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墓地风水

晓的部首(嗜的部首和组词)

时间:2024-01-31 23:22:49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田英章毛笔行书《偏旁部首 • 日字旁》

田英章毛笔行书偏旁部首之“日字旁”。

今天,继续分享行书偏旁部首:日字旁。

日,rì,常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意为“白昼”,与“夜”相对。以“日”作意符的字大多都与太阳或时间有关,如时、晴、明、暗、暮、晓等等。

行书中的日字旁:

左竖以露锋斜切入笔,竖身略短;横折起笔与左竖留有气口,横画稍抗肩,由重及轻,行笔到位后折笔轻顿向下写竖,竖身稍重,稍长,出钩细长有力;中间小横抗肩圆收,与底横首尾相连,间距相等。行书中“日”字通常将右竖笔与中间小横连写,底横省略,以钩身代替底横。

楷书中日字旁:

行书中“日”字圆笔的使用多于方笔,当作为偏旁居字左时整体形窄,不要写宽,两个竖笔呈相背之势,底横左探,化横为提;居上时以斜取势,上宽下窄;居下时则端正平稳,与上部重心直对。

具体字例:

暗 àn

旦 dàn

晋 jìn

晶 jīng

明 míng

普 pǔ

晴 qíng

日 rì

时 shí

晚 wǎn

晓 xiǎo

映 yìng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生们预习新教材,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会写

司sī(司机、司令、各司其职)

庭tíng(庭院、家庭、大庭广众)

登dēng(攀登、登报、五谷丰登)

跌diē(跌倒、跌落、跌跌撞撞)

众zhòng(众人、众多、众志成城)

弃qì(丢弃、抛弃、自暴自弃)

持chí(坚持、主持、坚持不懈)

我会认

皆jiē(比比皆是、人人皆知、皆大欢喜)

多音字

得děi (得亏)dé (得救)

没mò(沉没)méi(没有)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注释

戏:做游戏 于:在

庭:庭院 登:爬

瓮:缸 足:失足

跌:掉进 没:沉没

众:大家 皆:全,都

弃:丢弃 去:离开

持:拿 击:击打

破:被打破 之:瓮

迸:涌出

译文:

一天,一群小孩 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家都丢弃他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问题归纳

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

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课文主题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

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的语言是文言,比较凝练,刚读起来觉得很难明白其意思,只看注释,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我们学的其他课文描写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

行楷常用字,结构规律解析:觉、多、晓、处、雨、眠……

一、觉

注解:

1、字头的三点,务求写得大一些,但是三点之间也有大小、高低的变化。

2、“见”的上部,要写得相对窄一些。这一点尤其注意。

3、底部的撇和钩,起到支撑上部的作用,所以要稍微宽一些。

二、眠

注解:

1、两部分都取纵势。其实“民”写得较窄,是为了照顾到与目字旁的和谐。

2、“民”的位置相对较低,上部收,下部展。

3、注意吸收竖钩的这一写法。起笔效仿《兰亭》,在毛笔中常是调锋,在硬笔中,多是调整落笔的角度,同时也增加变化。

三、多

注解:

1、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多撇之间的间距大致相同。另外,“多”是呈纵势的,而不是呈横势的,这一点要把握住。

2、上部的“夕”,笔画是收敛的。下部的“夕”,则最后一撇朝左下撇出,有调节笔势,支撑全字的作用。

四、处

注解:

1、首先一点,上窄下宽,略呈梯形。

2、撇和捺要有呼应,而且是作为底部的两个支撑点,所以底部近平齐。

3、“卜”,竖长点短(二者相对而言)。

五、雨

注解:

1、横画略顿后,向右上方行。这一顿,常是调整行笔的角度。同时也有利于减弱上部孤横的单薄感。米芾《蜀素帖》中,有不少巧用这种顿横的字。

2、横画与下面的框部,记得保持一定的距离。框部则内收。

3、竖画与四点连写,四点做了简省。

六、闻

注解:

1、包围框的字,外围求硬挺,有利于支撑起整个字。这也是此字中,竖钩写得挺拔有力的原因。

2、“耳”字,除去竖画,整体是向左下方斜的,先把握住这一点。

3、悬针竖,并不是竖直的,而是有先斜后直的变化。

七、啼

注解:

