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处女座

国王的权杖(国王的权杖图片)

时间:2024-01-19 02:11:28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国王的金球|王冠、权杖等多件珍宝将亮相查尔斯三世加冕典礼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典礼,定于当地时间5月6日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举行。加冕典礼中,圣爱德华王冠、君主权杖等珍宝将时隔近70年再次亮相。

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坐在黄金马车中,摄于1953年的加冕典礼上。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 图

英国上一次举行加冕典礼还是在70年前,1953年6月,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了加冕典礼。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查尔斯三世的加冕仪式将会在保留核心历史元素的基础上,进行精简化和现代化的调整,出席宾客数量预计也将从1953年的8000名减少为2200名。

举行历次加冕典礼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在英国蕴含着宗教和法律层面的象征意义。现年74岁的查尔斯国王将成为自1066年以来在此加冕的第40位君主,也是加冕时年龄最大的英国新君主。

加冕典礼上涉及的礼器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 图

遵循以往加冕典礼的流程,查尔斯三世将乘坐王室的“黄金马车”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在加冕仪式上,查尔斯国王将坐在14世纪的圣爱德华宝座上,戴上17世纪的圣爱德华王冠,并被授予代表王室的标志——圆球、权杖和戒指。

圣爱德华宝座。 摄于2023年

1953年,有超过2000万英国人首次通过电视观看了加冕仪式。至于即将举行的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典礼,预计全球将有数亿观众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观看。届时,黄金马车、圣爱德华王冠等珍宝将逐一亮相。

黄金马车

英国广播公司(BBC)根据历次加冕典礼的流程对6日的加冕典礼进行预测,游行队伍将于英国当地时间6日10时20分(北京时间6日17时20分)从白金汉宫出发,查尔斯三世和卡米拉王后将乘坐钻禧国家马车(Diamond Jubilee State Coach)从白金汉宫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

钻禧国家马车,摄于2014年 英国外交、联邦及发展事务部 图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该马车于2010年在澳大利亚建造,并于2014年交付给已故的伊丽莎白二世。马车的内饰采用了淡黄色丝绸,并镶嵌有代表英国历史的图案。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的装饰艺术策展人莎莉·古德西尔(Sally Goodsir)称,这辆马车是“英国和世界历史的真正缩影”。

黄金国家马车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 图

加冕仪式结束后,国王与王后将乘坐另一辆黄金国家马车(Gold State Coach)返回白金汉宫。黄金国家马车建造于1762年,自1831年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加冕以来,这辆马车就被用于之后的每次加冕仪式。这辆有着近300年历史的马车长7米,高3.6米,重4吨,只能以步行的速度移动,“这也增加了这次皇家游行的庄严”。古德西尔解释,“毕竟很少能有君主制国家将18世纪的马车保留至今。”

宝座与斯昆石

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宣誓后,查尔斯三世将脱下礼袍,并坐在加冕椅上。

加冕椅也被称为圣爱德宝座,是应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编者注:爱德华一世1272年至1307年在位,他因征服威尔士和几乎征服苏格兰而闻名,绰号“长腿爱德华”和“苏格兰人之锤”)的要求建造的。它由波罗的海橡木制成,宝座原为涂金,四周均有绘画。背面画有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年至1066年在位)或爱德华一世的全身画像,画中人物双脚站在底座的涂金狮子上。经过岁月的洗礼,除了背面和两侧下方还仅存有一些树叶、鸟类和动物图案,大部分的涂金早已褪去,精美的绘画也几乎无存。

圣爱德华宝座,斯昆石在其下方。 摄于1914年

据《时尚芭莎》(BAZAAR)5月4日报道,斯昆石将被从苏格兰爱丁堡一路运到伦敦,安装在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圣爱德华宝座下方,查尔世三世在加冕时将坐在上面。斯昆石通称“命运石”或“加冕石”,是苏格兰历代国王加冕时使用的一块砂岩,斯昆石也因此成为了苏格兰的国家象征之一。斯昆石色淡黄,呈长方形,长26英寸,宽16英寸,高11英寸,重336磅。该石曾被保存在现已废弃的珀斯郡的斯昆修道院中,因而得名。

