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彗星袭月(彗星袭月是什么的征兆)

时间:2024-01-13 20:22:59 作者:往事如风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夜航船》解析—卷一·天文部·星(十四)—彗星

#头条创作挑战赛#

彗星①

曰长星②,亦曰欃(chán)枪③。芒角④四射者曰孛(bèi)⑤,芒角长如帚曰彗,极长者曰蚩尤旗⑥。

释义:彗星叫作长星,也叫作欃枪。彗星光芒四射时叫作孛;彗星光芒拖着长长的尾巴如同扫帚时,这才叫做彗;彗星光芒特别长的时候叫作蚩尤旗。

①彗星:《广韵》中称作妖星。《尔雅·释天》彗星为搀抢。《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如扫彗。

《西汉·文帝纪》曰:有长星出于东方。孛彗长三星,其形象小异,孛星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孛孛也。彗星光芒长,参参如埽篲。长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二丈,无常也。大法,孛、彗星多为除旧布新,火灾,长星多为兵革事。

彗星组成

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也就是说,它进入太阳系时,亮度和形状会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明亮耀眼,拖着一条长长的 “尾巴”。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扫把星(星官名)。

由现代天文学得知,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彗星的质量、密度很小,当远离太阳时只是一个由水、氨、甲烷等冻结的冰块和夹杂许多固体尘埃粒子的“脏雪球”。当接近太阳时,彗星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分解成彗头和彗尾,状如扫帚。

彗星被称为扫把星,首先源于形体的相似性。汉语中,“彗”字的本义便是扫把。古希腊语的“彗星”一词则是“头发”的意思。据《天文略论》记载:“彗星为怪异之星,有首有尾,俗象其形而名之日扫把星、扫把头。”在中西方的民间文化中,对彗星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在中国民间则将彗星称为“扫把星”;在西方,彗星被看作是死亡、罪恶的象征,。

除此之外,古人还根据彗星的外貌特征,给它起了许多别名,如扫把佬、孛星、灾星、蚩尤旗、蓬星等。名称不一,但大都含有不祥的寓意。那么,外观绚丽多姿,被现代科学看成是生命使者的彗星,为何在古人眼中却是彻头彻尾的灾星呢?

彗星

浩瀚宇宙,大多数天体的运行都有自身的规律,其轨迹和时间大都可以预测。但是,彗星的活动却总是难以捉摸的,它转瞬即逝,无法预测。于是,古人对彗星总是抱有一种既恐惧又敬畏的复杂心态。

于是,古代人在对彗星不可捉摸的心理作用下,就把彗星看成是披头散发的妖魔鬼怪,甚至是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降临的不祥之兆了。“彗星袭月”就曾被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汉代的彗星地图也将其描述成“长尾野鸡星",并将不同形状的彗星与各种灾难对应起来。

我国最早的彗星记载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武王伐纣。据专家统计,从殷商到二十世纪,古代典籍中有约550次关于彗星的记录,其中直接记“彗星”的就有250次左右。尽管古人将彗星视作不祥之兆,但是也为日后天文学家揭开彗星的神秘面纱提供了详实而宝贵的资料。

②长星:长星,古星名。类似彗星,有长形光芒。

长星

《史记·景帝本纪》:“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

.北周·庾信 《拟<咏怀>》之十一:“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宋·吴文英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词:“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三国演义》第九八回:“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

③欃(chán)枪:彗星的别称,亦作“搀抢”" 搀枪 "。即天搀,天抢。古人以欃枪为妖星,主兵乱与灾变,是不祥之兆。

欃枪

《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 郭璞 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扫彗。"

《淮南子·俶真训》:"欃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高诱注:"欃枪,彗孛也。"

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群凶靡馀。"李善注:"欃枪,星名也。谓王莽在位如妖气之在天。"

《汉书·天文志》:"孝文后二年正月壬寅,天欃夕出西南。占曰:'为兵丧乱。'"

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几时回节钺,戮力扫欃枪。"

唐·唐尧臣《金陵怀古》:"欃枪如云勃,鲸鲵旋自曝。"

宋·文天祥《有感》诗:"夜凉看星斗,何处是欃枪?"