1、口字旁,整体偏左上。大部分口字旁的字,都有这样的特点。

2、“帝”的上部,点画大,而横与立点,则写得小而紧凑,这是为了突出下部的秃宝盖。

3、秃宝盖注意左斜点与 左部的衔接,这一点可以说是“字眼”,一定要把握好。

八、晓

注解:

1、日字旁,要写得细而长。

2、“尧”,整体长度不要与日字旁相差太多。

3、撇画与“兀”,注意这一撇的衔接,不仅实现了笔势呼应,而且能起到补足中部空间的目的。

九、落

注解:

1、草字头,相对于下部,可写得稍窄一些。

2、三点水,写得狭长。

3、“各”的反捺,有一定的弧度变化,这是很关键的一笔,宜多练习。像《兰亭》中的“终”字,其“冬”的反捺,就充满了无尽的变化。可以照原贴,多去体会这一笔的韵味。

《部首识字歌诀》口部27字,“角色”歌诀并浅析

口部

目标识字:

占咪吻启嗣啤叶叼兄喂吴员售司咎吝呼君吃喝召否嗜吉哨嗑客(27字)

占咪吻新娘,

启嗣饮黑啤。

叶叼兄喂鹅,

吴员弟售鸡。

司咎人吝啬,

呼君好吃喝。

召否穷嗜赌,

吉哨一嗑客。

占:

读音,zhān

1、本义是推测吉凶。即《说文解字》的“视兆问也。”引申为窥察、推测、估计等义。如,占卜。

2、窥察。如,占天。

3、推料,推测。 如,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法言·五百》

4、估计,揣度。如,度食不足,令民各自占家五种石斗数,为其期。——《墨子·号令》

5、运数,运气。如,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史记》

6、姓。相传为辽人南下而南迁的一支,现河北、内蒙均有占氏家族。

读音,zhàn

1、占据,拥有。如,占一山之胜。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自报数目,估计上报。如,度食不足,令民各自占家五种石斗数……匿不占,占不悉,令吏卒讏得,皆断。——《墨子》

3、估计、测算。如,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新唐书》

4、自报户口数而落籍定居。如, 占籍。

5、口头吟作,口授。如,一夜无寐,口占几句俚谈,权表谢意。——《西游记》

6、处于,处于某种地位或情势。如,占场儿。

咪:

读音,mī

1、象声词,形容猫叫声或唤猫声等(常叠用)。如:小猫叫。

2、微笑的样子。如,笑。

读音,mǐ

1、法国长度单位“米突”的省称。今作“米”。

2、 咪唑 。一种白色结晶杂环碱C 3 H 4 N 2 ,由氨和甲醛作用乙二醛得到,是吡唑的异构体。

读音, mī

1、 咪姥 ,伯母。意为母亲。

吻的幸福!

吻wěn

1、本义,嘴唇。如,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马中锡《中山狼传》。又如,接吻、亲吻。

2、嘴,口。如,使人之吻助己言谈。——《墨子·尚同中》又如,吻舌(吻唇。口和舌);吻吮(用口吹奏);吻流(利口之辈);吻创(口疮);吻翰(口与笔);吻噤(闭口);吻儒(善谑利口的儒生)

3、语气,口气 。如,口吻。

4、指鸱吻。古建筑屋脊两端的装饰物。如,其制设吻者为殿,无吻者不为殿矣。——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5、合,闭。如,道士摇着铃注卵子,念几句生意经,吻了材盖。——清· 张南庄《何典》又如,吻着唇点点头。

6、亲嘴 。如,他渴望着吻她一下。

7、紧接;相符合。如,闽城吻海而派江,辅山以居。—— 唐·沈亚之《闽城开新池记》

启:

读音,qǐ

启(qǐ),汉字。基本字义有1.打开;2.开始;3.开导;4.陈述;5.书信;6.姓氏;7.夏朝君王之一。

1、本义,打开。如,启封,启门,某某启(信封上用语,表示由某人拆信),启齿。

2、开始。如,启用,启程,启运。

3、开导。如,启迪,启发,启蒙,启示,启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启下。

4、陈述。如,启事。

5、书信。如,书启,小启。

6、夏朝君王之一,史称夏启。禹之子,姓姒氏。

7、通“晵”,省视,察看。如,“晵,省视也,从目启省声。”——《说文》

8、书信。如,方欲奉启告别,遽辱惠问。——苏轼《与王敏仲八首》

9、官方文件。如,官信曰启。——服虔《通俗文》

10、中国古代指立春、立夏。

常用词组:

