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飞什么结构(飞什么结构的字)

时间:2024-01-01 23:36:53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飞fēi,字义,笔画,组词,造句

飞--fēi

笔画:3画

部首:飞

结构:独体字

字义:(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

组词:飞虫 飞石 飞走 高飞 飞快 起飞

造句:为什么小鸟会飞呢?因为它有翅膀。

视频加载中...

「知识点」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会写字

在 后 我 好 长 比 巴 把

下 雨 们 问 有 半 从 你

(要求:

1、会写笔顺,知道每一笔是什么, 这个字有几笔。例如:才的笔顺 是(),第三笔是(丿),这个 字共有(3)笔。

2、每个字最少用学过的字组两个 词。)

二、会认字

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 兔 最 公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要求:

1、会按结构归类;

2、知道字的偏旁;

3、会比较并会组词。)

三、新偏旁

宀、女、月、 扌、八、 彡 、穴 、刂

四、新笔画:

斜钩 、 竖提、 横钩

五、多音字

数 长

(会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读音。)

六、近义词

常常——经常 好看——漂亮

七、反义词

前——后 左——右

长——短 大——小

东——西 南——北

八、标点符号

逗号——(,)

句号——(。)

省略号——(……)

九、好句积累

1.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2.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古朗月行(节选)[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十、看图写话

P90

(要求:

写清什么时间?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怎么干的?

干得怎么样?

或是心情怎么样?)

十一、组词

在(正在)(不在)

后(后来)(后头)

我(我们)(自我)

好(不好)(你好)

长(长大)(长子)

比(好比)(正比)

巴(下巴)(尾巴)

把(把手)(一把)

下(下雨)(下去)

雨(小雨)(雨水)

们(我们)(人们)

问(不问)(学问)

有(有用)(有水)

半(半天)(半个)

从(从来)(从小)

你(你们)(你好)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部首盘点

奇——大字头(大) 房——户字头(户) 转——车字旁(车)

二、字词归纳

1、难读的字

娘(niáng) 治(zhì) 别(bié) 干(gàn)

瓢(piáo) 吐(tǔ) 熟(shú) 掉(diào)

吓(xià) 野(yě) 拦(lán) 壁(bì) 咬(yǎo) 

您(nín) 拨(bō) 甩(shuǎi) 傻(shǎ) 

转(zhuǎn) 刷(shuā) 梳(shū) 擦(cā)

2、难写的字

病:先写外部的“疒”,再写里面的“丙”。

医:最后一笔是竖折。

干: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

吓:左部是“口”,不要写成“日”。

跟:左部第六笔是竖,第七笔是提。

捉:撇稍小些,捺要舒展。

爬:半包围结构,不要把“爪”写成“瓜”。

3、多音字

干gān(干净)(干果) gàn(实干)(干部)

吓xià(惊吓)(吓人) hè(恐吓)

都dū(首都)(古都) dōu(都是)(都好)

难nán(难看、难题) nàn(难民、空难)

转zhuǎn(转身、转变) zhuàn(转动、转圈)

4、课文生字组词

《棉花姑娘》

棉(棉花)(棉衣) 娘(大娘)(姑娘)

治(医治)(治病) 燕(燕子)(飞燕)

别(别人)(别的) 干(干活)(能干)

然(然后)(不然) 奇(奇怪)(好奇)

颗(一颗枣)(颗粒) 瓢(瓢虫)(瓢泼大雨)

碧(碧绿)(碧蓝) 吐(吞吐)(谈吐)

啦(来啦)(好啦)

《咕咚》

咕(咕咚)(咕咕叫) 咚(咚咚响)(咕咚)

熟(熟人)(熟食) 掉(掉下)(扔掉)

吓(吓人)(惊吓) 鹿(梅花鹿)(小鹿)

逃(逃跑)(逃走) 命(生命)(命运)

象(大象)(象群) 野(野生)(野人)

拦(拦住)(阻拦) 领(带领)(领导)

