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招财风水

不殊(不移之火)

时间:2024-01-01 07:14:27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药店飞龙、无肠公子、惨绿少年……竟然是成语

来源:中国新闻网

药店飞龙、无肠公子、惨绿少年……你知道它们是成语吗?

最近,#那些不像成语的成语#登上微博热搜。

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是:这也是成语?

微博截图

难猜涵义组

其中,“药店飞龙”比喻人瘦骨嶙峋,如同中药店里的龙骨那样。这里的“飞龙”即指中药龙骨。南朝宋《乐府诗集》中就有“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的说法。

“无肠公子”是蟹的别称。《抱朴子》中有此言:“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惨绿少年”语出唐代张固的《幽闲鼓吹》,本指身穿暗绿色衣服的少年,后用以指风度翩翩、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微博截图

而“惨绿少年”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潘孟阳是唐朝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他因为父亲的关系当上户部侍郎后,母亲开始担忧,觉得他才干不够,身居户部侍郎之位早晚要有灾祸。潘孟阳却不服气。

于是,母亲就让潘孟阳请同僚来家里吃饭,自己偷偷观察这些人。看完后,这位母亲放下心来,觉得这些人果然才干都和儿子差不多,却单单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就是问,坐在最后穿绿衣服的少年是谁。

潘孟阳回答,此人是补阙杜黄裳。他的母亲感叹,此人器宇不凡,将来必然是“有名卿相”。后来,杜黄裳果然成为大唐宰相。

其实,像这样从字面难以看出其涵义的成语并不少见。

比如,“博士买驴”看起来是在叙述,但其实作为成语的“博士买驴”比喻言词空洞不实,虚夸浮泛,不能切中要旨。

这里的“博士”是古代官名。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记载当时的民谚说,古代有博士为买驴一事写契约,写了三张纸还没写到驴字,讽刺其满篇废话。

还有“冬日可爱”也是个成语。

《左传》中分别用“冬日之日”和“夏日之日”形容两个不同的人。魏晋时期的杜预在注释《左传》时这样解释:“冬日可爱,夏日可畏。”所谓“冬日可爱”是指,冬天的太阳使人感到温暖,比喻为人和蔼可亲。

微博截图

简单粗暴组

除了这些从字面看不出具体涵义的成语,还有一些成语真的就是字面的意思,以至于大家忽略了它们是成语。

例如,“一龙一猪”语出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其诗云:“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其中,“一龙一猪”即是字面意思,一是龙,一是猪,比喻两人相差悬殊。

“空心汤圆”也是字面意思,即没有馅的汤圆,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落实的诺言;“令人喷饭”就是吃饭时,笑得把嘴里的饭都喷了出来,形容事情、行为或话语十分可笑;“佛头着粪”字面意为佛像头上有粪便,比喻在美好的事物上添加污垢,有亵渎、玷污之意。

微博截图

此外,“摇鹅毛扇”比喻出谋划策;“东西南北人”指四处漂流,居无定所的人。

屡被误解组

还有一些成语因古今语义发生变化而渐渐被人们误解。

“又弱一个”即又丧亡一个,旧多用为悼人去世之语。这里面的“弱”并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弱小”之意,而是指丧失、死亡。《左传·昭公三年》中便是用的这一层意思:“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女生外向”当然不是说女生都很外向。这个成语意为,女子长大后终须出嫁。语出汉代班固《白虎通义》:“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

微博截图

今天的人们看成语,往往有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感觉,同时也客观存在一种距离感。

一方面,成语历来被认为是“习用之古语”,言简意赅;另一方面,其背后的寓言典故、名言故事又让成语内涵丰富,将历史上的语言现象传递至今。

这些“不像成语的成语”,不仅是汉语言词汇中极具个性的组成部分,更饱含历史信息,也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微博截图

你还知道哪些“不像成语的成语”?

网友自制表情包

参考资料:《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词典》《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与“语见”问题》《成语界说与成语词典立目》《汉语成语词典编纂出版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宋宇晟

《列子》中的医学:扁鹊换心术(心中有奥秘)

《列子》中的医学:扁鹊换心术(心中有奥秘)

“扁鹊”,是谁呢?扁鹊在中国几乎是神医的代名词。历史上有几个人都曾叫“扁鹊”,汉画像石上的扁鹊指的是黄帝时期的医药之神,也和针灸的创造发明有关。

图 扁鹊图

关于扁鹊的故事有很多,如扁鹊拜师、魏文王求教扁鹊、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投石、扁鹊换心等,其中最神奇的,应当是扁鹊换心的故事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在《列子·汤问》中的扁鹊换心的故事: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

二人曰:“愿先闻其验。”

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

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之室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

白话文:

鲁人公扈和赵人齐婴有疾病,一同请扁鹊治疗。扁鹊治了,即将一同痊愈了,扁鹊对公扈、齐婴说:“你俩得的疾病,是从外部侵入内脏的,因此,本是用药物针灸可以治好的。如今你们还有一种从胎里带来的疾病,与你们的身体一起成长,现在我给你们治疗,怎样?”