明·夏完淳《哀燕京》诗:"一出 乾清 翠华列,仰视欃枪大如月。"

明·沈寿民 《江上行》: "我生不及全盛时,攘攘欃枪天步危。屠城掠邑义士死,日月无光天地悲。"

清·钱谦益《干将行》:"鬼怪相戒匿形影,欃枪不敢争妖躔。"

④芒角:指植物的尖叶、星辰的光芒、笔锋等意。

芒角

汉·刘歆 《钟律书》:"角者,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

南朝·梁武帝 《答陶弘景书》:"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笔宽则书缓弱。"指人的锋芒或锐气。

唐·刘禹锡 《捣衣曲》:"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此谓放射光芒。

宋·范仲淹 《与朱校理书》:" 石先生 芒角太高,常宜宽之。"

宋·苏轼 《夜泛西湖》诗之三:"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明·宋濂 《送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胸中森然芒角,必尽吐出乃已。"

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铁蟾 惟听得一句曰:'寒星炯炯生芒角。'"

清·黄宗羲 《陈齐莫传》:"吟风弄月,好为鹏鶱海怒之句,以发胸中之芒角。"

⑤孛(bèi):春秋有星孛入于北斗。榖梁曰。孛之为言犹茀(fú)也。茀者多艸。凡物盛则易乱。

1. 彗星的别称

《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公羊传·文公十四年》:"孛者何?彗星也。"

王褒《九怀·危俊》:"弥远路兮悠悠,顾列孛兮缥缥。"

2.为古代对彗星分类之称

《汉书·文帝纪》:"孛、彗、长三星,其占略同,然其形象小异。"

3.谓彗星出现时光芒四射的现象。旧以为不祥之兆,预示有兵灾悖乱发生。

《春秋·哀公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新唐书·虞世南传》:"后星孛虚、危,历氐,余百日,帝访群臣。

⑥蚩尤旗:1.彗星名。古代以为星出,主有征伐之事。2.相传蚩尤冢所出的赤气。

3.画有蚩尤形象的旗。

蚩尤旗

《吕氏春秋·明理》: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

《史记·五帝本纪》:遂禽杀蚩尤。南朝宋裴駰集解:《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

《史记·天官书》:“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明理》:“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

《太白阴经·伏兵气》:“云气一道,上白下黄,白色如布匹,长数丈,或上黄下白,如旗状,长二三丈,或长气纯如赤而委曲,一道如布匹,皆谓之蚩尤旗见,兵大起”;

《云笈七签》卷一百:帝令画蚩尤之形於旗上,以厌邪魅,名蚩尤旗。

宋·洪迈《容斋五笔·丙午丁未》:武帝元光元年为丁未,长星见,蚩尤旗亘天。

清·魏源《次韵前出塞》之二:但明大理星,何畏蚩尤旗。

原神:原神文案中所使用的传统意象与典故考据

作者:NGA-枯木的温柔

感谢坛友Jfalg的指正,增加了 “昆吾”一词的释义,修改了“无妄”的释义;感谢坛友莫辛的指正,修改了“庆云”一词的解释。

原神的世界背景里,有很多细节值得揣摩,它们散见于支线任务、人物信息、物品介绍中,用黑魂式的碎片叙事,充实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其中,有一些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总能在不经意间,唤起我们的共鸣。此帖瑕疵错漏甚多,也有些借题发挥,过于漫无边际。权当抛砖引玉,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图片来源于米游社观测枢和游戏截图

武器篇

1.绝弦

典出《吕氏春秋·本味篇》: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此外,古人常以琴瑟喻夫妻,故又以“断弦”喻丧妻,以“续弦”喻再娶。

用典例: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翻译:

我早就因为佳人(的离去)而不再奏乐,只有见到美酒,我的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笔者的一点废

佳人、美人、伊人,在古时亦可谓知音、明主、贤士,对于流浪的琴师而言,蒙德的那位女子想必兼为两者。

2.匣里龙吟:

典出《拾遗记》:

“帝颛顼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

颛顼为黄帝之孙,继少昊而主政,其玄孙即昆吾

昆吾在《原神》中为璃月神匠,“匣中”系列的三把武器均出于其手。

用典例: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翻译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蛀蒙尘,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翻译

