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秤座

捡拾的意思(捡拾的意思和造句)

时间:2024-01-24 19:45:05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湿地保护法即将实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29日在湖北武汉举办。 为增强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为COP14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大会执委会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了大会标识。 在湿地保护法实施前夕,大会执委会公布了初评的26部优秀标识作品进行公开评选,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图为部分入选的作品。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微信公众号)

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以下简称“湿地保护法”),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一部知识内容全面的科普读本,带给我们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丰富信息,描述了未来生活新的改变与机会。

丰富完善了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018年,湿地保护立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湿地保护法(草案)于2021年1月、10月、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3次审议。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以第10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5月11日,为即将实施的湿地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会议指出,湿地保护法贯彻了生态文明思想,把科学保护湿地的理念原则和有益做法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立足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修复,填补了我国生态系统立法空白,丰富完善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湿地、森林、海洋构成了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法充分认识到湿地在发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尤其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法律第二条规定,在我国,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在立法过程中,湿地保护法根据我国保护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了创新,界定了湿地的范围,而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水域和滩涂没有包含其中。法律专家们解释说,这一方面借鉴了国际公约的规定,另一方面也考虑了我国湿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保护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在最大限度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保护农业、养殖业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湿地与生态环境和当代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湿地保护法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地考虑了与其他相关法律条文的对接,比如,在江河、湖泊、海域进行的湿地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还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

都有保护湿地的责任

我国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资源众多,湿地分布广泛。我国于2003年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2009年开始又进行了历时5年的第二次调查。2014年1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达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

第二次调查结果也反映出我国面临着湿地面积减少、功能有所减退、受威胁压力持续增大、保护空缺较多等问题,尤其需要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和科技支撑,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保护法在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将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目标纳入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为此,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按照生态区位、面积以及维护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程度,将湿地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重要湿地包括国家重要湿地和省级重要湿地,重要湿地以外的湿地为一般湿地。重要湿地依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与此同时,即将实施的湿地保护法也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放到了法律条文非常靠前、凸显的位置,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的义务”,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湿地保护活动;提出“鼓励有关单位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参与湿地管护”;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符合湿地保护要求的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

在湿地保护法第七条中,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通过湿地保护日、湿地保护宣传周等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明确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营造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湿地保护法详尽而具体地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湿地保护意识。”“新闻媒体应当开展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湿地保护知识的公益宣传,对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2021年12月2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湿地保护法草案三次审议稿进行审议时,将草案第七条中原规定的“宣传”修改为“公益宣传”,显示了湿地保护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特点。

禁止向湿地

引进和放生外来物种

“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是湿地保护法确立的原则。规定“国家严格控制占用湿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需要,依法将湿地纳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或者自然公园。”

依照法律规定,建设项目确需临时占用湿地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湿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占用湿地期满后一年内,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恢复湿地面积和生态条件。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在以水鸟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地及其他重要栖息地,从事捕鱼、挖捕底栖生物、捡拾鸟蛋、破坏鸟巢等危及水鸟生存、繁衍的活动,都属于违法行为。

湿地保护法还具体规定,开展观鸟、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活动等应当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影响鸟类正常觅食和繁殖。

中国于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0年来,中国湿地保护经历了摸清家底和夯实基础、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的多个发展过程;随着湿地保护法实施,又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湿地保护法明确国家支持开展湿地保护科学技术、生物多样性、候鸟迁徙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此同时,法律也明文禁止向湿地引进和放生外来物种,确需引进的应当进行科学评估并依法取得批准。违反法律规定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

随着湿地保护法的实施,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将同自然资源、水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范围,并设立保护标志,国际重要湿地也将依法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定期对湿地类型、分布、面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

红树林和泥炭沼泽

受到重点保护

湿地由土地、水、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此次立法过程中,将保护我国重要的由红树植物为主组成的近海和海岸潮间湿地(红树林湿地)和有泥炭发育的沼泽湿地(泥炭沼泽湿地)作为湿地保护法一项重要内容。第三十四、第三十五条分别要求红树林湿地、泥炭沼泽湿地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将红树林湿地、泥炭沼泽湿地列入重要湿地名录或优先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依据法律规定,除因国家重大项目、防灾减灾需要,禁止占用红树林湿地或在泥炭沼泽湿地开采泥炭、擅自开采地下水,禁止将泥炭沼泽湿地蓄水向外排放;在红树林湿地禁止挖塘,禁止采伐、采挖、移植红树林或者过度采摘红树林种子;禁止投放、种植危害红树林生长的物种。对红树林湿地优先实施修复时,应当尽量采用本地树种。

