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水瓶座

两方一土(两方一土怎么读)

时间:2024-01-15 19:50:47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秀才写对联暗骂土财主,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对得更绝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读过这首诗的朋友,一定会好奇,“新桃”与“旧符”为何物?其实“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对联”。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马上就要迎来新年了,我们要把去年写的对联撕下来,换上一幅新对联。可见,对联在古人生活中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当然,对联的意义并不仅仅代表着节日,它也可以用来表达情怀,对心上人的爱意。更甚至,对联还能够骂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用对联骂人的故事。

对联的基本结构

对联又名“桃符”与“楹联”,大多悬挂在亭台楼阁的楹柱之上,现今常常贴于大门两侧。对联是一种对偶的文学形式,讲究音韵和谐,对仗工整。

古人常写对联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这其中,春联则是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当然,对联也不能随便对,不可能天对花,虫对树,鸟对猫,这其中的学问可就大了。

一般来说,“春花对秋月”、“书山对学海”、“镜中花对水中月”,由此可见两者需得有些关联才可以互相对应。另外,对应没有固定一说,不是说春花只能对秋月,只要两者在意蕴上贴近,在内容上有关联就可以。

简而言之,对联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简单而且寓意深厚,所以才会受到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守护。

在之乎者也的封建社会,我国涌现了大量的文学才子。对这些文学才子来说,对对联就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所以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对联财富。

这些对联到现在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例如陆游的“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以及苏轼的“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这些历史名对在如今也是熠熠生辉,值得一提的是,名对虽然好,但相比于对联本身而言,比它更有趣的则是对联背后“隐藏”的那些故事。

历史上就曾经有这样一幅对联,整幅对联无一个脏字,得知其中的含义后,却能让人气得七窍生烟,至今依然存在。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土财主打肿脸充胖子

古时候,有一位土财主,他家十分富有,良田百顷,奴仆成群。这位土财主平时也十分跋扈,经常抢夺百姓的土地和粮食。曾经有一次,他的仆人们在耕作时,不小心越过了边界。

原本只要赔礼道歉,退回自己的农田继续耕作就可以了,可是这位财主不依不饶,本就是他们做错事,可是财主睁着眼睛说瞎话,非说这块土地本就是他的。

两方人争不出输赢,就告到了县官处,谁知道这位财主早就买通了县官,最后把受害者打了一顿不说,还夺走了人家的土地。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导致当地的敢怒而不敢言。

就这样,过了几年,土财主依旧是横行霸道。都说人拥有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就想去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这位土财主没有的就是文化了,他大字不识几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

古时候,百姓们对文人特别推崇,土财主就又动起了脑筋,他想写一幅绝妙的对联贴在自家的楹柱上,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说他胸无点墨了。

可是,土财主毕竟没有文化,他提笔想了三天三夜,也写不下一个字。于是他就贴出告示,找寻文人雅士来给自己写对联,并且承诺只要写得好,一定给予丰厚的酬金。

此告示一出,一些秀才们就跃跃欲试,可是他们也知道这位土财主的脾气秉性,就怕对联写错了,反而还惹得一身骚。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人敢上门,帮他写对联。

这时一位清高的秀才看到了这则告示,又想到了土财主的为人处世,他马上想出一计,既能捉弄这位财主替百姓们出气,又能拿到一笔赏金。

历史上的名对

不久后,秀才敲响了财主家的门,仆人一听他是来写对联的,连忙把他迎接进去。秀才进去财主家后,并不急于写对联,而是东转转,西瞧瞧。

不管财主问他什么,他都拧眉深思,装出高深莫测的样子。土财主内心十分窝火,可是想到对联,他又忍了下来,只想等他写完对联之后,再来对付他。

转完一圈的秀才说:“要写对联十分简单,可是这些对联都不能彰显贵府的气派,只有沐浴斋戒方能汇聚灵气,才能写出精妙的对联,”土财主就下令全府一起沐浴斋戒三天。

对于平时吃得肥腻流油的财主来说,吃素可真是折磨了,不过他还是忍下来了。三天后,秀才把大家都叫到大厅,高声地告诉所有人,昨天晚上文曲星入他的梦中,已经把这幅对联告诉了他,只是仙人出手必得一字一斤。

土财主听了两眼一翻,差点昏厥,可当时的人对于神仙本就敬畏,即使知道是假的,也不敢放肆,土财主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时秀才展开白纸,拿起毛笔,蘸上墨就开始奋笔疾书。

一会儿,这幅对联就写好,他告诉土财主,自己只是神仙的媒介,这幅对联可是上天赠与财主的,赶紧贴上吧。土财主得了对联,忙把金银奉上,秀才拿着银钱,开开心心地走了。

随后,土财主也命人将对联贴在楹柱上。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可是自从贴了对联之后,路过土财主家门前的人总是会露出讥笑,时间一长,再没有文化的人也意识到不对了。