二人说:“我们想先听听病情和疗效。”

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而性情弱,所以多虑而寡断;齐婴志气弱而性情强,所以凡事都欠考虑它常自专。若换换你们的心,就都能改善了。”

(二人同意后)。扁鹊就给二人喝了药酒,二人迷醉了三天,剖开胸取出了心,交换着放进去,又用了灵药。不久就都苏醒了,象原来一样。这二人就都告辞回家了。

于是乎公扈回到齐婴的家去,而亲近自己的妻子;但妻子不认识他。齐婴也回到公扈的家。而亲近自己的妻子;妻子也不认识他。这两家的妻子就共同辩认、争吵。最后请求扁鹊给分辩,扁鹊说明了因由,这两家的争辩才罢休。

解读一:

因为这个换心术故事是记载在《列子》里,很容易当做是寓言故事,认为是假的,再加上今人误以为手术是西方专有的,误以为中国古代从来不懂手术,自然也不可能做出换心术了。这可真是对古人的无知和偏见了,其实啊,这则故事很有可能是真实的。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做过换心术的人才能写出来这样的故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则扁鹊换心故事告诉了我们好几个信息,一是中国早有药酒可以产生麻醉效果,二是换了心脏导致性情也换了,三是换了心脏记忆也换了,以至于妻子也换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

很简单,看看今天的心脏移植手术术后结果就能知道了。心脏移植引发了许多奇妙而无法解释的现象:一些受捐者继承了心脏供者的喜好、情感、技能等。

而这一点在古籍《列子》记载的“扁鹊换心”故事扁鹊一开始就点明了这是双方之所以换心的根本原因,因此,鲁公扈和赵齐婴二人互换心脏后,两人的记忆也随之互换,人格性情也发生了转变,妻子也换成了心脏主人的妻子。

这是真实换心术才能知道的结果,正是知道会有如此的结果,扁鹊一开始才会说让鲁公扈和赵齐婴二人互换心脏互补各自心病。

在聊斋里也有一则换心换头的故事,其中换心的结果依然是换了记忆性情。

《聊斋志异》之《陆判》(《阴差阳错》):

一夜,朱醉,先寝,陆犹自酌。忽醉梦中,觉脏腹微病;醒而视之,则陆危坐床前,破腔出肠胃,条条整理。愕曰,“夙无仇怨,何以见杀?” 陆笑云:“勿惧,我为君易慧心耳。”从容纳肠己,复合之,末以裹足布束朱腰。作用毕,视榻上亦无血迹。腹间觉少麻木。见陆置肉块几上。问之,曰:“此君心也。作文不快,知君之毛窍塞耳。适在冥间,于千万心中,拣得佳者一枚,为君易之,留此以补阙数。”乃起,掩扉去。天明解视,则创缝已合,有线而赤者存焉。自是文思大进,过眼不忘。数日,又出文示陆。陆曰:“可矣。但君福薄,不能大显贵,乡、科而已。”问:“何时?” 曰:“今岁必魁。”未几,科试冠军,秋闱果中经元。同社生素揶揄之;及见闱墨,相视而惊,细询始知其异。共求朱先容,愿纳交陆。陆诺之。众大设以待之。更初,陆至,赤髯生动,目炯炯如电。众茫乎无色,齿欲相击;渐引朱乃携陆归饮,既醺,朱曰:“湔肠伐胃,受赐已多。尚有一事欲相烦,不知可否?”陆便请命。

朱曰:“心肠可易,面目想亦可更。山荆,予结发人,颇亦不恶,但头面不甚佳丽。尚欲烦君刀斧,如何?” 陆笑曰:“诺,容徐图之。”过数日,半夜来叩关。朱急起延入。烛之,见襟裹一物。诘之,曰:“君曩所嘱,向艰物色。适得一美人首,敬报君命。” 朱拨视,颈血犹湿。陆立促急入,勿惊禽犬。朱虑门户夜扃。

