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处女座

妗是什么意思(矜是什么意思解释)

时间:2023-12-29 08:11:46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舅妈都是叫妗子

曹柏廷:三个老妗

因为一件小事,我再次来到了38年前上学的村庄一一王家窊。

站在村中央,总感到有种莫名的寂寞和孤独。虽然有朋友相伴,也有人来人往,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其实心底是很明白的,村中的那道小坡,小坡上的场院,那是我曾经住过三个半年头的我老舅家的院子。如今三个老舅连同那三个老妗都已离世了。但他们的音容,他们站在场头送别的场景总在心头。睹物思人,阵阵凄凉。

按理说,别说老妗,就是老舅也已有些疏远。况且我母亲很早过世,我们和老舅家的关联人也没了,那亲属关系自然会远一些的。然而事实则相反,一来因为我们两村相距咫尺,更重要的是有三个热情厚道,可亲可敬的姥妗。

说来十分惭愧,我已经记不全三个老妗的姓名了。只记的最后离世的二老妗叫侯改梅,其余两位早已想不起她们的大名。(问她们后人才知道,大老妗叫张银枝,三老妗叫吴润英)。不过我知道三位老妗都来自双池后山,所以她们都有山里人的朴实善良。她们把"你"字总要说成"臬"(读二声),而且后音拉的比较长。

作者和大老妗合影

大老妗,我印象她是子巷娘家。这"子巷"两字到底该怎么写,我不知道。“子巷”具体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后山,落后闭塞的地方。大老妗中等个头,经常穿件鱼肚白有襟圪垯袄,中式黑裤,一双缠过的脚,灯芯绒圆口的鞋。她的脸经常是黑红红的,仿佛西藏人的脸色,我想大概是因为从小后山缺氧吧?但又怎么可能呢。说不清了,反正是红。

大老妗是最平和的,我从没看到她有过生气,更别说和人有拌嘴吵架了。我上中学最初的一年多是住在她家的。当时大老舅还在世,整日咳嗽气短,每每半夜就披着棉袄坐起来了。气管里发出吱吱的声音,听的人心里也怪难受的。这时大老妗也就起来,帮着递水,递痰盂什么的。然而也许是生病没好气吧,大老舅的脾气很不好。大老妗总是小心侍侯着,从没见有半句怨言、责怪。

那是个“学大寨” “战天斗地”搞生产,却总又是吃不饱饭的时代。十三、四岁的我正是活动量大,长身体的时期。况且学校又总是不上课,搞“开门办学”“建校劳动”。于是饥饿感就时时伴随着我。人常说“一日三餐”,但我们那地方例外,是"两餐一汤"。早、午是饭,晚上只是米汤。到了晚自习之后,睡觉之前,那种饥肠辘辘,让人很难入眠。于是家里就给带点干粮。所谓干粮其实也就是点窝头片片。每晚自习回来时,大老妗早早就把一碗米汤暖在灶台上了。我吃了自己带的玉米饼,喝着老妗家的米汤,然后才能安然地入睡。然而,小孩子家不会把握,那时总是觉得饿,所以无计划地任性地吃,往往没等的礼拜放假,早早的就把带的干粮吃完了。无耐大老妗每晚就把自已家的窝头给我暖上一个,虽然吃着不那样满足,但那毕竟是人家的东西,于是内心不好意思的默默吃完睡觉。要知道那时的粮食是怎样的紧张,每天能给你省出一个窝头来实在不易了。后来我搬入三老妗家住,因为还在一个院,所以每晚照例还是到大老妗家吃喝,这样一直到三年半以后我离开。

说的不客气一点, 我那时还算是个学习好又十分懂事的孩子,所以老妗对我是十分偏爱的。然而,小孩子也有犯浑时候。一次我们在邻村参加秋收,到农户家里吃派饭。按生产队要求必须给我们吃白面。和我同户吃派饭的同学说主家在白面中掺了玉米面。为表示不满,在那位同学的怂恿下,我们硬是每人“吃”了人家三大碗面,吃不了就偷偷倒进猪圈。结果这事被传到了大老妗耳朵里。一天晚上下学,照例吃过干粮后,大老妗问起了这件事。"你们造孽哩!"她说这话的时侯虽然语调仍很平和,但表情严肃得怕人。

七七年以后恢复高考,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我们的建校劳动稍有减少,学习有所重视,经常有考试、测验什么的。虽说我还算优秀的学生,但我们毕竟劳动多,上课少,基础太差,所以考试总是很不理想,心里十分急躁、苦闷。大老妗知道后,每晚总要趁着我吃喝的时候,和我交流,给我宽心,给我安慰。

1978年的秋季,我们撤校离开。临行前的几天,大老妗早早的把我的衣服、被单等能清理洗涮的全部给过了一遍。离开的日子到了,大老妗把我送出大门外,千叮咛万嘱咐,让我有时间了常来。我背着行李,已经上了大坡,回头一望,远远的我看着她还站在院外的场头上朝着我瞭望着,我的心头不由得一阵留恋和悲凉。

作者给二老妗和二老舅拍的合影

二老妗是个风风火火,快人快语,泼泼辣辣,精干利索的人。不过说起来却也很苦命。单说婚姻,二老舅比他大了许多,大也罢了,因为年龄在婚姻中也不能算个事。问题是二老舅是个不爱言语的人,整天只默默的劳动,闲下就抽着旱烟。年老后,老妗当着老舅的面多次抱怨说:“唉,命不好,年轻时不知道咋,就能稀里糊涂地找下个你这死老舅舅,她比我大了十一岁不说,整天一声不吭,三板子也打不出个响屁,一辈子窝囊鬼。”二老舅在一旁听着她的抱怨,也不吭声,只是笑笑。

