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义阳三关(义阳三关地理位置图)

时间:2024-01-17 03:58:01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三关义阳争夺战:在淮河地区与南梁的斗争中,北魏最终占据了上风

钟离大战后,受魏军失败的影响,天监六年年底到天监七年年初,北魏淮阳镇(江苏省睢宁县))都军主常邕和与颍川(河南省许昌市东)太守王神念相继投降梁朝。王神念降梁后,成为梁朝中后期比较重要的将领之一,其子王僧辩还在梁陈之际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在天监七年九月二十日,李平还在忙着平定元愉之乱时,北魏郢州司马彭珍、治中督荣祖等人背叛魏国,偷偷联络梁军向义阳杀来,北魏郢州刺史娄悦将梁军击退。义阳以南三关的城主侯登、阳凤省等人又献出城池投降了梁军,娄悦固守义阳不战。宣武帝下诏命令将军胡季智、屈祖等人率军南下救援,又任命中山王元英为都督南征诸军事、率领三万步骑从汝南出发,火速南下。

十月二十六日,梁武帝下诏再次北伐,以护军将军始兴王萧檐率军进入清水,车骑将军王茂率军朝宿豫进发。十月二十七日,北魏悬瓠军主白早生杀死魏豫州刺史司马悦(司马楚之之孙),自称平北将军,向梁朝司州(治所鹿开关,湖北省孝感市北)刺史马仙琕求救。司马悦的儿子娶妻华阳公主(宣武帝之妹),也同时被白早生劫持。当时梁荆州刺史安成王萧秀为都督,马仙琕请求萧秀允许自己发兵相救。荆州参佐均称需要等候朝廷的命令,萧秀回答∶"白早生需要我军的帮助才能自存,增援越快越好,等候朝廷命令虽是旧规,却不是应急之策。"马仙琕率领梁军进驻楚王城(河南省汝南县南),派遣副将齐苟儿率领两千梁军帮助白早生防守悬瓠。梁武帝萧衍任命白早生为司州刺史,另派直阁将军武会超、马广率军增援。魏梁两国在淮河上游一场新的争夺就此又展开了。

得知悬瓠不守的消息,宣武帝采取了文武并用的策略,他首先派遣中书舍人董绍前去安抚豫州百姓,董绍行至上蔡时,被白早生派人逮捕,押送到了江南;与此同时,宣武帝又下诏以邢峦持节,率领精锐羽林军前去讨伐白早生,并加封邢峦为平舒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以赏赐他在宿豫的战功。宣武帝在东堂召见邢峦,询问他对战局的看法。邢峦回答:"白早生之所以发动叛乱,就是他乘着司马悦犯了众怒才举事,百姓受其控制,不得已暂时依附于他。即使萧衍的援军到来,水路不通,粮运不继,入城的梁军照样会被我们生擒。白早生得到了梁军的救援,利欲熏心,必定会坚守悬瓠。我军包围一座走投无路的孤城,不过今年,肯定会将白早生的人头送到京师。

郢州、豫州叛乱,让宣武帝对紧邻郢州的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也非常担心。山蛮田益宗自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由南齐归附北魏后,被孝文帝任命为东豫州刺史,治所在新蔡。山蛮在当地势力很大,田益宗的叛魏让南北两方在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过,此地的山蛮在北魏境内也是时叛时降,如果此时田益宗也发动骚乱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白早生之乱不久,宣武帝就专门派遣中书舍人赵文相携带诏书前往东豫州,对田益宗恩威并用,防止其趁机而动。当时,梁武帝也在极力拉拢田益宗,他加封其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千户郡公,引诱田益宗背叛北魏,但田益宗不从。

邢峦率领八百精骑,倍道兼行,仅仅五天就进抵鲍口(今地不详)。十月二十六日,白早生派遣部将胡孝智率领七千人马,出城二百里迎战,邢峦率军奋击,大破胡孝智军。接着,邢峦乘胜长驱直入,一直进抵悬瓠城下。白早生出城迎战,邢峦再次将其击败。邢峦率军渡过汝水,不久,中山王元英率领的北魏十万大军相继而来,遂将悬瓠城包围了起来。宣武帝加封邢峦为使持节、假镇南将军、都督南讨诸军事。