1296年,爱德华一世将斯昆石作为战利品掳回英格兰,安置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英王加冕宝座圣爱德华宝座之下,象征英格兰和苏格兰统一在英王王权之下。1996年,英国政府决定将斯昆石归还苏格兰。

君主的十字权杖。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 图

宝石王冠与钻石权杖

除此之外,两根君主的权杖也将在查尔斯的加冕典礼上出现。君主的十字权杖(Sovereign’s Sceptre with Cross)制作于1661年,代表世俗权威,并与善政有关。多年来,它经历了一些转变——最引人注目的是加入了库里南一世钻石,这颗钻石重达530克拉,自1911年以来一直装饰在金杖的顶部。同时,君主的鸽子权杖也将出现,它也被称为“公平和仁慈之杖”,象征着精神权威,其搪瓷鸟代表圣灵。

君主的鸽子权杖。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 图

另一件令人惊叹的作品——奉献之剑(Sword of Offering)也将出现在典礼上,它制作于1820年,首次使用是在乔治四世国王的加冕典礼上。它有一个钢制的剑身,镶嵌了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和钻石,构成了玫瑰、蓟草、三叶草、橡树叶、橡子和狮子头的图案。这把剑被装在一个精致的皮革剑鞘中。奉献之剑是骑士美德的代表,由坎特伯雷大主教祝福,交付给国王,然后在祭坛上献上。

奉献之剑。 英国国家皇家收藏信托基金会 图

君主的宝珠也将在加冕典礼上出现,它是主权者权力的代表,制作于1661年。宝珠象征着教世界,它的十字架安装在地球仪上,将宝珠分成三个部分的珠宝带代表中世纪已知的三大洲。

在加冕仪式上,宝珠被放在君主的右手上,因为它们被赋予了主权的象征。随后,在加冕前,宝珠将被放在祭坛上。

君主的宝珠。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会 图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5月4日报道,在加冕仪式的高潮,英格兰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将把圣爱德华王冠戴在查尔斯的头上。该王冠上有四个十字架和四个鸢尾花,以及两个拱门。顶部有一个球体和一个十字架,象征着教世界。王冠的黄金框架衬有红宝石、紫水晶、蓝宝石、石榴石、黄玉和碧玺。它有一个天鹅绒帽,头带由貂皮制成。

圣爱德华王冠。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 图

卡米拉王后将佩戴玛丽王后的王冠,这是一件为查尔斯三世的曾祖母,也就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制作的华丽作品,用于1911年的加冕典礼。白金汉宫强调,这是自18世纪以来首次在加冕典礼上重复使用王冠,是“为了可持续性和效率”。

玛丽王后的王冠。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 图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5月1日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伊丽莎白二世逝世之时,外界便围绕英国如何获得一些王室珠宝展开了争论。争议集中在镶嵌在另外两个冠冕上的钻石上。

一个是帝国皇冠,报道称,英国国王将在加冕仪式临近结束时戴上,他在白金汉宫阳台上露面时也将佩戴这顶皇冠。这顶皇冠上有库利南二号钻石,也被称为非洲之星二号。这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1901年至1910年在位)66岁生日时由德兰士瓦政府送给他的礼物, 德兰士瓦是前英国殖民地,位于现在的南非。

另一枚争议钻石是光之山,它被镶嵌在皇太后加冕王冠上。这是世界上重量最大的切割钻石之一。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都对其提出了所有权诉求。不过,白金汉宫证实此次加冕礼不会使用光之山。

一柄手杖为何成士兵的终极梦想和励志鸡汤?详解法国元帅权杖史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卡佩

字数:5486,阅读时间:约16分钟

编者按:“每一个士兵的背包里都有一根元帅权杖”,这句法国国王路易18所说的励志名言,往往被很多人都将其归为法国战神拿破仑所说,以增强其说服力和传播力,更被转述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为各种鸡汤文章中的必备内容。那么,这个法国元帅权杖到底是个什么存在呢?本文并不探讨元帅这一身份,而是对这一身份的象征——元帅权杖的来历、演变进行讨论,并从中发掘出,这件物品的改变是如何反映了法国历史的进程。