再说孩子。二老妗一生没有生养,一儿一女都是抱养的。女儿还是她妹妹家的孩子,本来是叫她姨姨的。但我听外人私下里总说她偏心眼,亲儿不亲女。后来我才慢慢了解了其中的奥妙一一原来儿子有先天性癫痫病。“唉,年轻时傻乎乎的,和你老舅去抱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正不好,但人家说那是风寒感冒,咱也没在意。回来几个月抬举(养育)的也亲了,才发现不对,有大毛病。但那能咋,看见俺孩亲眉乖眼的。唉!咱这就这命,认了。”老妗曾经这样说。为了这儿子,二老妗一生真是操尽了心,受尽了累。

二老妗生性活泼,能说能干。她是村里的妇女队长,每天带着二、三十个妇女劳力,锄地、割麦什么农活都干。她大字不识,但爱说爱笑爱凑热闹。“”时村村演样板戏,二老妗居然扮演了《红灯记》中的“李奶奶”,那扮相还真是那么回事。剧组在各村巡回演出,很受观众喜爱。只可惜那时拍照不方便也没留了个影。

二老妗干活也是很麻利的。一次午饭时分,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我正好在老妗家院内。于是老妗们都挽留我吃饭,但我坚拒。我那时虽小,但心眼还是蛮多的,我知道人家们的日子也都很紧张,不忍添麻烦。但闻着那股饭香,真还有点馋。“不要走了,来老妗给俺孩做碗你爱吃的‘搓鱼鱼’”。二老妗说着,立刻站在灶台前搓起来。只见那“搓鱼鱼”从她的两手间“扑扑扑扑”的一个劲的不停的往锅里掉,很快一碗香喷喷的美食出锅,那个麻利真令人折服。

晚年的二老妗夫妇生活负担很重。儿子的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下降,发病愈加频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三个孙子年幼。好在二老舅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国家每年给发点津贴。然而日子仍是艰难,但他们是很乐观的,没有抱怨,没有愁苦,有的是积极的、辛勤的劳作。也许正是乐观的缘故吧,老俩口身体都十分硬朗。二老舅过世时已经九十三岁,在村里算是最高寿的了。

三老妗中等个但似乎稍显点胖,眼晴有点小。她的娘家是桃红坡的,脸色也略带点后山人的那种红润。她既没有大老妗那样平和,又不像二老妗那样风火。她育有五个子女,虽说已有两个女儿出嫁,但三女儿和我同班,大儿子和我同岁,小儿子刚上小学,人口多事务杂,所以印象中她总是忙。确切的说,我们的交流是少一些的,但在生活上还是很关心的。我中学的后二年和几个孩子就住在她的做饭窑内。每天清晨当我们还在熟睡中的时候,三姥妗早已进来帮我们这些“懒鬼”倒掉尿盆。两年如一日,想起来也真是不容易的。

三老妗和三老舅的合影

  三个老舅几十年同住一院,后来又有儿子儿媳甚至孙辈,院内上下老少达二十多口。三个老妗虽性格各异,但自我记事,特别是我上中学的几年相处中,从未见有什么口角发生,甚至相互间重话、脸红也未曾有过。就是再小一辈的几个妯娌,虽说亲属关系更远了一层,但相处也很和睦。这恐怕于三个老妗的示范不无干系。

我考上榆次学校的那年,大老妗硬是送来十斤全国粮票塞在我口袋中,在那个物资高度匮乏的年代,对于她来说那真是笔厚礼。

我离开后,因为忙,回去的很少。但每每路过,总要再回老妗家院内走走。大家叙道着学校在时的趣闻、轶事,回忆着那时的热闹,感叹着学校搬走后的寂寞。老妗们每次都要挽留:“再住上一宿吧”。毕竟住了三年多,我知道她们对那段生活的怀念。

狐子坡图

  匆匆忙忙,三十多年又过去了。中年的老妗们都进入了老年。高血压的大老妗瘫痪在坑了,我知道后特意去看她。她当时虽然脑子已有些糊涂,但对我还是认得很清楚。她说:“俺孩从狐只坡下来的?”一一她居然还知道我大概应走的道路。又过了几年,听说三老妗也病得很重了,我又去看了看。三老妗是心脏病,临别时她硬是拄着拐杖,支撑着把我送到门外。我至今难忘她艰难地站在门外送别的场景。从三老妗住的新院出来,我又顺道看了看仍在旧院的二老妗。那时二老舅刚去世不久,二老妗也已八十四岁了,但看上去身体还硬朗。说起二老舅来她说:“唉,没出息的男人也教活得(在世)好们,毕竟几十年了,他是个好人。”她说着掉着眼泪。我们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要告别了,她把我送到大门外的场边。“唉,老了,快入土的人了,一个人闲着没事了也想俺孩们,还记得那时在只个(这里)念中学的时候,又瘦又小,现在也长成成年人了。人真快啊!”

“ 老妗子(如果)不死了,俺孩再来啊。”我已从小坡上下来,走出很远了,二老妗还一个人站在场边瞭望着,朝我吆唤着。第二年,在三老妗之后不久她也去世了。这是我和她,确切的说是和老舅舅、老妗只们最后的告别。

(曹柏廷2016.8.14。非常感谢张静静对本文的详细校正。)

不招人待见的老妗

韩兰仙

从我记事起,我家对门就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特厉害的老太太,又能说又能干,街坊四邻都怕她,让着她。这个老太太跟我家是有亲戚关系的,是我妈妈的三妗,我们自然该叫她老三妗。