启沃:开诚忠告,旧时指用治国之道开导帝王。

启扉(启户):开门。

启请:开口询问,请教)。

启发: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

不愤不启:意思是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

启诲:开导教诲。

启导:开导,启发指导。

启机:开启机兆。

启行:启程,动身上路。

启轮:轮船起航、启锚(谓开船)。

启土:开拓疆域。

启设:创设。

启业:开创基业。

启帖:叙述情况的帖子。

启白:禀告。

启问:陈述,禀告。

启动:套话,劳驾的意思。

启烦:套话,麻烦,多劳的意思。

启闭:开和关。

启程:动身,出发。

启齿:开口,多表示有所请求。如,难以启齿,不便启齿。

启蒙: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如,启蒙工作、启蒙教育。

启明星:肉眼能看到的在日出前升起的金星。

启示: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如,看了这本书使他得到了启示。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多刊登出来。

启用:开始使用。如,启用全新设施。

嗣sì

1、本义,(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2、 同本义.如,\"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3、 继承,接续 。如,\"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过继。如,嗣母(继母)。

5、 通“司”。主持,掌管 。如,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6、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如,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7、 后代。如,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8、 姓。

9、 次,第二的 。如,载燔载烈,以兴嗣岁。——《诗·大雅·生民》 又如,嗣岁(来年)。

10、接着,随后。如,嗣后(自此以后)。

11、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 。

独真独饮,好不惬意

啤:

读音,pí,但在印刷领域内,“啤”字常误读为biē这是受粤语的影响,因为注塑在广东和香港发展得比较早。例如,啤机、啤板。

1、用大麦作主要原料制成的酒。叫啤酒。

2、五金及轻工产业计量单位。一啤就是一模,如果模具是一出二,一啤就是两个产品。如果模具是1出4,一啤就是四个产品。

叶:

叶,中国汉字,多音字,读作:Shè、yè和xié;读Shè时一是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读Shè时二是人名,如佛祖释迦牟尼的侍者迦叶(音为舍);读yè时的基本字义是指植物的营养器官、像叶子的的意思、 同“页”同义,还有世,时期的意思。是中国姓氏读音;读xié时与洽,合同义。

1、本义,草木之叶。维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器官。如,其叶为胡蝶。——《列子·天瑞》。注:“散也。”又如,枝叶未有害。——《诗·大雅·荡》

2、叶片的尖端部位。叫叶尖。

3、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4、与花芽相对,发育后成为茎、枝及叶的芽。叫叶芽。

5、叶片的下端靠近叶柄的部分。叫叶基。

6、比喻轻小、轻飘像叶子的东西。如,万里风波一叶舟。——李商隐《无题》。又如,百叶窗、一叶扁舟、肺叶。

7、历史时期的分段。如,唐朝末叶、20世纪中叶、初叶、末叶。

8、世,代.如,继德前叶,清和挺懿。——汉《豫州从事孔褒碑》

9、量词,轻薄物体的计量单位。如,叶叶片片。

10、同“页”,构成书册的一张。如,活叶文选。

11、、古邑名,在今河南叶县南,春秋楚地。如,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叶公:本名沈诸梁,楚国贵族,叶是他的封地。)——《后汉书·崔骃传》

12、姓氏 。

读音,xié

1、和洽。同“协”。如,犀牛一角叶箜篌。——《老残游记》。又如,逢吉与李程同执政,不叶。——《新唐书》

2、协助,帮助。如,叶佐(辅佐,配合)、叶齐(协力一致)、叶赞(协同翊赞)

3、合,共同。如,股肱叶谋,爪牙宣力。——《旧五代史》。又如,叶力(协力;合力);叶心(同心);叶谋(合谋;共谋)。

读音,Shè

1、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2、人名。如,佛祖释迦牟尼的侍者迦叶(音为舍)。

叼:

读音,diāo

1、用嘴衔着某种东西,被衔的东西相当部分露在嘴外。如,他叼着香烟。又如,黄鼠狼叼走了小鸡。

兄xiōng

1、本义,兄长。是指兄弟之间,年纪较大的一个。也叫大哥。如,男子先生为兄。——《尔雅》

2、你的哥哥。称乃兄。

3、尊称对方的哥哥。叫令兄或尊兄。

4、哥哥自己谦称。叫愚兄。

5、谦称自己的哥哥。叫家兄。

6、亲戚中同辈男性中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如,表兄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又如,内兄、姻兄、堂兄。