无路请缨,不能为国御敌,生擒西夏酋帅,就连宝剑也在秋风中发出愤怒的吼声。怅恨自己极不得志,只能满怀惆怅游山临水,抚琴寄情,目送归鸿。

笔者的一点废话

有一部gal名为《刃鸣散》——剑客挥舞利刃时的破空之音,是用生命写就的绝唱,可惜宋朝苟且偏安的匣子,封住了曳影宝剑的锋芒,纵龙吟虎啸,也只落得蒙尘虫蛀、老于风月。惜哉,唯此物最欠荣光。

3.昆吾断虹

异虹裂空,日光贯虹,被认为是一种预示人间将有大事发生的天象。

典出《战国策·魏策四》: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

唐雎威胁秦王说: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光直冲太阳……如果一定要逼迫士人发怒的话,就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人全部穿上孝服——这就是现在的情形。

历史上被称为“昆吾”的东西很多,仅涉及到武器的就包括矿山、矿石、冶炼官与刀剑;大概这就是从产地到加工到产品再到客户的一条龙服务吧。昆吾,你好强大!

用典例:

“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仇归。”——沈彬《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笔者的一点废话

如果说昆吾铸枪的断虹异象,出于冥思得道的彻悟,成于铿锵不绝的淬炼;那么,对于一去不还的壮士而言,贯日长虹所昭示的,就是他们舍生取义的决心吧。

Stella——!!!

4.和璞鸢

和璞,即和氏璧,有“卞和泣玉”、“完璧归赵”两个典故

卞和泣玉,典出《韩非子·和氏第十三》: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

翻译

于是卞和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

完璧归赵,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用典例: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苏轼《梦中作寄朱行中》

“舍人固多奇,奉璧登章台。君王击缶罢,将军负荆来。”——晃冲之《戏李相如携妇还金乡》

笔者的一点废话

暴击副属性的五星长柄武器,简单易用的增伤机制,不受稀释的高额白字,朴实而强大的和璞鸢,正如一块未开的玉石,等待着第一个枪C的发掘。魈无疑将会是和璞鸢的卞和,但谁能够把和璞鸢从卡池里捞出来,使它完璧归魈呢?想必要请蓝绿色的修改器,来担任蔺相如了吧?

——不,这不是蔺相如,这是在以十五城易璧啊。

书籍篇

1.《天衡绝倒集》

绝倒,前仰后合地大笑;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宋·俞文豹《吹剑录》

2.《霖铃精选诗集》

雨霖铃,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相传为唐明皇李隆基,因悼念贵妃而作。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为婉约派词一大高峰。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此外,游戏中的书籍有一部分捏他了现实中的文学著作,将其中的故事和《原神》的世界观做了融合。就笔者发现的,包括:

古龙的《萧十一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谷川流的《凉宫春日的忧郁》、以及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有兴趣的,可以翻一翻背包里的书,大多数都很有趣。

地名篇

1.荻花洲

荻花,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形似芦苇,多用于烘托萧瑟的秋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2.望舒客栈

望舒,即月神,亦可代指月亮本身。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屈原《离骚》

3.灵矩关

灵,神圣的;矩,角尺,引申为法度。

“越八九於往素,踵帝王之灵矩。”——曹植《魏德论》

4.天衡山

天,至高的;衡,称量,引申为裁判权;

“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

5.奥藏山

奥藏,隐秘处、物产聚藏之所。

“左郁右邻窥奥藏,南浯北峄问奇镌。”——方回《次韵寄川无竭并送所撰旃檀林记》

6.庆云顶

庆云:祥云、显位

“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庆云见,喜气也。”——马续《汉书·天文志》

7.无妄坡、无妄引咎密宫

无妄:不测,意外;引咎:将过失归于己身。

“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易经》

翻译

很顺利,利于坚持下去。不正当的行为会带来灾祸,不利于向前发展。

笔者的一点废话

刷不出金色魔女套,你的意思是怪我咯?