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在红树林湿地内投放、种植妨碍红树林生长物种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违法开采泥炭的,应限期修复湿地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外并按照采挖泥炭体积,处每立方米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湿地保存了我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链接)

对调查成果的分析表明,我国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之中,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湿地是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

湿地净化水质功能十分显著,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为降解污染发挥了巨大的生态功能;同时,我国湿地储存的泥炭对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若尔盖湿地面积80万公顷,储存的泥炭高达19亿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

禁止下列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链接)

(一)开(围)垦、排干自然湿地,永久性截断自然湿地水源;

(二)擅自填埋自然湿地,擅自采砂、采矿、取土;

(三)排放不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湿地的废水、污水,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四)过度放牧或者滥采野生植物,过度捕捞或者灭绝式捕捞,过度施肥、投药、投放饵料等污染湿地的种植养殖行为;

(五)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第二十八条

深秋,肩头邂逅一枚落叶;却似乎一场早有安排的约定

邂逅,其实是上天早先的安排

独步街头,一片硕大的树叶不期然飘落在肩头。份量不大不小,但感觉分明;似乎还听到了“啪”的一声,清晰、轻脆。显然,是在提醒。自然地,心里生发出了一种茫茫人海匆匆过往里似曾相识却又久违了的亲近感。

停下脚步,捡拾起落叶,那清晰的叶脉里写满了春夏秋冬风露雨雪。

“生如夏花灿烂,死如秋叶静美”。端详着,思忖着,我知道,这是一枚老朋友般有着许多故事的落叶。我明白,地面不是你的目标,你怕尘埃辜负了你曾经骄傲的时光。我理解,虽然生命行将完结,你却要尊严高傲地收场。这不是可卑的固执,而是可贵的自重。

谢谢你,不期的落叶;谢谢你,将生命的终点站选在了我的肩头。遇上你,是你我的前世缘。今晚,我的某本厚书的扉页将是你理想的归宿!

摩挲着手里的树叶,思绪沿着纷乱的叶脉,多向发散。一枚普通的落叶为什么就会莫名地触动我那么多的心思呢,四十大几的人了,怎么会越活越矫情了呢?无以解释,我只好把它看作是与我的一种缘份。可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巧合,那么多的出人意外,那么多的美丽邂逅?

外出的列车上,几次眼神的碰撞,一老一少就攀谈了起来。卸掉了所有的伪装,摘掉了各自的面具,毫无所留,一身轻松。工作中的委屈,家庭里的不快,感情上的挫折,身体上的不适,事业上的困惑,生意中的起落……汩汩滔滔,“喋喋”不休。车到站了,意犹未尽,欲罢还休,告别的手握得格外紧。似乎,好久以来,没有这么痛快过,没有这么深入过,没有这么放松过。

然而,不用惊疑,不用诧异,这只是一场“注定”的相遇;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匆匆过往里,看似突兀,其实也属平常。萍水相逢,擦肩而过,回眸百媚,传奇异说,举不胜举。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贬官的白居易,正处“黄栌苦竹”的际遇,在萧瑟的秋天里,枫红叶又落,江寒友离别,“合该”遇上琵琶女,“忽闻水上琵琶声”,看似偶然,冥冥中也是必然,于是千古名篇《琵琶行》横空出世,动人心魂,唏嘘千载。

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来到流放地儋州。儋州地处现在的海南省西北部,地僻民穷,居民多为黎族。苏东坡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又年老体弱,连逢贬谪,此中滋味,有谁堪知。“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独完。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遗我吉贝布,海风今岁寒。”踽踽独行在海南的集市上,他遇到一个身形枯瘦,却精神饱满的山民。他看着山民,山民也打量着他,相互指画着,同时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两人热烈交谈,比比划划,叹息,击掌,言语不通,但两个人“聊”得好不热闹,惺惺惜惜的感觉一点不亚于亲人老朋友。临別,山民比划着把卖柴换来的木棉布赠送给苏东坡,意思是今年海风大天气冷,让他用以御寒。这该是一场奇遇了吧。谁人解释,只好看作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一场约会。