7、对他人的尊称。如,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柳宗元《与肖翰林佝俛书》又如,学兄、仁兄。

8、古代亦以称姐。如,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上》

9、 指物之先生而大者。如,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吕氏春秋》。高诱注:“养大杀小”。

养殖的乐趣

喂:

读音,wèi

1、本意是把食物送进嘴里。如,喂奶,喂食、给病人喂饭。

2、给动物吃东西,饲养。如,喂养牲口、喂马、喂鱼、喂狗、给牛喂草。

3、用于打招呼。如,喂,您是哪位?又如,喂,请接312号分机。

4、用于引起注意或鼓动。表示疑问、惊奇或狂喜,或用于歌曲的叠句中,无明确意义。如,喂,你的围巾快掉了。

5、放于句首的语气词,用于呼喊别人。如,喂!那个谁,过来一下喂!

6、独字成词,念的时候拖长音,较轻声,含有不耐烦、厌倦之意。如,喂——,不要这样弄喂。

7、人或哺乳动物给幼仔奶吃。叫喂奶。如,四个妇女都不能为她们的孩子喂奶。

8、照料幼儿或动物幼仔并喂给东西吃,使成长。叫喂养。如,喂养婴儿、精心喂养。

9、读音,weí,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有时含有埋怨的意思。如,走了喂! 又如,去喂,怎么能不去呢!

吴:

读音,wú

1、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2、吴,中国东部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

3、古代吴地(今江苏苏州)所造的—种弯形的刀。叫吴钩。

4、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叫吴越同舟。

5、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人没学问,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叫吴下阿蒙。现江苏长江以南。叫吴下。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称阿蒙。

6、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叫吴牛喘月。

7、姓氏。排第六位。

8、大而平的盾。叫吴魁。

9、大棹,划船工具或船。叫吴榜。

10、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叫吴国。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歈(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

11、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朝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家庭贫寒。自幼喜爱野言稗史。博览群书。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写成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12、吴音。指吴语,吴方言。如,醉里吴音相媚好。——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相关词语:

阿吴 、北吴 、陈吴 、楚宫吴苑 、楚弄吴吹 、楚水吴山 、楚柁吴樯 ·、楚尾吴头 、楚舞吴歌 、喘月吴牛 、吹箫吴市 、东门吴 、东吴 、东吴招亲、枫落吴江 、富吴体 、勾吴 、荆吴

成语:

·楚水吴山 、楚尾吴头 、楚舞吴歌 、喘月吴牛 、抉目吴门 、蜀锦吴绫 、宋画吴冶 、天低吴楚、吴带当风 、吴牛喘月 、吴市吹箫 、吴市之箫 、吴头楚尾 、吴下阿蒙 、吴越同舟 、悬首吴阙。

员:

读音,yuán。

作姓氏时读作:yùn

作增加、表示语气或者在古人名字之中时,常读作:yún

1、本义,物的数量,人员的数额。亦指人员。如,员,物数也。——《说文》。木曰枚,竹曰箇,丝曰总,贝曰员。——《说文》

2、人员定额,职位。叫员位。

3、员额等次。叫员次。

4、官员的定额。又指官员、官吏 。如,员弁(低级文武官员);员役(从事某项工作的官员;办事的吏员);员僚(亦作“员寮”。泛指官吏)

5、通过正式加入而对某协会或联合企业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叫成员。如,证券交易所的一员。

6、通常经过正式手续加入某个社会或专业组织,一般要求交纳会费,遵守纲领及完成其他一切义务的人。如,党员。

7、姓氏。员姓。

相关词语:

乘务员、 备员、 被俘人员、 保管员 、保育员 、裁判员、 饲养员、 报务员、 官员祗候 办事员 、常务委员会 副研究员、 员圌 播音员、 配音演员、 通讯员、 替身演员、 跳伞员 、裁判员 、部员。

七十二行都挣钱

售:

读音,shòu

1、本义,竞价、拍卖。引申义,出卖、卖货。

2、卖。如,售货、售票、售出、销售、零售。

3、施展。如,以售其奸。其计不售。

4、买。如,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5、引申为酬谢。如,一日,以花来献,予售以斗酒。——宋·沈作喆《寓简》