“Terror belli, decus pacis”,自1758年开始,历经政局变迁,这句话始终都被铭刻在元帅权杖之上。它的意思是“于战争中,威慑;于和平时,装饰。”

长久以来,元帅权杖一直是作为一个展示军事指挥官事业成就的物品。它不光意味着获得者在军事上的功绩,还代表着一项权威,一项源自于国王又作用于军队的权威。纵观法国历史,自路易十二时期到第五共和国,法国共有275位元帅。

1627年,最后一任法国大元帅(connétable)雷蒂吉耶公爵(le duc de Lesdiguière)去世后,元帅便成为了法国的最高军事权威。

国王授予的权力

元帅权杖的近代起源非常明确,1639年6月30日埃丹围城(le siège de Hesdin)期间,路易十三将自己的手杖授予了刚刚夺下城市的拉梅耶雷侯爵[1](le marquis de La Meilleraye),并说:“我任命你为元帅,这是你的权杖。”元帅权杖由此走上法国历史舞台,尽管它那时还只是个寻常物件,但却体现出了国王授予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在1758年之前,元帅权杖无固定样式,它们的长相取决于获得者的兴趣爱好,有的是用昂贵的木材,有的是银的。在路易十三时期,受封元帅的军官将元帅权杖加于自己的家族盾章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大部分1758年之前的法国元帅像都是七月王朝时期补画的,他们手里拿着的带鸢尾花的权杖可能并非原品。

▲拉梅耶雷侯爵

权杖与军事的关联可追溯到罗马共和国之前,大塔尔坎(Tarquin le Superbe)国王是第一个在军事仪式上手握类似权杖的人[2]。至于元帅,它一开始只是法国国王宫廷的一个职务,一直到菲利普·奥古斯特时期才正式成为了军事职务。

这两个依靠于王权的起源就决定了元帅权杖要区别于、甚至是要在等级上低于国王的圣器。由国王所授,一根寻常的棍子也足够代表它被赋予的权威。但是根据一些元帅回忆录或叙述,权杖似乎也不是一定要有的。根据丹若侯爵[3](le marquis de Dangeau)的回忆录,“新元帅宣誓时,国王将自己的手杖经国务秘书,交至受封的元帅手上,元帅宣誓结束后再将手杖归还。”这一行为代表了国王将权力下放给元帅,元帅为国王效忠。这就很有点中国古代“假节钺”的感觉。

丹若侯爵在回忆录中还提到宣誓仪式上有时也会出现鸢尾花权杖,这一类型权杖的最早记载是在1571年,“蓝色天鹅绒,上面绣有金线鸢尾花”。

形制的统一

▲Figure 1贝利勒式元帅权杖

元帅权杖的形制是在1758年得到统一的,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元帅权杖的二次诞生。1758年,时任战争国务秘书的贝利勒元帅(Belle-Isle)提出了将元帅权杖形制统一的建议,在他之后的元帅权杖被称为贝利勒式,到1783年一共授予了25人。

贝利勒式元帅杖上下两端均有金色小帽,上面的小帽顶端刻有王l室的鸢尾花,侧面为铭文“Terror belli, decus pacis”(于战争中,威慑;于和平时,装饰)。底端的小帽上镌刻着被授予者的姓名、头衔、君主的头衔以及授予日期。第一批获得此新式元帅权杖的是孔弗朗海军少将(Conflans, vice-amiral)和一个匈牙利人贝尔什尼 (Berchény)。

▲罗斯巴赫会战

至于元帅权杖为何趋于统一,这要从法军的一场惨败说起。1757年11月5日法军在罗斯巴赫惨败,一直号称欧洲第一的法国陆军损失惨重,在弗雷德里克二世[4]的普鲁士陆军面前溃不成军。罗斯巴赫之战在军事上并未对七年战争的结果有什么大影响,普鲁士军队也未对法军进行大力的追击,但是却在士气上给了法军致命一击。