终于有一天。他们抓住了一个嘲笑财主的人,就问他:“这幅对联乃是上天所做,你们为何讥笑,是否对上苍不敬?”过路人哪敢回答,只能哭泣着求饶。

土财主就更愤怒了,无奈之下,路人才告诉他:“这对联是在骂您呢”那么,这幅对联到底是什么内容呢,怎么就在骂财主呢?原来,这幅对联上书“一二三四五六七”,下书“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样一幅对联,看似文辞朴实,意蕴深长,但是仔细一思索,发现两联都漏了一个字,上联少了“八”下联少了“耻”,这不就是“王(忘)八无耻”之意。

果然,文化人骂人才是最厉害的,被骂了还乐呵呵的不知道。而对联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因为对联发生的趣事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故事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探索了。

听,水稻拔节生长的声音——记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黄金村第一书记严清华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巡村,是严清华23年来除出差之外雷打不动的早课。8月27日早上6点50分,记者跟随严清华巡村。他跨上小摩托车从家里出发,来到有机水稻田边,沐浴着霞光的稻秆儿拔节生长,一群鸭子在稻田里觅食,这是严清华眼中最动人的美景。“一天不到田间地头去,我心里就发慌。”他对记者说。这些年,他骑坏了3辆电瓶车,3辆摩托车,这是第7辆。

眼前这个面色黝黑的“老农民”,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黄金村第一书记。他总是未开口先笑起来,给人感觉十分好打交道。

村民们告诉记者,白天甭想在办公室找到严书记,他不是在田间地头察看苗情,就是去村民家串门唠嗑,遍村儿找不着他,那就是外出推销农产品去了。

夜里去村委会,一准儿能见到严清华。夜深人静,他在办公室读书看报、整理民情日记,直到11点后,办公室的灯才会熄灭。他办公室的柜子里,整齐地码放着23年来写的50多本民情日记和工作笔记,合计有300多万字;还有三本“硬碰硬”考出来的证书——高级农艺师、高级农民经纪人、合作社高级管理员,这在农村干部中并不多见。

翻开一本“民情日记”,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想得要比群众全,干得要比群众早,吃苦要比群众多。”这句话成为黄金村村委班子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准则。每当农忙时节,村干部们挽起袖子、卷起裤腿,开着插秧机耕作在田间地头;新米上市,他们纷纷背上电饭锅、新米、米乳饮料外出推销。

靠着这股子拼劲,昔日的省级深度贫困村不仅成功“摘帽”,而且村集体资产达9300万元、集体年收入470万元,全村2630个村民年人均收入2.98万元,23年来分别翻了1000多倍、200多倍、18倍。

“严书记为村子发展吃了太多的苦。”黄金村农地合作社支部委员孙国华说。严清华的付出,换来了黄金村齐刷刷的人心,贫困村成为全国文明村。

今年2月25日,严清华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应邀进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领奖回村后的他,把奖状往抽屉里一搁,又骑上摩托车察看庄稼去了。

“我多吃点苦,不算啥”

23年前,村民们对严清华、对村干部可不是现在这种感情。1999年年初,上级党委找到在金坛事业单位工作的严清华,让他回到黄金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回村第一天,村民在路上拦住严清华问:“你脑子灌水啦?放着事业单位不待,回到这个破村子,除了吃苦头,你还能得到啥?”还有的人问:“你是带了几百万回来,还是有啥灵丹妙药?”

严清华打小在黄金村长大,对这个村子有感情。但时隔26年回村,他所面临的,是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烂摊子”——黄金村在10年里换了8个村书记。任职最长的2年多,最短的只有几个月时间。村上欠下了各类债务60多万元,村民对村委账目不公开等行为怨气冲天。

丧气话听了几箩筐,严清华不仅没打退堂鼓,在部队当兵时的犟劲反而上来了。他在第一次村民大会上表态:“一年之后村子的面貌得不到改变,我还在这里向大家辞职。”

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军令状。仅仅一年时间,严清华能整出啥花样来?