8.渌华池、华池岩岫

渌,清水;岫,山峰、山洞。

“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9.瑶光滩

瑶光,北斗第七星,又称大熊座η,古以为象征祥瑞。

“瑶光之精,至和之珍;彩霞之色,景星之文。”——王洪《瑞象赋》

10.南天门

南天门,天庭的正门,直通灵霄宝殿。

在游戏中指的应是下图中“二山夹江,回合如门”的景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11.珠钿舫、海上盛珠钿

钿,嵌花首饰;舫,精致华丽的游船。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白居易《长恨歌》

12.孤云阁、孤舰履孤云

孤云,单飞的云朵,有孤独、贫寒、漂泊、隐逸之意。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人生归离复归离,借一浮生逃浮生。

“人生归离复归离,借一浮生逃浮生。”

嗯……这个应该不属于标题中所述的,传统意象与典故考据,不过出于对璃月的喜爱,笔者决定还是把它放进文中。

本诗出现于庆云顶之上的云中仙居,结合在奥藏山的突发任务,可以确定,仙居、遗字,还有仙跳墙的菜谱,都是留云借风真君所留下的。归离原中的“归离”一词,无疑是来自于“归终”与“钟离”二位魔神之名。而诗中的两个“归离”都可以理解为双关,既指作为地名的“归离原”,也可以作为动词,来了又走,体现了留云借风真君,对于自己不甘清闲,反复出入人世的自嘲;

同时,“浮生”一词也有两重含义

第一重:云中仙居由“浮生石”所筑,“浮生”,指的就是云中仙居;

第二重:“浮生”即是浮生本意,和“千手百眼之浮世”相同,指凡人聚居的社会。

“在我的人生中,我反复地出世入世,一次次来到,又离开归离原,有时候我又希望能够借着浮生石所筑的仙居,暂时逃离世俗的喧嚣。”

璃月后续剧情、地图开放后,若有新的有关内容,笔者将继续在此帖更新,感谢各位的点赞与支持。

前凉修罗场,就算是汉武帝唐太宗朱棣康熙来了,也活不过第一关

#头条创作挑战赛#

(前凉)

建兴四十二年,公元354年,此时处于中国的东晋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时期有个地方,叫做前凉,统治范围大概是河西走廊大部,都城是在今天的甘肃武威。

我们的故事开始时,前凉王朝的皇帝是哀公张耀灵,这是前凉的第六位皇帝。

《谥法》中说: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足见这位仁兄的命运不会很好。

的确,张耀灵登基的时候,只有十岁,是个妥妥的少年皇帝。

张耀灵有个叔父,是前凉的藩王,叫做张祚。

张祚这个人,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很快趁着小皇帝主少国疑,根基不稳,发动,废黜了张耀灵,自己当上了皇帝。

张祚,我们一般称为前凉威王,这是前凉的第七位君主。

张祚其人,可以说是残暴到一定份上了。

(前凉威王张祚 形象)

上午在朝堂里屠戮臣公,中午到民间荼毒百姓,晚上回皇宫里浮华享乐,顺带妃嫔,这其中大多数还都是自己的姑嫂和晚辈。

如此人神共愤的举动,很快引起了前凉国内的不满,前凉皇室里有位宗亲,叫做张瓘,时任枹罕太守,对张祚的恶行就十分看不过去。

枹罕,在今天的甘肃省临夏县,距离都城武威,并不算太远。

由是,张瓘大举反旗,可就带兵攻入了皇都。

对于整天作法自毙的张祚来说,他其实预见到了自己的溃败,但他没想到,自己命运的结局来得这么快。

《晋书》:祚按剑殿上,大呼,令左右死战。祚既失众心,莫有斗志,于是被杀。

数万士兵攻入都城,张祚独坐城头,按剑高呼,命令左右士卒死战到底,但此时他众叛亲离,已经没有人愿意再听他指挥了。

走投无路,或者说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的张祚到此刻只能束手待毙,终死于乱军之中。

张祚一死,张瓘获得大权,随即拥立了废帝张耀灵的弟弟张玄靓为新帝,前凉的历史,随着这一幕交替,进入了新的篇章。

老实说,张玄靓很懂事儿。

自己纯属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自己能当上这个皇帝,全靠张瓘拥立,所以他立刻任命张瓘为将军,总领军国大权,还拥有任免官员的权利。

(张瓘 形象)

说白了,张玄靓是大皇帝,那么这个在兵变中得势的张瓘就是二皇帝。

《晋书》:瓘兄弟强盛,负其勋力,有篡立之谋。

当年举兵的时候,张瓘还是个快意恩仇,不满张祚夺权篡位继而残暴统治的年轻人,但事到如今,他手握大权,居然很快也和张祚一样,生出了不臣之心。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张玄靓也姓张,我张瓘也姓张,你能做的了皇帝,我怎么做不了皇帝?