十月二十七日,北魏镇东参军成景俊杀死宿豫(江苏省宿迁市)城主严仲贤,以城投降梁军。当时,北魏郢州和豫州地区,从悬瓠城以南到安陆(湖北省安陆市)之间的各座城池,全都被梁军占领,只有义阳一座城池还为北魏坚守。成景俊的投降,让这场在义阳周边地区的战斗又蔓延到了淮河下游。十一月十一日,北魏派遣安东将军杨椿率领四万大军南下进攻宿豫。

北魏宣武帝听说邢峦屡战屡胜,就下诏命令中山王元英率领本部人马继续南下,以解义阳之围。元英认为魏军兵力不足分军,屡屡上书请求增兵,但宣武帝不同意。中山王元英进抵悬瓠城以后,即与邢峦一起对悬瓠城发起猛攻。十二月十日,梁将齐苟儿等人开城投降,魏军入城后,即斩杀了白早生及其数十名同党。攻克悬瓠以后,元英即率领人马继续南下。梁宁朔将军张道凝驻扎在楚王城,听说魏军大军南下后,十二月十四日即弃城而逃,元英率军追击,将其斩杀。

北魏义阳太守辛祥与司州刺史娄悦共守义阳。梁将胡武成、陶平虏围攻义阳,辛祥趁夜出城偷袭梁军,一举生擒了陶平虏,斩杀了胡武成,梁军败散,义阳由此安定了下来。论功行赏,但娄悦认为辛祥作为自己的下属,竟然立下如此大功,遂向朝廷隐瞒了辛祥等人功劳,立功将士都没被封赏。

很快,中山王元英的部队就来到了义阳,魏军开始部署对三关的。元英说∶"三关相互依托,就仿佛人的左右手一般,如果攻克其中一座关隘,其他两座将不战而走。进攻难的不如先进攻容易的,东关(武阳关)比较容易进攻,应当率先进攻它,这就是黄石公兵法上所说的'战如风发,攻如河决'之意。"决定首先进攻东关之后,元英担心其他两关的梁军会全力增援,又命令长史李华率领五位统军兵向西关(平靖关),以牵制梁军,他则亲自率领魏军主力朝东关扑来。

当初,司州刺史马仙琕命令云骑将军马广驻守在三关以北的据点长薄,军主胡文超驻屯在松岘(河南省罗山县西南九里关北,为三关以北据点)。天监八年(公元509年)一月十八日,元英率领的魏军进抵长薄之后,马广自知不敌,趁夜率部弃城逃归东关。魏军遂包围了东关。

梁武帝萧衍命令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元季率军增援东关。元英听说后,就暂时停止了进攻,故意放梁军援军入关,他对部将们说∶"我已提前察看了这里的形势,我攻下它就像是俯身捡拾东西一般容易。"众将都不相信。彭瓮生等人进入东关之后,元英下令魏军对东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六天的激战,魏军终于攻克了城池,俘虏马广、彭瓮生、徐元季三将及七千多名梁军。接着,元英指挥大军由东向西进攻中关广岘关,驻守此地的太子左卫率李元履不战弃城而逃;又进攻西关,马仙琕也是弃城退去。此战魏军共生擒梁将六人,偏将二十人,士兵七千人,缴获大米四十万石。

梁武帝派遣南郡太守韦叡率军增援马仙琕,韦叡率部进至安陆后,下令增修城墙两丈多高,又命令士兵们开挖壕沟,修筑高楼。众将都嘲讽他胆怯,韦叡却说∶"不然。身为一名将领,应该有胆怯的时候,不应一味逞强。"当时,元英率军猛追马仙琕,想要洗刷钟离惨败之耻,听说韦叡前来的消息后,元英即下令撤军。梁武帝也下诏罢兵。