严清华把修桥修路作为凝聚全村人心的第一个大工程。黄金村四面环水,通往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条扁担宽的泥路。有人生病,要找担架抬出去;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只能贱价出售。

这条公路长5.4公里,测算下来,筑路需七万方土。因为穷,租不起机械施工,只能靠全村人肩挑手提。秋收结束后,严清华把挑土的任务逐项分配到全村每家每户。他带领党员干部起早贪黑挑土,老百姓挑一方土,党员干部就挑两方土。一个月时间,七万方土提前挑完。2000年,路基铺上了沙石路面,黄金村从此有了第一条能开汽车的公路。

只要是为了黄金村的发展,严清华啥都肯干。村西北角有50多亩乱坟地,迁坟后整治利用,挖鱼塘出租,当年村集体获得租金23000元,成为造桥的第一笔启动资金。2002年秋天,黄金村第一座桥修通了。桥长50多米,宽5米,可以走100吨的大卡车,成为黄金村联通外界的“黄金桥”。“黄金桥”位于村庄北面,横跨金薛南河,桥梁两侧刻着募捐单位和个人的名字。为了造桥,严清华找了99个单位和个人,筹集到了20多万元。

为了筹集造桥修路的资金,严清华绞尽脑汁,能省即省。“我回穷村当书记了,你们要支持我啊!”修路修桥过程中,严清华找到昔日的老战友、老同事“化缘”。租一天压路机要上千块钱,他去交通局向老同事借,凭借原来在县交通局操作道路机械的经验,他自己操作压路机。

这位村民嘴里的“压路机书记”,成天把自己弄得满脸满身尘土,心里头却把账算得清清楚楚。村子里修建桥和路,光压路机租赁费用和人工操作费用这两项,就节省了好大一笔支出。“我多吃点苦,不算啥。”他说。

严清华兑现了对村民的承诺。从1999年3月到岗,村子不到一年就建了桥、修了路,村里的每一笔账目都向村民公开。接着,13座桥、10条公路,形成了两纵六横的交通网络,打通了黄金村的致富路。道路通了,村务公开了,曾经涣散的人心开始聚拢起来。

“68岁的年纪,28岁的闯劲”

严清华走路虎虎生风,不紧着点步子就会被他甩开老远。时间对他来说太紧要了——村里新开发的米乳饮料,必须尽快打开市场。7月26日,江苏连续发布了几个台风橙色预警,他却在当天下午逆风赶往金坛市区一家酒店,向常州市餐饮协会的几百个负责人推荐新产品。

“68岁的年纪,28岁的闯劲。”黄金村党支部书记王娟这样评价自己的“师傅”。23年来,严清华天天在琢磨村子的出路。

地处茅山老区的黄金村,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然而,村里老年人、外出打工的人多,土地没人耕种,机械化程度不高。村委班子经过讨论,达成一致,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靠土地生财,集体靠土地增收,并且由村集体直接经营,不对外转包。

2007年,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村民们每年每亩能够拿到土地流转经费1100元,到年终还有二次分红。

“种别人家没有的。”严清华说。他一个月里跑了6次高校和科研院所,最终决定种植软米。软米的口感介于粳米和糯米之间,很受消费者青睐。全村流转土地增加到4000多亩,其中有机认证水稻上千亩,绿色认证水稻2000多亩。

酒香也怕巷子深,严清华就抓住每一个机会推销大米。外出开会,他总要背一口电饭锅。提早来到会场,他忙活着煮粥煮饭,煮得满屋子飘散着香喷喷的气息。会议一结束,他就开始吆喝:“大家来尝一尝我们黄金村的软米哦。”一来二去,全省都知道了黄金村的有机软米好吃。

“上电视打广告,成本太高。去会场上煮饭推销,这个办法比较笨,但是很直接,效果很好。”严清华说。

市场推广的同时,严清华注册了“黄金村”牌软米的商标。品牌知名度打开了,软米销售越来越红火,为村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9年,黄金村还清了外债,贫困村“摘帽”,并且实现村集体年收入40万元,经济跃升为全区中等水平。

2013年,因年龄原因,严清华不再担任黄金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村处于发展阶段,新班子上任,还需要送一程。”上级党委让严清华担任黄金村第一书记。“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引导不领导、支持不主持、考勤又考核,做学习的第一人、发展的第一人,攻克难关的第一人。”严清华说。

其他地方都来学习黄金村种软米致富的经验,严清华热情接待,知无不言。但是,种软米的多了,竞争就激烈了。严清华和王娟寻思着如何让软米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附加值,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2014年秋天,严清华和安徽大学的教授相约前往江西南昌,洽谈米粉深加工业务。出村不久,严清华乘坐的面包车与大型农用车相撞,翻车了。他重新叫了一辆车继续赶往火车站。等谈完业务,他眼睛又红又肿,疼痛不已。医生检查后大吃一惊,三块玻璃碴儿把眼睛表膜擦伤了,病人竟然能坚持36个小时。严清华这才想起,翻车的时候窗玻璃碎了,玻璃碴儿溅到了眼睛里。

