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黄氏起源(黄氏起源地祖籍哪里)

时间:2023-12-30 15:40:58 作者:牛奶煮萝莉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这才是国风|“黄” 姓的由来和汉字书法演变

文:高天晨

黄姓在宋代的《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现在,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姓氏排名为第7位。“黄”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是常见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姓的姓氏起源以及“黄”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黄”姓来源

1、以国名为氏:

虞舜时代的首领伯益治水有功,其后裔在商末周初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后来黄国就以国名为氏。还有两种说法是少昊后裔或陆终(火神祝融之子)的后裔建立黄国,总之,都是以国为氏。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二是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的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现代美术家王大有先生画的“黄”姓氏图腾

黄姓祖先:陆终

陆终,相传是吴回之子,吴回是远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祝融的原型,是远古掌火之官。周代时,陆终后裔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代以原国名为氏,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字造字本义

“黄”字来源,说法颇多,并未定论,大概有三种说法

1、本义为佩玉

《说文戒子说》:“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古文黄。”

郭沫若先生在《金文丛考》说:“黄即佩玉……后假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珩若璜以代之,或更假用衡字。”这个说法认为,黄是“璜”的本字

2、本义为箭靶的靶心

甲骨文“黄”

甲骨文的“黄”中,是“矢”的字形上

甲骨文“黄”中表示“矢”的部件

(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号

甲骨文“黄”中表示“靶心”的指事符号

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来练习射箭的箭靶的靶心。古人在靶心上用赤碣色泥浆涂抹,使之醒目,便于瞄准。

3、本义是蝗虫

一种说法是“黄”的金文象蝗虫形。是“蝗”的本字,表示蝗虫的颜色。

“黄”金文写法

“黄”字汉字书法演变

【篆书】

战国楚简的“黄”,写法率意,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字形整体来说结构还是统一的

先秦篆书写法很多,黄字也有极富装饰含义的篆书字体。

小篆的黄确定了统一的写法,左右对称分均,有均匀之美。

【隶书】

汉简书中的“黄”,体态迅疾,如同一个人在舞蹈,用笔动态中有平衡,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写的“黄”,雄强挺拔,结体方正,有较强的装饰意趣;用笔圆浑,毫不夸张,意到笔止;他的字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极富变化,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

【楷书】

唐代国诠小楷《善见律》中的“黄”,属于写经体,国诠是唐代的经生。这个字挺拔秀丽,端庄雅致。字里行间充满恭敬之心。

【行书】

宋代苏轼《中山松醪赋》中的“黄”,结构严整,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由于这篇文章字数较多,所以这个字书写很快,毫不落形。

【草书】

清代王铎草书“黄”,放纵天真,气势连绵不尽,笔法极富变化,在高速的运笔中,对笔意还能有所收敛,可见其对书法的控制能力相当高。王铎的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

这才是国风|“黄” 姓的由来和汉字书法演变

文:高天晨

黄姓在宋代的《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现在,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姓氏排名为第7位。“黄”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是常见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姓的姓氏起源以及“黄”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黄”姓来源

1、以国名为氏:

虞舜时代的首领伯益治水有功,其后裔在商末周初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后来黄国就以国名为氏。还有两种说法是少昊后裔或陆终(火神祝融之子)的后裔建立黄国,总之,都是以国为氏。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二是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的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现代美术家王大有先生画的“黄”姓氏图腾

黄姓祖先:陆终

陆终,相传是吴回之子,吴回是远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祝融的原型,是远古掌火之官。周代时,陆终后裔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代以原国名为氏,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字造字本义

“黄”字来源,说法颇多,并未定论,大概有三种说法

1、本义为佩玉

《说文戒子说》:“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古文黄。”

郭沫若先生在《金文丛考》说:“黄即佩玉……后假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珩若璜以代之,或更假用衡字。”这个说法认为,黄是“璜”的本字

2、本义为箭靶的靶心

甲骨文“黄”

甲骨文的“黄”中,是“矢”的字形上

甲骨文“黄”中表示“矢”的部件

(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号

甲骨文“黄”中表示“靶心”的指事符号

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来练习射箭的箭靶的靶心。古人在靶心上用赤碣色泥浆涂抹,使之醒目,便于瞄准。