陆至,一手推扉,扉自辟。引至卧室,见夫人侧身眠。陆以头授朱抱之;自于靴中出白刃 如匕首,按夫人项,着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首落枕畔;急于生怀,取美人首合项上,详审端正,而后按捺。已而移枕塞肩际,命朱瘗首静所,乃去。朱妻醒,觉颈间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甚骇。呼婢汲盥;婢见面血狼藉,惊绝。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夫人引镜自照,错愕不能自解。朱入告之;因反覆细视,则长眉掩鬓,笑靥承颧,画中人也。解领验之,有红线一周,上下肉色,判然而异。

图 《聊斋志异·陆判》的连环画封面图

全文大意是:

陵阳人朱尔旦,字小明,性情豪放。但他生性迟钝,读书虽然很勤苦,却一直没有成名。

一天,朱尔旦跟几个文友一块喝酒。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以豪放闻名,如能在深夜去十王殿,把左廊下那个判官背了来,我们大家就做东请你喝酒。”原来,陵阳有座十王殿,殿里供奉着的鬼神像都是木头雕成的,妆饰得栩栩如生。

在大殿东廊里有个站着的判官,绿色脸膛,红色胡须,相貌尤其狰狞凶恶。有人曾听见夜间两廊里传出审讯拷打声。凡进过殿的人,无不毛骨悚然。所以大家提出这个要求来为难朱尔旦。朱听了,一笑而起,径自离席而去。

过了不久,只听门外大叫:“我把大胡子宗师请来了!”大家刚站起来,朱尔旦背着判官走了进来。他把判官放在桌子上,端起酒杯来连敬了三杯。众人看见判官的模样,一个个在座上惊恐不安,忙请朱尔旦再背回去。

朱又举起酒杯,把酒祭奠在地上,祷告说:“学生粗鲁无礼,谅大宗师不会见怪!我的家距此不远,请您什么时候有兴致了去喝两杯,千万不要拘于人神有别而见外!”说完,仍将判官背了回去。

第二天,大家果然请朱尔旦喝酒。一直喝到天黑,朱尔旦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中。酒瘾没过,他又掌上灯,一个人自斟自饮。忽然,有个人一掀门帘走了进来。

朱尔旦抬头一看,竟是那个判官!他忙站起身说:“咦!看来我要死了!昨晚冒犯了您,今晚是来要我命的吧?”判官大胡子一动一动的,微笑着说:“不是的。昨晚承蒙你慷慨相邀,今晚正好有空,所以特来赴你这位通达之人的约会。”

然后,二人便成为了朋友。

一夜,两人喝过酒后。朱尔旦醉了,自己先去睡下了,陆判官还在自饮。朱尔旦睡梦中,忽觉脏腑有点疼痛,醒了一看,只见陆判官端坐床前,已经给他剖开肚子,掏出肠子来,正在一根一根地理着。

朱尔旦惊愕地说:“我们并无仇怨,为什么要杀我呢?”陆判官笑着说:“你别害怕,我要为你换颗聪明的心。”说完,不紧不慢地把肠子理好,放进朱尔旦的肚子里,把刀口合上,最后用裹脚布把腰缠起来。

一切完毕,见床上一点血迹也没有,朱尔旦只觉得肚子上稍微有些发麻。又见陆判官把一团肉块放到桌子上,朱尔旦问是什么东西,陆判官说:“这就是你原来的那颗心。你文思不敏捷,我知道是因为你心窍被堵塞的缘故。刚才我在阴间里,从千万颗心中选了最好的一颗,替你换上了,留下这个补足缺数吧。”说完,便起身掩上房门走了。

天明后,朱尔旦解开带子一看,伤口已好了,只在肚子上留下了一条红线。从此后,他文思大进,文章过目不忘。过了几天,他再拿自己的文章给陆判官看,陆判官说:“可以了。不过你福气薄,不能做大官,顶多中个举人而已。”朱尔旦问:“什么时候考中?”“今年必考第一!”陆判官回答。

不久,朱尔旦以头名考中秀才,秋天科考时又中了头名举人。他的同窗好友一向瞧不起他,等见了他的考试文章,不禁面面相觑,大为惊讶。仔细询问朱尔旦,才知道是陆判官给他换了慧心的结果。众人便请朱尔旦把陆判官给大家介绍介绍,都想结交他。陆判官痛快地答应了。众人便大摆酒席。等着招待陆判官。

到了一更时分,陆判官来了。只见他红色的大胡子飘动着,炯炯的目光像闪电一样,直透人心。众人脸上茫然失色,牙齿不禁格格作响。过了不久便一个跟着一个地离席逃走了。朱尔旦便请陆判官到自己家去喝。二人喝得醉醺醺的时候,朱尔旦说:“你替我洗肠换心,我受你的恩惠也不少了!我还有件事想麻烦你,不知可以吗?”陆判官请他说。