6、推行,施展,显露。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张衡《西京赋》

7、施展阴谋诡计。叫售奸。

8、谓扬名立业。叫售迹。

9、行贿。叫售赇。

10、散播毁谤他人的言语。叫售谤。

11、指女子得嫁。如,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杜甫《负薪行》

12、妇女改嫁所带之子。叫售子。

13、考试得中。如,戊子、己丑公(袁可立)乃售,授苏州府推官。——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

14、实现。如,夫人必以夜半泣而诉君,若为誉世子者,而因加诬焉,庶几说可售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5、以一定价格把商品交出或转让给别人。或卖货价格。叫售价。

16、卖,出售。如,售卖货物。

17、专职卖票的工作人员。叫售票员。如,电车售票员。

司:

读音,sī

1、掌握,处理,承担。 通“伺”。侦察,观察等意思。诸葛亮《出师表》等均有相关记载。

〈动〉

1、本义,职掌,主管。

2、掌握、处理。如,臣司事于外者。——《说文》又如,各司其事;司籍(管理典籍);司掌(掌管,管理;管理的人);司方(掌管一方;古称指南车);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司衡(主管;主宰);司勋(主管功赏之事);司卫(负责保卫)。

3、 承担。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 樊得和 孙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 实司其名。—— 明· 刘若愚《酌中志》

4、通“伺”。侦察,观察。如,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墨子·号令》又如,以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

5、官吏。某方面之长 。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6、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如,财政部计划司。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

7、复姓的一部分 。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

咎:

读音,jiù

1、过失,罪过。如,咎戾、负咎、以彰其咎。

2、怪罪,处分。如,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3、灾祸。休咎(吉凶)。

4、怨仇。与臣有咎。

5、责备,追究罪过 。如,楚人既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如,咎罪(怪罪);咎毁(归咎怪罪,诋毁);既往不咎;自咎。

6、产生灾祸,作祟。如,咎悔(犯过悔恨);咎祟(作祟的邪怪);咎魅(作祟致祸的鬼怪)

7、憎恶。如,殷始咎 周。——《书·西伯戡黎》

8、咎姓。咎姓起源很早,商代时有个在朝廷做大司空的官叫咎单,他的家族很昌盛时代姓咎,后后世子孙改为昝姓。又如春秋时晋国大夫舅犯的后人咎氏,后改为昝氏。

9、由于本身的原因而遭受惩处。叫咎由自取。

吝:

读音,lìn

1、本义,顾惜,舍不得。

2、姓。

3、易经用字。(据《现代汉语词典》)

4、耻辱。如,“得之不休,不获不~”。(据《汉典》网)

5、同本义,爱惜过分,当耗费的舍不得耗费,该使用的舍不得使用。

6、舍不得的神情或为难的神色。叫吝色。

7、舍不得的表情。叫吝情。

8、认为耻辱。如,得之不休,不获不吝。——张衡《应间》

9、小气。如,以为鄙吝。——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0、过分吝啬。叫吝爱。吝悭(吝啬);吝简(吝啬);

11、吝啬而骄傲。叫吝骄。

12、吝啬。亦叫吝悭,或吝简。

13、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叫不吝赐教。

14、过度节俭的人。或办事很小气的人。或在用钱和使劲方面的小气鬼。叫吝啬鬼。

15、吝惜自己的书籍,不愿意借给别人阅读。叫吝书。如,张氏之吝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16、舍不得,顾惜。叫吝惜。如,不吝惜自己的力量。

呼:

读音,hū

它的释义有: ①通过口、鼻把气体排出体外:呼吸,呼气。②大声叫喊:呼喊,欢呼,前呼后拥。③叫,召唤:呼唤,招呼,呼风唤雨。④拟声词,形容刮风、出气等声音:呼哧,呼噜,呼呼地刮着北风。⑤姓。

中文名 呼 拼 音 hū 释 义 通过口、鼻把气体排出体外 成 语呼风唤雨 总笔画 8画

拼音:hū

【呼风唤雨】 hū fēng huàn yǔ 原形容神仙或道士等法力大,有随意呼风唤雨的法术。现多比喻具有非凡的本领或大显身手,大有作为。例:人类依靠科学技术也可以呼风唤雨。

【呼唤】 hū huàn 叫唤,招呼或召唤。例:乡村的傍晚,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都在呼唤孩子回家吃饭。

【呼吁】 hū yù 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例:市政府呼吁每个市民都要爱护市容环境。

【呼应】 hū yìng 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例:这堂语文课,师生密切配合,相互呼应,上得生动有趣。

