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尚姓的来源和历史(尚姓来源于什么)

时间:2024-01-15 11:36:15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韩国人姓氏历史:为什么50%韩国人都姓“金”“李”“朴”?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搬运必究!

韩国,一片独特的土地。这里,人口众多,文化多样,而姓氏则成为了独特的标志。姓氏,源远流长,承载着韩国历史的记忆。在这片土地上,有三个姓氏突出于众,犹如璀璨星辰照耀这个国度。这三大姓氏,金、李、朴,占据了韩国人口的近一半,如同大海中的浩瀚波涛,深沉浩渺。

在远古的新罗时代,韩国尚未有姓氏的概念。人们互相相见,用着亲切的“二蛋”、“狗剩”相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朝鲜半岛的历史在新罗时始了漫长的征程。

初期,姓氏是贵族和皇帝的特权,象征着尊贵和权势。在这些贵族姓氏中,“金”、“朴”和“李”是最为常见的。而普通人却尚无姓氏。

随着高丽时代的来临,这种状况开始缓解。太祖王建积极拉拢豪族势力,放宽了姓氏的限制,使更多人有了姓氏。这一变革,扩大了拥有姓氏的群体范围,让姓氏不再是统治阶级的专属。

高丽时代的科举制度进一步改变了姓氏的格局。只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才能拥有姓氏,于是“李”、“金”和“朴”成为了姓氏的主流。商人们也开始购买姓氏,以提升社会地位,这种现象让拥有这三大姓氏的人群快速增长。

朝鲜王国时代的建立,使“李”姓成为国王的象征。通过“赐姓”制度,李氏朝鲜人口急剧增加。随着姓氏的普及,平民阶层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姓氏,姓氏不再是特权,逐渐普及至全民。

殖民统治时期的变革,再次推动了姓氏的发展。政府要求所有韩国群众必须有姓氏,许多奴隶选择了“金”、“李”和“朴”三大姓氏,使它们的人口再次激增。殖民统治时期,韩国社会面临剧变,但这三大姓氏却持续繁荣。

在今天的韩国,姓氏已不再评判人的地位出身,而新加入韩国国籍的外国人,也更倾向于选择这三大姓氏。这种火热程度延续至今,持久不衰。

尽管现今韩国存在200多个姓氏,却仍有超过70%的姓氏是随着中国人的迁入而传入朝鲜半岛。然而,“金”、“李”和“朴”三大姓氏仍然是韩国人的首选。在这片土地上,这三大姓氏如同巍峨山峰,矗立于历史长河,永不衰减。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中华姓氏之——曾姓

曾姓,传统汉族姓氏,

中国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

姓氏来源

起源于姒姓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

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来源少数民族

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迁徙分布

最初曾姓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

宋朝时期,曾姓大约有5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6%,排在第三十一位。

曾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曾姓总人口的57%。

是当时江西的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安徽,这三省曾姓大约占全国曾姓总人口的82%,

明朝时期,曾姓大约有4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9%,为明朝第四十四位大姓。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曾姓人口增长为负值。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这两省曾姓大约占曾姓总人口的65%。

当代曾姓的分布和图谱当代曾姓的人口已达近680万,为全国第三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4%。

传统文化

郡望

鲁郡:西汉改薛郡置鲁国,治在鲁县(今山东省曲阜)。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市、泗水等县地。晋改为鲁郡。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省永丰县,也就是吉水东北地区),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省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鲁阳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

堂号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

武城堂:曾氏源出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鄫建立鄫国,灭国后太子巫逃往鲁国,后称之武城。

追远堂:取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曾参“慎终追远”之意

姓氏名人

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

曾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

曾国藩: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两江总督等职

曾轶可:1990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创作型女歌手,演员

曾子墨:生于北京,凤凰卫视财经节目主播。

“尚”姓源流

尚,上党郡(春秋时期,此地属晋国。三家分晋之后的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分别在自己所控制的上党地区设置上党郡。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三十六郡,其中就有上党郡,治所在长子,即今长子县),源出姜姓。周太师尚父(即姜太公,为炎帝后裔,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其祖上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故又名吕尚。辅佐武王灭商,被尊为师尚父,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之后。春秋时期,田氏代齐,姜太公家族有一支以祖字为氏,所以姜太公为尚氏的姓始祖。秦朝有尚平,亦曰向平,是其后裔。

百家姓《尚氏起源》

作者:无为

尚姓是中国姓氏之一,位列中国百家姓第319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范传福百家姓《尚氏起源》

源自他姓

①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所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②出自姒姓,以祖名为氏。夏部落成员尚黑,后世有以其名字中的尚为姓。

源自官职

源于秦代,以官职为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六个带尚之官职。有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源自少数民族及改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② 据《唐书》所载,唐时吐蕃有尚姓,即宣宗时降唐的酋长尚延心一族。

③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④ 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⑤ 今满、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⑥ 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尚氏。

⑦源于景颇族,出自明朝时期景颇木染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景颇族尚氏,源出景颇族古老的木染氏部落,后有人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单姓尚氏,世代相传至今。

范传福书法

尚父。即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因其祖上伯夷曾辅

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故又名吕尚,为炎帝后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被周文王礼聘为辅助大臣。武王伐商时,任统兵师氏(简称师),被尊为师尚父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在牧野会战中,歼敌立功,是周朝的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齐后,原齐国王族有一支以其字名为氏,称尚姓。他们尊尚父为其得姓始祖。

尚姓源起周代的齐国。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认田和为齐侯。至此,齐国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

史称田氏代齐。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属于一种和平演变,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齐国。尽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云山雾罩,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先秦两汉是如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如此,尚姓散见于史册,而且鲜少,很难让人窥探其庐山真面目。唐时,尚姓名人有官任礼部尚书兼侍御史的濮阳人尚衡,以及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尚献甫,还有唐末的农民起义首领尚君长、尚让兄弟(从其二人经历来看,应为河南或山东两省间人)。此际,尚姓一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姓的生力军,使得整个尚姓家族自此庞大茁壮不少。《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讲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山东泰安、肥城一带。五代闽国王王曦有宠爱尚妃,说明此际已有尚姓入迁福建。南宋以后,南方各地渐有尚姓家族。元代,尚文由祁州深泽(今河北深泽)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迁居河北满城。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四起,既为推翻元人统治,又为争夺皇权互相攻杀,导致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于是从山西移民,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明清之际,尚姓开始在南方各地发展起来,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如今,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范传福书法

如今,尚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为多,这三省尚氏约占全国尚氏人口的60%以上。

家谱文献

辽宁海城尚氏续修宗谱六卷,(清)尚玉德、尚维慎修,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尚渊涛等纂修,七年(公元1918年)飞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海城尚氏宗谱十一卷,末一卷,()尚其宪纂修,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海城市档案馆。尚茂公三房草稿,著者待考,年间世德堂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海城尚氏六修宗谱不分卷,(现代)尚久蕴、尚世海编修,1994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始祖为[明]尚生,始迁祖为:[明]尚继官。辽宁、吉林尚氏六修宗谱补遗一卷,(现代),尚久蕴等修,1997年铅印本。河南许昌尚集尚氏族谱三卷,(现代),尚德河等编,1999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始迁祖为[元]尚圭。河南新密尚氏族谱有尚华峰、尚寅斌、尚秀文、尚建秋、尚石头执笔主编。尚振涛、尚水生审核。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