3、本义是蝗虫

一种说法是“黄”的金文象蝗虫形。是“蝗”的本字,表示蝗虫的颜色。

“黄”金文写法

“黄”字汉字书法演变

【篆书】

战国楚简的“黄”,写法率意,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字形整体来说结构还是统一的

先秦篆书写法很多,黄字也有极富装饰含义的篆书字体。

小篆的黄确定了统一的写法,左右对称分均,有均匀之美。

【隶书】

汉简书中的“黄”,体态迅疾,如同一个人在舞蹈,用笔动态中有平衡,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写的“黄”,雄强挺拔,结体方正,有较强的装饰意趣;用笔圆浑,毫不夸张,意到笔止;他的字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极富变化,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

【楷书】

唐代国诠小楷《善见律》中的“黄”,属于写经体,国诠是唐代的经生。这个字挺拔秀丽,端庄雅致。字里行间充满恭敬之心。

【行书】

宋代苏轼《中山松醪赋》中的“黄”,结构严整,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由于这篇文章字数较多,所以这个字书写很快,毫不落形。

【草书】

清代王铎草书“黄”,放纵天真,气势连绵不尽,笔法极富变化,在高速的运笔中,对笔意还能有所收敛,可见其对书法的控制能力相当高。王铎的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

黄姓(41)|福建军城黄氏是《红楼梦》王氏家族原型,始祖黄中庸与司马光齐名

黄勇/文

黄姓(40)|成都黄筌家族:父子兄弟从五代到北宋多人为宫廷画家,自成画派

宋元时期,是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人口迁徙发展上,主要从福建向广东、江西、湖南、四川等地迁徙。

这一时期的黄姓人才辈出,《宋史》中有传记的黄姓人达70多人,主要出自福建和江西。其中,来自福建的江夏黄氏最为昌盛,进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宋朝时,黄姓人大约有120万,是全国第九大姓,江西、福建的黄姓人口占了全国黄姓总人口一半以上。

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接近40万人。其次是福建,也有30多万人。其余人口较多的省份有浙江、四川、广东、河南,总共有30万人左右。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四大家族,其中的王氏家族,原型是福建兴化军城黄氏。军城黄氏的始祖黄中庸,字长行,号军城居士,福建兴化军城人,文学家、政治家。

黄中庸画像(资料图片)

黄中庸的父亲黄宠,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中庸受家庭影响,从小学习非常刻苦,皇祐4年(1052),考中福建乡试第一名(解元)。

第二年,黄中庸赴京参加会试,考中第一名(会元)。殿试中,考中了进士二甲第一名(传胪)。此后任江西安福县知县等。

治平2年(1065),黄中庸协助司马光撰写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治平4年(1067),司马光推荐他任太常博士,又提拔为广西北海通判,不久出任邵武府(府治今福建邵武市)知府,后召进京城出任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

黄中庸故居(资料图片)

再后来,黄中庸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蔡京不喜欢他,他被贬为太常博士。

黄中庸不满蔡京乱政,觉得很没意思,干脆辞职回家。蔡京倒台后,朝廷起用他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

但是,黄中庸还没到任就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侍中,谥号“文正”。

黄中庸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名臣齐名。

从宋仁宗时代起,黄中庸的5个儿子分衍出五大房,到明末清初时,繁衍成为十二房的大家族。

黄中庸陵园(资料图片)

以黄中庸为始祖的军城黄氏,有“四代联登八进士”和“八世十六进士”美誉,出了“文武两状元、两会元、一榜眼、二探花、三尚书、四宰相”。

黄中庸的玄孙、翰林院馆阁校勘黄安石重修《江夏军城黄氏家谱》后,呈奏皇帝,得到了“军城黄氏,忠孝两全。江夏无双,四代联登。簪缨世济,积学多才”的御批。

【下期看点】

请看黄姓(4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黄氏家族「源流+迁徙+名人+郡望+祖训+家规+家训」

一、姓氏源流

黄(Huáng)姓源流传最多的两种:

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 4、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据《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中国姓氏起源》所载,黄氏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黄国遗民的后裔。另《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5、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6、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得姓始祖:伯益,陆终。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黄氏大家族

