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招财风水

分封天下(周武王分封天下)

时间:2024-01-16 21:15:24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历朝历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所以在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史料记载“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在我们后世看来,项羽分封诸侯还是相对公平的,分封的主要依据就是战功,纵使刘邦最被项羽忌惮,还是给他封了汉王,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也没有被区别对待,分别被封为雍王、塞王、翟王。

赵相张耳、英布、吴苪、共敖、韩广、臧涂等等先后封王,我们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项羽分封天下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公平,那么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呢?

一、先入关中的称王,项羽毁约

楚怀王曾经和诸侯约定,先破咸阳的封关中王,这一点项羽也是承认的,可在得知刘邦攻下咸阳后,项羽却是怒火中烧,直接下令当阳君英布进攻关中。

在刚进咸阳的时候,刘邦真可谓欣喜若狂,秦朝积累的财富无法计算,而他刘邦奋战多年,不就是为了金钱美女,可转念一想,项羽大军压境,只要项羽不同意,他这个关中王根本就坐不稳。

于是刘邦屯兵霸上,封印府库,财帛分文不动,为了保住自身,刘邦亲自去项羽营中谢罪。站在道义的一方,刘邦做得已经仁至义尽了,况且说话不算数的是他项羽,刘邦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在群雄逐鹿的秦末,本就没有什么道义可言,不过项羽背信弃义在先,纵使诸侯王对此没有发表意见,心中也必定也是不满的。

换个角度看,如果项羽先拿下咸阳,其他诸侯叫板项羽,项羽该作何感想?可见实力才是硬道理。

二、田荣和项羽有仇

田荣原本是齐国宗室,秦国灭齐国之后,田儋、田荣到在狄县隐居,等到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田氏兄弟也毅然加入了起义的队伍,并趁机夺回齐国旧地,田儋称王。

之后章邯率兵镇压,田儋不敌被杀,田荣收集残部逃走。章邯统兵能力很强,就在田荣被追杀途中,项梁帮了田荣一把,救了田荣一命。

就在田荣逃门在外之时,齐国换了国主,齐国人拥立田假为齐王、田角为丞相,田荣听说此事,回兵齐国,重新占据齐地,田假逃到了楚国,田角逃到了赵国。

不久之后,章邯卷土重来,项梁面对危局,向田荣求救,可田荣却提出了条件,要求楚国杀掉田假,楚怀王没有杀田假,于是田荣拒绝出兵救援。

史料记载“楚、赵不听,齐亦怒,终不肯出兵。章邯果败杀项梁,破楚兵,楚兵东走,而章邯渡河围赵於钜鹿。项羽往救赵,由此怨田荣。”

由于田荣没有出兵,项梁被章邯击败,被杀。项梁是项羽的叔父,正所谓血浓于水,鉴于田荣的见死不救、知恩不报,项羽对其恨之入骨。

项羽没有封田荣为齐王,反而封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荣对此不服,便自立为齐王,自此之后田荣和项羽就成了冤家对头。最后,项羽讨伐田荣,田荣死于非命。

田荣和项羽属于私人恩怨,且田荣口碑不佳、人品不端,他的反叛自然是意料之中。换言之,诸侯王的情况各有不同,反叛的原因也是大相径庭。

三、项羽杀了楚怀王

但凡起义,或者反叛朝廷,总要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比如陈胜吴广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诛灭暴秦是全天下的期望,自然是一呼百应。

等到陈胜覆灭,项梁发迹,就需要一个新的旗帜,项梁找到范增,范增帮其分析局势。陈胜起义,没有立楚国后人为王,反而自立为王,一方面秦朝实力尚在,另一方面号召力不足,于是陈胜失败就在情理之中。

在范增的建议下,项梁找到楚国的后人立为楚怀王,于是天下归心,项梁的号召力大大增强。

史料记载“冬,十月,项王密使九江、衡山、临江王击义帝,杀之江中。”

之所以楚军实力最强,项羽统御众诸侯,很大程度是来源于楚怀王的号召力,可在公元前206年,项羽却派人杀了楚怀王,而且有些明目张胆,这让天下人对其嗤之以鼻。

发动战争、讨伐对手,总是需要一个理由的,而项羽杀楚怀王,就给了刘邦一个最靠谱的理由,弑君如同杀父,在道义上就是大逆不道。

事实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为何曹操就是不称帝,为何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死得很惨,就算朱元璋杀韩林儿也得偷偷地杀。在舆论上站不住脚,就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前途,项羽杀了楚怀王,就给了诸侯王们一个绝佳的反叛理由。