朱尔旦说:“心肠既能换,想来面目也可以换了。我的结发妻子身子倒还不坏,只是眉眼不太漂亮,还想麻烦你动动刀斧,怎么样?”陆判官笑着说:“好吧,让我慢慢想办法。”

过了几天,陆判官半夜来敲门。朱尔旦急忙起床请他进来。点上蜡烛一照,见陆判官用衣襟包着个东西,朱尔旦问是什么。陆判官说:“你上次嘱咐我的事,一直不好物色。刚才恰巧得到一个美人头,特来履行诺言来了!”朱尔旦拨开他的衣襟一看,见那脑袋脖子上的血还是湿的。

陆判官催促快去卧室,不要惊动鸡犬。朱尔旦担心妻子卧室的门晚上闩上了。陆判官一到,伸出一只手一推,门就开了。进了卧室,见朱尔旦的妻子侧身熟睡在床上。陆判官把那颗脑袋交给朱尔旦抱着,自己从靴子中摸出把匕首,一手按住朱妻的脖子,另一只手像切豆腐一样用力一割,朱妻的脑袋就滚落在枕头一边了。

陆判官急忙从朱尔旦怀中取过那颗美人头,安在朱妻脖子上,又仔细看了看是否周正,用力按了按,然后移过枕头,塞到朱妻脑袋下面。一切完毕,命朱尔旦把割下的脑袋埋到一处无人的地方,自己才离去了。

朱妻第二天醒来,觉得脖子上微微发麻,脸上干巴巴的。用手一搓,有些血片,大吃一惊,忙喊丫鬟取水洗脸。丫鬟端水进来,见她一脸血污,惊骇万分。朱妻洗了脸,一盆水全变成了红色。她一抬头,丫鬟猛然见她面目全非,更加吃惊。朱妻自己取过镜子来照了照,惊愕万分,百思不得其解。

朱尔旦进来后,告诉了妻子陆判官给换头的经过,又反复打量妻子,见她秀眉弯弯,腮两边一对酒窝,真像是画上的美人。解开衣领一看,脖子上只留下了一圈红线,红线上下的皮肤颜色截然不同。

陆判是从人家刚死的一个年轻漂亮女人身上弄的头换掉了他老婆的头。但换了以后朱尔旦感到好看是好看,但总感到老婆不是他老婆了。

现在随便一搜索就能发现很多换心人出现的怪事,导致了性情大变,多出现在奇闻怪事里。例如:

1、换心人的传奇故事:换心之后婚姻也“变心”

哈尔滨一名58岁的严重心脏病患者在移植了一名26岁的脑死亡者的心脏后,出现了许多与从前不一样的变化:整个人变年轻了,性情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像孩子,甚至连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更令人称奇的是,40年的不幸婚姻,也因换上别人的心脏后突然变得和谐,让这对闹了40离婚的夫妻无法理解。

2、换心人接受捐赠性格大变

美国佐治亚州69岁男子桑尼·格雷厄姆移植自杀者心脏12年后也自杀身亡的新闻曝光后,让移植器官具有“细胞记忆”的理论再次甚嚣尘上。

  无独有偶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赫尔市47岁女子克莱尔·希尔维亚也在自传《心脏的改变》一书中披露,她移植了一名男孩的心脏后,竟然变得十分像男孩,并且还爱上了喝啤酒、吃肯德基炸鸡腿。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尽管美法禁止向患者透露器官捐赠人的身份信息,但克莱尔竟在梦中和18岁的心脏捐赠人蒂姆·拉米兰德“相遇”,获知了他的名字,克莱尔根据梦中信息,成功找到了“捐心人”的家人!

3、手术前后 判若两人

美国《人物》周刊杂志对此进行了报道。

  比尔·沃尔2000年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亚里桑那大学医疗中心为他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获得新生后的沃尔神采飞扬,还突然拥有了一些新习惯与爱好。他说,手术数周后,他无意间从广播里听到一首歌,之后就莫名其妙地啜泣起来。

  他回忆说:“我开始哭泣,身体也随着旋律摆动。”但他以前从未听过这首歌,也从不会因为听伤感的歌而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他联系了心脏捐献者麦克尔·布兰迪的家人后得知,布兰迪生前非常喜欢听那首歌。