佛说,世上所有的果,都有因;所有的机缘巧合,都是冥冥中的注定。

那么,再次审视我和这枚落叶的邂逅,似乎也是一场上天提前安排好的约定。那好,就烦请你做我的一“枚”书签好了!愿人世间的每一场邂逅,都会被众生珍惜记取。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人物三题|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齐白石|归梦看池鱼

1月1日,是齐白石生日。

湘江边上弥漫着浓浓的晨雾,城郭若隐若现,挟裹着寒冬的一丝凉意。我的心绪还停留在跨年的淡淡忧伤里,带上行李箱准备返回湘西。有老师说:“今天是齐白石先生的生日,一起去齐白石故居吧。”

中途在湘潭市参观了齐白石纪念馆。纪念馆不小,展览的东西不多,一楼为齐白石生平简介,展有齐白石书画复制品以及做木匠时的部分雕版。二楼三楼竟然全为当代书画作品。尽管这样,我仍然细细体味着响在耳畔的话语:“在齐白石的身上,平趣和文人意识的奇特结合,使他的画在两个阶层均尽得好评。”“在齐白石的画中,拙气中蕴含着秀气,且秀气是根本,因为秀气即是雅气,即是文人气。”走到门口一块宣传牌前时,老师突然指着一幅荷花图说:“这是一幅荷花手卷,他们居然把它当成了条幅!”手卷是横的,条幅是竖的,横竖不分,不知道是粗心还是学浅。

我尤喜一枚印章:“归梦看池鱼。”问当何解,老师说:“人在北京有思乡之意吧。”远离湘潭,定居北京后,齐白石常怀浓烈的乡思、乡情,对故乡的山水、田园、故居,梦绕神牵,也往往在印语中表现出来,又因为他熟谙古典诗词,本身又是诗人,故常将前人和自己的诗、文辞句刻入印中,往深里去,“归梦看池鱼”也可以说是出自于陶渊明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说到北京,老师接着讲故事:“1949年后,齐老寄信回老家,信封上的地址仍旧习惯写道‘中国长沙湘潭’,邮政工作人员说寄不了,齐老就说以前都是这样寄的,现在怎么寄不了呢?———我亦好奇,老师就讲到齐白石的另一枚著名印章,即‘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湘潭过去属于长沙府管辖呗。”

淡淡的笑,似乎也滉滉弥漫淡淡的惆怅。

午后,车子又继续行驶在乡间小道。路上颠簸,车子如是摇篮竟使我睡着了,醒来时已到星斗塘。走下车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池塘,池塘那边是一栋黄土瓦屋,屋后幽林修竹。走到池塘边,看到一塘枯荷,有的还支楞着半张干枯荷叶,有的挂着一个老莲蓬,吸人睛目的是荷下的红鲤鱼,三五一群,游来游去,搅起一圈又一圈涟漪。我没有忍住,情不自禁感叹:“这不就是归梦看池鱼吗?”

这天虽是元旦,来齐白石故居的,除了我们几个,也就是当地美术馆的一行人,总共也不过十余人。管理员是一位中年妇女,穿一件蓝色羽绒服,在黄土屋前很像一朵亮丽的花。她听说我们是专门从长沙赶来的,顿然笑了起来,热情地帮我们拍摄合影。她介绍说房子是复修的,唯有大门右边的一棵树是原来的,树龄可能比齐白石还大。故居前后,错落生长着有五六棵树,左边这棵树并不粗壮,冠及屋顶,树径还不到一尺,叶子簇生,枝叶间挂着一串串小果子。我问这是什么树。她说了几遍见我还是听不懂,就用笔在手心写了两字———错树。有这种树吗?她说湘潭人就这么叫的,齐白石早年做木匠时所用的刨子就是错树做的。后来,有人告诉我说,错树是方言,树的学名叫柞树,柞树有南北之分,在北方又叫橡树,在南方则是类似于红木的珍贵树种,长得很慢,质地很硬。齐白石的刨子,我在齐白石纪念馆看到了,由此又想起他的印章,与木的内容有关的印章很多,比如“木人”、“木居士”等。或许,也可以说是这柞树成就了大匠之门。