《小壁虎借尾巴》

壁(墙壁)(壁虎) 墙(墙角)(围墙)

蚊(蚊子)(蚊蝇) 咬(咬断)(咬住)

断(断开)(断裂) 您(您好)(您的)

拨(拨开)(拨水) 甩(甩开)(甩掉)

赶(赶走)(赶快) 房(房屋)(房间)

傻(傻瓜)(傻乎乎) 转(转头)(转身)

《语文园地八》

卫(保卫)(守卫) 巾(毛巾)(纸巾)

擦(擦手)(擦窗) 刷(刷子)(粉刷)

皂(肥皂)(香皂) 澡(洗澡)(澡盆)

梳(梳头)(梳理) 盆(脸盆)(水盆)

5、必须掌握的词

生病 医生 别人 树干 惊奇 七星瓢虫

吓了一跳 跟着 可怕 大家 山羊

大象 捉蚊子 一条 姐姐 吃草 房檐

6、近义词

可恶——讨厌 盼望——希望 惊奇——惊讶

热闹——喧闹 拦住——挡住 逃命——逃生

正好——恰好 逃走——逃跑 掌握——控制

难过——难受

7、反义词

可恶——可爱 雪白——乌黑 热闹——安静

最后——最先 笑——哭 高——低 借——还

难看——好看 难过——高兴

8、ABAB式词语

碧绿碧绿 雪白雪白 彼此彼此 火红火红

游来游去 飞来飞去 跳来跳去 跑来跑去

9、修饰词

高兴地说 可恶的蚜虫 圆圆的小虫子

惊奇地问 高高的树上 高兴得叫起来

10、动词

捉蚊子 挣断尾巴 借尾巴 甩尾巴

11、量词

一群小虫子 一个木瓜 一条尾巴

三、佳句积累

1.比喻、拟人句

(1)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叫我们七星瓢虫。

(2)她咧开嘴笑啦!

注: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2.感叹句

(1)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2)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3)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注:这些句子用感叹句的形式来表达,语气更加强烈。

3.精彩句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

注:“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写出了叶子和棉花的特点,说明棉花长得非常茂盛。

4.词组积累

碧绿碧绿的麦田 碧绿碧绿的翡翠

碧绿碧绿的草地 碧绿碧绿的湖水

雪白雪白的云朵 雪白雪白的面粉

雪白雪白的棉絮 雪白雪白的贝壳

5、字词句运用(高兴、生气、害怕、难过)

(1)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感到很高兴。

(2)弟弟把我的铅笔盒弄坏了,我很生气。

(3)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我害怕极了!

(3)我养的小狗走丢了,我感到很难过。

四、易错反思

1.“娘、瓢、断”都是三拼音节,容易丢掉介母。“瓢”读二声,容易读成一声。

2.“熟、甩、傻、转、梳”都是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音。

3. “您”与“你”要从字音、字义以及运用几方面区分。

五、课文主题

1.《棉花姑娘》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以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2.《咕咚》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 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3.《小壁虎借尾巴》通过叙述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向我们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途以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六、常规考点

1.《棉花姑娘》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修饰词经常以填空或仿写的形式出现。

2.《咕咚》一文的课文内容经常以填空或判断的形式出现。

3. 《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尾巴的作用经常以连线或填空的形式出现。

4.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的内容经常以归类的形式出现。“我的发现”经常以填空或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的形式出现,“日积月累”经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汉字的“重心”到底该怎么讲?