北魏顺利收复悬瓠、三关之后,东线和西线的战事仍在进行。

据《魏书·杨椿传》记载∶ "永平初,徐州城人成景俊以宿豫叛,诏棒椿率众四万讨之,不克而返。"由此说明,北魏企图收复宿豫的战斗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在北魏荆州地区,荆州刺史元志也于天监八年三月发兵南犯。元志是河间公拓跋齐的孙子,为宗室疏属,在孝文帝南伐时,以自已的身体保护孝文帝。被流箭射瞎了一只眼睛,后被任命为代理恒州刺史,宣武帝即位后,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为了配合中线作战,元志率领七万魏军进攻潺沟(湖北省襄阳市境)。魏军所到之处驱赶当地山蛮,山蛮纷纷南渡汉水,来到梁国雍州境内避难。雍州将佐认为山蛮屡屡骚扰边境,不如因此将他们全部杀死。雍州刺史萧贵却说∶"山蛮走投无路,前来投奔,这种情况下杀死他们不吉利。况且,魏军入侵,山蛮总能作为我们的屏障,如果将他们全部诛杀,那么,魏军南下进攻将会长驱直入,这不是好计策。"萧禺下令打开樊城城门,将山蛮接入城中。他又命令司马朱思远、宁蛮长史曹义宗、中兵参军孟惠俊领兵迎击魏军,在潺沟大破魏军,生擒元志的长史杜景,斩首上万级,魏军的尸体布满汉水(今汉江)。萧晶又派中兵参军崔绩率众打捞尸体,予以掩埋。

从梁武帝即位后到如今,魏梁双方一直战事不断。北魏趁着齐梁易代之际,中线夺取了义阳三关,西线则占领了汉中,在东线,北魏企图以寿阳为依托,夺取钟离,但在元澄和元英发起的两次钟离之战中,魏军均以惨败而告终。梁武帝即位以后,则企图通过北伐夺回寿春失地,改变不利的战略态势,但也在寿春之战中惨败,不过,通过第二次钟离之战,韦叡、曹景宗所部大破魏军,接着,就发生了刚刚过去的悬瓠、义阳之战,北魏收复了两地,而梁军则在淮河下游得到了淮北的宿豫。

可以说,经过梁初的一系列战争,两国之间是两败俱伤,但是,从总体上看,梁朝显然处于劣势,北魏占领了义阳和汉中地区,当然比梁军占领宿豫一座孤城意义要大很多,这是梁武帝主动请求和解的根本原因,而宣武帝不会用汉中与宿豫交换,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两国之间在随后的两年里,还将在东线进行一番小规模的争夺,但大规模的战争暂时就告一段落了。

三关义阳争夺战:在淮河地区与南梁的斗争中,北魏最终占据了上风

钟离大战后,受魏军失败的影响,天监六年年底到天监七年年初,北魏淮阳镇(江苏省睢宁县))都军主常邕和与颍川(河南省许昌市东)太守王神念相继投降梁朝。王神念降梁后,成为梁朝中后期比较重要的将领之一,其子王僧辩还在梁陈之际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在天监七年九月二十日,李平还在忙着平定元愉之乱时,北魏郢州司马彭珍、治中督荣祖等人背叛魏国,偷偷联络梁军向义阳杀来,北魏郢州刺史娄悦将梁军击退。义阳以南三关的城主侯登、阳凤省等人又献出城池投降了梁军,娄悦固守义阳不战。宣武帝下诏命令将军胡季智、屈祖等人率军南下救援,又任命中山王元英为都督南征诸军事、率领三万步骑从汝南出发,火速南下。

十月二十六日,梁武帝下诏再次北伐,以护军将军始兴王萧檐率军进入清水,车骑将军王茂率军朝宿豫进发。十月二十七日,北魏悬瓠军主白早生杀死魏豫州刺史司马悦(司马楚之之孙),自称平北将军,向梁朝司州(治所鹿开关,湖北省孝感市北)刺史马仙琕求救。司马悦的儿子娶妻华阳公主(宣武帝之妹),也同时被白早生劫持。当时梁荆州刺史安成王萧秀为都督,马仙琕请求萧秀允许自己发兵相救。荆州参佐均称需要等候朝廷的命令,萧秀回答∶"白早生需要我军的帮助才能自存,增援越快越好,等候朝廷命令虽是旧规,却不是应急之策。"马仙琕率领梁军进驻楚王城(河南省汝南县南),派遣副将齐苟儿率领两千梁军帮助白早生防守悬瓠。梁武帝萧衍任命白早生为司州刺史,另派直阁将军武会超、马广率军增援。魏梁两国在淮河上游一场新的争夺就此又展开了。

