈钩变成倒钩,向左上钩了。

④背抛钩

规、绳、风、龟、既、究。

规字的背抛恰好相反写成,背抛变成了向下回钩。绳和风的钩都差不多相同。龟字的钩向右出,既字在收笔前略微向回钩,形成不大的钩。究字的钩则直向上挑。

8.转折

①转

画、有、南、速:

画、有、速在转时笔画提按交代清楚,有轻有重,南字转得较快,都是圆笔转。

同、图、属、多:

同、图、属、多等字的转都是方圆相济、圆中寓。图、属两字是转中带折,如图的折笔即外口的最后转折处,属字的折笔上边两横的连接笔处。

③折

行、调、书、际:

行的右上角、调的右半部周的右上角都是折笔,书的3个转角和际的耳刀旁都是方折笔。

今草的结构

草书的结构原则是以删繁就简、连绵不断、笔断意连、书写便捷而为目的。尽管历史上各家草书的结构不尽相同,但草法的规律却基本一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因此,它的结构规律是严格的,正如前一节草书识辨中所提到的那些结构方法。

1.删繁就简,点画相代

在诸种书体中,楷书是最规范、最标准的书体,行书则比楷书自由,增加了笔画之间相连的游丝,但都省减了楷书中繁复和点画,而草书更为省减、简练,它的一画可以代替四个点,一笔可以成一个字,可见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书可以用一点代替一画,也可以用一画代替几点。在点画那一节中,我们已经作过介绍。

2.圆转连绵,一气呵成

书的主要笔法是使转,因此在书写时点画随笔法的曲转而运动。它的线条多为圆弧形,加上游丝牵引其间,所以写出来圆圈较多,加上行笔流畅舒展,一笔甚至可以写好几个字,有时写下来就圈圈相套,一气呵成。

3.气势贯通,挪腾变化

由于草书的气势体现在一整篇上,对每个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对直和平稳,只要气势到了,上下有所呼应,整个看起来浑然一体也就可以了。因此,有时字的挪腾很厉害,并不是上下对齐,而且字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有些字单独看是倾斜的,重心似乎不稳,但从整篇看则是均衡、稳定的。因此,草书从欣赏到创作,尤其是大草,都要从整篇出发,照顾全局。

草书的用墨和用笔

1.草书的用墨

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行草书,特别对草书而言,尤为重要。草书丰富的笔法就决定了与用墨的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市场上供应的墨汁含胶重,一般用来写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纸的品种、渗水性能而定。生宣纸渗水较快,可加少量清水适量使用;熟宣纸渗水较少,则可少加些水。特净皮、棉料等安徽宣纸纸质优良,涸渗效果也较其他纸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适量掌握为宜。现在的墨汁因系工厂生产,含有较多的胶质,在使用时显然不如墨锭。墨锭研墨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层次更丰富。如胡开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产的油烟、松烟墨锭均可使用。

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其他书体要快一些,而且运动感更强,加上笔法的多种运用,唯有使用较好的墨方能方便笔法的运用,适量加水后的墨较为润泽,书写时也不滞笔。反之,如果使用含胶重的墨写草字,一是笔拉不开,粘连得厉害,二是写几画墨就干了,很难控制好笔锋,也会影响创作或书写时的情绪。

好的墨因为层次丰富,墨彩纷呈。尤其作草书时更便于写出浓淡、干湿、润燥、枯涩、淋漓等各种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汁乌而不亮,稍一兑些颜色就又灰又无层次变化,在选用时一定要认真区别。使用北京出品的中华墨汁或一得阁墨汁较好。

另外,在创作浓淡墨色对比较强烈的作品时,可使用宿墨,即放过一段时间的墨。这种墨的水和胶质沉积物逐渐分离开来,使用时用较硬的笔去蘸写,就可产生十分丰富的墨色变化。

可以说,墨的使用也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青年朋友学写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执笔、间架结构和临摹等方面而忽视了墨的运用。纸墨相发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这是我们学习草书时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2.草书的用笔

掌握草书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的结构。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所谓使转,其实就是笔法,结构决定了笔法,笔法反过来影响结构。

上面点画一节中,其实说的就是笔法,怎样取势、怎样入笔怎样收笔,都讲得十分清楚。但用笔则要根据点画形状去体会、熟悉。例如写点,起笔露锋,向下轻转形成一个小弧度,即一个小圈,收笔时有的点藏锋收,有的点出锋收,根据字的需要而定。

写画的过程基本和点相同,要完成一个起行、转、收的过程,但其轻重、急缓和方向则和写点不同。而且有些竖画和横画与上下笔相连带,就减少了以上所说的基本动作,但都要注意使转的方法。