  同样的怪事也发生在70岁的保罗·欧德曼身上。1993年,欧德曼做了心脏移植手术,那颗心属于一名死于车祸的14岁男孩。

  手术后一天,他与妻子去逛商店,突然对糖果店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店里流连忘返,无论妻子怎样催促都不肯离去。更让妻子惊讶的是,他竟像孩子一样往购物篮里装巧克力棒。

  随后发生的事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欧德曼突然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体育狂人”,热衷于划水、滑雪、骑单车,甚至打算尝试跳伞。

  妻子说,手术后,他完全是另一个人。

4、“换心”司机变诗人 缘于心脏有记忆功能

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是许多患者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性格大变、继承了心脏捐赠者性格的原因。据统计,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

  “换心”司机变诗人

  据报道,美国40岁的退休货车司机杰姆·克拉克从来都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从不曾给妻子玛吉写过一封情书,因为他15岁就离开了学校,文法差得要命。

所以当去年的一天,杰姆突然坐到桌子前,开始给妻子写下一行行情诗、表达细腻的情绪时,连他自己都感到了震惊。原来,杰姆在半年前刚刚接受过心脏移植手术,他确信自己写诗的“怪癖”来自那颗移植的心脏,因为捐赠者一家都爱写诗。

5、男孩换心脏变学霸 换心手术真能让人性格心智变化吗?

3月26日,浙大一院的心脏移植病友会上,年仅17岁的小翔“换心”后,称自己变乖巧,还成了学霸。

6、............

这种奇闻怪事就太多了,也就不列举那么多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多注意一下了。

上面几个故事里还可以看到换心人,有的人变为“诗人”,有的人变学霸了,可见陆判故事换慧心是有道理的哦!

而今天的心脏移植手术,西医一开始却是不知道会引发何种后果的,直到心脏移植患者引发各种事情以后,才逐步明白心脏移植可能会改变换心者的性情、记忆等等。

因此啊,中国的神话寓言故事不要总觉得全是假的,预设前提认为古人无知,这么想是自己无知,有眼不识泰山,误把鱼目当珍珠啊!这里面其实隐藏着很多的秘密,隐藏着真相,如果已有偏见,那是不可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只能是一个下场,误入宝山空手回,究竟真实古代中国落后,还是今人自己偏见造成的“古代中国落后”的一种假象呢?

这就要看中国人自己怎么想的啦!

根据换心术换了记忆性情的结果还可以知道,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记在心里”是没错的哦,总是说现代科学研究是大脑记忆的,而不是心脏,换心术证明心脏确实是有记忆功能的,换了心脏也换了个人呢!而《列子》中的扁鹊换心术,更是表明了古人早已知晓这个换心结果了,扁鹊才会做那个换心术以期改善二人的性情,因此二人也只认心脏的主人的妻子啊!

解读二:

此外,还是一个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的问题。

什么是心?什么是脑?做为中医脏腑的心和脑不等于西医单纯的解剖器官。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脑的思维功能,但绝不是脑主神明。

脑的功能必须依附于心,心为君主之官!

心主神明,《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说:“心藏神。”

古人对脑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在《七纬》、《春秋·元命苞》上有“人精在脑”的记载。道家的重要典籍《黄庭内景经·至道章》有:“泥丸百节皆有神,脑神精根字泥丸。”之说。可见古人对脑并不是一无所知.

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脑的概念,《素问·五藏别论》即明白地记载了脑为脏还是为腑的争鸣和讨论: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愿闻其说。岐伯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府。” (《内经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从此中医理论即把“脑”列为奇恒之府。“奇恒之府”也是脏象学说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医有“心主神”之说,张景岳在《类经·藏象》中解释的更详细:

“人身之神,惟心所主。故本经曰:心藏神。又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即吾身之元神也。外如魂魄志意五神五志之类,孰匪元神所化而统乎一心?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迨其变态,莫可名状。

……如神之与魂皆阳也,何谓魂随神而往来?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此则神魂之义,可想象而悟矣。

精之与魄皆阴也,何谓魄并精而出入?盖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精生于气,故气聚则精盈;魄并于精,故形强则魄壮。此则精魄之状,亦可默会而知也。

……至若魂魄真境,犹有显然可鞠者,则在梦寐之际。如梦有作为而身不应者,乃魂魄之动静,动在魂而静在魄也;梦能变化而寤不能者,乃阴阳之离合,离从虚而合从实也。此虽皆魂魄之证,而实即死生之几。

……惟是神之为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

◆可知人身之“魂魄志意五神五志”都“统乎一心”,为元神所化的各种功能。所以,现代通过换心术研究出来心脏有管情志记忆的能力,这不就是如上所说的“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吗!

