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提车吉日

三点水一个翟(三点水一个翟字怎么读音怎么读)

时间:2023-12-29 06:13:55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是哪三秦,五津是哪五津?

王勃,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省万荣县)人。

我们熟悉王勃,一是得益于那首著名的课本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是那句美到让人窒息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是因为“初唐四杰”这个称号。

初唐四杰以王勃居首,他的诗充满了才气,极具艺术性,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得千转百回,纵横捭阖,全篇以气势取胜,也许,他的年少轻狂,正与新生的大唐一样,朝气蓬勃,包举天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酬赠诗,送别的对象是杜少府。在唐朝时,一个县的最高长官是县令,称明府,县尉为县令之佐,称少府。杜少府就是一个姓杜的县尉,其人具体是谁,无法考证,但这不重要。杜少府要去的地方是蜀州,有些诗集中写作“蜀川”,总之,都是指四川地区。

王勃在首都长安,为他的朋友杜少府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学生时代都“熟读并背诵”过,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说了,只是初读者往往会有很多疑问,主要问题在首联,城阙是什么?辅是什么?三秦是什么?五津是什么?别急,我们一一解答。

城阙辅三秦

有人把城阙解释为宫阙,并不完全正确。古代的城楼通常有两层,城阙就是指城楼上面的瞭望台,两阙之间有道路相通,这叫做“阙然为道”,因此,诗中“城阙”两个字,是点明了送行的地点。

我们知道,长安地区,函谷关以西,自古被称为关中之地,三秦就在这里,关中地势以平原为主,一眼望去,那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因此又有“关中八百里平川”之说。但是八百里平川太大了,不方便管理啊,所以在汉初为了方便治理,便把这一地区分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称为三辅,后世称为三秦。

另一种说法是,三秦指秦国故地,当年项羽灭秦之后,为了防止刘邦进军关中,就把秦国旧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封给三个秦国降将,咸阳以西为雍、以东为塞、今陕北地区为上郡,也就是翟。后来就把这三个地方合称为三秦。

不论哪种说法,我们只需知道,隋唐之后,三秦可以泛指整个关中地区。

辅本意是辅佐、辅助,在这里当作环绕讲。就说三秦故地,广袤的平原,环绕着长安城。

风烟望五津

五津又是哪里呢?你看津这个字,三点水,大概率跟水有关。事实上,津字的本意就是指渡口,五津就是五个渡口。杜少府要去四川,王勃所望的,自然是四川的五津,他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与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秦汉之前,四川岷江自湔堰(都江堰)至犍为段,共有四个津,分别是白华津、皂里津、江首津、沙头津,到东汉末年,刘璋割据益州,又在蜀郡最南开发了一个江南津,就是今天的新津渡口,这里江面开阔、水流湍急,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渡口。

后来人们就把这五个津口,合称五津。

弄清了这几个地名的意思,首联这两句诗的意思就非常明了了:我们登上城楼,为你送行,站在城楼上,只见四周都被三秦故地环绕着。你要去四川了,我望着五津的方向,那遥远的地方,只有一片茫茫的风烟。

王勃在长安为杜少府送行,为什么不直接写长安,而一定要登上城阙呢?我们知道,城阙作为瞭望之用,自然是很高的,所以这一句“城阙辅三秦”,就把整首诗的空间拔高了。而站在越高的地方,就能望得越远,这一句“风烟望五津”,又把整个空间拉远了。

我们初读这首诗的时候,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什么叫三秦,什么叫五津,但就能从诗中读到一种恢弘的气势,一种开阔的气象,这就是王勃作诗的艺术性。

汉语中的“隹”字(3)

继续讲和“隹”字有关的汉字。

我们先来看“翟”字。这个字在汉语中有两个读音,可以读“dí”,也可以读“zhái”。

当它读“zhái”时,“翟”这个字作为姓氏使用,比如《隋唐英雄传》里有翟让,比如有个演员叫翟天临。

当它读“dí”时,本义是指——长着漂亮翎羽的雉鸡。《说文解字》中解释“翟”字:山雉尾長者。“翟”最初的字形是这样写的:

金文中的“翟”字

上面的金文“翟”字,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下面是一个“隹”字,表示这个字和鸟有关系。上面部分的字形也比较容易辨认——是一个羽毛的“羽”字。《说文解字》中把“羽”字写成下面这样:

《说文解字》中的“羽”字

“翟”字由羽和隹字组合而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一种鸟,它长着比较长的翎羽。这种鸟就是雉鸡。雉是一种长尾山鸡,羽毛鲜艳美观,古代人用雉鸡的羽毛装饰战车、军旗,在祭典时,会手持雉鸡翎羽制成的扇子跳舞。

在古代,“翟”和“狄”是通假字。“狄”是中原对北方各族的泛称。又称“北狄”。《礼记·王制》中说: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从“衣羽毛”这个角度来说,“翟”和“狄”似乎是有相通之处的。

“翟”字和一些部首相组合,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汉字,比如:濯、擢、耀。

“濯”字读“zhuó”。金文中的“濯”是这样写的:

金文“濯”字

从上面的字形,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是一个“翟”字,表示一只长着长长尾羽的雉鸡。左下角是一个“水”字。整个字合在一起要表达的意思是——一只长着漂亮翎羽的雉鸡正在水边梳洗、整理羽毛。后来引申为:清洗、洗涤。比如很著名的两句带有“濯”字的文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孟子·离娄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在上面两句经典文言中,“濯”都是“清洗”的意思。

“擢”字也读“zhuó”。“濯”和“擢”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一般由两个“部件”构成,一个部件叫形旁,一个部件叫声旁。形旁和字的意义有关,起表意的作用;声旁和这个字的读音有关,起标声作用。“濯”和“擢”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的偏旁是声旁——都是“翟”字,所以它们都读“zhuó”。左边的偏旁是形旁,“濯”的形旁是三点水,说明这个字的意义和水有关联;“擢”的形旁是提手旁,说明这个字的意义和手有关联。

篆文中“擢”是这样写的:

篆文“擢”字

篆文“擢”字,左边是一个“翟”字,表示一只长着美丽翎羽的雉鸡。右边描绘的是一只手掌竖起来的样子——这是“手”字。两个构字部件合起来,就表达了——人类为了装饰而拔取雉鸡羽毛这个动作。所以“擢”就有“拔”的意思。比如“擢发难数”这个词语——拔下头发,一根一根数,可头发那么多,怎么数得清楚?——用来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擢”字还引申出来一个比较常用的意思——提拔,提升。明代崇祯末年,国子监生张自烈撰写的字书《正字通》解释“擢”字:擢,今俗凡迁官曰擢。擢,犹升也,进也。比如大家熟知的李密《陈情表》里: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

“耀”字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字,篆文中“耀”字写成下面这样:

篆文“耀”字

篆文“耀”字,右边是一个“翟”字,表示一种长着美丽翎羽的雉鸡。左边是一个“光”字。甲骨文中的“光”字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光”字

上面的字,字形像一个蹲跪着的人,手里高高举着一个火把。这个人之所以蹲跪着,是因为他是一名奴隶——火把高举过头顶,恭敬地给主人提供着照明。《说文解字》中解释:光,明也。

雉鸡是一个泛称,野鸡、鹌鹑、孔雀和家鸡都属于雉科。像孔雀和某些雉鸡,它们身上的翎羽都很鲜艳绚丽,会给人眼前一亮感觉。尤其像孔雀开屏的时候,炫丽的让人觉得它像是会绽放光芒一般。《说文解字》中说:耀,照也。《现代汉语词典》里“耀”字有5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光线强烈地照射。又引申出“炫耀、光芒”等意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