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算卦财运

黄的偏旁部首是什么(黄的偏旁部首是什么结构)

时间:2024-01-21 01:37:06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黄”字本义是颜色吗?甲骨文中有无“黄”字,其义为何?

“黄”字,司空见惯。

那“黄”字的本义是什么?

《说文》曰:“黄,地之色也。从田,炗(光)声。炗,古文‘光’。”

许慎说,“黄”字,是“田”和“炗”相重叠;“黄”字本义是颜色,即土地之色为“黄”。

他的说法影响深远。

可惜的是,许慎无缘见到甲骨文,而甲骨文中有“黄”字。

徐中舒先生说,甲骨文“黄”字,“象人佩環之形:‘大’象正立之人形,其中部之‘口’‘曰’象玉環形。古代贵族有佩玉之习。《礼记》:‘行步则有環佩之声。’此为佩玉有環之证。”

他还说,青铜器“师艅簋”上的“黄”字,与甲骨文“形同”,“当为‘黄’之初文。故‘黄’本象人佩環,遂以为所佩玉之称,后假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璜’字以代之,字义限于佩玉之一体(《说文》:‘璜,半璧也。’)”

关于金文“黄”,郭沫若写有《金文丛考.释黄》,亦认为“黄”乃玉佩之形。

金文“黄”,源自甲骨文字;而小篆“黄”,又承继金文。

可知,“黄”字本义是“佩玉”或精确说是“佩環”,应可信。然后,“黄”假借为土色之黄,又有了“佩環”专用字“璜”。

郭沫若《金文丛考》

在甲骨卜辞中,目前所知“黄”之用法有三——一为人名;二为地名;三为黄白之色。

卜辞中,“黄”作为人名,有“黄尹”“黄奭(shi)”。对于殷商祭祀有深度研究的常玉芝先生认为,“黄尹”当与卜辞中祭祀的殷商重臣“伊尹”是一人;“黄奭”应为“伊尹”之配偶。

卜辞中,还有“黄示”一词,似为“黄尹”“黄奭”之“神主”。卜辞中,亦有单独使用“黄”字的祭祀,或为“黄尹”“黄奭”的省称。

卜辞“合集五0四四”中,“黄”用为地名为“黄林”。具体地望暂不可考。然称“伊尹”为“黄尹”,“黄”作为其祖居之地或“封地”可能性不小。

周时,有“黄国”,在今河南潢川以西。亦有“以国为氏”者,如“春申君黄歇”。

插上一句,甲骨文中有“潢”字,是以“黄”做部首形成的“形声字”。有了孳乳新字,仍然使用本字的情况,不特限于殷商,汉以后依然多见。

卜辞中以“黄”为色,最典型便是祭祀所用“黄牛”了。

《说文》认为“黄”字本义为“地之色也”,其实不能完全怪许慎。

小篆中,表示“佩環”的有“璜”字,表示“水”的有“潢”字,而且,早在千年前,“黄”就已经表颜色了。他又无缘见到甲骨文,如此断定有情可原。

最重要的原因,是战国时期,“五行说”已完善周延,影响至深,“金木水火土”是他做出判断的最主要根据。

“五行说”有两个理论支柱——一是“五行”相生相克,易变转圜;二是“四方五位”之“求中”。

究其根源,无疑是中国上古先民通过观象授时形成的“地理方位观”和“阴阳易变转圜哲学”——“五行”配“五位”;“五位”配“五色”,“金木水火土”居中为“土”,便是黄色。

“求中”,最初是立杆侧影寻找最佳观测点的“科学实验行为”。但由于谁掌控了“观象授时”的技术,就垄断了制定时间历法的权力,很容易便给人以“与天通”印象,使天文观测与“王权”结合在了一起。

于是,“求地中”成为了掌握王权的“门槛”。从《尚书.尧典》看,帝尧让位于帝舜,是因为舜掌握了观象授时的技术。何努先生说,这或许是舜不服尧对观象授时的垄断,经过反复艰苦尝试才成功的,最后逼迫帝尧不得不让位。

关于“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译成白话的说法是:黄帝成为自古以来祭祀天帝、鬼神、山川活动最多的人。黄帝曾获得上天赐予的宝鼎,他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的蓍草来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云云。

黄帝是“五帝”之始,按照司马迁这个说法,“公孙轩辕”理所当然应该当“王”。他“居中而治”,以色名之,当然也就改称为“黄帝”了。

至少从殷商开始,王室就已经“立社”。发展到后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社稷坛”。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两朝的“社稷坛”。里面有“五色土”,“黄土”居中。所表达的,就是上述的道理——代表“天下”,代表“皇天后土”,代表皇帝“居中而治”。

写过一篇《黄帝何以叫黄帝》,汇集了历代的一些资料,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搜出来看看。

后世,“黄”除了以为“姓”,主要含义就是颜色。当然,使用中也有例外,比如,“黄瓜”并非黄色。其名原为“胡瓜”,隋炀帝讳言“胡”,于是硬生生改叫“黄瓜”,这又是“皇权至上”的一例。

黄-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huáng

注音:ㄏㄨㄤˊ

繁体字: 黃

汉字结构: 上中下结构

造字法:黄

简体部首: 黄

五笔86:AMWU

五笔98:AMWU

UniCode:U+9EC4

四角号码:44806

仓颉:TLWC

GBK编码:BBC6

规范汉字编号: 2201

黄的部首笔画: 11

总笔画: 11

笔 顺: 横竖竖横竖折横竖横撇捺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姓。

三、姓氏起源

起源一,源自嬴姓,以国名为氏。有三种说法:

①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②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 。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③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