二、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自黄国被楚所灭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各地,有的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迁入楚国腹地定居于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当地也因黄姓而得名。其中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后发展成为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姓。西晋末年,黄姓与中原士族均大举南迁,成为后来入闽(今福建)的“八大姓氏”之一。战国时代能言善辩、博学的春申君黄歇,他的儿孙后来分居于会稽、江夏、零陵、阳夏等地,所以使江夏郡(今湖北云梦一带)成为黄姓的发展繁衍的中心,并且其分支后来在各地都形成了望族。唐宋时期,黄姓在今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繁衍最为旺盛。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黄姓后人黄守恭的五子分居于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诏安,号称五安公,繁衍昌盛,逐渐成为闽南之大族。在宋代时,江夏人黄震,官至左司马尚书,重修江夏家谱,并且得到了皇帝“黄氏忠孝两全,江夏无双,历代簪缨”的御批,后黄姓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年,外族入侵,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姓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海外。由此可见,黄姓虽起源于北方,但从一开始却主要繁衍于我国南方。现今,黄姓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以广东、四川、湖南、广西和江苏省比较多,上述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姓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二。

三、历史名人

黄 歇:战国时楚之贵族,曾为楚相,因有功,被封为春申君,为战国著名四大公子之一。 黄 霸:西汉淮阳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历任刺史、御史和丞相,与龚遂同为封建“循史”的代表,合称为“龚黄”。 黄 忠:南阳(今属河南省)人,三国蜀名将,官至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黄 盖:三国时代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为孙氏宿将,成名于赤壁之战,官至偏将军。 黄 巢: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沈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於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880年)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年号金统。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 黄 筌:五代后蜀成都(今属四川省)人,精于禽鸟、人物、山水、墨竹等绘画,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花鸟画两大主要派别。 黄 兴:湖南长沙人,革命家,早年参加革命运动,是著名领导人之一。 黄庭坚: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黄公望:元代平江常熟(今属江苏省)人,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尤精于山水画,为“元四家”之一。著有《写山水诀》。 黄道婆: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学习并传播了纺织等技术,推动了当时棉纺织业的繁荣与发展。 黄宗羲:浙江省余姚人,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 黄遵宪:广东省嘉应(今梅县)人。清末诗人,其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著有《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江夏郡:汉高祖置郡。此支黄氏,为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 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治所在鱼复(今四川省奉节东)。 洛阳郡:即今洛阳,为江夏分支。 晋安郡:治所在侯官(今福州市)。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省)。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 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陇西渭水东岸)。 西 郡:为酒泉黄衍之后。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 江陵郡:在今湖北省荆州。 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2、堂号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江夏堂: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人夸他的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大量黄氏族谱记载:因惠连公受封于黄国而得胜。黄国被楚所灭之后,子孙四奔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地,并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其中一支迁徙至江夏、安陆(今湖北省云梦县东南至武汉市)一带,繁衍为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这支黄姓宗族世居江夏,代为冠族,至孝子黄香,才倾天下,黄琼、黄琬位至三公,名震宇内,时人誉称“江夏黄氏,天下无双”。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今海内外黄姓子孙万派朝宗江夏,认江夏为郡望与发祥地。江夏堂源此。 此外,黄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思敬堂”、“孝友堂”、“四士堂”“千顷堂”、“逸敦堂”、“敦睦堂”、“炽昌堂”、“檀樾堂”等。