故居中为厅堂,祭祖台下有人敬献了一束腊梅,插在玻璃瓶里,黄色小花又热闹又清寂。向右即是齐白石卧室,再往右,厢房临窗是一尊齐白石半身铜像。窗外就是那一棵百年前的柞树。我的包里临时带有小半瓶老酒,正好用来祭祀齐老爷子。管理员竟也允许。站在铜像前,老师打开瓶盖,往地上倒了三回,说:“齐老先生,今天是您老人家135岁的阳寿,也是您去世65周年,您老出身虽然贫寒,但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和世界上任何艺术大师相比,都毫不逊色!”每个人都敬了酒,到我时,我一边敬酒一边在心里默念:“齐老先生,我不是学绘画的,但从小有一个美术梦,所以我也看您老人家来了……”痴痴迷迷,恍恍惚惚,有老师轻喊一声:“好了,别让齐老先生喝醉了!”

故居旁边有一畦菜园,种有青菜白菜萝卜,且长势很好。后人常言齐白石八九十岁还喜欢年轻女子,岂不知道他一生深深感激且怀念在星斗塘养猪种菜的原配妻子陈春君。在齐白石12岁那年,他的父母便为他娶了贫家女陈春君为童养媳。陈春君比齐白石大一岁。一进齐家,这个女孩子就帮助婆婆煮饭洗衣,从早到晚手脚不停地劳作,深得全家人的喜欢。齐白石19岁那年,父母为他和陈春君圆房,正式结为夫妻。婚后,陈春君任劳任怨,喂猪养鸡,料理家务。后来齐白石改行习画,陈春君也全力支持。1919年,因家乡盗匪四起,57岁的齐白石逃难北京。陈春君带着孩子留在家乡。考虑到齐白石只身在外,生活无人照料,是她为丈夫物色了18岁的胡宝珠。1940年,陈春君病故,齐白石悲恸欲绝,自述回忆:“春君自十三岁来我家,熬穷受苦,我在北平,卖画为活,北来探视,三往三返,不辞跋涉。相处六十多年,我虽有恒河沙数的话,也难说尽贫贱夫妻之事,一朝死别,悲痛刻骨,泪哭欲干,心摧欲碎,作了一幅挽联:怪赤绳老人,系人夫妻,何必使人离别;问黑面阎王,主我生死,胡不管我团圆。”

我曾问老师,关于齐白石的书哪本最好,回答是《齐白石自述》。而这一本书里,多半是回忆齐白石五十五岁到北京之前与陈春君以及父母、儿女一大家子的生活,在他的自述里,陈春君勤劳、善良、识大体、体贴人,与其相伴是一种尘世无怨无悔的爱。于此,我想到宋朝的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此情真意挚,正是因为苏东坡娶原配夫人王弗时正当18岁的少年,即所谓“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其实,在我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就是在最好年龄陪伴自己的那个人。

齐白石故居除了右边那一棵百年柞树,左边还有一株老梨树。我喜欢梨树,尤其喜欢一树雪白梨花,梨花簇生,花瓣柔柔薄薄透亮,“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真惹人相思。齐家这棵老梨树,也不太粗壮,斜斜前生,三四枝桠密生细细枝条,可以想见几番春风春雨之后花开满树的情形,又清寂又热闹。齐白石自刻有一枚印章“为客负梨花”,默念印语,顿然感觉画面开拓而情意缠绵。然而,只有看到故居的老梨树,且捧读《齐白石自述》,方才能够真正懂得这句印语:

一九一四年,我五十二岁。雨水节前四天,我在寄萍堂旁边,亲手种了三十多株梨树。苏东坡致程全父的信说:“太大则难活,小则老人不能待。”我读了这篇文章,心想:我已五十二岁的人了,种这梨树,也怕等不到吃果子,人已没了。但我后来,还幸见它结实,每只重达一斤,而且味甜如蜜,总算及吾之生,吃到自种的梨了。

印文:归梦看池鱼

五年后,齐白石离开湘潭去北京发展,陈春君带着儿女株守家园,这一别便从此离开家乡,离开妻儿,他在自述时深深慨叹:“当时正值春雨连绵,借山馆前的梨花,开得正盛,我的一腔别离之情,好像雨中梨花,也在替人落泪。”

这一树梨花,尚且让齐白石如此眷恋,又何况那个年年在梨树下看花摘梨的女子呢?

