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鸡

中国人口男女比例2021(中国人口男女比例2021年)

时间:2024-02-07 20:27:05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00后性别比失衡再一步加剧|中国的男人:终于到了我们的时代

在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开放了二胎政策,这个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随着政策的放宽,我国新生儿的数量也开始出现了变化。从那一年起,新生儿出生数量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达到了1786万。然而,这个数据也标志着一个新的趋势的开始,从那时起,我国每年新生儿的出生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直至2021年降至1062万,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但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那就是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例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男女性别失衡问题,男性人口远多于女性。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男女性别比例为104.88,相当于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了3362万人,这种失衡的性别比例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

然而,近年来,一些新的趋势开始显现。尤其是随着90后逐渐步入中年,00后和10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00后的人口数量约为1.46亿。与之前的情况不同的是,近年来我国新增人口中,女性人口占据了相对较高的比例。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讨论,有人认为这标志着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男女之间的平衡有望重建。

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首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尽管近年来女性新增人口数量上升,但在适婚年龄段,性别比例依然存在失衡。这个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为等到这些女性成长为适婚年龄时,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是否真的能够迎头赶上。

另外,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即很多女性新生儿的出生都是在家庭已有男孩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意味着许多中国男性面临的单身困境可能并不会因此得到很大改善。性别比例失衡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尤其是对婚姻率的影响最为明显。专家表示,无论是男性过剩还是女性过剩,都会对婚姻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结婚率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离婚率逐年上升。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女性新生儿数量增加的原因的思考。在中国,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然而,随着二胎和三胎政策的实施,家庭有了更多的选择。一些家庭在已经有了男孩的情况下,更愿意生育女孩,以期达到男女双全的愿望。

对许多中国家长来说,相比于男孩,他们更倾向于女孩。但是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些家长纯粹喜欢女孩,而另一些则看中了生女孩所带来的一些实际利益,比如不用承担高昂的嫁妆、房产压力等。这反映了中国社会观念的一些变化,逐渐动摇了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女性同样可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实现经济独立。这种认识的转变也影响了年轻父母的观念。因此,近年来女性新生儿的比例上升,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观念的演变。

然而,这并不等同于“追妻时代”就此到来。女性的择偶标准正在发生变化,她们更看重男性的素质和观念,包括是否尊重女性、是否支持女权主义等。近年来,女性主义的兴起也进一步提高了女性的择偶标准,这使得男性在选择伴侣时面临更高的挑战。

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恐男”“恐婚”“恐育”的氛围,一些男性对女性产生了敌意,甚至发生了暴力事件。这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安全感受到了威胁,进一步加大了她们对择偶的谨慎。因此,在当前社会中,男性寻找合适伴侣的难度也在增加

着。这是因为,女性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真正尊重她们、支持她们的伴侣,而不仅仅是看重经济条件或人品。

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结婚和生育被视为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然而现在的情况有了显著的不同。很多人开始认识到,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也不是必然的人生路径。这一观念在女性中尤为明显,她们更加倾向于追求独立和自我实现。

此外,近年来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择偶观念。受过更高教育的女性拥有更广阔的人生视野,更注重伴侣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这使得男性在追求女性时需要更多元化的素质和能力,而仅仅依靠传统的养家糊口已不再足够。

然而,仍需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女性新生儿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性别失衡问题并未得到完全解决。尤其是那些出生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男性,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他们仍然可能面临着找不到合适伴侣的问题。

在未来,要想解决性别失衡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观念,消除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此外,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男女平等意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建立健康、平等的伴侣关系。

总之,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例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文化、社会观念、教育等多个层面。虽然近年来女性新生儿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性别失衡问题仍然存在,对于男女双方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性别平等,创造更和谐、平衡的社会环境。

3000万光棍被证实!再不下猛药,人口问题可能真的难救

#时事热点头条说#

在中国一辈子单身不结婚可行吗?

来自广西农村的男子,短短几句话把年轻人就业危机、天价彩礼、初婚意愿、反向消费,这些争议话题的要素,全凑齐了。并表示只要放低欲望,资本家在他面前也瑟瑟发抖。

就算明知道是吸引眼球,还是忍不住感叹活得通透,但也怀疑是找不到老婆的理由。

自称老光棍可能是对现实无奈的调侃,事实上农村男性,包括求学打工去到城市里,但整体牵绊并未脱离农村的男性,他们婚姻竞争环境的恶化,都是不争的事实。

环球网几年前曾报道一个全国彩礼地图,显示全国各地都要彩礼,从一万到几十万不等,有的甚至还要房子和车子。

川渝地区彩礼低,倒也符合大家的印象;黑龙江、福建、江西、内蒙古,彩礼高达10万以上。

如今几年过去,再和当下居民可支配收入3.69万元做比较,绝大部分省份的彩礼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均超过2倍,只有少数省不到1倍。

高价彩礼只是结婚的一部分,一路飙涨的房价,或许才是问题核心。

一位武汉网友将结婚各种花销做了个总结,好比婚礼前,买房、买车、买戒指的花费;备婚时,烟酒、宴席、酒店、婚庆的花费;还有结婚后,生活开支、生孩子前要准备的预算...