五、《黄氏祖训》

追思祖德,宏念宗功,毋忘世泽,创造家风。

遵循孝道,睦族敦宗,济困扶危,意志一同。

毋因小忿,以伤和融,毋贪小利,以失大公。

团结合作,共存共荣,父慈子孝,言顺语从。

为尊爱幼,为幼敬尊,为兄则友,为弟则恭。

夫妻相敬,和乐相容,治家勤俭,常虑穷通。

处世待人,至诚为重,认清善恶,辨别奸忠。

须识持物,莫贪虚荣,良朋多结,恶友毋逢。

步步踏实,贯彻始终,遇雄不缩,励志前冲。

克苦耐劳,自得成功,至於宗族,或荣或辱。

发展落后,全关教育,百年树人,十年树木。

所谓子孙,诗书宜读,听者共勉,愚者加督。

先求裔贤,后求金玉,莫因贫困,精神退缩。

迈向前途,创造幸福,思念水源,裔孙多诵。

六、《黄氏家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不得有箕豆相煎之行为。

敬老尊贤,敦亲睦族,

不得有忤逆不道之行为。

明理尚义,入孝出悌,

不得有悖反伦常之行为。

慎终追远,光宗耀祖,

不得有辱没门风之行为。

崇法守纪,爱国爱家,

不得有祸国殃民之行为。

七、《黄氏家训》

训 孝

自古司徒掌教,首在明伦,而明伦之教,必以孝行为先。帝王统天下为一家,故以孝治天下。而其教为甚宏,庶一族为一家,故当孝训一族,而其教可遍及圣经,贤传言孝者,众人所熟听。考先代颖考公,秉性淳厚,以至孝闻,身为宰辅,尊养并至。南北朝,琦公事母棒檄逮存,终养后即隐居不仕,二公之孝思,可谓笃而且切矣!凡我同族讲孝者,当以是为标准。

训 悌

五典之中,立爱自亲始,而立敬必自长始,故友于之化,施-于有政知悌弟之道。而后长幼之伦,秩然有序,悖逆之气,焕然而消,所谓兄弟既翕,和乐且耽者也。稽元前代点公、胤公,情同手足,友爱性成。南北朝时,昆季同徵,兄已托疾而不起,弟亦辞职而隐居,似此,兄难为兄,弟难为弟,故得有大山小山之美称焉。凡我同族言悌者,当以此为景行。

训 忠

尽已为忠,中心为忠,忠之时,义大矣哉。故不忠为省身之首务,效忠乃匡国之要图。圣贤之明训,既详言于典籍矣。若晋之次道公,社稷为怀;明之相刘公,城颓尽节。吾族之光,于史册者实不乏人。果知忠之为道,凡于应事物之际,尽其心而竭其力,质诸已而可对诸人,庶俯仰无惭,影衾不作矣。

训 信

有诸己之谓信,神圣之始基也,昔孔子以轧轨,喻信之不可无,信可行之蛮貊,不信则难行于州里,圣贤问答,亦綦详矣。溯庐江子思公,西城栖风公,著书立说,无不以信为指归,即参西铬近思录,亦以信为根底,则信实为家传之宝,后人切勿放弃焉。

训 礼

人禽之别,礼教攸关,凡在百行,安可无礼,大而见宾承祭,小而辑让,礼固不可不学也。人不知礼则上下无分,尊卑莫辨,相鼠之讥,何以能免,在昔,吾祖叔度公,职列大夫,清身洁己,礼法甚严,吴郡太守,深为赞赏;无忌公临危不苟,握节以殉。二公动必以礼,常变不渝,故得名垂千古。凡兹后裔,其于持身接物,尤当循规蹈矩,无忝于先人之礼节焉。庶乎可矣。

训 义

以义制事,动合时宜,见义不为,实曰无勇,圣贤立身行己,可舍生取义,断不至响利而背义。故不义之行,人所深恶,好义之士,众所咸钦。如《三国)时,有祖进公,仗义以诛阉宦;明时巨川公,守义以辞请谒,惟其知义之为义,乃能勇赴义也。吾愿后之人,以贼义为戒,而以前人之重义者,为法也可。

训 廉

语云“贪夫殉财,烈士殉名”。故为富不仁,贻讥阳虎,见得思义,特重子张,临时不苟谓之廉,廉者察也,察其所当取而取之,是谓义,然后无伤于廉也。若不辨礼义,利今智昏,虽千驷万钟,名节安在!吾祖敬容、敬叔,仕宦俱以廉称;并公、远公,史册皆以廉纪,清白传家。贻厥后人,庶几绍厥苏徵,绳其祖武。

训 耻

孟子云:“人不可以无耻,人而无耻,则凡卑污,苟且,鲁莽灭裂之事,何所不为。”世间凡趋炎赴势,谄富欺贫,败名丧节,昧己瞒心,乃天下之最可耻者也!知其可耻而毅然除之,人格自高,人纲自正。考明时乔新公,以及厚公俱耻附权贵,独立不群,故能清操拔俗,丕振家声。知耻近乎勇,维兹后进,尚其敬承先德,以迪前光。