离开前,我走到池塘边上拾捡了一个小白石。池塘另一边有女孩在绘画,绕过去看,她是支着架子画油画,画面上就是眼前的齐白石故居,房子、池塘、庭树,所不同的是在院子里还画了一个在树下凝望的旧时女子。

旧时女子在梨树下也该是年年守着屋前的池塘,守着一池塘里的荷,一池塘里的鱼。

而她凝望的人啊,归梦看池鱼。

张充和|梅雨的忧伤

这一场雨,旬月不断。

风雨湖里,从莲叶何田田到灼灼荷花瑞,雨气空而迷幻,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潮湿了一个季节。我也在小院植荷,清明时从乡下寻来一方老石槽,遂移植了去年赶集时买的红荷和白莲。还有虎耳草、兰草。还有一株盆栽白梅。莳花弄草,渐渐懂得雨水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也就经常在小院摆放几个坛坛罐罐接雨水,檐牙如许,雨花时堕,满载着深深的板石巷弄的梦。

雨天夜读,文中写及《清嘉录》时有“梅水”一条:“居人于梅雨时备缸瓮收蓄雨水,以供烹茶之需,名曰梅水。”恍惚间,这一场无休无止的梅雨倏地清致迷人。透过二楼玻璃窗,一株白莹欲滴的栀子花,半掩着对面紧挨的屋檐,片片黑瓦,洗过似的光亮。院落里的一株芭蕉下,浸雨阶缝生出青苔,湿滑地上置着大肚水缸,漂着些枯败的植物茎叶,蕉叶滑落的、檐花滴落的雨水,在缸里乐此不疲的争相破开水纹……

梅雨烹茶,是一壶梅花点茶。

这是我做的一款花茶。梅雨之前,春寒料峭,梅花一树一树绽放,数尽万般花,不比梅花韵,爱梅人就填了一阙《点绛唇》:“片玉纷来,寻幽心事今番了。微波渐杳,堤畔冰痕皎。丝柳风轻,破蕊梅花小。湘江绕,山中含笑,可似去年好?”

在这阵浮动的暗香里,可以绝望地思念某个人。我突然想到学古人自制“梅花点茶”:梅将开时,摘半开之花,带蒂置于瓶,每重一两,用炒盐一两洒之,勿用手触,必以厚纸数重密封置阴处,次年取时,先置蜜于盏,然后取茶二三朵,沸水泡之,花头自开而香美。———我摘的都是白梅花苞,摘一塑料袋装一大盘子,按一两炒盐一两梅花装瓶,却只装满一个拳头大的瓶子。

梅雨淅淅沥沥,时落时停,时停时落。当塑料瓶的梅花缩至大半瓶时,我就取一壶澄清两日的梅水烹茶,没有置蜜于盏,而是先沏了一壶雪片单枞,茶汤清莹透亮,取梅花三五朵泡之,骨朵儿像心事束缚已久瞬间便幽幽绽放开来,雪落如梅,梅开似雪,香气依旧是细嫩的。

花事如人事,清淡里隐约剪不断的宿契,就像两个清净如水的人,现世里一场相遇。

那天,是6月18日,我也取梅水泡梅花点茶,手机刷屏时看到网络消息报道102岁的张充和先生在美国去世,吃惊而沉痛,有些不能接受。张老的经世阅历就是一部生动的文学史和生活史,她的学识才华就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写照和缩影。她的离世,让人在悲痛之外还有种深长的文化惆怅感。稍感安慰的是,得知她是在平静的安睡中离开的。