得知悬瓠不守的消息,宣武帝采取了文武并用的策略,他首先派遣中书舍人董绍前去安抚豫州百姓,董绍行至上蔡时,被白早生派人逮捕,押送到了江南;与此同时,宣武帝又下诏以邢峦持节,率领精锐羽林军前去讨伐白早生,并加封邢峦为平舒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以赏赐他在宿豫的战功。宣武帝在东堂召见邢峦,询问他对战局的看法。邢峦回答:"白早生之所以发动叛乱,就是他乘着司马悦犯了众怒才举事,百姓受其控制,不得已暂时依附于他。即使萧衍的援军到来,水路不通,粮运不继,入城的梁军照样会被我们生擒。白早生得到了梁军的救援,利欲熏心,必定会坚守悬瓠。我军包围一座走投无路的孤城,不过今年,肯定会将白早生的人头送到京师。

郢州、豫州叛乱,让宣武帝对紧邻郢州的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也非常担心。山蛮田益宗自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由南齐归附北魏后,被孝文帝任命为东豫州刺史,治所在新蔡。山蛮在当地势力很大,田益宗的叛魏让南北两方在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过,此地的山蛮在北魏境内也是时叛时降,如果此时田益宗也发动骚乱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白早生之乱不久,宣武帝就专门派遣中书舍人赵文相携带诏书前往东豫州,对田益宗恩威并用,防止其趁机而动。当时,梁武帝也在极力拉拢田益宗,他加封其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千户郡公,引诱田益宗背叛北魏,但田益宗不从。

邢峦率领八百精骑,倍道兼行,仅仅五天就进抵鲍口(今地不详)。十月二十六日,白早生派遣部将胡孝智率领七千人马,出城二百里迎战,邢峦率军奋击,大破胡孝智军。接着,邢峦乘胜长驱直入,一直进抵悬瓠城下。白早生出城迎战,邢峦再次将其击败。邢峦率军渡过汝水,不久,中山王元英率领的北魏十万大军相继而来,遂将悬瓠城包围了起来。宣武帝加封邢峦为使持节、假镇南将军、都督南讨诸军事。

十月二十七日,北魏镇东参军成景俊杀死宿豫(江苏省宿迁市)城主严仲贤,以城投降梁军。当时,北魏郢州和豫州地区,从悬瓠城以南到安陆(湖北省安陆市)之间的各座城池,全都被梁军占领,只有义阳一座城池还为北魏坚守。成景俊的投降,让这场在义阳周边地区的战斗又蔓延到了淮河下游。十一月十一日,北魏派遣安东将军杨椿率领四万大军南下进攻宿豫。

北魏宣武帝听说邢峦屡战屡胜,就下诏命令中山王元英率领本部人马继续南下,以解义阳之围。元英认为魏军兵力不足分军,屡屡上书请求增兵,但宣武帝不同意。中山王元英进抵悬瓠城以后,即与邢峦一起对悬瓠城发起猛攻。十二月十日,梁将齐苟儿等人开城投降,魏军入城后,即斩杀了白早生及其数十名同党。攻克悬瓠以后,元英即率领人马继续南下。梁宁朔将军张道凝驻扎在楚王城,听说魏军大军南下后,十二月十四日即弃城而逃,元英率军追击,将其斩杀。

北魏义阳太守辛祥与司州刺史娄悦共守义阳。梁将胡武成、陶平虏围攻义阳,辛祥趁夜出城偷袭梁军,一举生擒了陶平虏,斩杀了胡武成,梁军败散,义阳由此安定了下来。论功行赏,但娄悦认为辛祥作为自己的下属,竟然立下如此大功,遂向朝廷隐瞒了辛祥等人功劳,立功将士都没被封赏。

很快,中山王元英的部队就来到了义阳,魏军开始部署对三关的。元英说∶"三关相互依托,就仿佛人的左右手一般,如果攻克其中一座关隘,其他两座将不战而走。进攻难的不如先进攻容易的,东关(武阳关)比较容易进攻,应当率先进攻它,这就是黄石公兵法上所说的'战如风发,攻如河决'之意。"决定首先进攻东关之后,元英担心其他两关的梁军会全力增援,又命令长史李华率领五位统军兵向西关(平靖关),以牵制梁军,他则亲自率领魏军主力朝东关扑来。