汉字,以头朝上站立姿态示人,不能倾斜,更不能颠倒。所以,字分上下,上为头,下为底;字有左右,古人称左为偏右为旁。现代人统称其为偏旁。

为了使字能够写得方正、工整、匀称、平衡、稳定,人们总在研究汉字的重心问题。甚至有人说,当左右、左中右结构型汉字各部分的重心在一条水平线上时,字就稳定。或者说当上下、上中下结构型汉字的各部分的重心在同一竖线上时,字就稳定……

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字,笔画瘦劲挺拔,轻重相济,结体修长巧妙,布局动静呼应、连绵有序,非常耐看,越看越思越有味,令人叫绝,不愧为一代书法名家。他认为将一个正方形的各边进行5等分并连线,中间的4个等分点分别将正方形内每条横竖线划分的比为3:5=1:0.6,他把这四个交点称作汉字的4个重心点。

启功先生在其书法讲座中谈道,他通过对放大字的测量研究,认为田字格、米字格的中心,或者九宫格的中宫,并不是字的重心点位置。一个字实际上是有如上图所示的4个重心点,掌握了这4个重心点,写出来的字就好看。

但是,在启功先生的讲座视频中所举的“人”、“大”、“仁”、“厂”、“教”、“放”等字例,每字的笔画所在位置、结构划分等与其4个重心点似乎很难吻合匹配,理用牵强,难以让人领会和关联起来,并没有使人感觉到这四个重心点的效用价值所在。

也许这4个点对启功先生自己独特特的字体结构,则有一定的吻合意义。

其实,按启功先生所作的五等分所得到的中间四个点对对应线段所进行的3:5=1:0.6,首先,从比例数值上讲,的确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比值,但并不是真正体现最美比例的黄金分割比1:0.618。另外,这种五等分仅仅是对整个正方形框所作的划分,要想充分体现优美的比例划分与汉字笔画结构间的关系,那就只有在字写满格时,比例的优美性才能体现出来。还有,在格体对字的大小并不具备控制力的情况下,在格内将字写得大些或写小些时,笔画的长短高低都会有所改变,笔画结构自然会改变。所以,这种不变的格体四重心,并不具备普遍性。

讨论和确定汉字的重心问题,是为了研究汉字的匀称、平衡与稳定性问题,那么,我们就得搞清楚重心的含义到底是啥意思,重心与汉字的平衡和稳定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汉字的平衡与稳定到底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1.物体的重心、平衡与平稳性

“重心”是静体力学、运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内容。其大概解释为:任何物体的各部分都因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重力,从作用的效果看,各部分的重力会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形体规则且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对于不规则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这类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而且,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大;重心越高,物体的稳定性就越差。

关于物体的平衡问题,在物理学中有个杠杆平衡原理,即当等重量的物体悬挂于和支点等距离的无重量的杠杆上时,两端的物体会保持平衡,此时,称为杠杆两端的二力平衡。如果支点右移或左移,二力则失去平衡,杠杆就会向左下方倾斜或向右下方倾斜;或者支点两边的重量发生改变,杠杆也将失去平衡。要想使杠杆恢复平衡,则要相应移动支点位置,使其位于总重心处。即根据杠杆平衡定律: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来计算支点位置。

数学专业也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心问题,并和物理学中物体的重心问题几乎如出一辙。如一条水平或竖直放置的线段的重心在它的二分之一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规则图形的重心,是它们对角线的交点,也即这些图形的几何中心;三角形的重心为三条中线的交点;圆的重心即圆心。对于不规则的图形,同样可采用悬挂法寻找其重心。

数学上还有关于两个平面图形或一个平面图形成轴对称关系的知识,即某两个图形中的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对折,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叫做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此时,这两个图形给人以关于这条直线成左右对称布局的平衡之美;如果一个图形沿它上面的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一边的部分与另一边的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个图形也给人以对称性平衡之美。如下图所示。

2.汉字的重心、平衡与稳定性

汉字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偏旁构件排列组合在一起的线条体形态,既不是物体,无质量和重量可言,又不是象数学中的几何图形那样具有封闭性,那么又将如何看待汉字的重心以及平衡和稳定性呢?