四、项羽优柔寡断,残忍嗜杀

项羽有大勇,但无大谋,在他的军旅生涯中,犯下无数错误,关中是夺取天下的要务所在,而项羽逼走了刘邦,反而一把火烧了咸阳,咸阳百姓也是惨遭罹难。

刘邦退居霸上,找项羽负荆请罪,范增左暗示,右暗示,项羽就是下不了决心,刘邦得了一条生路,便成了终结项羽的噩梦。

刘邦入咸阳城,封存府库,对百姓丝毫不犯,反观项羽直接屠城了事,得民心者的天下,刘邦之所以能夺得天下,绝非偶然。

巨鹿之战,项羽大胜章邯,为了断绝后患,项羽下令坑杀秦军二十万人,如此大规模杀俘事件,在史上十分罕见。

在项羽心中,只考虑到了复仇和杀一儆百,尽管他覆灭秦朝,但百姓对其评价并不高,以至于路越走越窄,直至被刘邦攻灭。当然了,在群雄逐鹿之时,民心、道义只是利用的工具罢了,是合作还是反叛主要依据还是各自的利益。

对比刘邦,项羽做得明显差强人意,项羽最后的失败也只能评价为情理之中。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分封的临江国,相当于湖南和湖北?如何灭亡的

#历史开讲#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关中分封诸侯,立楚柱国(将军)共敖为临江王,封地有南郡、黔中郡、长沙郡,定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大致是现在的湖南和湖北。

垓下之战前,刘邦改立项羽所立的九江王英布为淮南王,把九江国与衡山国并为淮南国。英布的岳父衡山王吴芮,迁为长沙王,遥封长沙郡、黔中郡。刘邦把项羽所立的临江国拆分了,南郡归自己,其他两郡为长沙国。

经过这次分封,九江王英布遥封为淮南王,所辖郡由两个变三个;恒山王吴芮遥封为长沙王,所辖郡由一个变两个;项羽所立的临江国则从地图上抹去。

垓下之战后,以前臣服西楚的诸侯国,此时只有临江国未降。临江国三郡,南郡在长江北岸,黔中郡和长沙郡在长江南岸,都临长江,因此称临江国。

临江王共敖于一年前驾崩,其子共尉即位。共氏有多个渊源,包括姜姓的共工氏、子姓、姬姓、芈姓,战国时楚武王芈通封王子于共邑,共尉来自这支芈姓共氏,也是楚国宗亲。

垓下之战后,共尉派人出使汉国,希望得到赵王张敖或燕王臧荼这样的地位,即名义上尊刘邦为天下共主,但保留本国全部封地。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项羽一死,临江王失去了谈判的筹码。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以太尉卢绾为主将,将军刘贾为副将,南下九江郡集结,准备出征临江国。

卢绾大军是从定陶出发的,拥立刘邦为天子,并立韩信为楚王后,卢绾的护驾任务也顺利完成。卢绾与刘贾的军队,是当初在赵国从韩信手上取得的两万赵兵,经过多次大战,如今增兵至四万余人,这是卢绾的嫡系人马。

卢绾此行的目的,除消灭临江国,还有几个目的。垓下之战前,卢绾和英布匆匆北上围堵项羽,九江郡由新降的周殷镇守,这次要帮助英布站稳脚跟,削夺周殷的兵权。

在楚汉战争中,英布的岳父衡山王吴芮一直没有动兵,现在刘邦遥封吴芮为长沙王,希望吴芮率军赶到九江郡,协助英布掌控局面,然后跟随卢绾一道出兵临江国。

总体来说,卢绾南下九江郡再西进临江国,目的是打压周殷,控制淮南王英布和长沙王吴芮,最后再灭临江国。

衡山王吴芮年老多病,其子吴臣率军赶到九江郡六城,与卢绾和英布会合。周殷最大的靠山项羽倒了,明知对方削夺自己兵权,也只能步步退却,最后收缩到舒城,让出了大部分地盘。卢绾也没有把周殷逼上死路,拜周殷为淮南国大司马,辅佐淮南王英布,此举当然也是让英布和周殷互相节制。