当初,司州刺史马仙琕命令云骑将军马广驻守在三关以北的据点长薄,军主胡文超驻屯在松岘(河南省罗山县西南九里关北,为三关以北据点)。天监八年(公元509年)一月十八日,元英率领的魏军进抵长薄之后,马广自知不敌,趁夜率部弃城逃归东关。魏军遂包围了东关。

梁武帝萧衍命令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元季率军增援东关。元英听说后,就暂时停止了进攻,故意放梁军援军入关,他对部将们说∶"我已提前察看了这里的形势,我攻下它就像是俯身捡拾东西一般容易。"众将都不相信。彭瓮生等人进入东关之后,元英下令魏军对东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六天的激战,魏军终于攻克了城池,俘虏马广、彭瓮生、徐元季三将及七千多名梁军。接着,元英指挥大军由东向西进攻中关广岘关,驻守此地的太子左卫率李元履不战弃城而逃;又进攻西关,马仙琕也是弃城退去。此战魏军共生擒梁将六人,偏将二十人,士兵七千人,缴获大米四十万石。

梁武帝派遣南郡太守韦叡率军增援马仙琕,韦叡率部进至安陆后,下令增修城墙两丈多高,又命令士兵们开挖壕沟,修筑高楼。众将都嘲讽他胆怯,韦叡却说∶"不然。身为一名将领,应该有胆怯的时候,不应一味逞强。"当时,元英率军猛追马仙琕,想要洗刷钟离惨败之耻,听说韦叡前来的消息后,元英即下令撤军。梁武帝也下诏罢兵。

北魏顺利收复悬瓠、三关之后,东线和西线的战事仍在进行。

据《魏书·杨椿传》记载∶ "永平初,徐州城人成景俊以宿豫叛,诏棒椿率众四万讨之,不克而返。"由此说明,北魏企图收复宿豫的战斗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在北魏荆州地区,荆州刺史元志也于天监八年三月发兵南犯。元志是河间公拓跋齐的孙子,为宗室疏属,在孝文帝南伐时,以自已的身体保护孝文帝。被流箭射瞎了一只眼睛,后被任命为代理恒州刺史,宣武帝即位后,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为了配合中线作战,元志率领七万魏军进攻潺沟(湖北省襄阳市境)。魏军所到之处驱赶当地山蛮,山蛮纷纷南渡汉水,来到梁国雍州境内避难。雍州将佐认为山蛮屡屡骚扰边境,不如因此将他们全部杀死。雍州刺史萧贵却说∶"山蛮走投无路,前来投奔,这种情况下杀死他们不吉利。况且,魏军入侵,山蛮总能作为我们的屏障,如果将他们全部诛杀,那么,魏军南下进攻将会长驱直入,这不是好计策。"萧禺下令打开樊城城门,将山蛮接入城中。他又命令司马朱思远、宁蛮长史曹义宗、中兵参军孟惠俊领兵迎击魏军,在潺沟大破魏军,生擒元志的长史杜景,斩首上万级,魏军的尸体布满汉水(今汉江)。萧晶又派中兵参军崔绩率众打捞尸体,予以掩埋。

从梁武帝即位后到如今,魏梁双方一直战事不断。北魏趁着齐梁易代之际,中线夺取了义阳三关,西线则占领了汉中,在东线,北魏企图以寿阳为依托,夺取钟离,但在元澄和元英发起的两次钟离之战中,魏军均以惨败而告终。梁武帝即位以后,则企图通过北伐夺回寿春失地,改变不利的战略态势,但也在寿春之战中惨败,不过,通过第二次钟离之战,韦叡、曹景宗所部大破魏军,接着,就发生了刚刚过去的悬瓠、义阳之战,北魏收复了两地,而梁军则在淮河下游得到了淮北的宿豫。

可以说,经过梁初的一系列战争,两国之间是两败俱伤,但是,从总体上看,梁朝显然处于劣势,北魏占领了义阳和汉中地区,当然比梁军占领宿豫一座孤城意义要大很多,这是梁武帝主动请求和解的根本原因,而宣武帝不会用汉中与宿豫交换,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两国之间在随后的两年里,还将在东线进行一番小规模的争夺,但大规模的战争暂时就告一段落了。