对门院子里共住着两家,一家在西,姓赵。一家在东,姓杨,就是我的老三舅家。姥姥和老三舅都是从河南逃荒来到山西的,只是姥姥家在另一个村,而老三舅和我家在一个村。妈妈说,老三舅是干盗墓营生的,家里很富有,后来被阎锡山的兵给乱棍打死了,老三妗就靠变卖积攒的东西过活。老三妗也再嫁过几次,其中还有一个是解放军的连长,只是也牺牲了,还是留下老妗一个人守着一儿一女过活。解放后村干部乘着一场运动,找老三妗之类的人清算,要她交出老舅盗墓所得的东西。老妗自然是不交,被吊起来打。老妗吃打不过,就说其他的已经都卖了,最值钱的一个玉白菜和一个玉壶都交给我姥姥即她的小姑子了。于是清算的人就逼问我姥姥。我姥姥说:“不怎么值钱的银锁啊玛瑙串啊,倒是给过几件,可玉白菜玉壶之类贵重物件真没给过。她是个抠门的人,还有自己的儿女要花钱,怎么可能把那么贵重的东西给一个关系处得并不好的小姑子呢。”清算的人想想也是,再加上姥姥会接生会给小儿看病,邻村上下都知道姥姥心善,也就放过了我姥姥。老妗却吃了不少苦头,可爱命更爱财的老妗硬是抗了下来,命没丢,还什么也没交出去,给儿女保住了一些资财。

老妗有一儿一女,长大后,女儿工作积极能干,被调到县城工作。找了个穷女婿,老妗一百二十个不乐意,即便后来女婿当了县委宣传部长,老妗也还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儿子留在村里当农民。也许家底殷实的缘故,再加上老妗惯儿子,养成了儿子好吃懒做的脾气。但也不全是懒做,是地里的活不待做,饭却爱做。从我记事起,表舅就总是做个小菜喝着小酒。可花得多挣得少,日子是越过越差。

表妗是个外地人,说的话很难懂,人倒是很和善,只是不爱干活,这一点还跟表舅真是般配。不像我妈妈,忙了地里的活忙家里的一刻不得闲。表妗呢,地里的农活不爱干,家务也不爱干。家里总是乱糟糟的不说,饭也不喜欢做。好在表舅爱做呀。表舅不是个勤快人,可一说备饭备酒,精神头十足,兴致十足。表舅刚结婚的时候,还和老妗一起生活。可老妗看着活总是儿子干,儿媳妇却能懒就懒,老妗就总是骂儿媳。做好了饭,老妗也是把稠的给儿子,把稀的给儿媳。有点好吃的,也藏着只给儿子吃。婆媳成天吵架,当然是老妗厉害。儿媳惹不起婆婆,后来就分开过了。虽在同一个院子,但儿子儿媳住朝北的大房子,老妗住朝西的一个小房子。

老妗和儿子儿媳的关系虽然不好,但还是见了儿子亲。儿子有一次在劳动事故中折了腿,住在医院。那时条件差,老妗住在女儿家,做好了饭用旧棉絮包裹好,冒着雪,深一脚浅一脚,徒步往医院送,只为儿子能吃得可口些。两个孙女两个孙子都是老妗侍候的。那时村里的人大多在家生孩子。老妗却总是让女儿帮忙找关系,让儿媳在医院生孩子。生小孙子的时候,为了方便侍候儿媳,老妗带着七八岁的大孙子住在女儿家。女儿嫌大孙子有虱子,老妗就骂到“你男人下乡回来身上惹得虱子到处蹿,你怎么不嫌弃?我们住一住就嫌惹虱子了?嫌我们惹虱子,还是嫌我们吃着你家喝着你家了?”骂得女儿哑口无言。

她侍候儿媳也骂儿媳。当孙女孙子都长大后,儿媳只记着她的不好记不住她的好。七十多岁了,仍一个人住在朝西的小屋子里。我们长大时,她已经是满头白发、老眼昏花。我偶尔回村,见着她,总是怯生生地叫她一声“老妗”,她把耷拉的脑袋往起抬一抬,眼睛往大瞪一瞪,没有什么表情,似乎是看着一个陌生人。

听妈妈说,老妗是在一个雪天的夜里没了的,等家人发现时,身体已经冰凉了。说到老妗的死,妈妈就说“实在是你表舅葬了良心了”。我们土话中“葬良心”是骂人极重的话,就是类似于“良心被狗吃了”,但语气比“良心被狗吃了”还要重。妈妈说自己老婆对老妈不好也就罢了,自己也不侍候老妈。

九十年代初期,村里人家还是用的“泥火”,就是用煤和成泥封火,而不舍得用炭火。老妗的火常常是晚上封时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却灭了,起来才劈点柴禾开始生火。等起来生了火做好饭,早饭也成午饭了。表舅的房子偏南朝北,老妗的房子偏北朝西,老妗和表舅似乎在两个院,反倒像只和赵家是在同一个院。赵家也挨过老妗的不少骂,可赵家老太太还是同情老妗,偶尔给老妗送点热饭。妈妈也会给她劈点柴预备着,或送点食物。可帮得多了也不合适,似乎表舅表妗不管老人似的,妈妈也不好总是去。

老妗为人虽差点,可她是疼爱儿女的,却没得到儿女的好,让人感叹唏嘘。

之所以想起老妗,是听到现在也七十多的表妗,也即老妗的儿媳腿折了做手术,谈论起来。表妗懒懒的过了一生,倒是好福气,儿媳挺孝顺,侍候得她挺好。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 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

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 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

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 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

《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

一、 名词解释

1、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

2、 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

3、 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 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 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6、 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

7、 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8、 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 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

11、 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 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 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 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 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 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

18、 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

19、 直接引申:是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20、 间接引申:是指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21、 假借义:是由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22、 判断句: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表示判断。

23、 宾语前置:指宾语放在动词前的语法现象。

24、 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

25、 指示代词:是指代事物(包括人)、行为和性状的词。

26、 疑问代词:是就疑问之所在提出疑问的词。

27、 连词:是连接词和词(包括词组)、分句和分句、句子和句子或段与段的,表示所连接部分之间具有某一特定的关系。

28、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表达形式,是意义、概念的载体。

29、 双声:是指两个或几个音节的声母相同。

30、 韵:是韵母去掉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以后的部分。一般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31、 韵母:是一个音节除去声母以后的全部,它包括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韵腹、韵尾三部分。