面对大家的关心,严清华满不在意。摸爬滚打中,黄金村的系列产品多起来了,即食型米粉、发芽糙米、姜味炒米茶、香酥型锅巴、炒米糖、米乳饮料等十几个品种,让消费者从传统产品中找到了乡愁老口味。目前,黄金村农产品每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其中大米的销售占75%,深加工产品占25%。

“目标再远大,只要天天干,总能实现。”严清华给大家鼓劲。在黄金村稻米加工基地,记者看到这里还挂着有机稻米、农地、农机专业三个合作社的牌子。这是严清华从2010年开始先后组建的,为黄金村的产业发展建立了团队,捋顺了机制,这从全国来看都是领先的,三个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合作社。2017年,黄金村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是全省唯一依靠稻米产业入围的村庄。

“村干部不去和群众打交道,就是把自己架空了,做事情就没有根了”

苏南的夏天,气温高达三十五六摄氏度。记者来到黄金村村委会,只见村干部办公室的门都敞开着,吊扇旋转着,却难消暑热。除了一间会议室安装了空调,村委会其他办公室都只有吊扇。

“装了空调,就要把窗户和门关好,群众来找你,就不知道你在不在。”严清华说,“村干部不去和群众打交道,就是把自己架空了,做事情就没有根了。”

串门唠嗑,是严清华做群众工作的“窍门”。朱道元是村里的老上访户,过年过节尽往市里省里跑,10多年把田荒着不种,日子过得穷困潦倒。1999年3月,刚回村里当了村书记的严清华了解情况后,提出来由他与朱道元结对帮扶。

“老朱,今天我去你家吃饭。”严清华说。“你不要骗我,我儿子儿媳妇大年初一都不在我家喝一口水。”朱道元不相信。

不一会儿,严清华到他家门口了。“老朱啊,你摘把青菜去,我们吃青菜下面。”严清华说着,拿出随身带来的两包挂面。掀开朱道元家的锅盖,指甲在锅盖上一推,厚厚一层锅盔,烧饭的铁锅锈得不成样子。

他找到一个草把子,仔仔细细把铁锅刷干净了。面下好了,他端着面和朱道元坐桌跟前吃起来。这时,朱道元掉泪了:“严书记,你是从县上交通局回来的,现在又是村书记,不仅经常来给我送吃的,今天还在我家里吃饭,给足了我面子。”

这年年底,朱道元破天荒没有出去上访。不仅如此,他还在严清华的帮助下,买了耕牛,重操旧业给村里人耕田挣钱。2003年,村干部帮助他把三间东倒西歪的房子拆了翻修,房屋不漏了,像个家了。

“严书记,以前我是让村里头疼的上访户,现在我要做带头缴税的先进户!”朱道元表态。那一年,朱道元在全村带头交了这么多年欠下来的各种款项。群众纷纷议论:“不得了,朱道元变了个人!”

转变一个人,带好一群人。黄金村是金坛区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严清华手把手带出了六七十个农机操作的徒弟。“能够熟练操作农机,是村干部的必备本领。你要带头去干,群众才能服气。”严清华说。

“严书记插的秧,苗数不多不少,插得不深不浅、不漂不倒,成活率高。”村民们争相请严清华给自家秧田插播秧苗。

为了抓紧时间给农民插秧,严清华每天早晨4点起床,直到晚上11点左右才能回到家。筋疲力尽的他倒头就睡,没时间洗衣服,就把衣橱里能穿的各式衣服全都找出来穿了个遍。老伴离家带孙子,一个月回家一趟,看到满屋丢放的沾满泥巴的脏衣服,一数有40多件。她洗了大半天,流了大半天的泪。

“群众有什么怨言,有什么期盼,要让他们说出来。村里要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打算,要先和群众沟通。”严清华说。

连续10多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严清华都在村委会值班,为的是万一有村民找他——“这时候来找我的老百姓,都是有要紧事的”。2005年,严清华查出来肝脏生了肿瘤,他瞒着村里所有人,悄悄去上海动了手术,十天后拔掉输液管回到村里继续忙工作。

“严书记一直是我们的领头雁。他的苦干巧干和创新精神、心系百姓的情怀,村‘两委’班子做到了一脉相承。”王娟说。如今,黄金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一次的民情日记交流、每半月一次的村级大事会商,让村干部的工作更扎实,和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

茅山老区的这片黑土地、环绕全村的金薛南河,见证着严清华起早贪黑的23年,也见证了他矢志不渝的赤子之心。23年来,他无数次倾听水稻拔节生长的声音、村民们絮絮叨叨的抱怨和发自真心的赞美。奔小康的路上,这座村庄获得了160多项各级各类荣誉。接下去,他要当好一名乡村振兴的志愿者,助力黄金村的“一粒米”产业链拉得更长。为此,他经常夜不能寐。他还在不断倾听,不断思考……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9日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