鄂北豫南义阳三关—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多图)

义阳三关,大别山脉主要隘口,指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豫鄂两省交界处。三关均为南北来往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因信阳在南北朝时为义阳郡治,故有“义阳三关”之称。三关均有古代箭楼、炮台和近代碉堡、战壕等建筑。

地理位置

信阳市,古称义阳,地处大别山、桐柏山两大山脉会合处,自然形成三个险要隘口。东为九里关,西为平靖关,中为武胜关。又由三关为豫楚分界,与信阳互为首尾,东西呼应,因此得名“义阳三关”。

义阳三关是大别山脉主要隘口。指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豫鄂两省交界处。三关均为南北来往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因信阳在南北朝时为义阳郡治,故有“义阳三关”之称。其后三关之名各有变化。三关均有古代箭楼、炮台和近代碉堡、战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关已布满松杉林、果树园、竹园和茶园。

平靖关又名行者关、恨这关,在今信阳市西南,为天下九塞之一。有大小石头门,凿山通道,形势险要。

武胜关又名武阳关,处三关之中,为关中之关,在今信阳南与湖北省交界处,是京广铁路通过,是南北交通的咽喉。

黄岘关又名百雁管、冠岘关、九里关,在今罗山县西南。三关地当南北要冲,南襟江南,北蔽中原,与郡城势如首尾,自古为南北兵争的首夺要隘。

三关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又是古代南北抗衡的军事关隘。古代的箭楼、炮台和近代的碉堡、战壕,记载着千百年来的战火烽烟。

历史沿革

三关相峙,使人有一种“苍茫云海间”的感觉。两侧巍峨峻岭,峰峦耸峙,林木荫翳,怪石嶙峋,车不弓轴,马不并行,最为险要,是豫南之天然屏障,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古时黄帝和蚩尤,曾争夺三关。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借此以霸中原,楚襄王以险关为屏障,抵御了秦兵进犯,才得以建立郢都。历代有史书记载的大小战争,在这里发生过六十多次。

雄关天险,战争连绵。“义阳三关”记载着不少的战争冲突。武胜关东南边的“将军寨”,曾是穆桂英屯兵点将处,至今尚有遗迹。大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大将军牛皋镇守过三关,抗击金兵入侵。

公元八七六年至八八0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黄巢曾两次过三关,夺取义阳。

明末义军将领李自成、张献忠会合后,星夜破关,进军鄂州,吓得明将左良玉拔营逃窜。

到了近代,义阳三关的军事意义分毫未减。一九二七年八月,地处武胜关、平靖关交界的四望山地区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

一九三八年八月,日寇为避开武汉会战背腹受敌的局势,曾以主力从安徽出兵沿淮河攻柳林,侵占武胜关,从而得以“迅速沿京汉线南下”,侵占武汉后,第五战区曾以一部东击武胜关,为一九三九年五月初进犯随州、枣阳、桐柏、唐河、新野创造了条件。

一九四七年下半年,刘邓大军遵照相关指示,为实现战略展开,千里跃进大别山,第十纵队为掩护我军,企图沿关西进,造成进军桐柏山之势,从而调动了敌军四个整编师,成功的完成了牵制任务,我军得以依托大别山发动若干战役,为全军南下渡汉奠定了基础。

“季汉屯田处,雄藩又此关,孤城青峰抱,连栈白云环。”清朝郭鉴庚这首诗道出了“义阳三关”特有的壮丽景色。紧靠三关的鸡公山,报晓峰以雄鸡傲立,昂首啼鸣,被人们称为“云中公园”。

平靖关下的南湾湖,云腾漫漫,天水相连,碧波荡漾,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国道107线,京深高速公路,信应公路,京广铁路,宁西铁路,穿三关而过,火车、汽车贯穿大江南北。

旅游要点

大别山和桐柏山,横亘在豫鄂边境,在地质上它们属巨型纬向构造体系形成的山系,海拔一般在500至1000米。由于地质变化使东西走向的桐柏山、大别山脉形成了一些南北向的天然通道。义阳三关就是这样自然形成的。