32、 细音:有高位前元音i、ü的。

33、 洪音:没有高位前元音i、ü的。

34、 开口:音韵学把没有韵头或韵头是i(或韵腹是i)的韵母叫做“开口”。

35、 合口:音韵学把韵头是u、ü(或韵腹是u、ü)的韵母叫做“合口”。

36、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37、 阳声韵:以鼻辅音收尾的,叫“阳声韵”。

38、 入声韵:以清塞音收尾的,叫“入声韵”。

39、 叠韵:就是几个音节的韵相同。

40、 声调:主要表现在语音的高低升降上,也有若干音长的因素。是汉语音节构成的重要部分。

41、 调类:就是声调的类别。

42、 平仄:是古人在诗赋韵文写作中利用声调升降变化造成音律和谐时,对声调的一种分类。

43、 直音:就是用一个完全与被注字同音的字注音。

44、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互相拼读,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45、 对转:是指上面韵部表中同一横行的韵部之间的转化。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

46、 旁转:是指上面韵部表中竖行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这种语音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

47、 通转:是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

48、 通假:是古书上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

49、 声训:或叫音训,是训诂学上常用的一种用音同、音近词训释词义的方法。

50、 传注体:是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

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古代经文的文义。

注:取义于灌注,是诠释的意思。

笺:是表识的意思。

51、 义疏体:这是一种经、注兼释的体例。经,指古籍原文;注:指汉代的注释。

52、 集解体:是汇集诸家注释的一种体例。

二、 写出繁体相对应的简体(送分题,自己解决)

三、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主要看书本字例)

1、象形(P24):日、月、禾、鸟、鱼、象、戈、贝、人、耳、目、止、

壶、鼎、鬲、车、矦、州、瓜、果、胄、齿、囿、爵

2、指事(P26):一、二、三、四、五、十、上、下、本、末、朱、亦、

刃、厷、寸、叉、甘、牟、芈、音、叕、丩、血、回

3、会意(P28):令、闻、即、乘、耤、舂、陟、涉、沫、艺、舞、饮、牧、

采、步、望、安、旦、昔、明、初、莫、杲、夙

4、形声(P30):效、追、通、江、问、放、杞、盂、组、帛、囿、阿、

雉、龢、杜、楚、蒿、盟、剥、河、颂、召、往、路

四、 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

1、《郑伯克段于鄢》(P11)

(1)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通“牾”,逆,倒着。 惊: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

(2)亟请与武公(亟:副词,屡次,一再)

(3)都城过百雉 (城:指城墙 雉:量词,长三尺,高一丈)

(4)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

(5)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扑倒,倒下去。这指失败,垮台。姑:姑且,暂时)

(6)既而大叔命西必北鄙贰于己(鄙:边境城邑)

(7)无生民心(生:动词使动用法,使……产生……)

(8)将袭郑(袭:偷袭)

(9)夫人将启之(启:开门,为动用法)

(10)请以遗之(遗:赠送,送给)

(1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挖掘 隧:挖隧道)

2、《齐桓公伐楚》(P21)

(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意料)

(2)女实征之(语气助词,表示期望语气)

(3)西至于河 (河:黄河)

(4)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

(5)汉水以为池(池:护城河)

3、《晋灵公不君》(P34)

(1)宰夫胹熊蹯不孰(孰:“熟“的古字)

(2)稽首而对曰(稽首:古人的一种最恭敬的跪拜礼)

(3)三进则溜(溜:本指从房檐流下的雨水,这里指雨水从房檐流下的地方)

(4)衮职有阙(衮:本指天子或上卿穿的绣有卷曲的龙的纹样的礼服,这指穿龙袍的人,周天子)

(5)宣子骤谏(骤:副词,多次)

(6)使钼 贼之(贼:杀害)

(7)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饮:使…喝,给…喝。甲:本指铠甲,里指穿铠甲的兵士)

(8)过三爵(爵:古代多用青铜铸造的饮酒器,就是形状似雀形的酒杯)

(9)斗且出(斗:搏斗)

(10)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田:’畋”的古字,打猎)

(11)见灵辄饿(饿:饥甚)

(12)请以遗之(遗:給予)

(13)既而与为公介(与:动词,参加,参与。 介:甲士,即警卫人员)

(14)遂自亡也(亡:逃亡,逃跑)

(15)赵盾弑其君(弑:按照旧的礼法,在下位的杀死在上位的叫弑)

(16)亡不越境,反不讨贼(竟:“境“的古字,国境,反:”返“的古字,返回,指返回都城)

(17)为法受恶(恶:指恶名)

4、《齐晋鞌之战》(P43)

(1)师陈于鞌(陈:“阵”的古字,摆开阵势)

(2)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姑:姑且)

(3)不介马而驰之(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

(4)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矢:箭。屦:由麻、葛、丝等质料制成的鞋)

(5)余病矣(病:古代凡是病势很重、极度劳累或伤势很重都叫“病”,这里指伤势很重)

(6)自始合,苟有险(险:指地势高低不平,这里指难以通行的路)

(7)擐甲执兵(擐:穿。 执:握)

(8)右援枹而鼓(援:引,拽过来)

(9)齐师败绩(败绩:指军队溃败)

(10)三周华不住(周:动词,围绕)

(11)旦辟左右(辟:“避”的古字)

(12)故中御而从齐侯(从:跟从,这里是“追赶”的意思)

(13)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越:坠。 毙:倒下)

(14)请寓乘(寓:寄托)

(15)皆肘之(肘:名词用作动词,是“用肘触”的意思)

(16)韩厥俛定其右(俛:同“俯”,低下身子)

(17)奉觞加璧以进(奉:“捧”的古字。 觞:古代乘酒器。 璧:一种中间有孔的圆形玉)

(18)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辱)

(19)郤献子将戮之(戮:杀)

(20)乃免之(免:释放)

5、《冯谖客孟尝君》(P70)

(1)使人属孟尝君(属:“嘱”的古字,嘱托)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贱。食:拿东西给人吃)

(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揭:高举。 过:拜访)

(4)左右皆恶之(恶:厌恶)

(5)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给:供给,使足)

(6)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习:熟悉。 计会:即会计,计算财务的出入。 责:“债“的古字,指债款,债物)

(7)孟尝君怪之(怪:对……感到奇怪)

(8)请而见之,谢曰(谢:道歉)

(9)载券契而行(券契:借债的契约)

(10)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毕:完全。以何市而反:用收回的债款买些什么东西回来?)