训敬祖

夫人之有祖,犹水有源,木有本也。水之混混其源必深,木之欣欣其本必固,子孙之蕃衍,其祖德积之之厚也,水木物也无知也。科盈放海,荫落归根,似有反本之义,人於宗祖可忘报追之道乎?余家自宋开禧卜居兹土,己历四百余岁矣!金牛江口咸此分第,历年己久,列世坟莹榛坍塌渊,每诣奠扫靓之深用感怆,遂考询谱识,自始祖下凡十一所,乃于嘉靖乙酉岁(注:公元1525年),捐资整修作台勒石,使子孙咸知其所。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自又谋诸伯叔昆弟,置有杷田,俾祭扫各有所资,报追之道虽未殚夫万一,孝思之心庶几乎其少展耳,以后子孙当以敬祖为心,尊祖为念,每遇祭扫毋怠忽,使孝敬与我祖考精灵,保我后生,云仍翼翼,如水之混混,无穷木之欣欣向荣也,若夫立家庙以萃,精神明昭以致孝,享有志未逮,惟于嗣胤有望。

训敦族

有宋范文正曰:宗族之在吴者,于吾固有亲疏以吾祖观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乃置以义壮均膳,设赈而族无隅瘠,诚百世仁族之模范也。每读其记未尝不三复叹,仰时异势殊心同力,歉弗克效之徒,自愧焉然渊。自幼至长,颇加修饰,不敢失礼於尊卑长幼,族中有贫甚者,量力给财资,其生理不使为不义事,虽多寡无差,而不责其偿,礼师训子族弟侄有愿学者,咸听其从而复资以书籍,然此固无足齿,亦难尽已一点念亲之心耳,为我子孙务雍睦,富毋恃财而骄,贵毋挟爵而傲,勇毋恃力而侮,事尊长必以敬,御卑幼必以礼,弗以疏而忽贫,而慢年幼而亵狎以至婚姻丧葬不能自举者,各出赀以助之,则於敦族之义殆庶几矣。或有藉祖德而奋庸者,又当志范公之所志,行范公之所行。

训为善

赏读伊训有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盖至善无恶者入之性也。福善祸淫者天之道也,为善则顺之,而获福为恶则逆之,而降殃理之所必然者也。人岂以不为善,今如为善,期如圣贤虽不万一蹴,而至苟能奋然做儆省惕,若戒励入能孝,出能悌,不昧心负人,不欺心骗人,不忍心害人,刻簿暴戾之行勿为,济人利物之事行之,日积月累安知善之不已乎!循是而进,圣贤地位亦可驯至,百祥之福有不降自天耶,福纵末降殃可免噫。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人不可以不为善,余无片善可纪然存恒存戒惧不敢为逆,理事见人有争者息之,灾者救之,贫老无依者周之,道之艰步水之病涉者杜之平之,唯勉强学好而已。昔昭烈戒子曰(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汝父德薄不足效也,尔曹当三复斯戒而敬佩夫伊训之言。

训守成

夫人知创业之难,而不知守成之不易也,盖创业者身历忧心怀畏惧,鲜不得之于艰滩人知其所为也,守成者处于安逸,志易骄纵,少不克念随失之矣,此则人每忽之,入能知其得之之艰,与夫失之之易,斯可世守而复失也渊,自蚤岁慈父见背,十七始得相理家务,仰承垂绪,克绍其裘,力本居积,未赏暇逸,量费节用,罔敢纵侈,历今之六十余年,似拓祖父觉臻苟完创之之艰已往事也,子孙守之当思父功刻苦,祖德勤劳克勤克俭,毋怠惰,毋事纷华,毋好奢靡,毋尚气,毋争产,毋,毋健讼,士必登名,农必积谷,工必作巧,商必盈资,常使衣食饶裕,其裘不失,吾身虽没且将含笑之于地下矣!传曰:晏安鸠毒,勤俭是良图。太公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诚守成之格言,尔曹其勖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