心主神志,主血脉,为一身之主宰,只有心神得养才能更好地协调全身的机能,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反之,主不明则全身各器官都要受影响。

黄帝岐伯问答所讲“任物者谓之心”,认识事物的是心,那就是,人就是用“心”这个脏腑来感知认识世界的了。真的如此吗?这不是与现代医学的发现完全不一样吗?现在谁都知道人在用脑子想事,哪里有用“心”这个器官来想事情的?中医真的这么凭想象认识人体?

《类经》解释心藏神,说“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不测之谓神。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是皆神之为义。然万物之神,随象而应,人身之神,惟心所主。故本经曰:心藏神。又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即吾身之元神也。”此神并没有思维活动之意。这里说“吾身之元神”,是人身变化之道,是变化之理,看来也不是就指思维活动而言。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看《管子》中的“心术篇”是怎么讲“心”的吧!

《管子·第三十四章·心术上第三十六》有云:

原文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

白话文:

心在人体,处于君的地位;九窍各有功能,有如百官各有职务。心的活动合于正道,九窍就能按常规工作;心充满了嗜欲,眼就看不见颜色,耳就听不到声音。所以说:在上位的脱离了正道,居下位的就荒怠职事。不要代替马去跑,让它自尽其力;不要代替鸟去飞,让它充分使用其羽翼。不要先物而动,以观察事物的运动规律。动则失掉为君的地位,静就可以自然地掌握事物运动规律了。

原文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故曰: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故曰“君”。“毋代马走”,“毋代鸟飞”,此言不夺能能,不与下诚也。“毋先物动”者,摇者不走,趮者不静,言动之不可以观也。“位”者”,谓其所立也。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攸曰,‘静乃自得。”

白话文:

“心在人体,处于君的地位;九窍各有的功能,有如百官的职务一样。”这是说耳目是管视听的器官,心不去干预视听的职守,器官就得以尽到它们的本分。心里有了嗜欲杂念,那就有东西也看不见,有声音也听不到。所以说: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所以说:心的功能,就是用虚静无为来管辖九窍的。所以叫作“君”。“不要代替马去跑”,“不要代替鸟去飞”,这是说不要取代各个能者的功用,不要干预下面的操作。

所谓“不要先物而动”,是因为摇摆就不能镇定,躁动就不能平静,就是说“动”就不可能好好观察事物了。“位”,指所处的地位。人君处在阴的地位。阴的性质是静,所以说“动则失位”。处在阴的地位可以控制阳,处在静的地位可以掌握动,所以说“静乃自得”。

图 蓝色,梦幻,爱心,背景图片

荀子认为,人的喜怒哀乐是天情,人的各种器官各有其不同的职能和交接的对象,但却不能互相代替,称之为“天官”。而那个像国君一样统治这五种器官的“心”,也就称之为“天君”。

《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管子·第三十五章·心术下第三十七》中有几段话,讲到怎么圣人是怎么处理事物的,而治心相当于治国,云:

原文

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之,而天下治。实不伤,不乱于天下,而天下治。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证。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

白话文:

事物都是带着它的名称而来到世间的。圣人就是根据它本身的情况来裁定它,天下便治理好了。定名无害于实际,使它不在天下发生混乱,天下便治理好了。专心一意,耳目端正,那就知远事如在近旁。能专心么?能一意么?能做到不用占卜而知吉凶么?能做到要止就止么?能做到要完就完么?能做到不求于人而自己解决问题么?所以说,必须进行思考。思考不得,鬼神将给予教导。这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精气的极致所为。

原文

圣人裁物,不为物使。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功作而民从,则百姓治矣。所以操者非刑也,所以危者非怒也。民人操,百姓治,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非所人而乱。

白话文:

圣人裁定事物,不受事物所支配。保持心安,国也安定;保持心治,国也治理。治理在于内心,安定也在于内心。内里有一个治理好的心,口里说的就会是“治言”,加于民众的就会是“治事”,因而事业振兴而人民顺服,百姓就算治理好了。用来掌握百姓的不应当是刑罚,用来忧惧百姓的不应当是发怒。掌握人民,治理百姓,道是最根本的。道,最伟大又最虚无,不是什么人能够败坏它的。

原文

凡在有司执制者之利,非道也。圣人之道,若存若亡,援而用之,殁世不亡。与时变而不化,应物而不移,日用之而不化。

白话文:

凡是官府各部门所实行的制度办法,并不是道。圣人的道,若有若无,拿过来运用,永世也用不完。它帮助时世变化,而自身并不改变;允许万物发展,而自身并不转移。人们天天使用它都不会有所损耗。