五月,汉国太尉卢绾、将军刘贾、淮南王英布、长沙国世子吴臣,率七万多将士,从九江郡西征临江国。

临江国将军黄极忠,本为南方盗贼首领,共敖奉义帝之命西进南郡,黄极忠便率群盗来投,后为临江王共敖麾下实力干将。

这次汉军来攻,黄极忠自然也不肯为共尉效命,临阵率部投降,并引汉军攻击江陵。黄极忠后来封邔侯[qǐ],食邑1000户。

七月,卢绾攻破江陵城,俘虏临江王共尉。卢绾将共尉押送到洛阳,刘邦下令枭首示众。

图-卢绾灭临江国后

临江国三郡,南郡归汉帝刘邦,长沙郡和黔中郡属长沙王吴芮。楚汉战争中,汉国太尉卢绾的战功仅次于楚王韩信,刘贾也可比肩曹参、周勃。

中华上下五千年-周武王分封天下

武王姬发伐商成功后,建立了周朝,号称周武王。并追封父王姬昌为周文王,古公亶父为周太王。

同时又封功勋卓著的姜子牙为太公,封宗室兄弟姬旦为周公,封姬奭为召公。

以上几人便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也是极为重量级的人物。

周武王在考虑分封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原商族宗室子民就多达几万人。如果这些人不安抚好,他日必起祸乱。

按照姜子牙的意思,那就是斩草除根,全部杀掉。但却被召公奭给拦了下来,他说华夏族历来没有如此杀戮的习惯,把他们全部贬为奴隶,岂不两全其美?

于是就有了周武王释放商朝老臣箕子,封他为侯爵,要他带着族人到辽东安家。

同时又召回微子启,要他负责商族王室一脉的祭祀。并带领族亲到商丘立国,是为宋国。

但是纣王所遗留下来的金银财宝,全部被武王分发给了纣王治下的百姓。这样做的效果和影响很大,使那些原本对周王室不服的商朝境内子民,全都得以臣服。

办好了头等大事,武王这才有心思坐下来。同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三人商议这天下应该如何治理?

周公旦首先建议:说这么大的国家,全凭天子一人治理是不行的。武王应该效仿上古贤君舜禹,以及商汤。继续分封宗室人等,以及伐纣功臣。

武王又问姜太公是怎么想的?可能因为周朝江山涉及宗室,姜子牙只好说:“如果真要分封,最好还是以宗亲为主。”

“那我这又该如何分封呢?天下这么大,有地处中原的肥沃之地,也有寸草不生的边夷之地。我该如何分,才能尽显公平呢?”

没想到召公奭却首当说到:“大王,我们兄弟不需要太好的待遇,我们愿意为周朝宗室守住国门,所以就派我们到边远地区吧。”

后话:这就有了召公奭远赴偏远的蓟城,是为后来的燕国。

姜子牙一看召公奭如此的急公好义,便说自己晚年就找一个临水之地,图个清闲自在。正好自己也喜欢钓鱼,他就继续享受他的垂钓生活。

临水之地太多了,武王比较倚重姜子牙,就把他分封在了临海的齐地。

周公旦一看他俩都选好了封地,只好说自己不愿意远离姜太公,就把他安置在与姜太公相邻地方就行。鲁国就这样诞生了,未来的齐鲁大地,就从这里一脉相承下去了。

几个人商量好了自己的封地,周武王告诉他们,封地归封地,他们几个就别想着回自己属地了。继续坐镇镐京,辅助天子理政。

并要他们回去之后,把众多诸侯的封地,以及原属于炎、黄二帝和尧舜后裔的子民,一一归纳理清。

多日之后,周武王号令天下诸侯,于殿前等候分封。

此时一众诸侯的心里还是一片担忧,他们互相议论纷纷地说:“你们说武王会把我们原有的属地都归还吧?”

“哼!归还似乎有点困难了,说不定还要割据一部分呢。”

武王走出大殿,朗朗说到:“我周国始于尧舜,祖先后稷是与大禹同时代的贤明之君。”

“如今我大周得了天下,自当效仿祖宗,做到公平公正,雨露均沾。”

“本王现在宣布,原系尧舜祖上遗留之地,继续执行前朝政策,是为方国。”

“各地诸侯已按周国疆域图,拟好了分封之地。周朝继续施行分封之治,望诸君勤俭克勤,与本王一道,治理好我大周江山!”

分封天下略图

简短的小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上图即是周朝分封天下的略图,从图中不难看出,地处中原地带的宋国,以及留在朝歌的武庚,正好处在周室宗亲的包围之中。

这也是为了防范商族后人叛乱而做的决定。但是武王去世后,后期的三监之乱,就是武庚挑起的叛乱。当时是周公旦摄政,周公亲征,诛杀武庚。

上图是西周阶级对照图,周武王分封天下,在前期的确是迅速扩大了周国疆域,诸侯之间相互牵制,天下太平。

但是到了后期,碰上无能的天子,诸侯中强大的就力压天子了。对哪个天子不满意,立马废除,自己再重新立一个。

周朝几代君王还有一个相当卓越的贡献,那就是根据伏羲八卦,文王推演,周公继承发扬的《周易》。

流传至今的《易经》有着周家人功不可没的整理。

#头条群星10月榜#​#头条创作挑战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