我是在迷上沈从文的时候,就迷上了张充和。我15岁时想学美术而去了凤凰读书,在渐渐熟悉沈从文作品的时候,也渐渐熟悉以诗书画昆曲“四绝”的张充和,每次去凤凰听涛山都会情不自禁地摩挲五彩石上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句尾四字“从文让人”,不仅透射出沈先生一生的高风亮德,也使人感觉到张家这个四妹是懂沈二哥的,真正地懂得。

几年前,我偶然在书肆翻到一本《古色今香》,为张充和题字选集,劲秀笔力、优雅书法,其中有她题签的《沈从文全集》,让我想起那一套二十多册的全集,书大盈掌,素雅封面,唯有书名题签的那一行楷书,像一朵朵梅花,清逸、秀洁。原来,1988年沈从文去世后,不少出版社都重印了他的旧作,无论是全集还是选集,或者是纪念沈从文的文集,大多由张充和题写书名。

后来,我才得知,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百岁张充和作品系列”除了《古色今香》,还有《曲人鸿爪》、《天涯晚笛》。特意跑了几家书店,把两本书连同《张充和诗书画集》一起买了回来。捧书而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就有一位慈眉善目的百岁老人,聚精会神地绘画题签,柔情清婉地抚琴唱曲,神色迷离地讲述往事。

从书中得知,张充和有一方印章,是清代篆刻大家杨澥的作品,文曰“梅花似我”。她就常用这个闲章,画一枝清逸墨梅,闲闲地生活在幽雅的古情古意之中,在中国时可以如此,在美国也可以如此。在耶鲁那个院子里,张充和养猫养狗,种植牡丹、芍药,栽种瓜菜、葫芦,还在草坪边角种植了一片青竹和一片中山陵香椿,就是这样,她也有遗憾,因为她最爱的梅树移植到这地方却一直不开花。

花花草草在女人心里都是有灵魂的。张兆和是张充和的三姐,也就是沈从文的夫人,在沈从文去世后,她一边整理沈从文的遗稿,一边在阳台上重新建起一个小花园,精心侍弄花花草草,给它们起名字,用的是沈从文书里那些可爱的女孩子的名字。她最心疼一盆虎耳草,来自湘西,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这是沈从文喜欢的草,也是《边城》里翠翠梦里采摘的草。1992年5月10日,张兆和率领全家送沈从文回归凤凰,一半骨灰葬在听涛山五彩石下,一半骨灰撒入绕城而过的沱江清流,陪伴沈从文骨灰一同贴山近水的,是她积攒了四年的玫瑰花瓣,以致沱江水面漂起了一道长长的美丽花带。

仅隔一年,即1993年10月下旬,张充和与丈夫傅汉思漂洋过海回到中国,又转山转水来到凤凰祭拜沈从文。那年,我还在凤凰读书,凤凰旅游远不如现在这么火热,古城古街古巷子清清静静的,一脚伸进去半天转不出来。听涛山更是环美幽丽,沱江通脉,清滢秀澈,岩泽气通,如珠走镜,似仙境也。张充和夫妇爬上半山腰伫立在五彩石前,轻唤一声“沈二哥”,泪水就哗哗流了出来。这是张充和夫妇唯一一次凤凰之行,激动之情难以忘怀,她一呵气填了五首词,《张充和诗书画集》就记载了第一首《题沈从文墓》:“凤凰好,山水乐无涯。文藻风流足千古,苗家人是一枝花。此处最宜家。”沈从文是凤凰县人,这里是他的家。但是,墓在这里,才是真正的用意———永远的家。

冥冥然中许是有一种机缘,长满虎耳草的听涛山,就从那年开始满山遍野种植了梅树,有白梅、腊梅,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入山口种植了一株红梅,逸逸斜生在路坎上,老树虬枝绽放的是真山真水之间的留白。

张充和去世后,友人纪念撰文赞其为中国传统文化遗存海外的一株梅花。她永远也不知道,我每天都会去的风雨湖畔有一所沈从文纪念馆,纪念馆前面有一大片梅林,花落时候如雨,真乃古色今香。

时已夏至,梅雨依旧在下,潮潮湿湿弥漫起一缕忧伤。

杨绛|五月的离情

五月,梅雨。

周日黄昏习惯性地走到风雨湖,看荷叶满塘,看梅叶成荫,看沈从文纪念馆前三三两两学子。将暮未暮,天色突然灰暗下来,我便知道又要下雨了。雨落雨停,雨停雨落,我不由地想到去年这个时节去世的张充和先生,心里自认为最懂沈从文先生的就是这位张家四妹。