首先,由于物体与图形的重心及平衡与稳定性,早已深入人们内心并产生一定的认知体验,所以人们对可分上下左右,以直立形式示人的汉字也必然会产生一种重心感、平衡与稳定感。甚至可以把汉字比作一人站在地面上或两人、三人并排站在一起,或者一个人头上再骑上一个人或两个人叠罗汉式的站在地面上一样,给人以自上至下的重心感和平衡性与稳定性感知体验。

人们对汉字的重心感和稳定性认知体验,其实往往是通过汉字里的中竖性笔画或上下相关交点所在直线的垂直程度,以及字下部笔画的支撑性来获得的。而平衡性则以中竖性笔画左右两边的笔画组成的对称感,以及从左右偏旁或字头、字中、字底恰当的比例组合所带来的匀称感来感知体验的。

如“中”字的重心和稳定感是由竖画的垂直度来决定的,而平衡感则是由竖画切割“口”所得两边的部分是否具有左右对称的效果来看待和感知的。同时,对“口”处于竖画线上的什么位置来决定字的匀称感。如果竖画写得不居中或不垂直,便会给人以重心不稳的感觉;如果“口”被竖画分割得左右不匀等,则会给人以字不平衡的感觉;如果“口”位于竖画线靠上、正中或靠下位置,都将使字看起不不匀称。当我们把“中”字放进全息测定图中时,便可以感知其重心、平稳及稳定性。

据中字放在汉字间架结构全息测定图中发现:当竖画垂直,“口”的下横画位于竖画中间位置时,“中”字呈左右对稳,重心位置正好落于中竖线与结构中心横线交叉点位置时,则显得垂心稳定,结构匀称。

再如简简单单的

规范手写体的“十”字,竖画可写得正好过横画的中点位置,以表现其具有左右对称之美。竖画还要写得被横画分割为上下呈黄金分割关系,使其呈现上短下长具有科学的视觉审美,同时也体现了汉字上密下疏的构形特点,从而使其重心稳定、匀称而平衡。将其放入全息测定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其优美的构形特点:竖画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横画被竖画分成左右对称;横画靠上,接近于主体区上三宫的下边线,其重心稳定、结构匀称而又平衡。

再如“支”字,作为标准的手写体楷书,其写法是上面的“十”的竖画靠左与结构中心竖线重合,横画稍稍靠右些,有左收右放之感;下面“又”的横撇画的横的部分与结构中心横画线重合,横撇画撇的部分高且收,捺画长且放,深入太阴区,支撑感极强。充分体现了“支”字左收右放、上密下疏的形体特征。这样的笔画结体安排,使“支”字既居中于格体,又平衡稳定。

下面结合全息测定图,对各种结构类型汉字的重心及平稳性加以分析探讨。

独体字的重心、平衡与稳定性

首先看具有对称特征的独体字。如有中竖性笔画,但不带捺画的“申、甲、由、王”等字,以及有中竖性笔画,但带有捺画的“木、未、米、来”等字。均可以把中竖性笔画作为其结构重心所在的直线。

当我们把它们放进全息测定图中时,可以发现:没有捺画的对称性独体字的中竖画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以充分显示其对称性。而有捺画的对称性独体字,因捺画的伸展彰显了字的左收右放效果,因此它们的中竖画有所左移,恰和具有左收右放象征意义的结构中心竖线重合。

所以,我们谈论字的重心所在的位置时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几何中心竖线只是字在格体居中位置时,把字左右均分的界线标志;而结构中心竖线实际上是汉字左收右放的界线标志。而且,当具有对称效果的独体字中没有捺画时,其中竖性笔画则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以反映字的对称性;当独体字中有捺画时,其中竖性笔画则与结构重心竖线重合,以充分体现左收右放的效果。

对称性的独体字如果有两条中竖性笔画,且无捺画存在,那么它的重心线仍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而两竖画则与几何中心竖线对称布局。如下列例字

中间没有竖画的对称型独体字,同样以几何中心竖线作为结构重心所在的直线。如下列例字。

对于中间有竖画且竖画右边存在笔画或构件,或右边笔画重于左边的不对称的独体字,其重心仍可看作在几何中心竖线上,但由于横向性笔画的左低右高之势并没有使中间的竖向性笔画线向左偏移过多,大部分情况下与结构中心竖线重合或仍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或者居于两者之间。如下列例字。