1、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2、呼吸吞吐。叫呼哈。

3、吐云纳气。叫呼噏。

4、呼吸,喘气。叫呼息。

5、呼气和吸。叫呼翕。

6、大声叫喊。如,一人大呼,火起。

7、往外出气,跟\"吸\"相对。如,呼气。

8、喊,叫唤。如,呼喊、呼叫、呼唤、高呼口号、呼吁(大声喊叫地提出要求)、呼应(互通声气,彼此关照)。

9、像声词。如,北风刮得呼呼地响。

10、叹词。表示愤怒的声音。

11、姓氏。

君jūn

君,jūn,尊也。从尹从口,治理发号。古文象君坐形。故从口。

1、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3、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道德品行良好的人也可称君子。如,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天下、君侧。

4、古代的封号。如,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5、对对方的尊称。如,张君、诸君。

6、中国的一个姓氏。君,读,jùn

7、夫妇之间的尊称。如,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杜甫《新婚别》又如,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又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8、主体。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9、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10、主宰、统治。如,寡君命使臣辞曰:“齐、楚各君其国。”——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11、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叫君火。

相关词组: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君伐(君王的功绩)、君位(国君之位)、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君体(人主的体统)、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君公(诸侯)、君父(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君子医(术精德高的名医)、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请君光临、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吃:

读音,chī

1、是指用手或工具(筷子,叉子,勺子等)把食物送进口腔,经过牙齿咀嚼后下咽经食道管进入胃里,再由消化系统完成整个消化过程。

2、方言读音。四川方言读音为qī(启)。广东方言读音为hek。

3、方言用词。湖南省方言用“呷”(读qia,掐音)表示“吃”。如,呷饭。

4、把东西送进口中咽下,或依靠某种事物生活。如,吃饭、吃药、吃斋。

5、消灭(多用于军事、棋奕)。如,吃掉敌人一个连。

6、吸。如,吃烟。

7、感受。如,吃惊、吃紧、吃一堑,长一智。

8、挨。如,吃官司。

9、承受,支持。如,吃不消。

10、船身入水的深度。吃水深浅。

11、被。如,吃那厮砍了一刀。

12、说话结巴。如,口吃。

13、泛指吃、穿等生活资料和用费。叫吃用。

14、吃喝时的姿态、样子。叫吃相。

15、饮,喝。如,吃血(饮血酒);吃茶(喝茶)。

16、吸,吸收。如,这种纸是不吃墨的。

17、忍受,遭受。如,吃辛吃苦(忍受辛苦);吃比(受到处罚);吃受(忍受)。

18、表示被动,用法同“被”。如,吃惊受怕(受惊骇);吃孽(遭殃);吃板子(挨板子);吃拳(被拳打);吃笑(被耻笑)。

19、指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比如,吃食堂。

20、指依赖某种事物来生活。如,吃荤饭(靠包揽词讼和敲勒索为生);吃野食(偷情);吃门户饭(旧指靠生活);吃生意饭(靠经商为生);吃自在饭(吃现成饭)。

21、用,费。如,吃力(费力,用力;累;疲倦)。

22、歼灭或摧毁一大部分。如,又吃掉敌军一个师。

23、犹跌。如,吃交(跌交);吃蹶(跌倒;摔倒)。

24、欺压。如,吃人(比喻旧社会剥削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穷人)。

25、浸入水中。如,吃载(船只的载重量。吃:吃水,船身入水的深度);吃水十二尺深的船

26、被,让,由于。如,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才得到这里。——《金瓶梅》

喝hē

喝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hē、hè、yè,是左右结构,读hē时,指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读hè时,指大声喊叫。

吃喝当有度

● 喝

读音,hē

1、 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如,喝水、喝酒、喝茶、喝粥。

2、 特指喝酒。如,喝醉了。

3、服,服用,吃(药)。如,感冒这么厉害了,还硬撑着,喝点儿药,或者打几针,工作是个有精神,这么拖着能成吗?又如,喝药了吗?——喝了。

读音,hè

1、 大声喊叫。如,喝彩、喝问。

2、大呵出声。如,“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素问·生气通天论》

读音,yè

1、胡扯。如,没事一块吹牛,一块喝。

召:

读音,zhào

1、本义,呼唤,用言语叫人来。如,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说文》。又如,召呼(呼唤;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唤来)。

2、招致。如,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劝学》。又如,召引(招引;引导);召幸(被招致或宠爱的人);召取(导致;引来)。