是夜凌晨忽醒,窗外雨声淅淅沥沥,却在微信里看到朋友说妈妈去世了。

朋友的妈妈知道张充和,也在美国住过一段日子,常穿一身金丝绒旗袍,美丽、端庄、优雅。我没有想到她老人家也会在梅雨季节离开。不知道怎么安慰,朋友早上还与我说妈妈挺过了危险期,自己准备翌日早上飞机赶回的。

生活中,我没有与朋友妈妈晤面。三年前与朋友约见,在我赶到那天,朋友却飞到另一个城市,因为妈妈被检查出癌症晚期。3年里,总见到朋友南来北往地飞,陪妈妈回乡,陪妈妈过生日,陪妈妈看病,陪妈妈住院……朋友平时喜欢摄影,也就记录了妈妈从美丽端庄优雅到被病情折磨成瘦骨嶙峋,一帧一帧照片看到一个女人迅速人老珠黄,看到一个老人慢慢走向死亡,看得使人心里疼痛,甚至祈祷自己老了千万别生病,人老生病根本就是自己折磨自己。

半个月前,朋友突然告诉我说妈妈危殆,再看到其传来的照片时,唯见一只或者一双很是纤细的手,说是妈妈太瘦了,自己不忍心拍摄。后来,又告诉我说每天都有一群徒自发到妈妈病床前祷告,妈妈渐渐得于平静,最后皈依。妈妈自己签字出院后,朋友也由此外出参加会议。我听得泪水夺眶而出,徒祷告的情形何其熟悉啊,却无法告诉朋友,该是徒们悄然得知病人大限已到,将不久于人世。

这一场雨,三天三夜仍旧淅淅沥沥。

5月25 日,午后自沏了一壶月光白。记得朋友曾说第一次喝月光白失眠,而我却喜极这款茶。伏案改文,一壶清淡的茶,一篇万字的文。此时网上有消息说105岁的杨绛先生去世了。我扭头望向书柜,底下正中是《一寸千思》,纪念钱钟书先生的一本书,正文前面刊载数十张照片,有“我们仨”,还有杨先生与钱先生诀别,“再看一眼,再看一眼”,今年又是谁这样与杨先生诀别呢?默想,落泪。

我喜欢张充和、杨绛这样的一代才女,喜欢叶嘉莹、扬之水这样的一辈学人,且随着年岁渐增,愈发感觉喜欢这些称为先生的女子。“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我从先生身上不仅学习欣赏才情,还学习欣赏品质,从而懂得她们才是真正的优雅女子。

就像书柜上摆放着张充和先生的一套书画文集,我也有杨绛先生的几本书,比如《我们仨》《杨绛散文》等。朋友读书尤敬钱钟书先生,总是言及这个“文化昆仑”在1972年那个难以保存的时代用文言写就《管锥篇》。我读不了这部文言巨著,但知道钱先生曾在文章里讽刺过我们湘西的沈从文先生。其一是中篇小说《猫》:“他在本乡落草做过土匪,后来又吃粮当兵,到上海做流氓小兄弟,也曾登台唱戏,在大饭店里充侍者,还有其他富于浪漫性的流浪经验,讲来都能使只在家庭和学校里生活的青年摇头伸大拇指说:‘真想不到!’‘真没得说!’他写自己干这些营生好像比真去干它们有利,所以不再改行了。论理有那么多奇趣横生的回忆,他该写本自传,一股脑收进去。可是他只东鳞西爪,写了些带自传性的小说……”这个小说,秉承了钱钟书的一贯风格,嬉笑怒骂,颇能解颐。小说里的曹世昌,影射的就是沈从文,很多熟悉沈从文的人,看了此小说,都认为写绝了。然而,生活中,两位先生在一个小区住了20年,私交很不错。钱先生惜时如金,沈先生最为理解,春天的时候,湘西送来了新茶和春笋,沈先生拿几包放在钱家的门前台阶上,回来打电话告诉他们开门自己拿。