原文

岂无利事哉?我无利心。岂无安处哉?我无安心。心之中又有心。意以先言,意然后形,形然后思,思然后知。凡心之形,过知失生。

白话文:

怎么说没有好事呢?只怕自己没有好心;怎么说没有安宁之处呢?只怕是自己没有安宁之心。心之中又有心,这个心先生意识,再说出话来。因为有了意识然后有具体的形象,有了具体形象然后就据以思考,经过思考然后认知。大凡心的形体,求知过多则失其生机。

原文

是故内聚以为原。泉之不竭,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坚固。能令用之,被及四固。

白话文:

因此,内部的聚集作为泉源。泉源不枯竭,表里才能通达;泉源不干枯,四肢才能坚固。能使人们运用这个道理,就有益于四面八方了。

原文

是故圣人一言解之,上察于天,下察于地。

白话文:

因此,圣人对于道有一个字的解释,就是能上通于天,下达于地的。

以上是《管子》里“心术篇”中关于“心”的一些内容,结合起来看,大家可以看出心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了,也可以看到君主在一个国家里的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心”是君主,是天君,“心”若是有问题,也会影响其他器官血脉不通,君主不明,政令不行,国家无法治理。所以,才会有上医治国一说啊!(“上医治国,治未病之病。中医治人,治欲病之病。下医治病,治已病之病”该句可能出自《东周列国志》,但具体来源已经不可考。)又可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图 红色天空 红日 云朵 自然景观 自然风景

怎么说脑和心的区别重要性呢,例如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抉择,可以用一种极端情况来说,大家需要你来作出抉择。

如果你选择对了,那么功劳成绩需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你选择错了,后果将由你一人承担。

而这时你大脑里的知识和思考无法作出判断,此时你需要问问你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头脑,用你的心神而不是知识和思考。

这就像古人当中也有很多不信鬼神之说,所说的一些话,东汉王充强调“案兆察迹,推原事类”,“揆端推类,原始见终”,“由昭昭察冥冥”(《实知篇》。),意思是说,他所推崇的是估量事物的苗头而加以类推,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遇见到它的结果,从民间小事推论到朝廷大事,由明显的事儿察知昏暗的事。

即主张认识事物要经过逻辑推理,使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由开始预见结果,由已知了解未知。这一点很像今天所谓的“科学”说法,但是,要比西方的“科学教”还是高明一些的,毕竟是中国文化中生出来的想法。

总的来说,只讨论眼睛看见的物质部分,主要是以逻辑思考推理。实际上,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故意给你看见的虚假的曲解的内容,这部分功能可能更接近大脑的思维、思考的能力。

《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黄帝内经也认识到脑髓在人体的重要性。

而《黄庭内景经·至道》中说:“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老子中经·珠公玉历》认为“经曰:泥丸君者,脑神也,乃生于脑,肾根心精之元也。”

《灵枢·海论》指出了“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认识脑髓的作用。

张仲景也在《金匮玉函经·卷一·证治总则》中提出“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道藏·云笈七签·元气论》曰:“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节调于内,八邪消于外”。

孙思邈《千金方·灸法门》说“头者,人神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上归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故头痛必宜审之,灸其穴不得乱,灸过多则伤神。”元代《医述·卷十一·杂证汇参》云“脑为髓海……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耳目皆由以禀令,故聪明焉”,由此又可见,历代医家对脑主管思维活动多有涉及。

在很多事情当中,不少当事人应该是有感觉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却选择忽略它,这就是“心主神明”提前告诉你的危险,依然选择相信知识逻辑科学。但是,很可能事情的发展却不一定会遵循所谓的知识逻辑想法科学,不尽如人意。

但是,很多事情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大脑的思维思考功能,而是需要放弃思考,听听心神的意见,这就是心的真正作用了。

《管子·内业》中说:“心无他图,正心在中,万物得度。道满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一言之解,上察于天,下极于地,蟠满九州。何谓解之?在于心安。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

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彼心之心,音以先言。音然后形,形然后言,言然后使,使然后治。不治必乱,乱乃死。”

白话文:

心别无所图,只一个平正的心在里面,对待万物就会有正确标准。道布满在天下,并且普遍地存在人们的身边,人们自己却不能认识。只要有一个字的了解,就能够上通于天,下至于地,而且布满在九州。怎样才能了解呢?在于心能平定。我的心能平定,五官就会平定;我的心能安静,五官就会安静。平定要由心,安静也要由心。

心中包藏着心,心里面又有个心。那个心里面的心。先生意识,再说出话来。有了意识,然后理解具体形象,理解形象。然后有话可说。有了话,然后有着使唤调遣的作用;有了使唤调遣作用,然后可以管理事物。不能管理,就会造成纷乱;纷乱了,就会造成灭亡。

图 天空,太阳,红枫叶,阳光

如果还不能理解的话,看看《管子》中是怎么说的吧!