竖向性笔画线左边有笔画构件的非对称形字的几何重心所在直线,仍以几何中心竖线为标准,但因横画的左低右高,使得存在于竖向性笔画左边的笔画构件的独立可视性存在效果比较明显,则使竖向性笔画远离几何中心竖线,而与右宫的左边线靠近或重合,但不会超过右宫左边线。如下列例字。

象“丁、了、子、孓”等带有竖钩的字,其重心也视为在几何中心线上,字的稳定性需要靠竖钩去决定和调节。竖钩采取了稍有弯孤的形状及钩的粗壮结实,增强字下部的张力使字显得灵活平稳。特别是“了、子、孓”的横折画与竖钩画的交点处位于上二宫下边线,而使其上下比例协调,美观好看。

没有中竖画及捺画的非对称形独体字,其结构重心所在的直线依然为几何中心竖线,相关点、交点会在几何中心线上。如下列例字。

有撇捺画的非对称型独体字,结构重心线在结构中心竖线上,且相关交点则微偏几何中心线以左些。如下列例字。

对于有撇画存在,并向右下方倾斜的独体字,其重心点仍在几何中心竖线上,并在斜中求正。如“夕”字有撇和横撇两个斜势笔画,它们的倾斜程度一定要得当,既不能斜得太轻,也不能斜得太过。一旦掌握不好,字则失去稳定感。例字如下。

对于向左下方倾斜的字,一般都以斜钩或横折弯钩构建了字的斜势,如“飞”、“气”、“戈”等,其重心所在的直线仍以几何中心竖线为准。横折弯钩以横的向右上方倾斜和折的内收而形成一种坚实构架,弯钩部分则弯中有竖及内收以及钩向竖直而具骨力强劲之感,使字显得斜的竖挺稳当。带斜钩之字,虽斜但横画亦斜,且有其它点画配重,或有撇画及其它部件在左下部作辅助支撑,而使字稳定。如下列例字。

象“毛、屯、也、甩”这样带有竖弯钩的字,除竖弯钩外的其余笔画的布局都偏左上,字的结构重心线可视作与结构中心竖线重合或有所偏左,而由竖弯钩画的弯钩部分的宽阔而弯中见平,弯平自然过度,正如有人形容的象平底锅般平坦且舒展,稳稳托起整字。

(2)上下、上中下结构型字的重心及其平衡、稳定性

上下及上中下结构型字的平衡性,表现在字头、(字中)、字底的宽窄高低占位之匀称、协调所呈现的优美配比关系,以及在对称之感中又表现出左收右放、上密下疏、中紧外松的审美效果。

如“多”字,如果上下构件的大小占位关系不够协调,或间距不当,都将破坏字的审美。

上下结构型字的稳定性,表现在上下各构件的结构重心要落在同一竖线上。如“意”字,如果各部件的结构重心未在同一竖线上,存在多重心现象,字便失去稳定感。

因为几何中心竖线是格体及字间框的中等分竖线,因此,对于上下及上中下结构型字而言,各构件的重心仍然都落在几何中心竖线上,便有了稳定性。但对于有撇捺画存在的字,因捺画所特有的伸展性,使字在结构上则多以结构中心竖线为标准,某些中竖性笔画或某些关键交点会落在结构中心竖线上。

对于上下结构型字的字头、字底的科学合理、匀称协调地占位,可按过撇捺画交叉点的横画引导线、上下三宫的上下边线、结构中心横线、几何中心竖线为界进行上下划分,大体可分为五种占位法。现运用结体主体区外染色法表示字头和字底的占位,并参照几何中心竖线或结构中心竖线等观察字的结构重心线。