草书的行笔切忌平涂直抹,线条过分均匀光滑,或书写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应有的转折、顿挫,形成上面所说的平匀光滑的线条,显得字迹油滑、轻飘。反之,又要防止行笔过慢,线条臃肿肥大,显得肉乎乎的。这两种毛病,都使线条的质量不高,没有力度和变化,是草书行笔的大忌。

还要注意的是笔画的转折处,有的是圆转,即转角是圆的;有的是方转,即转角是方的;方圆并用的也有,如外方内圆或内方外圆,这就看对笔的掌握熟练程度了。方圆兼施是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圆转,可适当掺些方转,以增加骨力。

总之,草书的笔法是最丰富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笔、露笔、按笔、提笔、挫笔、搅转、翻笔等,是诸种书体中最集笔法大成的。因此,草书的笔法又是学习的关键,\"草乘使转,不能成字\"。这一方面说的是结构规律,一方面也说明了草书的笔法之重要,如果笔法不正确,也就不成其为草书了。

要真正掌握草书丰富多变的笔法,就要严格按照草书的结构特点去琢磨笔法,切不可粗率了事,以为越草越好,结果把手练坏了。

临帖和读帖

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就是对于古代优秀书法遗迹——传本碑帖的临摹的学习。书法艺术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要想学会并掌握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认真地、科学地对古代碑帖进行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惟一正确的道路。

当前,少数青年人不愿花费苦功去临写碑帖,而去一味照搬所谓现代书法,搞些除了自己之外谁也难以辨读,没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创新,根本舍弃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组成要素,从而走上了歧途。

任何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创作规律,因此也就有其特定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不掌握这些规律,不学会这些方法,就无从去了解它,更谈不上去驾驭它。历史上得以流传至今的碑帖、法书名迹等都是有着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的宝贵遗产,也是古代大师们在立足书法规律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因此得以流芳百世,经久不衰。

对于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只有老老实实地通过临摹碑帖,才能学会它,并且在完全掌握,并能够背临后,才可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而如果方法不当,或本人悟性不够时,也未必能够离开碑帖进入创作,也就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再去创出新的风格了。

碑帖是我们学习书法艺术的最好老师。再高明的老师也只能教会你执笔、运笔、临摹、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要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指路的作用,真正要临好、学好书法,还得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优秀的古代碑帖,是我们的无言之师,我们手头拥有一批碑帖,可以随时翻阅、临摹和查找生字,通过它,可以解决许多疑难问题,既方便,又省时。

临摹碑帖的第一步是要选好碑帖。究竟选什么帖为好,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由于脾气、秉赋和兴趣不同,每个人对碑帖的理解也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结束语

初学书法,用惯了铅笔、钢笔、圆珠笔之类的硬笔,乍用柔软的毛笔,手颤抖,点画软弱,力不从心,结构也不甚合乎法度,这时有的人就心灰意懒,认为自己没有写字的天赋,就此搁笔了。实际上,这是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此时切不可失去信心,半途而废,必须立定脚跟,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嘲讽,用功愈勤。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定能驾驭这桀骛不驯的软毫笔,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便不是初学,而是有相当坚实基础甚至在书法上卓有成效的人,也必须无间临池。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断无成效。我本人就有过这样的教训。忆昔学书之时,每日黎明即起,染翰挥毫,寒暑无间,十数年间不可谓不勤不苦,楷书功底也算较深厚了。一次因公出差,半月未动笔墨。返京后一学员说\"武\"字之钩总写不好,我胸有成竹地调墨掭笔书写范字,立刻感到手生,第一次未写好,第二次竟仍未写好,直至第三次才写成功,不禁面有愧赧之色。自此以后,每次外出必携纸笔,日日;临池,从无间断。

宋朝诗人陆游曾说:\"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学做诗不要只在技法上寻章觅句,更要注重诗外功夫的修养。学习书法,不妨可以说:\"功夫在书外。\"书法离不开文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懂点文字学知识对于学习书法尤其是学习篆书,是有益的。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书者具备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就便于阅读古代书法理论著述,提高自己的书法理论水平,了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这对于学习书法无疑是大有稗益的。黄庭坚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清杨守敬在论学书应具备的条件时,也十分强调\"学富\",他说:\"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这话很有见地。

学习书法,具备一定的鉴别、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鉴别、欣赏能力高,就能趋优避劣,趋美避丑,不断缩小手低与眼高的差距,不断提高书艺;鉴别、欣赏能力低,良莠不分,出手即俗,甚至会出现以丑为美,扬丑弃美,致使丑怪丛生的现象。因此学书者可读些美学书籍,以提高美学修养,增强艺术鉴赏力。