张瓘跃跃欲试,想要篡位登基,在这个节骨眼儿,朝廷里又蹦出两位路见不平的仁兄——宋混和宋澄。

宋混和宋澄,这是两兄弟,是前凉大臣,而且还是对主上比较忠诚的那种。

宋混宋澄一看张瓘要反,先发制人,引兵诛灭了张瓘,宋氏兄弟又成了前凉王朝的头号权臣。

大权独揽的张瓘是死了,但权力又被宋氏二人组所掌握,所以这一切对张玄靓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凉州的漫天风沙之下,坚实的皇宫在大自然的恶劣气候下历久弥新,张玄靓坐在君王的宝座之上,看着群臣匍匐在地,百官高呼万岁,但他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宋混 形象)

他把宋混宋澄兄弟都封了高官厚禄,顺便把自己手中所有的权力都交了出去。

作为废帝张耀灵的弟弟,张玄靓的年纪,也不过十岁左右,但在这轮番的权力斗争中,张玄靓却拥有了一份不属他这个年龄段的成熟。

他知道,想要在这充满血腥杀伐的修罗场中活下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离权力中心越远越好。

果然,宋氏兄弟中的宋混因病去世后,宋澄独木难支,很快又被朝臣张邕刺杀,张邕又成了新一任的权臣。

以往,在别的王朝中,想要做权臣,你要有势力,你要有政绩,你要网罗党羽,你要栽培人手,你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爬到你想要的位置上,然而在前凉,如果你想要做权臣,你只需要手起刀落,杀掉所有干涉你的人。

《晋书》:凉张邕骄矜淫纵,树党专权,多所刑杀,国人患之。

张邕当权之后的表现,也实在是有点不尽如意人,这位仁兄喜好滥用刑罚,对自己看不惯看不顺眼的人动辄就是下狱收监,折磨致死,这让前凉朝野对他都十分不忿。

(张邕 形象)

有不忿,那么就很快会有血案发生。

小皇帝张玄靓有位叔父,叫做张天锡,这位仁兄是个狠人,对张邕的做派十分不满,一直想要除掉张邕。

想法很好,但问题在于,张天锡没什么势力,没什么亲信,手里也没有兵权,想要和掌握大权的张邕较量,纯属厕所里开手电筒——找死。

不能武力兵变,那就得玩点阴的。

于是,张天锡找来了义士赵白驹和刘萧,在上朝的路上埋伏张邕。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如果能以这么低的成本刺杀张邕,除掉他的势力,那可就赚大了。

刺杀,是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上朝时间发生的。

(刺杀 形象)

张邕立在宫门口,正准备上殿,藏在柱子后的刘萧猛然跳出来,举刀便砍,没想到张邕反应十分迅速,啪一下很快啊,立刻就躲开了。

刘萧一刀不中,埋伏在另外一根柱子下的赵白驹又跳出来劈张邕,结果张邕还真是个练家子,又是啪一下很快啊,又被他给躲开了。

刘萧和赵白驹都是张天锡府上的人,张邕知道这是张天锡要收拾他,于是连朝也不上了,一溜小跑就回家了。

不过,张邕回家,不是因为惊魂未定要回家躲着,而是回家之后集结重兵,立刻包围了皇宫。

因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张邕和张天锡已经撕破了脸,面对意欲刺杀自己的张天锡,张邕只能杀掉他。

此时的张天锡,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他在皇宫里孤身一身,皇宫之外,是张邕的几千精兵,只要张邕一声令下,这帮士卒们冲进来,眨眼就能把他剁成饺子馅儿。

做人落到这种境地,我还是劝您别挣扎了。

然而,张天锡蓬勃的求生欲望,让他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位仁兄费劲吧啦的爬上了皇宫的最高处,只身面临着千军万马,强弓硬弩,充满而又声泪俱下的对着张邕的士卒们说了这么一段话:

《资治通鉴》:张邕凶逆无道,即灭宋氏,又欲倾覆我家。汝将士世为凉臣,何忍以兵相向邪!

(张天锡 形象)

权臣张邕!凶狠谋逆!他已经杀掉了忠良的宋氏兄弟,如今又要来颠覆我们凉州张氏!

我是皇帝的叔父!我的身上有天子的血脉!