为了重振因战败而受损的军队形象和军事统帅在朝堂的地位,贝利勒元帅想到了用相同的权杖将军事统帅形成一个群体的办法。而且,新的元帅权杖上刻着国王与被授予者的名字,它一定程度地强化了国王与元帅的连接;授予仪式也不再是短暂的,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纪念仪式。

和平时期的元帅

1763年巴黎条约签订之后,和平成了法国的主要论调;国王开始从“战斗版”过度到了“和平版”,同样元帅的形象也在跟着改变。他们参与作战的时候开始减少,出席和平仪式的次数逐渐增多;而且对和平的贡献也同样可以得到元帅权杖的嘉奖。

路易十五时期的布沙尔·德·埃斯帕拜斯,奥博代赫侯爵(Bouchard d’Esparbès, le marquis d’Aubeterre)便是因其外交角色以及在《拉施塔特条约》中的贡献,在1783年继任的路易十六封为的元帅。值得一提的是,1783年获封的元帅中,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功而获此荣誉。

▲奥博戴赫侯爵

因外交贡献而获封元帅之人,我们在路易十四时期也同样能看到;他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奥博代赫侯爵的先祖,叫做古德富瓦·德·埃斯帕拜斯。这位埃斯帕拜斯参与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起草与签订,作为对此贡献的表彰,路易十四授予了他元帅头衔。作为元帅的埃斯帕拜斯在1675年到1679年仍代表法国参与了一系列的外交事宜,例如《奈梅亨条约》的签署。

尽管路易十四时期已有因对和平的贡献而获得元帅头衔之人,但所占比例并不高;路易十四共任命54名元帅,仅10人有过外交任务,以元帅头衔进行外交活动的也不过4人。到了18世纪,担任过大使等外交职务的元帅有17人。上文提到18世纪国王的思路是“和平”,因此元帅也同样被赋予了相同的意义。

被授予元帅头衔,不单单是为了表彰将领对和平的贡献;在和平世纪[5],获封元帅,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不再指挥军队。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一共任命了67名元帅,仅有21人在获得元帅头衔后还在指挥军队;大部分的元帅都转型到了外交事业上,例如在英国、萨瓦、西班牙等国担任全权大使(plénipotentiaire)。

权力的下放

元帅的职权来自于国王,那么后者授予了他们何种权力呢?我们要先看一下元帅的宣誓,它的来源是封建制度下附庸对领主的效忠;国王作为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将一部分的权力授予他认为能够担此重任的将领。

因此,元帅只是国王权力的执行者,他代表国王执行一部分上天授予的权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元帅宣誓词中提到的职责只有:忠于国王,服务国家,治军公正,却并不包括指挥军队。因为指挥军队是国王的职责,元帅是代为执行者。

▲路易十五

元帅权杖便是这一下放权力的媒介,国王授予元帅权杖,意味着授予他自己的部分权力。但是随着国王形象的变化,元帅所执行的部分权力也发生着改变,就像上面铭文所刻,“于战争中,威慑;于和平时,装饰。”

在和平时期,元帅权杖便不再如战时一样代表武力,它代表了一种克制的权威;元帅善战,但同样懂得克制。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国王致力于构建一个“公正的”形象,他们打的仗也应该是正义之仗。因此,作为他们战争权力的执行者,元帅也要有同样的特性,公正、理性、会控制情绪。1758年之后的元帅权杖上的36朵鸢尾花便代表了兵戈之中的克制。

权杖之于元帅

十八世纪中后期获封元帅头衔的军人都有那么一点偏老,最年轻的萨克森元帅都已经55岁;而且由于国王向和平方向的转变,大部分将领在获得元帅头衔时就约等于军事生涯的结束。1768年到1791年任命的23位元帅中,只有3位继续指挥军队,他们中就有打输了罗斯巴赫会战的苏比斯(Soubise)元帅。