①以过撇捺画引导线交点的横画引导线为界的上下结构型字。此类占位法的字较少。

②以上三宫下边线为界的上下结构型字。这类占位法的字较多。例字如下。

③以结构中心横线为界的上下结构型字。这种占位法的字最多,可称占位之最。这也充分说明了汉字上密下疏的基本构形特征,以及结构中心横线的价值意义。例字如下。

④以几何中心横线为界线的上下结构型字。此类占位法的字并不多。

⑤以中宫下边线为界的上下结构型字。此类占位法的字也非常少。

我们可以看到,当字中没有撇捺画时,其上下构件的结构重心线同在几何中心竖线上;当字中有撇捺画时,其上下构件的结构重心线一般都同在结构中心竖线上。

若从书写角度划分上中下结构型的字,其字头、字中、字底构件各异,构成成份比较复杂,也有多种占位法。同样,当字中没有撇捺画时,各构件的结构重心同在几何中心竖线上;当字中有撇捺画存在时,其各构件的结构重心则多与结构中心竖线重合。现对各种占位情况举例如下,可自行观察分析。

根据以上展示的字例可知,上下及上中下结构型字的上下各构成要件的结构重心同位于几何中心竖线上,或同位于结构中心竖线上,字的重心稳定。至于其平衡性、匀称性、协调性,则由各构件相应的宽窄和高低科学合理的比例占位来决定。

(3)左右、左中右结构型字的重心及其平衡稳定性

左右及左中右结构型汉字,各偏旁构件在组成成字时会因中紧外松的构形需要,而使笔画产生相应的避让穿插变形,但是各偏旁的原结构重心线可视作保持不变,形成以结构中心为支撑点的杠杆平衡。

如由“口、十”组在“叶”时,左右偏旁都发生了笔画避让变形,此时,可视其原重心线及重心位置不变,连接两个偏旁重心点的成字则形成以结构中心为支点的二力平衡。

再如由“王、木、木”组成合体字“琳”时,三者的笔画都有避让式变形,但各自的重心线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状态不变,三个重心都位于过结构中心的同一直线上,结构中心成为三力平衡的支点。结构重心成为“琳”字的总重心,结构中心竖线成为“琳”字的总重心线。

再如由“口、其、斤”组成“嘶”字时,亦然。

所以,当左右及左中右结构型字的各偏旁构件的重心形成以结构中心为支点的二力或三力平衡态势时,字则具有平衡性,结构中心竖线则为字的结构总重心线。

其实,左右及左中右结构型汉字的左右或左中右偏旁在排列布局时,既有各自大小不同的占位,还有高低、远近的讲究,从而使字看起来整体平衡协调美观,但我们根本无法去诸个进行测量计算,借助于全息测定图进行观察分析各偏旁的占位和布局规律,却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经全息测定图的测定发现,很多偏旁在构字的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形态和位置,我们把这种偏旁叫做刚性偏旁。而有些左偏旁则根据右偏旁的不同,其占位也随之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偏旁称做柔性偏旁。

而且发现左右型结构汉字中,左右两个偏旁以结构中心竖线为界的占位法最多,共有近30个刚性偏旁所构成的字中大部分都是这种占位法。充分说明了结构中心竖线占位法,是左右结构型汉字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占位布局方式。同时,也表明了结构中心横竖线的确是反映汉字上密下疏、左收右放基本特征的标志线。

在全息测定图中,通过竖画引导线以及过撇捺画引导线与横竖画引导线、结构中心横线、几何中心横线、圆的交点等能够比较容易找到各偏旁重心所在直线较准确的位置。并发现左右结构型字的左偏旁重心所在的直线有如下左图中所示的五种情况,右偏旁重心所在的直线有如下图右图中所示的6种情况。这种寻找判断左右偏旁对应的重心线所在位置的方法简单直观,这也是全息测定图又一强大的功能体现。

在全息测定图中,我们通过以同一左偏旁构成的不同例字来观察分析左右偏旁的占位规律,以及左右偏旁重心所在的直线位置。同时,还可以判断哪些偏旁是刚性偏旁,哪些偏旁是柔性偏旁。