《管子·内业》中说:“搏气如神,万物备存。能搏乎?能一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白话文:能够专心一意在气上,就会象神明一样,可以把万物完全收存在心中。问题是人们能专心么?能一意么?能做到不用占卜而预知凶吉么?能够要止就止么?能够要完就完么?能做到不外求于人而靠自己解决问题么?思考,思考,又重复思考。思考而不通,鬼神将帮你想通。并非鬼神的力量啊,而是精气的极致。

这句话其实回答了心神的真正力量,那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忧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所以,神是以物质为基础,随精气相互作用而生,又依赖于后天的滋养而存在。

生之来谓之精——明代张介宾《类经》注云:“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各有其精。所谓精者,天之一、地之六也。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而为五行之最先。故万物初生,其来皆水,如果核未实犹水也,胎卵未成犹水也,即凡人之有生,以及昆虫草木无不皆然。易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此之谓也。”意思是,生命最初的状态是“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类经》注云:“两精者,阴阳之精也。搏,交结也。易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精对神而言,则神为阳而精为阴;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故魂则随神而往来,魄则并精而出入。意思是,神、魂都是无形之物,精、魄都是有形之物。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精属先天,因此,魄之功多显现为一些先天本能性作用,至于记忆,则与肾藏精,通于脑有关。

其实,关键在于人身当中之“神”所在何处,精气之极,即“神”魂之所在——心神。这个“心”在《黄帝内经》中也明确指出“心忧所忆谓之意”,这时心所具有记忆的能力则表现为“意”了。这便是“心意”之由来吧!

《文始真经(关尹子)》:“曰: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运者车也,所以运之者,是牛非车;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意思是说:关尹子说:流动的是船只,而使船只流动的事物,是水非船只;运行的是车子,而能够使车子运行的事物,是牛非车子;思想的是心脏,而能够使心脏思想的事物,是意识非心脏。

这里的“意识”心意相当于心神了,神在哪里,就在哪里思想。

而“心”是形神的主宰,不可过度损耗,《淮南子·精神训》指出:

“......精神澹然无极,不与物散而天下自服。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

所以说,精神澹泊无执,不随物质世界散逸,这样天下就会自然归服。所以心是形体的主宰;而精神又是心的宝贝。形体劳累而不休息就会损伤,精神使用而过度就会衰竭。因此,圣人很看重并遵循这一原则,不敢违背它。

心是主宰全身的器官,神是心最宝贵的东西。

这里所讲的“心”不是人身内的藏器之心,而是另一种“任物者谓之心”,是心任意来去物的能力。这个感觉很难解释,莫名想起瘫痪病人,有些可以心意识恢复躯体四肢的功能,此也仅作为个人之见吧!如此,《管子·内业》才说“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精气之极就是神了,心神的作用就是思考不得而唯有神能通之。

我们再看《列子》中是“扁鹊换心”和《聊斋志异·陆判》中的“陆判换心”,其中陆判说的是“我为君易慧心耳。”,换了慧心的朱尔旦事后果真才思敏捷了,这也说明了这颗无形之“心”的作用了。

如果你能够理解,这可能就是“心”和“大脑”之间的区别了,表明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谓是只有“心”才是真正的主导决定者,这个问题说明“心主神明”才是答案!

这证明中医理论实在是太先进了啊,先进到早就知道了,现代的很多科学试验不过是去验证中国早已知道的事实而已,这不是“先进”,更不是“进步”,而是落后的去用狭隘的已知手段去验证早已拥有的答案,这是是小偷。

这,只能说明现代科学还不够先进,认识世界的深度反而不如中国古人,在否认人有灵魂意识魂魄的今天,去做什么智能机器人,真以为可以做出类似人类的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那其实是笑话!不承认人类本身拥有意识灵魂,又怎么可能做出拥有意识灵魂的机器人呢?

现代西化科学人不可能做出超出他们认知以外的东西,否则世界观就要崩塌了,只可能局限在科学教范围以内做出一些成就亦或者是毁灭,想要做出古人那种活动自如的机关木偶人都不可能,不得不说在今天大概率是失传了.......

除非承认华夏文明的核心不是所谓西方科学教认定的“迷信落后”思想,反而是真正的先进思想,才有可能走出另一片天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