(11)矫命,以责赐诸民(矫:假托)

(1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疾:快。衣冠: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表示尊敬)

(13)臣窃计君宫中及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宫:居室。实:充实,充满。充:站满)

(14)因而贾利之(贾:名词作状语,像商贾那样)

(15)孟尝君不说(说:“悦“的古字,高兴,喜悦)

(16)孟尝君顾谓冯谖(顾:回头看)

(17)金五百斤(金:指战国时的一种铜质货币)

(18)重币也(币:这里指聘币,是古代聘请人的时候所送的礼物)

(19)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固:坚决)

(20)封书谢孟尝君曰(书:信)

(21)被于宗庙之祟(被:遭受)

6、《触龙说赵太后》(P80)

1) 赵太后新用事(新用事:刚刚掌权)

2) 太后盛气而揖之(揖:《史记.赵世家》作“胥“,”胥“通” 媭“,等待)

3)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谢:道歉,告罪)

4) 少益耆食(耆:“嗜“的古字,喜爱)

5) 太后之色稍解(少:稍微)

6)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息:这里指儿子。 肖:像)

7) 没死以闻(闻:使动用法,即禀告,让太后知道)

8)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爱怜:疼爱)

9) 持其踵为之泣(踵:脚后跟。 泣:落泪)

10) 赵主之子孙侯者(侯:用作动词,封侯)

11) 而挟重器多也(重器:贵重的宝器)

12) 一旦山陵崩(山陵崩:古代用来比喻国君死。这里指赵太后去世)

13) 恣君之所使也(恣:任凭)

7、《许行》(P132)

1) 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之:动词,往,到…去。踵:脚后跟,这作动词,亲自走到)

2) 愿受一廛而为氓(氓:自他国归向的百姓)

3)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衣:活用为动词,穿)

4) 饔飧而治(饔:早饭,这里用作动词,做早饭。 飧:晚饭,这里用作动词,做晚饭)

5) 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厉:病,虐害)

6)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衣:穿衣服)

7) 奚冠(奚:疑问代词,什么)

8) 以粟易之(易:交换)

9) 害于耕(害:妨碍)

8、《秋水》(P158)

1) 不可为量数(量:用量器量。 数:计算)

2) 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国:指中原)

3) 人卒九州(卒:尽)

9、《孙膑》(P244)

1) 后百余岁有孙膑(膑:古代一种挖去膝盖骨的刑罚)

2) 乃阴使召孙膑(阴:暗地里,秘密地)

3)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黥:古代的一种刺面后往人脸上涂墨的刑罚,又叫“墨刑”)

4)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名词作状语,指用待客之礼)

5) 刑馀之人不可(刑馀:受过刑罚)

6) 批亢梼虚(亢:喉咙,这里指要害的地方)

7) 老弱罢于内(罢:通“疲”,疲惫)

8)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斫:砍。 书:动词,写)

9) 夹道而伏,期曰(期:约会,相约)

10) 乃钻火烛之(烛:火炬、火把,这里用作动词,照,用火把照)

11)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穷:尽)

10、《毛遂自荐》(P254)

1) 合从于楚(合从:指联合抗秦的联盟)

2)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具备者二十人偕(偕:一起,这里用作动词,一起前往)

3) 则歃血于华屋之下(歃血:古代盟誓的一种仪式,具体做法是杀牲取血,然后以手指蘸血涂在口旁,以示信守誓言)

4)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备员:用作动词,作为候补人员)

5) 其末立见(立:马上)

6) 乃颖脱而出(颖:本是禾本科植物穗粒基部的两个苞片)

7) 毛遂比至楚(比:及,等到)

8) 胡不下(胡:疑问代词,为什么)

9) 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王:称王。 臣:用作处动,把……当做臣)

10) 持戟百万(持戟:这里指持兵器的兵士)

11) 公等録録(録録:有写作“碌碌”,平平庸庸)

12)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都是传国的宝器,王权的象征,比喻十分贵重)

11、《魏公子列传》(p262)

1) 昭王薨(薨:《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2) 侯生摄敝衣冠(摄:整顿)

3)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所以长时间让公子的车马停立在市场中)

4) 公子怪之(公子觉得他奇怪)

5) 让魏公子曰(让:责备)

6)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计:打算,谋划)

7)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揣度,估计)

8) 约车骑百余乘(约:缠缚,这里指把马缠缚到车上)

9) 譬若以肉投馁虎(馁:饥饿)

10) 此五霸之伐也(伐:功业,功勋)

11) 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传)

12)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袖:用作动词,衣袖中藏着)

13) 使将将其军归魏(将:动词,率领)

14) 客有说公子曰(说:劝说)

15) 于是公子立自责(立:立刻)

16) 赵王埽除自迎(除:台阶)

17) 公子竟留赵(竟:终于)

18) 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夷:平,平毁)

19) 令毁公子于魏王曰(毁:诽谤)

12、《华佗传》(p353)

(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举:推荐,选拔。 辟:征召任用)

(2)舍去辄愈(愈:痊愈)

(3)每处不过七八壮(壮:熏灼一支艾香叫一壮)

(4)若至,语人(语人:告诉人,这里指告诉华佗自己)

(5)病亦行差(行差:很快病愈)

(6)于是为汤下之(汤:药)

(7)藏气已绝于内(藏:“脏”,就是五脏)