诸位将士!你们都是凉州子民,你们都是我张氏的臣公,是天子的士兵,事到如今,却要把武器对准我么?

这一顿演说,真叫是惊动天下人,有振聋发聩的姿态。

包围皇宫的将士们一听张天锡这么说,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是啊,咱们现在包围了皇宫,要杀掉天子的叔父,那不就是和朝廷做对么?

咱们是前凉的臣民,是前凉的将士,咱们现在这么做,到底是正义之师,还是助纣为虐?

将士们的心理防线全线崩溃,他们丢盔弃甲,丢掉手上的武器,终于纷纷退去。

将士们崩溃了,待在家里等着好消息的张邕更加崩溃,他知道张天锡已经左右了舆论,把自己定义成了乱臣贼子,自己这辈子,就算是完了。

这位一代枭雄情急智短,拿起书房的宝剑,一抹脖子,死了。

前凉王朝巨变,然而小皇帝张玄靓还是没感觉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当年死了张祚,有张瓘。

后来死了张瓘,有宋氏兄弟。

宋氏溃败,张邕又粉墨登场。

现在张邕身死,叔父张天锡又成了独持大权的人物。

(前凉冲王张玄靓 形象)

那自己呢?自己还是那个没有人在乎,没有人当回事儿的傀儡君王。

于张玄靓来说,这个君王,他真是干够了。

整天提心吊胆,整天低眉顺眼,自己活生生的精神内耗了这么多年。

于是,小皇帝提出请求,想要把皇位让给叔父张天锡,然而,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张天锡的拒绝。

不是张天锡没有野心,也不是他是个良善之辈,而是因为,张天锡不会给张玄靓这个全身而退的机会。

小朋友,你的一生不是童话故事,乱世没有美好结局,你的命运,从你成为前凉君王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看来,你张玄靓无法承担这份重量。

《资治通鉴》:天锡使肃等夜帅兵入宫,弑玄靓...

生平七年,公元363年,张天锡指使他的马仔,当年刺杀张邕未遂的刘萧带兵冲入皇宫,杀害了张玄靓,这位前凉君王苦笑一声,从容就死。

临死前,他曾许下心愿,如有来生,惟愿不入帝王家,只做一个普通人。

历史上的中国大刺客:专诸刺杀吴王僚,彗星袭月

编撰:史遇春

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的途中,所看到的专诸,是这样一位侠士:

“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

后来,经过伍子胥的了解和打听,他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

于是,伍子胥与专诸结为至交。

伍子胥进见吴王僚,说了很多攻打楚国的好处,劝吴王对楚国用兵。

吴公子光听说了伍子胥劝说吴王攻打楚国的事后,他对吴王说:

“伍员那个人,我有所耳闻,他家的底细,我也了解地非常清楚。伍员的父亲和哥哥都是被楚王杀死的。伍员之所以劝说大王攻打楚国,当然有他自己的目的。他表面上是在为吴国打算,其实,心底里还是为了报他家的私仇。大王您要想清楚了。”

吴王听罢,又去了解了一下实际情况。他发现,吴公子光并没有说假话。于是,吴王就不再提伐楚的事了。

伍子胥对吴国的内政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了解。

经过多方打探,伍子胥清楚地知道了吴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的阴谋计划。

伍子胥心想:

吴公子光有一定的实力,既然他已有了谋夺王位之心,那么,未来借吴伐楚的事,可能需要公子光来实施。但是,眼下,那个公子光有夺取吴国王位的企图,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为了以后行事方便,伍子胥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说到这里,需要交代一下吴王僚与吴公子光的家庭背景与血亲关系。

话说吴公子光的父亲就是先吴王诸樊。

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叫余祭,二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

先吴王诸樊知道季子札贤明,就刻意不立太子。他想让弟弟们按照长幼次序把王位传下去,这样,既不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又可以达成最终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子札的夙愿。

先吴王诸樊死后,吴国的王位就传给了先吴王的大弟余祭。

余祭死后,按照兄弟相传的先例,王位传给了夷眛。

夷眛死后,按照先前的规律,吴国的王位本当传给季子札。但是,季子札却不喜欢当国君,他四处逃避,不肯就位。

国不能一日无君,没办法,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做了国君。

这样说起来,吴王僚就是公子光叔叔的儿子,公子光也就是吴王僚的叔伯兄弟(堂兄弟)。

吴王僚即位之后,吴公子光十分不满,他私下里抱怨说:

“如果按照父辈兄弟相传的次序,那么,季子札应当立为吴王;如果依循父子相传的旧例,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才对。”

正因为有此不满和怨恨,所以,吴公子光秘密供养了一批有智谋、有勇力的人,企图依靠他们,帮助自己取得王位。

吴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对他很是照顾,待遇优厚。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了。

这一年的春天,吴王僚趁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和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灊城;他还派延陵季子到晋国,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

楚国虽然在国丧中,但是军队并未示弱。

吴国发兵后,楚国也出动军队应对,经过较量,楚军最后断绝了吴将盖余和属庸的后路,使得吴军无法归还。

估摸着吴王僚的形势不妙,且军队在外受困,这时,公子光判断时机已经可以利用。

于是,公子光对专诸说:

“当下国内形势危急,这是个好机会,这个机会不能白白地丢掉。如果不去争取,哪里会有收获?僚不足以统领这个国家,我们现在可以动手,拿回王位。更何况,我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原本就应当立我为国君,是他们自己不安规矩出牌的。即便是按照父辈们兄弟相传的先例,即使季子札回来,我已经当了国君,按季子札的个性,想来他也不会废掉我的。”

专诸接过公子光的话,说道:

“王僚是可以杀掉的。就其亲属而言,他母亲年迈,孩子弱小,一点都帮不上他;他的两个弟弟虽然得力,但是,现在都带着军队在攻打楚国,何况的是楚队已经断绝了他们的后路,他们一时半会也回不了国。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吴国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采取行动,王僚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公子光听专诸这么一说,觉得事情可行。

于是,公子光马上跪下,以头叩地,对专诸说道:

“先生啊,我的身家性命,全寄托在您身上了。”

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下了好些身穿铠甲的武士,他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吴王僚也是小心谨慎的人,生怕有所闪失,他派出卫队,从吴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极其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于是,他就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来到吴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腹,迅速取出匕首,趁势狠力向吴王僚刺去。

可怜吴王僚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中了专诸的匕首。

专诸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侠士,出刀狠、准。

吴王僚当场就毙了命。

吴王僚的侍卫人员营救吴王不及,但是,他们杀死专诸,还是绰绰然大有余力的。

在吴王僚的谨慎侍卫人员杀死专诸的时候,公子光安排好的那些埋伏在地下室的武士蜂拥而出,全部消灭吴王僚的侍卫。

吴王僚被刺杀后,公子光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阖闾即位后,封专诸的儿子专毅为上卿。

据说,专诸刺杀吴王僚哦时候,事先已有天象征兆,也就是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即所谓“彗星袭月”。可惜,吴王僚没有注意到天象的暗示,否则,大刺客专诸能不能成事,还在未定之天。

附:关于专诸的相关评价

《战国策·魏策四》中唐雎言: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汉桓宽《盐铁论·论勇第五十一》有:

“专诸手剑摩万乘,刺吴王,尸孽立正,镐冠千里。”

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赞道:

“曹沫盟柯,返鲁侵地。专诸进炙,定吴篡位。彰弟哭市,报主涂厕。刎颈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夺魄,懦夫增气。”

历史上的中国大刺客:专诸刺杀吴王僚,彗星袭月

编撰:史遇春

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的途中,所看到的专诸,是这样一位侠士:

“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

后来,经过伍子胥的了解和打听,他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

于是,伍子胥与专诸结为至交。

伍子胥进见吴王僚,说了很多攻打楚国的好处,劝吴王对楚国用兵。

吴公子光听说了伍子胥劝说吴王攻打楚国的事后,他对吴王说:

“伍员那个人,我有所耳闻,他家的底细,我也了解地非常清楚。伍员的父亲和哥哥都是被楚王杀死的。伍员之所以劝说大王攻打楚国,当然有他自己的目的。他表面上是在为吴国打算,其实,心底里还是为了报他家的私仇。大王您要想清楚了。”

吴王听罢,又去了解了一下实际情况。他发现,吴公子光并没有说假话。于是,吴王就不再提伐楚的事了。

伍子胥对吴国的内政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了解。

经过多方打探,伍子胥清楚地知道了吴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的阴谋计划。

伍子胥心想:

吴公子光有一定的实力,既然他已有了谋夺王位之心,那么,未来借吴伐楚的事,可能需要公子光来实施。但是,眼下,那个公子光有夺取吴国王位的企图,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为了以后行事方便,伍子胥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说到这里,需要交代一下吴王僚与吴公子光的家庭背景与血亲关系。

话说吴公子光的父亲就是先吴王诸樊。

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叫余祭,二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

先吴王诸樊知道季子札贤明,就刻意不立太子。他想让弟弟们按照长幼次序把王位传下去,这样,既不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又可以达成最终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子札的夙愿。

先吴王诸樊死后,吴国的王位就传给了先吴王的大弟余祭。

余祭死后,按照兄弟相传的先例,王位传给了夷眛。

夷眛死后,按照先前的规律,吴国的王位本当传给季子札。但是,季子札却不喜欢当国君,他四处逃避,不肯就位。

国不能一日无君,没办法,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做了国君。

这样说起来,吴王僚就是公子光叔叔的儿子,公子光也就是吴王僚的叔伯兄弟(堂兄弟)。

吴王僚即位之后,吴公子光十分不满,他私下里抱怨说:

“如果按照父辈兄弟相传的次序,那么,季子札应当立为吴王;如果依循父子相传的旧例,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才对。”

正因为有此不满和怨恨,所以,吴公子光秘密供养了一批有智谋、有勇力的人,企图依靠他们,帮助自己取得王位。

吴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对他很是照顾,待遇优厚。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了。

这一年的春天,吴王僚趁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和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灊城;他还派延陵季子到晋国,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

楚国虽然在国丧中,但是军队并未示弱。

吴国发兵后,楚国也出动军队应对,经过较量,楚军最后断绝了吴将盖余和属庸的后路,使得吴军无法归还。

估摸着吴王僚的形势不妙,且军队在外受困,这时,公子光判断时机已经可以利用。

于是,公子光对专诸说:

“当下国内形势危急,这是个好机会,这个机会不能白白地丢掉。如果不去争取,哪里会有收获?僚不足以统领这个国家,我们现在可以动手,拿回王位。更何况,我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原本就应当立我为国君,是他们自己不安规矩出牌的。即便是按照父辈们兄弟相传的先例,即使季子札回来,我已经当了国君,按季子札的个性,想来他也不会废掉我的。”

专诸接过公子光的话,说道:

“王僚是可以杀掉的。就其亲属而言,他母亲年迈,孩子弱小,一点都帮不上他;他的两个弟弟虽然得力,但是,现在都带着军队在攻打楚国,何况的是楚队已经断绝了他们的后路,他们一时半会也回不了国。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吴国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采取行动,王僚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公子光听专诸这么一说,觉得事情可行。

于是,公子光马上跪下,以头叩地,对专诸说道:

“先生啊,我的身家性命,全寄托在您身上了。”

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下了好些身穿铠甲的武士,他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吴王僚也是小心谨慎的人,生怕有所闪失,他派出卫队,从吴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极其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于是,他就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来到吴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腹,迅速取出匕首,趁势狠力向吴王僚刺去。

可怜吴王僚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中了专诸的匕首。

专诸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侠士,出刀狠、准。

吴王僚当场就毙了命。

吴王僚的侍卫人员营救吴王不及,但是,他们杀死专诸,还是绰绰然大有余力的。

在吴王僚的谨慎侍卫人员杀死专诸的时候,公子光安排好的那些埋伏在地下室的武士蜂拥而出,全部消灭吴王僚的侍卫。

吴王僚被刺杀后,公子光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阖闾即位后,封专诸的儿子专毅为上卿。

据说,专诸刺杀吴王僚哦时候,事先已有天象征兆,也就是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即所谓“彗星袭月”。可惜,吴王僚没有注意到天象的暗示,否则,大刺客专诸能不能成事,还在未定之天。

附:关于专诸的相关评价

《战国策·魏策四》中唐雎言: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汉桓宽《盐铁论·论勇第五十一》有:

“专诸手剑摩万乘,刺吴王,尸孽立正,镐冠千里。”

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赞道:

“曹沫盟柯,返鲁侵地。专诸进炙,定吴篡位。彰弟哭市,报主涂厕。刎颈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夺魄,懦夫增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