一切艺术都有相通之处,学习书法还应注意从书法的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如篆刻艺术以刀代笔,以石代纸,运巧思于方寸之地,变化万端,奇妙无穷。懂点篆刻知识,对于吸取\"金石气\",对于章法布局也大有补益。其他如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也能充实书法艺术的内容。传说唐朝书法家张旭观看舞蹈家公孙大娘剑舞而得其神,于是草书大进。这个故事颇能说明书法艺术与其他妹妹艺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掌握了基本技法以后,要想进一步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应书外求之,注视字外功夫的修养,就字论字就会受到局限。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交流思想,通达感情,创造了语言。语言受时间和空间所限,不能传之久远,文字则应运而生。文字产生之初,不过是一种象形记事的符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字不断充实完善,\"六书\"形成。而我们祖先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中美的因素,并使之发扬光大,经过几千年、若干代人的探索、挖掘、弘扬,逐步形成我国特有的书法艺术。今天书法艺术已愈来愈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爱戴。学习书法,只有从用笔、点画、结构、章法、墨法、气韵等方面师承传统,才能窥其门径,进而登堂入室。而有些人将我国精深博大的书法艺术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中国人都会写中国字,聚墨成形,信笔作字,自认为已入书法之门;也有人楷书功底尚未深厚,不明草法,不知草诀,即奔龙走蛇,无端牵连,任意缭绕,故作新奇,时出怪笔,自诩为标新立异、破体创新,实则丑态百出,俗不可耐;还有人受异国某某流派影响,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却信手涂抹,满纸污浊,还自鸣得意;更有人走回头路,回到远古时期依类象形的阶段,画一些非字非画的东西,标榜为书画同源、古为今用、现代书法,而一些报纸、杂志不加分辨,加以鼓吹,致使初学者迷途失路。俗话说\"得病容易治病难\",初学者一旦染上此类追狂逐怪之恶疾,便难以治愈,有志学书者不可不警惕。

需要申明的是,我并非排斥、非难\"现代书法\"。笔墨当随时代,书法艺术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味追摹古人,抱残守缺,而应与世推移,跟上时代潮流。我只是反对那种丢弃基本功、蔑视传统、任笔成形的所谓现代书法。因为这种书法与真正的书法艺术毫无相通之处,并且易将初学者引入左道旁门。

写字好看有窍门

一、主笔优先空间大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主笔一定要抢占空间,突出形象,也就是说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要写得张扬放开。

1、下横\"三正土生\"、上横\"丁下万百\"、中横\"女士丹七\"、长竖\"斗井牛半\"等。

2、斜捺的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大天夭夫\"等。

3、撇短捺长。如\"义又父文\"等。

4、撇、钩、捺收笔应上下错落,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如\"禾术未本\"等。

5、提钩比较长。如\"长衣表良\" 等。

6、一字不能有两捺,捺画以点代之。如\"栽\"等。

7、竖弯钩,上有横时取斜势。如\"已见电毛\"等。右有撇时取斜撇。如\"元允光龙\"等。

8、横折钩,内有撇笔比钩高。如\"勾力办勿\"等。

9、横折钩,扁口框上宽下窄,如\"四回\";长口框上下等宽,如\"固图\";封口横末端架在钩上,如四回;扁口框内当偏左,如\"回而\";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如\"图国\";框内捺画写成点,如\"囚图\"。

二、左右结构有上下

10、左右结构,主笔偏旁占空间比例要大一些。如\"记找影部\"等。

11、右偏旁有纵笔的,则上高下低。如\"伟代持降\"等。

12、右偏旁有横笔的,则上低下高。如\"仁江阳和\"等。

13、右偏旁上有纵下有横笔的,则上高下高。如:\"社值让佳\"等。

14、右偏旁上横下纵的,则上低下低。如\"何杆行灯\"等。

15、对于左中右结构。右偏旁有横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是1:1:2,如\"谢微\";右偏旁中有纵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又变成1:1:1,如\"澎倒\"。

16、左中右结构中,中部上有纵笔的,中间高两边低,如\"微湖\";中部上有横笔的,中间低两边高,如\"测例\";右耳旁一律低,如\"脚绑\"等。

三、上下结构要有形

17、上下、上中下结构,中间有横的写成菱形。如\"茶答集梁\"等。

18、上下、上中下结构,上有横笔的写成倒梯形。如\"室宣学需\"等。

19、上下、上中下结构,下有斜捺、竖弯钩或心字底、四点底、儿字底、衣字底、折文底的字,写成梯形。如\"总充复哀\"等。

就这么多,简单吧,试试看。

草书要领(三),学草工具,闲时翻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