(8)故治之宜殊(宜殊:应该不同)

(9)昕卒头眩堕车(卒:通“猝’,突然)

(10)御内即死(御内:行房事)

(11)边哭欬嗽(欬:同“咳“)

(12)应时归,如佗所刻(刻:时候,这里用为动词,计算,估量时间)

(13)县边车(县:“悬“的本字,悬挂)

(14)此脉故事有胎(故事:先例,这里用作状语,是“按先例“或”按常规“的意思)

(15) 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觉:醒悟。 寤:通“悟“,了解)

五、 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写明句子中哪里是哪种句式)

1、 判断句(例子:P132—P137,以及P137课后练习一)

判断句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表示判断的。谓语所表示的内容和主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而且谓语前常常有状语。判断句常常在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字表示提示,在谓语后用语气助词”也“字煞句。

2、 宾语前置(看p148课后练习一)

即含有授予意义或问询意义的动词。类型:

(1) 宾语是疑问代词的(P145)

(2)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P146)

(3) 有“是“、”之“等为标志的(P147)

例如:“唯XX是XX”、“唯XX之XX”、“XX是XX”、“XX之XX”

3、 双宾语(P153课后练习一)

(1) 动词含有授予或询问意义的。常带有双宾语(P149—P151)

(2) 动词不含有授予或问询意义的。也有带双宾语的。两个类型:

1) 动词含有接受或夺取意义的(P151)

2) 动词是一般的动词,动词和间接宾语不同于一般动宾关系的(P152)

(3) 动词是“为”字的。

有它组成的双宾语有两种情况:一是“为”字含有授予意义,构成一般的双宾语句;一是“为”字不含有授予意义,构成不同于一般的双宾语句。(P152)

4、 使动用法(P154—156)

动词表示对宾语的影响,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的。

5、 意动用法(P157—158)

动词表示对宾语的认识,可以用“以XX为XX”的语言形式去理解,用“认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语译。

6、 处动用法(P158—159)

动词表示对宾语的处置或对待,也可以用“以XX为XX”的语言形式去理解,也可以用“把宾语当做什么”或“把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语译。

7、 为动用法(P159—160)

动词对宾语是为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为“还可语译为”给“、”替“、”因“、”对“等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处动用法、为动用法 还需要看(P160课后练习一)

8、 被动句(P165课后练习一)

被动句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谓语不表示主语的行为变化,相反,主语是谓语行为的目的物。类型:

1) 用“于XX“作补语的(P162)

这类被动句用介词“于“字和表示行为主动者的词或词组组成介宾词组,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可用”被XX“语译为状语。

2) 用助词“见“字的(P163)

这类被动句在动词前加一“见“字,表示被动。”见“字可译为”被“

3) 用“为XX(所)“作状语的(P164)

介词“为“字和表示行为主动者的词或词组组成介宾词组,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被动。也常见于”为XX“之后又用一”所“字,组成”为XX所“,用于动词前,”为XX“是状语,”所“字只起一个助词的作用。可以语译为”被XX“、”被XX所“。

4) 用“被“字的(P165)

六、 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P108课后练习二)

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的。

词义引申类型:

(1) 放射型(P105)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次上的向不同方向的直接引申。

(2) 连锁型(P106)从本义出发,沿着同一方向,在不同层次上连续的间接的引申。

(3) 综合型(P107)放射型和连锁型交织并存。

妗子

“妗子”是陕西关中人对舅妈的方言称谓。

关中地区又流传着“亲舅假妗子的说法”,但我儿时的经历,对关中老人的这一说法,是相当具有推翻证据的,且慢慢随我道来:

我们村子去舅家要经过三个自然村,而其中一个村子又分为坡上、坡下两大部分,也就是说我去一趟舅家是相当困难的。

大家的印象中,外婆(关中人称作——谓婆)是每个人最亲近的亲人之一,而我的谓婆去世非常早,我根本没有见过她老人家,小孩子们熬(ao关中方言:去亲戚家小住的意思)舅家做“客娃”,仰仗的就是有谓婆的疼爱。

没有谓婆的我,也是一位经常熬舅家的“磨镰水”(关中方言对外甥的叫法)。

仁爱的妗子却是我常年熬舅家的靠山。

记忆中,秋冬时节,舅家的天明得特别迟,我们走进满是雾气的厨房,妗子早为我们烧好了洗脸水,一众人洗毕脸、打扫完院子,剥了半木函玉米粒,天光才会亮。

当年,关中人是去地里干一晌活,才吃早饭的,妗子熬的玉米珍珍非常可口,珍珍饭稍微一凉,筷子一挑那层油皮太好吃了;妗子自家腌的酸菜也脆香扑鼻。

熬舅家,就是源于舅家有饱饭吃,肚子不受饿。

加之舅家有众多表哥、表姐、表弟们,我们在帮家里干完力所能及的农活后,可以尽情地玩乐,尤其是晚上,大家挤到谓爷的炕上,听老人家娓娓道来那许许多多的故事。

《五典坡》、《三滴血》、《白蛇传》、《蝴蝶杯》、《三回头》、《放饭》……等等这些传统戏曲,老人家讲述得那简直就是绘声绘色。

谓爷去世后,我才知道老人家从没有进过学堂,是给老咸阳剧团“益民社”老板“郑四”家拉长工出身,谓爷勤快、能干,深得郑家尊崇,下咸阳进剧团看戏,那根本就不用掏钱买票的事儿。

夏天里,舅家村西北有一个水库,舅家村人的叫法是“塘库”,他们对塘库有着莫大的敬畏,从来无人敢下去耍水,而我却不信那一套,趁着在塘库附近割猪草,撺掇着表哥表弟们和我一起下塘库耍水。