3、邀请。如,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邻人。——《淮南子·脩务》。

4、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如,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 右北平太守。——《史记·李将军列传》

5、感化和召唤。如,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文心雕龙》

6、召集。如,召令徒属。——《史记·陈涉世家》

7、召集开会。叫召开 。如,召开全体会议。

8、使用念咒或请神的方式召唤或迫使精灵或魔鬼等出现或服从自己。叫召神弄鬼 。

9、一经召唤立即就来。叫召之即来 。

10、招来灾祸。叫召祸。

11、 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叫召集。如,所有人被召集到船尾。

12、上级令下级来见。叫召见。如,袁复召见。——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3、把人们唤来。叫 召唤。如,祖国在召唤。

14、把人叫回来;调回来。叫召回。如,召回大使。

读音,shào

1、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2、姓氏。

3、寺庙。在内蒙古等地,“召”专指喇嘛教的寺庙。如呼和浩特的大召,小召,鄂尔多斯地区的王爱召,树林召等。

否:

读音,fǒu

否是一个汉字,读作fǒu或pǐ,该字读作fǒu时字义是表示不同意,不认可的意思。读作pǐ时字义是不好,坏,恶的意思。该文字在《战国策·魏策》和《孟子·梁惠王上》等文献均有记载。

1、本义,不然,不是这样。

2、不,不然,不如此 。如,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战国策·魏策》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

3、非,不是 。如,否则熟虑而从之。——《礼记·表记》。注:“谓非己志也。”

4、用于“能否”、“可否”、“是否”中。如,明日能否出发,需视天气而定。

5、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如,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6、不承认。跟\"肯定\"相对。

7、作出不承认,不同意的决定。叫否决。

8、 不承认。叫否认。如,明明是他打碎了玻璃,可他却坚决否认。

9、如果不这样。叫否则。连词。如,除非你亲口尝一尝,否则就不会知道梨子的滋味。

10、表疑问。如,是否?当否?可否?能动否?

11、表反对,不同意。如,否,我不赞成。

读音,pǐ

1、闭塞;阻隔不通。如,否,隔也。——《广雅》。 又如,否滞(停滞;阻塞);否塞(闭塞不通);否结(阻滞,郁结。比喻运数不好);否隔(亦作“否鬲”。隔绝不通);否道(壅蔽之道);否闭(闭塞不通)

2、贬斥。如,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世说新语》

3、变坏,灭绝 。如,若到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西游记》

4、 困厄,不顺 。如,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左传·宣公十二年》。 又如,否屈(困顿受挫);否败(穷困;时运不好);否往泰来(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否而末泰(时局动荡不安);否运(恶运,坏运)。

5、 恶 。如,未知臧否。——《诗·大雅·抑》。又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6、通“鄙”,鄙陋 。如,不善少而否老。——《庄子·大宗师》

7、通“痞”。病名,胸中满闷结块的病。如,心下否痛。——《素问·五常政大论》。又如,否肿(痞块肿胀)。

赌,百害而无一利

嗜:

读音,shì

1、本义,特别爱好。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均有相关记载。

2、喜欢,爱好。如,嗜学、嗜酒、嗜好、嗜欲、嗜痂之癖(形容人的怪僻嗜好。亦称“嗜痂成癖”)。

3、非常好学。叫嗜学。

4、嗜好而入迷。叫嗜癖。

5、嗜食苦胆。比喻特异的习性。叫嗜胆。

6、爱好喝茶。叫嗜茗。

7、好古。叫嗜古。

8、爱好读书。叫嗜书。

9、喜好杀戮。叫嗜杀。

10、贪求。如,吾闻国家败政,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国语·楚语下》

11、贪求的东西 。如,嗜欲无限。——《韩非子·解老》

12、特别爱好(多用于贬义)。叫嗜好。

13、比喻爱好怪诞的事物已成为一种癖好。叫嗜痂成癖。

14、连续并经常过量饮用酒精饮料,沉溺于饮酒尤其是强迫性过量饮用酒精饮料。叫嗜酒成性。

15、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叫嗜欲。如,性不饮酒,少嗜欲。

吉:

