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宝宝起名

怀疑与学问原文(怀疑与学问原文电子版)

时间:2023-12-30 18:55:01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秋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教学后记

《怀疑与学问》耗时两课完成学习。第一课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本文虽在驳论文单元,但是它是立论文,可以与《中国人是掉自信力了吗?》进行对比复习。第二课时逐层深入学习,但把它当成一篇议论文阅读来处理,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讨论做答,总结做题方法,没想到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它是怎么提出来的?有何作用?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引用古代学者程颐、张载的名言有力的提出并论证中心论点,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论证论点的有力论据,使论点说服力更为增强。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3、梳理文章结构,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1)

第①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②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分论点2)

第二课时 深入学习

这一课时的学习,我所起的就是引导作用,让学生就具体的段落去设计问题,然后我们一起讨论学习。

首先让学生用平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圈点勾画每一个段落中的重点句,尤其关照过渡句。

而后进入设计问题环节,主要从两个分论点上进行深入学习:

1、第3段的四句话之间什么关系?(因果)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此处要讲解)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

(2)层进关系,使文章论说更加深入。

(3)铺石奠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第4段和第5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

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

3.第6段的第一句有什么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上学生自行解答)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

第①句提出论点,第②③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切学问才会起来。第⑥-⑩句举例论证论点。第11-13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最后,师生一起小结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1、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第4段举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连续多次追问,告诉人们应该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第6段举“大学问家戴震幼年善于多问”的例子,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②道理论证:孟子的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迪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与戴震的事例相呼应,论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③对比论证: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正反对比论证,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2、语言之美

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可节后课后习题进行分析,如“一切”就不显得绝对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分层作业:

必做题:搜集有关怀疑与学问的名句。(参考如下)

1.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2.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

3.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陈献章)

选做题: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李时珍发现古医药书籍中的谬误,发愤编写出当时最完备的医药宝典《本草纲目》。写一篇练笔,谈谈在学习上要敢于质疑,怀疑精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