当谓爷后来得知是我怂恿着下塘库的事实,一边是非常生气的谓爷,一边是战战兢兢的我们,谓爷非得要把我“段”回去(送回家的意思),老人家担心我们被水淹死才那样决定的。

我怕回家没有馍吃,非常不情愿被段回去,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妗子劝谓爷“伯(关中人有把排行为大的父亲称伯的习惯),包跟喔伙戳气了,他谁构式的再下塘库,把腿打坏再段回去!”妗子的求情,我立马保证再也不下塘库了,谓爷气消了,我就继续留在舅家。

舅家在村子里辈分最高,整村人都把谓爷称为“老爷”(曾祖父),而妗子却非常谦让地同低辈分的村邻相处,表哥表弟们也是与玩伴们和睦相处,有一次在村西土壕里玩耍,一个玩伴挨个打了表哥表弟们、其他同伴们耳刮,他们压根没有还手,都那样忍耐着,当那家伙过来准备扇我耳刮的时候,我先出拳打在那家伙脖子上,从来没有人敢还过那家伙的手,却被我一拳打倒在地,他爬起来带着哭腔说回家叫他哥来收拾我。

那个玩伴走远了,其他人才笑话说“歪得很么,叫客娃给拾掇了。”

晚上回到舅家,妗子教育我说,要省事呢么,你大腾腾的小伙么,还挨不哈他的耳刮,以后包跟人家娃闹仗了。打那后,那个玩伴再也不敢欺负我的表哥表弟们了,而舅家村的成年人们却给了我一个绰号,就是时期,我们村子一位有草莽人士的大名。

妗子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表哥表姐表弟们,除去大表姐、表哥帮家里务农没有考学,其他人都是考取教师、公务员。

童年熬舅家,过年时必须回自己家,这是关中人的讲究(习俗),有一年,我实在不想回家过年,就嘟囔着我家没有猪蹄,妗子就把炖好的猪蹄盛在碗里,让我吃够了再回去,那难忘的香喷喷的猪蹄,是我以后再也没有吃到过的美味。

舅的身份虽是农民,但他是一位以农代干的水利干部,舅生前是宝鸡峡灌区东三支马庄段负责人。当我成年后,才深深理解,宝鸡峡灌区每每行水时,服务水利事业段长的责任是那样重大,一个农民身份水利干部的忙碌与操劳,与其家属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妗子一个人的付出,让马庄段所有的土地灌溉有了主心骨,客观公允的统筹与协调。

谓爷生前是非常仗义的关中汉子,临到他老人家去世时,农历一九八二年九月节,他是给自己马庄镇的“干娃”(关中方言:义子)“追节”回来村口,七十三岁殁的。谓爷在世常挂在口边的口头禅“小个心儿”,他却回到村口,却再也没有进门喝上一口水。

谓爷嗜好喝茶,那熬茶的上小下大“pia”子、那独特香味、殷红茶汤的砖茶,就是谓爷留给我最清晰的回忆。谓爷送灵时,一位嘴里喊着“叔”哭得最伤心的我不认识的客人,就是郑四的儿,谓爷曾经东家的儿。

谓爷就那样殁了,是谓爷口里常念叨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的年纪。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家的物质还不是多么的丰富,谓爷祭日上完坟回家,母亲她们姊妹帮妗子收拾柜子衣物时,那浆洗得干干净净,叠起来的还没有穿过的、唯有关中老辈人才穿的折腰棉裤被放在炕上,姨妈她们姊妹们的泪水都潸然而下,妗子抚摸着棉裤,也是满眼泪。

每年的大年初三,舅家的院子里必然摆着桌子板凳,妗子厨房案板旁的墙上肯定贴有妗子精心准备的菜单,堪比乡邻们过事的上菜规模,是妗子热情好客的惯例。

前天在老街碰见大表姐,她告诉我妗子身体很健康,我也就放心了。我的妗子,一位慈祥的关中老人,她的行动颠覆了关中人亲舅假妗子的老话!

口罩的原因,好多年也没有去舅家拜年,虽然今年已经放开,可阳康过后的并发症,让谁都抗争不了,我阳康的并发症浑身的奇痒,任凭氯雷他定、肤痒颗粒等药品的轮番吞服,双手在周身的抓挠,也驱不散无比难耐的奇痒折磨,本着对亲人健康负责的初心,安心宅家,度过这病魔的肆虐期!

姥爷、舅舅和妗妗

我也不知为什么要写写他们,当我姐姐从二表姐要来的这张照片,看到姥爷姥姥,年轻的舅舅和母亲。不由得想起姥爷、舅舅妗妗的点点滴滴。

姥爷在老张家排行老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姥爷同辈份只剩下我姥爷一个,那些后辈们都称呼十叔或十爷,我母亲也是随着姥爷的辈份,被称作小姑或小姑奶。这个辈份算很大了。

听母亲说,姥姥是姥爷的第二任妻子,去世时才36岁,姥爷直到去世再没有续弦,一直独自生活。

姥爷的院子助马堡南门旁,也算是很古老的一处院子,多久了?没有去考证过。一进大门有一个照壁,进院必须绕过照壁才行。院子很大,院子正中央还有一个用石头凿的小水池,直径多大不清楚,我小时觉得它很大,做什么用也不知道(一问三不知可能说的就是我)。正房三间半,东面有半间耳房是专门堆放粮食的平时都是上锁的我很少进去过,偶尔姥爷进去拿什么东西跟着进去,看到过堆着许多粮食。还有西下房和东下房各是一间半,南面是羊圈和马圈外加一处茅厕。出大门就是助马堡南门,是全村人出村时要必走的南门。

姥爷和舅舅都是庄户人出生,与所有的庄稼人一样,勤劳本分善良。住着这么一处院子,我想姥爷的爹或爷爷肯定是地主,我没有问过(咱不习惯刨根问底)。

我一直纳闷:姥爷去世、舅舅去世、范赠去世他们的葬礼我一次也没有参加过,总是有事或有什么原因回不去。特别是溥仪的去世,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心中留下很大的遗憾。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姥爷舅舅的坟具置在哪,我父亲去世的前一年,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领着我和姐姐去给姥爷舅舅上过一次坟,到现在还厘不清。

