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遂的意思古文(遂的意思古文及读音)

时间:2024-01-17 00:09:34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古汉语中的“就”字义项详解,从成语和例句轻松掌握

61.就

(1)接近,靠近,趋向

【成语】

移缓就急

移船就岸

行将就木

随行就市

去本就末

弃文就武

避害就利

半推半就

将计就计

【例句】

①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梁惠王上》)

②诚如是也,民归之,如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见梁惠王》)

③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活版》)

④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2)完成

【成语】

一挥而就

一呵而就

日就月将

一蹴而就

功成业就

不堪造就

草创未就

高不成,低不就

急就章

下笔便就

①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促织》)

②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③轲自知事不就,倚住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

④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⑤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3)登上

【成语】

束装就道

【例句】

①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简子默然,回车就道。(《中山狼传》)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4)就职,赴任

【成语】

陈力就列

就职视事

另谋高就

【例句】

①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

②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陈情表》)

③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

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陈情表》)

⑤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5)承受,接受

【成语】

从容就义

俯首(束身)就缚

明推暗就

束手就擒

洗颈就戮

半推半就

将计就计

弃文就武

避害就利

删繁就简

去本就末

随行就市

日就月将

骈首就戮:一并被杀。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②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报任安书》)

③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④使归就戮于秦。(《崤之战》)

⑤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6)变成,造成

【例句】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

(7)使成功,成就

【例句】

①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乐羊子妻》)

③轲自知事不就,依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

(8)介词,从,跟,到,向

【例句】

①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羽林郎》)

②余尝就老胥而求焉。(《狱中杂记》)

③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李愬雪夜入蔡州》)

(9)效法,择取

【例句】

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原毁》)

(10)从事,参加

【例句】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周容《芋老人传》)

(11)看,观赏

【例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入庄》)

(12)就着,依据

【成语】

因陋就简

【例句】

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芋老人传》)

【语义提示】

“就”,从京从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引申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思维导图】

古汉语中的“许”字义项详解,从成语和例句轻松掌握

115.许

(1)答应,允许

【成语】

多许少与

封官许愿

目成心许

以身许国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以身相许

【例句】

①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退秦师》)

②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⑤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赞同

【成语】

孤高自许

意气相许

【例句】

①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钩,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與薪。”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

②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传》)

(3)期望

【例句】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4)表示大约的数量

【成语】

日许多时

少许即可

【例句】

①庭院深深深儿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冯延已《蝶恋花》)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③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大铁椎传》)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⑤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⑥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黍许。(《核舟记》)

(5)处所

【成语】

何许人也

【例句】

①不知何许人。(《大铁椎传》)

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语义提示】

“许”由“应允”别人,再引申为“赞同”,引申为“期许”。再虚化引申位表示不能确定的零数。

又假借为“处所”义。

【语义提示】

《诫子书》单字解析60:及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今天,继续解析《诫子书》:“及”

及 jí

首笔撇画斜切起笔,然后转锋向左下行,略轻,写出撇脖后慢慢加重写出撇肚,过撇肚后快速向左撇出,注意不可一笔甩出;第二笔横折折折撇起笔斜切,然后向右上大抗肩,压撇笔起笔处而过,略轻,到位后稍抬笔锋然后顿笔向左下写“撇”,勿长,到转折处笔锋不离纸面向右连笔写撇,稍带弯度,出锋勿长,指向与首撇不同;最后捺笔舒展,从首撇里面起笔,然后向右下渐重行笔,到捺角处稍顿再向右缓抬笔锋收笔,捺尖略平。

至此,《诫子书》全文已经全部解析完毕。

人教版语文七年下册《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带答案,能下载)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及答案

  (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

  (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财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附阅读答案:

  (一)1.迟、晚,怎么,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3.年纪大,事务多。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二)1.幼时丧父,读书。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三)1. 这,离开,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四)1.不久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五)【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 闻 之 也 久 ②非 复 吴 下 阿 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8.翻译。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

  5.余闻之也/久 非复/吴下阿蒙

  6.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 B项代词 C项推托,借口/言语 D项表顺承/表转折)

  7.相当,符合 牵,拉或 “通‘攀’,牵,引”) 重新

  8.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 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 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鲁肃识人 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拟题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从孙权角度作答最多只得2分)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2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②父异( )焉

  ③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方法:

  目的:

  【小题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题5】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粗略的'阅读 (2)对… 感到诧异 (3) 同“攀”,牵,引 (4)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官

  注意(2)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为通假字。

  【小题2】略

  【小题3】方法:但当涉猎(1分) 目的:见往事耳(1分)

  【小题4】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习,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习勤奋,学有所成。学习使人进步等(2分)

  【小题5】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孙权”所说的内容来分析读书的方法以及目的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根据“吕蒙”与“方仲永”最后的结局来谈明白的道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联系文章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甲】[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8.解释下列词语。(2分

A.援疑质理:_________

B.刮目相待:______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余幼时即嗜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 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尝稍降辞色 蒙辞以军中多务

20.翻译下列句子。(3分)

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____________

21.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8.(2分)

A.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B.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9.(2分)B

20.(3分)(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处的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1.(3分)参考要点:(1)读书要动手(手自笔录);(2)要大量阅读(遍观群书);(3)借书要讲信用(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4)要质疑问难,虚心请教(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5)要有名师指点(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我弟子填其室);(6)学习要谦虚、恭敬(未尝稍降辞色;立侍左右);(7)学习要有严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