下列各字的左偏旁是刚性偏旁,并用红线标注了和偏旁重心所在的直线。

下列各字的左偏旁也属于刚性偏旁,对字的左右偏旁占位以及各偏旁重心所在直线不再一一标记,请自行观察、分析判断。

下列各字的左偏旁属于柔性偏旁,会随右偏旁形态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另外,象歹字旁、矢字旁、舌字旁也是柔性偏旁。

左中右结构型汉字各偏旁占位情况比较复杂,但基本保持着中间构件的占位相对较密集,左偏旁占位小于右偏旁占位状态,充分反映着汉字左收右放、上密下疏和中紧外松的形体特征。各偏旁重心所在直线,可按上面的规律在全息测定图中寻找,现举例如下,请自行观察分析。

以上我们根据全息测定图的定位与测定优势,通过大量的字例展示了左右、左中右结构型汉字的偏旁构件的各种占位,以及高低远近布局情况,反映了不同偏旁构件在汉字构形中的匀称性组合规律。

至于左右及左中右结构型汉字的稳定性,则完全取决于偏旁的重心是否稳定,只要把各偏旁的重心保持好了,且能够使各偏旁的重心连结经过结构中心,那么字就稳定了,也具有平衡性了,字也就美观好看了。

(4)包围结构型汉字的重心及其平衡稳定性

包围结构型字分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又有三包围结构、两包围结构。

全包围型汉字,以方框形紧紧包围结体主体九宫区为特征。框呈上下长稍大于左右宽的竖长方形,四角顶点几近共圆,框正则字正,框正内正则字的重心稳定。字的几何重心线,仍和几何中心竖线重合。框内部分的结构重心线与独体字的结构重心线类似,若有竖向性笔画时,自然也以竖直为正。以下字例展示仍不再作标记提示,相关结体规律,请自行观察分析判断。

各种三包结构型汉字的三包框仍以包围结体主体九宫区为特征,框的四个顶点共圆。上左下三包框下边的横画部分长且平于框上边的横画,以使字具有稳定性;左上右及左下右三包框的右包边下端低于左包边下端,而使框具有强大的支撑性,方显框正,框正内部构件正则字正。被包部分的结构重心所在直线,仍以独体字的方法判断。

例字如下,请自行分析研究。

左下右三包围结构型汉字,以左下右包主体九宫区、上托九宫为特征。左右必包其内,上可超出九宫区,下不低于九宫区下边线,以托住托起为宗旨。其结构重心线与几何中心线合一。

上左两包围,以横画和竖撇画或撇画组成,由于撇画向左下方的斜势,使字的左上部侵入九宫区之内,故字的右下角则会超出九宫,方显字正与重心稳定。

以上,我们利用全息测定图对大量的字例测定展示,使我们直观感受到了各种结构类型的汉字的形体特征和结构状态,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出汉字的基本结体规律,可为习字提供许多有益的构形指导和帮助。

建筑结构丨减小柱子截面的“卡脖子”技术

在追求建筑高品质的过程中,我们难免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柱子截面做得更小?”

从宏观来看,把压柱变为拉柱,柱截面可以减小;解除柱子的抗侧需求,将框架柱变为摇摆柱,柱截面可以减小。但更常见的问题,其实是:在既有条件下,如何减小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在结构工程师眼中,这是一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硬骨头,因为受力并没有减小,只能硬扛。但在某些建筑师眼中,柱子截面大小,是结构工程师技术水平的象征。虽然我们知道这是没道理的,但我们得讲道理。

当承载力需求不变,边界条件确定,材料等级确定,想要减小柱子截面,其方法无非以下几种:

1)柱子为钢筋混凝土柱时,需要采取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措施,具体为《高规》6.4.2条注4或注5。即采用12@100的井字复合箍,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0;配置纵筋配筋率不小于0.8%的芯柱,轴压比限值也可增加0.05;

以抗震等级一级的框剪结构中的框柱为例,柱轴压比限值为0.75,采取两项措施之后,轴压比限值可增加至0.75+0.10+0.05=0.90;

柱子的轴压比承载力为0.90fcAc.