义阳三关

“三关”东为九里关,西为平靖关,中间是武胜关,因在河南信阳南部,南北呼应,信阳古代又属义阳,所以称“义阳三关”。自古以来,南北争衡,北上中原,南下湖广,“三关”都是必争之关隘。三关两侧,崇山峻岭,透迤连绵,犹如一道千里屏障。

武胜关

武胜关位于鸡公山下,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武胜关居三关之中,有“关中之关”的美誉。古人留下:“雄关高抱楚峰稠,峡树溪泉气色幽,地展平坦分两界,天留铁锁壮中州”的诗句。三关之中,武胜关居中,地位尤为重要,所以又称关中之关。武胜关又名武阳关,为两山夹峙,关隘雄伟。

春秋时期称直辕,礼山,秦朝统一中国后,更名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三关之中,它是关中之关,居中支撑,左右相顾,地势尤为重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名武阳关,南宋时易为武胜关。两山之间筑有城垣,是商旅行人必经之路。关城南北长750米,东西宽500米,南北各设一门,门外有吊桥,城内有重兵把守。关城内还有供行人商贾居住、购物的旅店、商店。关南有将军寨遗址,相传为穆桂英屯兵点将之处。南宋时岳飞的主将牛皋曾镇守武胜关,阻击金兵。明末李自成也由此破关斩将,进军鄂州。1938年,日本侵略军攻占武胜关,整个关城被火焚烧,当年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如今公路从上穿关而行,火车从下钻洞而过。武胜关由古时的行兵用武之地变成了沟通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咽喉锁钥。关隘周围,林木葱郁,茶山层层,栗树遍布,有广阔宜牧草场。山中有雉鸡、山鹰、野猪等野生动物。

平靖关

平靖关,居三关之西。春秋时称为冥扼关,宋朝时称为行者坡,行者关。相传三国时关羽率兵破曹,经此遇阻,恨此隘口,后来称为“恨这关”。平靖关在《吕氏春秋·有始览》和《淮南子·坠形训》中都列为“天下九寨,冥扼其一也”。它南襟全楚,北屏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古人称为“淮汉兵争要害”。古人有诗叹曰“楚关申戊郁茫茫,野草春沙更断肠,山头僧居何年寨,山下人耕古战场。”平靖关又名行着关、恨这关,位于信阳县南、桐柏山脉与大别山脉的衔接处、因在武胜关、九里关之西,所以也称“西关”。平靖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著名的古战场。春秋战国时,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冬,吴国曾联合蔡、唐两国攻打楚国,就是从“义阳三关”通过的。吴将孙武等出其不意,连续进攻,最终占领了楚都郢城。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及捻军、太平军都曾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平靖关有大小关门,凿山而开的5公里长的通道被称作“一线天”。过去,平靖关不仅有巍峨的城垣,附近还有宏伟的庙宇和许多建筑,后来毁于白朗讨袁之战。平靖关一带风景秀丽。在关南10多公里处的高桂山峡谷中,依次排列三座天然石潭。“高桂三潭”喷水腾雾,是别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九里关

九里关居三关之东,又称黄岘关、百雁管、冠岘关,春秋时称大隧塞,宋以后始称九里关,在信阳市罗山县西南,是因关隘幽深绵长而得名。九里关与武胜关、平靖关成犄角之势,在历史上也是战事频繁。关南擂鼓台、关东观阵山,相传为杨八姐悬羊击鼓、作战观阵之处。1970年后,在九里关筑坝建水库,这里便成为一座面积为8000公顷的人工湖。

义阳三关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又是古代南北抗衡的军事关隘。古代的箭楼、炮台和近代的碉堡、战壕,记载着千百年来的战火烽烟。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义阳三关·武胜关篇

上一期,小编给大家介绍了“义阳三关”,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是哪三关呀?小编再给大家巩固一下,分别是“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义阳三关”的武胜关,请摆好一个舒服的刷手机姿势,听我给你娓娓道来。