根据他的统计,全部整合起来,一般结一次婚基础花费估计得100万(包括房子的首付等等)。

评论区有个观点我非常认同:

这样算账没有错,但结婚真的需要花这么多钱,或者说,两个新人必须有这些钱才能结婚吗?

要知道在父辈的年代,婚姻虽然也是维系两家人的事,但礼轻情意重,简单纯朴的婚姻生活一过就是一辈子。

现在时代进步,人们生活改善的同时,需求的东西更多是自然,但是如今的结婚,挂在口边所谓“仪式感”,却是一个个用钱堆砌起来的。

这也是婚姻最现实的一面,人们企图用金钱来“物化”婚姻,给自己一份保障,殊不知这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很多“普通”男人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的重要原因,也导致一部分人真的就放弃婚姻了。

比起主动的单身,真正应该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性别比。

按照官方数据,出生人口性别比2021年为108.3,较2004年降了12.9,又较七普降了3,说明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什么意思呢?

即每生100个女孩,相对应的,就有108个男孩出生!

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设定为103-107之间,过高或过低都被视为异常。尽管性别比降到了108,但过去几十年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结构却没有得到改变。

人口专家原新接受访谈说,按照出生人口对应计算,从1980年到2021年,中国一共出生7.99亿人,这7.99亿人的平均出生性别比是114.4,按照中值105的基础推算, 42年间男性比女性多出生了大概3400-3500万。

这也意味着,至少中国有3000万以上的男人,如果想结婚,找不着中国老婆。

男多女少,谈婚论嫁时免不了女方“坐地起价”或者“要求太多”,不排除是彩礼数额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快速城镇化,大量农村青年来到城市,城乡通婚圈的融合,让大家对潜在配偶的接受范围不断拓展、要求不断提高,光棍现象必然会加剧。

不想打光棍,就要去城里买房买车,并因此背上债务,想还债就需要去大城市找高收入的机会,奔波半生,不知道哪里才是落脚之地,正如我们这些年看到的那样:居民负债率太高,算上房贷,挣100至少有50要还债。

但是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几乎不可能在有生之年给出10万甚至20万起步的彩礼,更别说在县城有房有车了。

3000万光棍被证实!再不下猛药,人口问题可能真的难救

房说君有话说,有一部分人想结婚结不了,这是性别选择的结果,我们不应该提前否认,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尽力去弥补,不可避免地要下点猛药。一方面单身群体婚育的多样化、多元化趋势已经很普遍,应该给予更大的社会包容空间。

比方说,超5成国人接受孩子随母姓,同时婚姻法和民法典也确定,孩子随父姓和随母姓都是合理合法的,这既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在性别失衡的前提下,女性地位提升的一种表现。

另一方面,长期维持男多女少的局面,必然会“反噬”人口大局。要知道目前新生儿数量来到前所未有的低谷,纵使部分地区实现了婚姻和生育脱钩,但如果寄希望于此拉动生娃数量,也只是一厢情愿,毕竟大部分人并没有财力和心力去未婚生育。

所以这个时候,政策坚定不移的长期投入还远远不够,最主要的是社会观念的转变,才能切实解决人们在婚育上的顾虑,大家不争不抢不攀比,自然会解脱。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丢丢羊)

人口性别比偏高!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有3000万以上男性找不到老婆【附结婚人口数量统计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

根据媒体报道,《中国统计年鉴(2022)》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15岁以上的单身人口约为2.39亿人。然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将单身人口的年龄界定为15岁以上是不合适的,因为真实的单身人口数量绝对要低于2.39亿。他指出,长达40年左右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高导致了一些人的被动单身,有3000万以上的男性找不到中国老婆。

原新教授曾是原国家计生委的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专家组组长,他指出,数以千万计的男性缺失与之婚配的适龄女性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由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导致男女婚姻年龄段人口数量不匹配,性别失衡的社会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这一问题背景下,婚姻挤压、结婚人数减少、失婚和离婚率上升等社会现象和问题逐渐浮现,必须积极主动应对性别失衡社会。

为何我国存在如此众多的单身人口?原新教授指出,失婚人群,即被动单身人群的主要原因是长达40年左右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高,且失婚人口大多为男性。这意味着有大量的男性找不到中国老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人们对男孩子的偏好有关。长期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而许多家庭更希望生育一个男孩来延续家族血脉。因此,很多家庭会采取各种手段来保证生育出一个男孩,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高。

——20-40岁单身人群已超50%

根据AURORA在2021年7月对单身群体做出的调研信息显示,目前,我国20-40岁的单身人群占比已高达55.5%,且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群为“母胎SOLO”,即没有恋爱经验的人群。

——中国登记结婚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婚群体趋于增大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统计年报数据,中国依法登记结婚的人数在2014年的1306.74万对的基础上逐年下降,至2020年仅为913.10万对。这说明我国结婚人数越来越少,不婚群体规模逐渐增大。

这种性别失衡造成的问题不仅仅是单身人口增加,还涉及到婚姻挤压、结婚人数减少以及失婚和离婚率的上升。原新教授认为,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应对性别失衡社会。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来改变人们对男孩子的偏好,消除对女孩子的歧视。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改革婚姻制度,提供更多的婚姻选择机会,减少婚姻挤压。此外,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适龄女性返乡就业,增加适婚人口数量,缓解性别失衡问题。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婚庆产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