2)如果钢筋混凝土柱还是无法满足截面需求,一般考虑型钢混凝土柱,即采用钢骨提高柱子的轴压比限值。

依然参考《高规》,抗震等级为一级的SRC柱,轴压比限值为0.70.

我们来算算。以直径为φ1500mm的柱子为例,混凝土强度C60,钢筋HRB400,型钢Q390;

当柱子含钢率为2.6%时,SRC柱的轴压比承载力与0.9fcAc相当。也就是说,柱子含钢率大于2.6%时,从控制柱子轴压比的角度看,尚可继续优化柱子截面。

3)紧接着,我们会考虑钢管混凝土柱。

翻开《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16),圆形钢管混凝土柱有套箍指数、钢管径厚比、长细比的规定,但没有轴压比的规定。

什么意思呢?钢管混凝土柱可不受轴压比控制。看到这里,思路一下打开了。我们不禁好奇,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究竟可以做多小?

当规范在某处为我们开了一扇窗,必然在另一处关上了一扇门。结构是不可能飞起来的,我总是这么提醒自己。

对受压柱来说,控制了轴压比,我们还要关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钢管混凝土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恰恰控制了柱截面。

16版的《组合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轴心受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面的θ是套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faAa/fcAc,其值介于0.5~2.5,α和套箍指标界限值如下:

从公式来看,括号里面的αθ及根号θ+θ即为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增加值。如α取1.8,套箍指标界限值取1.56,假设套箍指数θ=1.5,则公式8.2.1-1对应的增加量为2.7;公式8.2.1-2对应的增加量也约为2.7。

这个增加量可以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钢材本身引起的增加量,另一部分是套箍效应引起的增加量。前者对应套箍指标1.5,后者对应套箍效应2.7-1.5=1.2。

2.7是一个很可观的量,相当于把混凝土强度提高了1+2.7=3.7倍。

这确实比混凝土,型钢混凝土都厉害。但别高兴太早。公式里面还有一个长细比折减系数φl。

有一颗直径1.4m的钢管混凝土柱,等效计算长度Le=18.0m,Le/D=12.86>4.0。

此时,长细比折减系数为φl=0.658。相当于把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直接打六六折,挺狠的。

作为对比,我们看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折减系数,也叫轴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当长细比为12.86时,混凝土柱的稳定系数仅为0.90。

再看型钢混凝土柱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按柱直径确定的长细比为12.86,换算为截面回转半径确定的长细比,其值约为51.4,对应稳定系数取为0.90。

0.658/0.9=0.73

钢管混凝土柱,由于套箍效应的存在,承载力提高了1.2倍,但稳定系数却折73%,所以承载力为0.9XfcAc(1+1.5+1.2)X0.9X0.73=1.6fcAc,其值与配置相同含钢率的型钢混凝土柱无异。

钢管混凝土柱是一个好东西,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被卡脖子了。

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

我们翻出了另一本规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2014),相比16版的组合规范,这算是老规范了。

这本规范给出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如下:

上述公式按长细比对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细分。

当长细比为12.86时,我们采用公式6.1.4-2计算折减系数,其值为0.80,比组合规范计算得到的0.658要好一些,但未达到0.90.

为了弄清楚为何一个折减系数为0.658,而另一个为0.80,我们仔细阅读了两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发现文字说明一模一样。

这个系数究竟该如何取?恐怕大家也是各执一端。

当我给建筑师讲明白套箍效应之后,“钢管混凝土柱,其轴向受压承载力,是不是应该大于相同含钢率的型钢混凝土柱?” 建筑师问我,甲方工程师也问我。

我用双手卡住自己的脖子,陷入沉思。一向擅长讲道理的我,讲不出道理。

来源:JIE 构生活,获授权转载。

================================

《建筑结构》杂志是国内结构设计专业影响力最大的杂志,创刊于1971年,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届核心期刊评比中均名列前茅。欢迎关注《建筑结构》微信(buildingstructure)及官网 www.buildingstructure。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