姥爷是我舅舅去世半年后去世的。可能有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心情。舅舅去世后,姥爷一直在我们家住着,病重时去医院看已经没有多大作用,我用小平车推着去了卫生局疾控中心去打什么针,后来我回想起来,可能是一种止痛的。有时姥爷难受时躺在炕上,从自己身上掏了一个布包,包着大块黑糊糊的硬块,让我用烧红的铁丝去烫着吸烟,我知道是在抽洋烟(),他一直有抽洋烟的习惯,至于从哪里搞到的我从来没有问过。

姥爷以前家境可能好,我是从家里的藏书中猜测的。《三侠五义》、《小五义》、《包公案》、《杨家将》、《说岳全传》、《说唐》、《彭公案》等等,都是封建礼教特浓的那种全本书。这些书我是去姥爷家从大柜中翻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看过的。姥爷农活不忙或闲暇时就会拿出来看这些书,而且看的速度不慢。

我家自1982年分下责任田,也有20多亩,但都离家很远,地质也不肥沃,是没人要的那种。姥爷舅舅家人口多(共10口人),分的地更多,主要劳力还是姥爷和舅舅。表哥表姐他们兄弟妹7人,能干农活的也没有几个。姥爷舅舅除了忙自己家的地,还要为我们的地忙。母亲一直有病,出地干活的时候很少。父亲又不在,我们又小,所有的农活基本是姥爷和舅舅完成。我们最多能做到的就是早晨给姥爷舅舅送饭,母亲做好饭用饭罐装好,由我或哥哥姐姐提着送到地里给姥爷舅舅吃。不用说,这是母亲能为自己父亲哥哥做的当时条件下最好的饭。我们看着都馋。

后来我去新荣区上了小学,哥哥姐姐上初高中,父亲在外做工,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人,姥爷担心母亲孤单,我们不在时,晚上来我们家陪伴母亲,早上又早早的忙农活,直至我们搬到区上。

我总觉得姥爷的命很苦,娶了两个女人都早早的下世,自己孤单的一直到死。有人说命苦人到入土都是不幸的,姥爷下世后,连阴下雨十多天,到下葬前后几天不停地下雨,我都想象不到那天是如何下葬的。

舅舅的命也不咋地,年纪轻轻的母亲去世,中年后得了胃癌,做了手术后,由于家里孩子多,农活重,加上身体劳累没有很好保护,生命延续到56岁。入土下葬时,正是天气最寒冷的冬季,而且雪下得比任何一年都多,可怜的父子竟然如此的相象。。

虽然姥爷识字,舅舅可是一个十足的文盲,自己的名字勉强写出来。我自己都奇怪,就知道舅舅的小名叫万子,其他的一概不知。

舅舅家里孩子多,可能是因为当时家境贫,为了多分口粮才想到不停的生孩子。困难时期,还把一个孩子送去读了高中并考了北京的一所中专学校,可能是因为自己吃了文盲的亏吧。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自己却得了病,一个大家庭像塌了天,好不容易已有五个孩子已经成了家,最小的两个都已经找到了一份不错工作,准备尽享清福的时候,却再次病倒,一病不起。

舅舅是个沉默寡言,一个只知道干活,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从来不知疲倦。我们家没有农劳力,庄稼地里的活还得舅舅或姥爷操心,耕、种、收不用母亲操劳,把收回的粮食除了交公粮外全部都给送回家里,连一顿饭都不吃,实在不行母亲就把做好的饭让他带回家去。

母亲与舅舅年龄相差8岁,他们小时候是什么情况,我不清楚。在我的印象中,舅舅很少来过我们家吃饭,只有过年正月亲戚们互相走亲吃请时,他才会偶尔来一次,相反的,舅舅家社里分了牛肉,羊肉要改善生活了或吃羊杂、糕,舅舅都会打发表姐表弟把做好的饭送到我们家,或者叫我们去家吃饭,两家人十好几口,地上炕上满满的,饭菜其实并没有改善多少,但每次都要叫我们,做哥哥的却时常挂念着妹妹一家。

曾经看过一个相亲的节目,大体意思是:一位中老年男士(一直未婚)看上一位寡妇,当问到女方的丈夫是如何去世时,女方说是得病。他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丈夫得病是妻子没有尽到责任。女方说,她也没有办法。我认为这位男士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根本不知家庭的负担男人担了多少。

姥爷的模样我至今还记得,舅舅的样子如果不是看照片,我还真的有点模糊了。

陆娟的母亲在我们村东北街是出名的,那才叫厉害。想想这意也是不差。可惜,她嫁到了舅舅家,厉害到什么程度,说真的她厉害也没有用,遇到舅舅她一点脾气都没有了。家里孩子多也真够她忙乎的了。我们常去舅舅家,从没有听到过当着我们的面骂过舅舅。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社男劳力都要早早出工,早饭有条件的都是妻子或孩子给送饭,没条件的就得饿着。干活到中午才可以回家吃饭。即使这样,妗妗每天都要做了饭让孩子们送到地里。听人们说,妗妗每次给舅舅送的饭都是炒面稀饭,舅舅的胃病就是因为吃这些饭造成的。话虽然很有道理,慢慢地回味,人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舅舅家里孩子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十口人,每年农业社分的口粮根本不够吃,为了每个孩子都能吃饱饭,做父母的就得节省着吃,舅舅吃的,妗妗肯定也在吃。家里孩子多,吃的穿的总是不够,正如人们常说,衣服是大的穿完小的穿,哥哥穿完弟弟穿,一个个张嘴吃饭的孩子,困难啊。那时候的庄户人家如果每顿饭每口人都能吃饱饭真的算是好人家了,能吃饱饭就是好日子了。舅舅家的生活条件与我们相比真的差了不少。

看到姥爷的全家照,看着看着,心里想了很多很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