九大名关之一武胜关

雄关高抱楚峰稠,峡树溪泉气色幽,

地展平坦分两届,天留铁锁壮中州。

鸡公山系大别山的头部。武胜关是大别山和桐柏山的分界线,亦是豫鄂交界处,位于鸡公山正南7公里,距信阳37公里,古为义阳三关之一。武胜关春秋时期称直辕,秦汉称澧山关,武阳关,南宋更名为武胜关。武胜关居中支撑,被称为关中之关,与平靖关和九里关左右相顾,地位尤为重要。关底宽89-150米,海拔192米。两侧群峰耸立,坡陡难攀。西侧山峰擂鼓台,海拔554米。相传古代宋军作战时擂鼓助威之地。东南侧有将军寨,海拔274米。相传是穆桂英屯兵点将之地,其主峰望父垴,海拔533.6米。坡陡难攀,唯有夺关破寨,方能南驱江汉,北逾淮水;也就是南进饮马长江,北突逐鹿中原。此处望父垴、等儿沟是古代战争给老百姓留下的苦难记忆,口口相传,已载人地图和典籍。

据史书记载清咸丰11年(1861),捻军数万人攻关,清军德安府(府治在今孝感)少长左兴胜领兵守关,久攻不下,捻军伤亡惨重,几乎覆灭。咸丰帝得知,奖赏了守关士卒,遂称武胜关为大胜关。明太祖朱元璋过大胜关诗云:“两山夹耸大胜关,今古人民自往返。涧下寒泉声呖呖,路旁衰草色斑斑。白云出岫随风舞,黄叶穿林任鸟翻。美景一时观不尽,好将插入画图看。”明朝何景明诗云:“(一)西来一道是淮源,南向千峰尽楚山。风云尚拥蛟龙窟,天地曾开虎豹关。(二)楚关申戍郁茫茫,野草春沙更断肠。山头僧住何年寨,山下人耕古战场。”

咽喉要地武胜关

武胜关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古时为兵家必争之地。武胜关发生的战事,最早要追溯到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春秋以后有记载的大大小小战争就达60多次。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曾于公元前506年率军一举攻战武胜关,随后占领郢都,“楚失三关,而后失江山。”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清始称武胜关。武胜关位于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楚豫,襟扼三江”的一块风水宝地。此关雄踞于峡谷之中,地处险要,扼控整个通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城墙坚固,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两侧峰峦壁立,群山连绵,山上密布松、杉、竹等植被。东北侧7千米处的鸡公山海拔811米,瞰制武胜关。

交通动脉武胜关

1900年,卢汉(卢沟桥-汉口)铁路(也称京汉铁路)凿隧342米穿洞行驶。1972年京广公路(107号国道)关顶通过,沥青路面,后改为全天候混凝土路面,形成立体交叉状,是很重要的交通枢纽,举足轻重。如今公路从上穿关而行,火车从下钻洞而过。关城下面是铁路隧道,北京-广州铁路经此,关上郑州-武汉公路纵穿。武胜关由古时的行兵用武之地变成了沟通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咽喉锁钥。关隘周围,林木葱郁,茶山层层,栗树遍布,有广阔宜牧草场。山中有雉鸡、山鹰、野猪等野生动物。关城以山为障,两侧峰峦叠嶂,群山连绵。

2007年3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向西移动取直竣工,武胜关隧道废弃,鸡公山老车站取缔,另修新站。为展示百年前的卢汉铁路历史,开展旅游,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原铁轨和枕木修建了小火车,3个车厢,可容120人。从老李家寨-武胜关9.4公里,中途设4站,2015年5月1日正式运营。

武胜关座落在鄂豫两省交界大别山脉中的鸡公山下,鸡公山景区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鸡公山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佛光、云海、雾凇、雨凇、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鸡公山的八大自然景观。鸡公山海拔并不是很高,只有七、八百米,但地理位置独特,两边峡谷深平,长年风生风息,鸡公山有高山气候,却无高山反应,特别适宜疗养避暑。再者有奇峰怪石,泉溪瀑布,珍花异草,山村田园和风韵殊异的楼台亭榭,时期建造的世界各国风格的别墅建筑群,等诸多因素构成优美的自然风景区,鸡公山长年又被云雾所笼罩,被誉为"云中公园"。

摄影:吴敏(白云深处)

参考文献:《鸡公山文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