▲苏比斯元帅

大部分的元帅不再指挥军队,元帅权杖也就没有了战争中的威慑;它成为了和平时期的装饰,但也同样成为了元帅本人的荣耀象征和家族的纪念物。一般来说,元帅权杖是要随元帅下葬的;1758年受封的38位元帅中有4位在遗产清单上提到了“元帅权杖”。

但这并不等于其他权杖全部随得主下葬,因为一些公证人会因“难以断定物品性质”而无法对其进行评估。尼古拉伊元帅(Nicolay)在回忆录中称元帅权杖为纪念物,“这份荣耀应该留在家族中”。不过元帅本人对元帅权杖的看法相关原始文献并不多,单从尼古拉伊元帅的例子上,我们可以看到,元帅权杖它作为一个媒介连接了一个家族为国家服务的光荣记忆。

拿破仑时期的改革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颁布法令恢复在大革命时期被废除的元帅制,与其一同恢复的还有元帅权杖作为武力威慑的象征。我们可以看到,拿破仑第一批授予元帅权杖的20人中,仍有18人继续参加着军事行动[6]。

目前现存的拿破仑时期元帅权杖一种有三种规格,一种是1804年第一次颁发时的样子,底端年代为“共和12年花月20”;一种是1813年达武元帅新权杖,达武元帅在1812年俄罗斯战役中将权杖遗失,他的新权杖被加上了王冠的元素;最后一种是马尔蒙的,他的非常特殊,较其他人的权杖要细,而且上面的图案不同于1804年的32只雄鹰,也不同于达武元帅的32只戴冠帝国鹰,而是16只蜜蜂与16只雄鹰穿插。

从1804年到1813年这9年,拿破仑也从执政成为了皇帝,故而元帅权杖上会有皇权的体现。

▲奈伊元帅权杖

拿破仑时期一共26位元帅,除了没有获得元帅权杖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和格鲁希,其余24人均有至少一根元帅权杖[7],但后世流传中却消失了一部分。它们其实并未遗失,而是在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时期被进行了改造,32只帝国鹰换成了30朵鸢尾花。

蓝色的背后

法国元帅权杖从贝利勒时期确定形制之后,整体一直都是覆有蓝色天鹅绒的。但是1969年在大皇宫展出的13根元帅权杖却表现出了不同的颜色,与其说是蓝色,有些倒不如说是棕褐色。

有人说出现色差是因为年代久远,但一些旧制度时期的元帅权杖仍然是蓝色;也有人说是因为展厅的光线问题,但是13根中有4根仍是非常漂亮的蓝色[8]。乔治·蒂勒曼(Georges Dillemann)给出的解释是这种历经年代而出现的色差与法国蓝染的历史有关。在17世纪之前,法国的蓝色主要来自于菘蓝;17世纪之后才开始用靛蓝(Indigo),但是靛蓝主要产自美洲和印度,依靠英国进口。

在1806年11月21日大陆封锁法令下达之前,欧洲的靛蓝就已经不足了,因为早在同年4月25日,拿破仑就下令恢复一部分步兵团的白色制服了[9]。1810年7月4日,拿破仑颁布法令建议在法国境内尝试种植易成活且便宜的本土植物代替靛蓝。但是在此期间,靛蓝仍通过种种渠道流入法国,它们的纯度、色彩饱和度均参差不齐。

▲褪色的元帅权杖,达武与奥热络元帅

到了19世纪后期,靛蓝实现了工业化染色,但是它的耐久度与过去高品质靛蓝仍有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何后者需要格外的防氧化。蒂勒曼认为靛蓝的品质影响着它们的颜色和持久度,很有可能拿破仑时代用来做权杖的靛蓝染料品质一般般。

当代时期元帅权杖总览

▲17世纪到第二帝国时期元帅权杖总览

1791年立宪君主制时期还颁发过两根元帅杖,分别授予了卢尚博(Rochambeau)元帅与吕克内(Luckner)元帅。他们的元帅权杖长51.4厘米,直径3.1厘米,蓝色天鹅绒上绣金色鸢尾,底部刻有“国家,律法,国王”。