沈先生去世后,夫人张兆和先生整理其文集时感慨:“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三五年过去,当有人拿着沈先生的照片给她看时,她说,认识,但想不起来是谁了,或许在潜意识里她想将他遗忘。其实,张兆和先生也是一位才女,但婚姻生活似乎湮没了她的才能,大家忘记了她的小说也曾写得极好。

相比之下,杨钱的爱情似乎多了一些温暖。一起生活的63年,她与他比赛读书,比赛做学问,他们的灵魂站在了完全平等的高度。我捧读《我们仨》,不去碰触丧女丧夫的悲痛,翻阅她的回忆便能知道她是多么的爱着钱先生,她是他的妻子、情人、朋友,除此之外,还是他的“母亲”。她第一次做虾,看到虾被刀切时会抽搐,心有余悸,问他可不可以不吃虾。他撒娇说,不,我要吃虾。于是,她莞尔一笑,继续做虾。她生女儿住院,他第一天来探她,说,我打翻墨水瓶,弄脏了房东太太的桌布。第二天说,台灯坏了。第三天说,门轴两端的钢珠掉了。她一律回答“不要紧”。果真,她回家后,桌布变白了,台灯、门轴也统统修好。而这样的一个女人,在丈夫的《围城》一书刚刚出版时,她已是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被陆续搬上舞台反响强烈,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晚上,我在微信翻阅悼念杨绛先生的文章时,朋友发了一篇《写在妈妈葬礼上的话》,言及妈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皈依教,引用了《约翰福音》第12章23—24节:“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我是无神论者,但尊敬有宗教信仰的人。一粒麦子落在地上实实在在触动我重新思考死亡,生即死,死即生,杨先生没有宗教信仰,105岁的人生圣洁如莲,就想起大家言及杨先生的去世纷纷说:“‘我们仨’又在一起了。”

杨绛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话:“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五月的离情,莲花凋谢了,我们是留在世上的莲子。

2019小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项链》知识点+图文解读

知识点

一、我会写

白bái(白色、白花、雪白)

的de(花的、白的、红的)

又yòu(又大又红、又细又长)

和hé(和好、和平、你和我)

二、我会认

蓝lán(蓝天、蓝色、天蓝)

笑xiào(大笑、笑声、欢笑)

着zhe(走着、说着、看着)

向xiàng(方向、风向、向阳)

贝bèi(贝壳、宝贝、海贝)

娃wá(娃娃、男娃、女娃)

挂guà(牵挂、挂念、挂着)

活huó(干活、活动、生活)

金jīn(金子、金黄、金色)

三、认识新偏旁

禾:禾木旁,“禾”做左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带“禾”的字有“和、利、种”等。

四、多音字

着zhe(笑着)zhuó(着落)

落luò(落地)là(落下)

五、近义词

捡起——拾起 快活——快乐

六、反义词

长——短 软——硬 迎——送

七、理解词语

浪花:波浪激起的四溅的水。

沙滩:由于沙子淤积形成的沿水边的陆地或水中高出水面的平地。

项链:戴在脖子上垂挂胸前的链形首饰,多用金银或珍珠制成。

脚印:脚踏过后留下的痕迹。

八、句子解析

1.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这是拟人句,写出了浪花的调皮,饱含着作者对浪花的喜爱之情。

2.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写孩子们用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表现了小娃娃的聪明可爱。

3.快活的脚印印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指孩子在沙滩上行走时留下的一串串脚印,沙滩是黄色的,踩出的脚印也是黄色的,所以说是“金色的项链” 。

九、问题归纳

1.大海有什么特点?

大海是蓝色的,而且非常辽阔。

2.“彩色的项链”是用什么做成的?

“彩色的项链”是小娃娃用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的。

3.“金色的项链”指的是什么?

“金色的项链”指的是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脚印。

十、课文主题

本文写小娃娃捡拾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而他落在沙滩上的脚印,成为大海金色的项链,充满童趣,表现了小娃娃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的项链指什么?

大海的项链是孩子们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

2.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金色的沙滩 金色的太阳 金色的稻谷

雪白的浪花 雪白的床单 雪白的墙壁

快活的孩子 快活的小鸟 快活的青蛙

图文解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