读音,jí

1、本义,吉祥;吉利,与“凶”相对。后引申为善,贤,美等意思 。如,吉时、吉服、吉卜、吉日。

2、善,美。如,吉礼大祝。三曰吉祝,五曰吉拜。——《周礼·大宗伯》

3、朔日,农历每月初一。如,二月初吉,载离寒暑。——《诗·小雅·小明》

4、婚礼,通常包括伴随的庆祝活动。叫吉席。

5、古代祭祀鬼神的礼仪。为五礼(吉、凶、宾、军、嘉)之一。如,即祥之余,徙月而吉。——宋苏轼《神宗皇帝禫祭皇帝亲行祝文》

6、古州名。隋置。唐、五代、宋、清因之。在今江西省吉安市。

7、吉林省的简称。

8、姓。相传为古帝吉夷氏之后。

哨:

读音,shào

1. 巡逻,警戒防守的岗位。如,哨兵、哨卡、哨所、岗哨、放哨。

2.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历代标准不一。

3. 一种小笛。如,哨子。

4. 用口吹出的高尖音。口哨儿。

5. 鸟叫。

6、口不正的壶。叫哨壶。

7、细狭尖锐。如,大匈哨后。——马融《广成颂》

8、行路防身的长木棍。叫哨棒。

9、长腿。指高个子。叫哨腿。

10巡逻。如,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11、巡逻了望的关卡、岗哨。叫哨口。

12、在江中巡逻警戒的小兵船。叫哨船。

13、巡逻骑的马。叫哨骑。

14、侦察。如,男亲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三国演义》

15、探路。叫哨路。

16、探见。叫哨见。

17、侦察巡逻的士兵。叫哨军。

18、警戒线。叫哨线。

19、撮口或用哨子发出响声。如,张顺略哨一声,只见江上渔船撑扰来到岸边。——施耐庵《水浒传》

20、召集,聚集。叫哨聚。

21、吹,喷。如,阴风飒飒,是神兵口内哨来烟;黑雾漫漫,是鬼祟暗中喷出气。——《西游记》

22、 叫,鸟叫。如,行者又嚎, 沙弥又哨,你须不夺人之好。——元·王实甫《西厢记》

23、 逗弄,哄弄。如,哨哄(逗弄)。

24、站岗放哨的地方。叫岗哨。如,哨卡、哨位、哨所、哨岗、哨官(管理一哨的武官);哨楼

25、一队人马。古代军事术语。泛称战阵的两翼或军队的一支、一队。如,宋江传令李俊等领水兵六百,分为两哨。——施耐庵《水浒传》

26、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明永乐时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合为五军。清咸丰后立勇营,其制以百人为哨,三哨为一旗,五哨为一营。如,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梁启超《谭嗣同传》

27、哨兵。如,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8、围场,猎场区。如,哨鹿(打猎时吹哨以引鹿,因多在围场吹哨,故后亦称围场为哨鹿)

29、哨子。如,吹哨儿。

嗑:

读音,kē

1、本义是多话,有闲谈,聊天之意。用上下门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

2、闲谈,聊天。叫唠嗑。

做个嗑客,咋样?

3、中国国内新兴网络流行语,代表着一个网络群体。由于网民数量剧增,网民的文化层次也逐渐分流。一批文化结构单一、文学水平不是太高,但上网频率较高的网民、或者说经常上网唠嗑的网友,被归称为“嗑客”。

读音,kè

1、闲谈,多嘴。叫嗑牙。

2、耍嘴,斗嘴。叫嗑牙料嘴。

3、用上下门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如,嗑瓜子。

读音,hé

1、闭合。

2、何以,为什么。

3、同\"喝\"。如,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四、文本浅析:

文本用8个五言句式,叙述了8个别具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简洁、通俗、对偶、押韵(前四句押i韵,后四句押e韵)、排比、铺陈,好记好背。文本中“吻新娘”、“饮黑啤”、“喂鹅”、“售鸡”、“吃喝”等,尤其贴近生活,有利于孩子在识字过程中践行生活,而在实际生活中好好识字。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仅限于文本识字的枯燥和烦闷,从而有利于释放为读书而读书,为识字而识字的心理压力。

五、歌诀大意:

占咪刚刚结婚,迫不及待地吻了新娘,

启嗣心情特好,独自开怀地喝着黑啤。

哥哥叶叼能干,喂养了好多好多的鹅,

弟弟吴员特棒,卖鸡挣了好多好多钱。

司咎特让人讨厌,因为他实在太吝啬,

呼君让人不喜欢,因为他总好吃好喝。

召否家境特穷困,怪就怪他好赌成癖,

吉哨文学不够好,却是常唠嗑的网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