七月王朝时期元帅权杖长49厘米,直径4.5厘米,顶端是一只展翅的雄鸡,杖身饰有56颗五角星;路易·菲利普一共颁发了9根元帅权杖,其中不乏第一帝国时期名将,例如:杰拉尔、洛鲍、德隆、雷耶[10];格鲁希的元帅头衔在此期间也得到了确认。

▲七月王朝时期振翅雄鸡

短暂的第二共和国也授予了四位将领元帅头衔,他们中包含了拿破仑皇帝的弟弟,热罗姆·波拿巴,以及第一帝国骑兵将领艾克赛尔曼斯。他们的元帅权杖延续了七月王朝的样式,但是在1852年,路易·波拿巴成功成为拿破仑三世后,这四根权杖都被改成了后来的样子:长50厘米,直径4.5厘米,用了颜色较深的天鹅绒,饰30只不戴王冠的雄鹰。称帝后的拿破仑三世一共任命了15位元帅,其中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麦克-马洪和巴赞。

▲第二帝国时期元帅权杖

第三共和国一直到成立的第46个年头才颁发了第一根元帅权杖,它被授予了马恩河战役的英雄——约瑟夫·霞飞。霞飞元帅的元帅杖纵观整个法国历史,都算得上大个,它长52厘米,直径5.8厘米,重1公斤;延续了第二帝国的逻辑,深色天鹅绒,装饰物为30个,但是30颗五角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贝当和福煦分别获得了元帅头衔;他们的元帅权杖要比霞飞的小一些,长50.5厘米,直径4厘米,也较轻,为500克。第三共和国时期,一共有15位元帅。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共和国的元帅权杖上面的五角星都朝向着顶端的荣誉军团之星。

▲福煦元帅权杖

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共有3位元帅,其中只有若恩(Juin)元帅是活着拿到元帅权杖的,剩下两位均为追授;他们的权杖长52厘米,直径4.6厘米,五角星不再向心。到目前为止的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只有一位元帅,是1984年被密特朗总统追封的皮埃尔·柯宁(Pierre Koenig)将军。

▲二战后法国元帅权杖

从第三共和国开始,元帅权杖下部铭文就只有被授予者的名字和年份了,这件物品已经不再需要被用来强调“最高统帅下放的权力”,而是更加倾向于一个“为国家服务”的嘉奖。但是纵观历史,也是有三位将领拒绝此头衔,他们分别是:欧仁·哈维雅克将军;路易-儒勒·特罗许将军;以及夏尔·戴高乐将军。

Terror belli, decus pacis。无论是于战争之中,当做威慑;还是于和平之世,作为装饰,元帅权杖反应出来的都是授予者的意志。在国王时代,它随着国王形象的变化由战场之威慑转变为和平之装饰;到了拿破仑时代,皇帝需要将军权下放,用于作战,元帅权杖便又成了战场权威的体现。

1870年,随着法国政治的逐渐共和化,最高统帅的军事指挥权也不再集中于一人;再加上全面战争时代的到来,战争不再倚靠一人或几人的指挥,而是倾向于总体的配合,这便让元帅权杖再度回归了它作为奖励的特性。福煦元帅有7根元帅权杖,这和1815年的威灵顿公爵很像;他们的权杖并非为了表现军事权威,而是为了嘉奖他们为实现和平做出的贡献。

纪念和平、嘉奖贡献,这是二十世纪以来元帅权杖的最终身份。

愿它能够一直维持下去……

批注:

1.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大侄儿。

2.这里要区别于国王权杖。

3.1693年3月28日被授予元帅头衔。

4.也译作弗雷德里希

5.相对和平,指18世纪。

6.佩里尼翁和塞吕里耶在获封元帅后并未参与过军事作战指挥。

7.上文提到的达武元帅的原始权杖在莫斯科。

8.奈伊元帅权杖。

9.之前是蓝色。

10.均为1815年比利时战役的参与者。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卡佩,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