起源二,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①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

②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云氏等。

起源三,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四、得姓始祖

陆终,吴回之子。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代以原国名为氏,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五、人口分布

远古时期,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一带,为黄姓发源地之一,族人后跟随颛顼迁至中原地区。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浮诸江南,以实海滨”,黄姓的足迹已经西达陕西和四川,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有了新的向南发展的行动。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在金华地区形成了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由湖北迁到广西的黄姓与土著结合形成了今壮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的黄姓先民;一部分进入了越南,成为当地的大姓。黄姓进入台湾地区是在明末时期。

由于黄姓主力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宋、元、明时期,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时期,黄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排在第9位。黄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7.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福建,这两省黄姓大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53.5%;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广东、河南,这四省的黄姓又集中了24.5%。全国形成了以赣浙、闽粤、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黄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黄姓大约有2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3%,排在第7位。江西仍为黄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两省,这两省黄姓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这三省的黄姓又集中了30%。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黄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83%,净增加了100万。黄姓人口分布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闽粤桂两大块黄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黄姓人口近27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2%,排在第7位。广东为黄姓人口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19.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这五省又集中了28%。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以北少黄姓、以南多黄姓的分布局面。长江以南,尤以珠江三角洲为黄姓高聚集区。其次,四川东南部,湖南东部和江西南部形成两大块次高密度的黄姓区。在近600年期间,黄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当代黄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广东中部、湖南东部、江西南部、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达到8.7人以上,占国土面积的5.7%,大约有567万人;在广西、广东、湖南南部、台湾、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贵州东南、新疆喀什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4.2%以上,在广西的桂林和钦州地区、广东的雷州半岛的比例高达8.4%以上,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1.6%;四川、云南东部、贵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大部,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4.2%,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2.6%;其他北方和西北广大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以下,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65.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

六、家谱文献

北京大兴黄氏顺天支谱不分卷,(清)黄承林纂辑,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安徽徽州新安黄氏通谱十六卷,文献目二卷,外集三卷,(明)黄录、程天相纂修,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歙县左田黄氏孟宗谱,(明)黄桂等纂修,明嘉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苏江都维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黄承良修,刘崇泉纂辑,二十年(1931年)中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江苏南通黄氏支谱,(清)黄世谦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敦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苏海门黄氏家乘,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册

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清)黄元鹏续纂,清咸丰二年(185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

上海金山黄氏族谱,(清)黄玠、黄端履编纂,清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中国图书公司铅印本二册

上海嘉定重辑黄氏雪谷公支谱,()黄士焕重纂,1948年三鑫印务局铅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

上海崇明黄氏家乘二十二卷,(清)黄汉荣修,清同治九年(1810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萧山黄氏备遗录,附昭潜录二卷,(清)黄春林等编,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萃涣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清)黄尊编,清道光六年(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今仅存第二十五卷

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博汝、黄时清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河南鲁山牛岭石黄氏家谱,(清)黄家驹、黄细渍修,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石印本

七、郡望堂号

郡望

江夏郡:汉高祖置郡。此支黄氏,为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

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治所在鱼复(今四川省奉节东)。

洛阳郡:即今洛阳,为江夏分支。

晋安郡:治所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东街南侧黄巷)。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省)。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

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陇西渭水东岸)。

西郡:为酒泉黄衍之后。治所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

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省荆州。

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堂号

山谷堂:因黄庭坚著有《山谷集》而得名。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

江夏堂:典出东汉安陆人黄香,九岁丧母,对父极孝,夏天扇枕席,冬天暖被窝。博学经典,善写文章,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魏郡太守。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八、字辈排行

安徽合肥:应绍先业刻彰其德永守典礼邦家之光

安徽砀山:忠厚传家远仁爱保久长信义群敬重和睦寿乐康

安徽六安:志守先人德书永世道长家传为礼义忠孝继贤良

河北邯郸:仲淑季礼则奕世种书田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

四川德阳:立身侍翰裕万代荣华长诗书谆孝友和睦振家邦

四川祁阳:世伯良金应国大一二三孔道光明远

四川湖山:宫商角徵羽声音谐律吕君臣民事物繁会昭规矩章社张纾循环赓续翕纯

四川荣县:世永俊占文正天星顺良成德家清敦仁阳开万景国朝维士守宗耀荣

福建永春:明瑞清敦厚

福建拱溪: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木火土金水千万亿兆庆福禄寿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节温良恭俭让

福建长汀:进国荣耀永久

福建东石:昭穆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慎行修身忠信为主承先启后孝友当遵

福建南安:守怡和衍卿印(胤)德顺秀

湖北黄州:延中文武靖国安邦名存简册功利旅常

湖南湘潭:国正添心顺官廉泽自长洪教敷华夏家声永振扬文章傅奕世礼乐绍书香源本垂谟远常伦聚一堂

湖南资阳:鼎宽玉廷人章国世维顺孝友美隹声文明昌景运林焕培金润松辉基钜深林熙坚锡溥相烈堂钧清

湖南南岳:文明水之木世德作贤良忠信培深本敬恭定永昌醇修猷益懋绍述泽恒长

江西遂川:礼义传家谦恭叔孙得意和孩

贵州六盘水:肇元显系崇应思正道中克家承祖泽辅国述宗功

贵州毕节:正中大文明英贤定嗣生传家唯有道主德永华新

海南琼崖:家敦孝友世守循良宏兹远谟载锡之光桂兰应瑞华萼呈祥子孙逢吉福禄永康

浙江陡亹:积善允征祥百世应怀祖泽立心思济同一源共振家声

广东龙川:日月天光德山河壮地基太平有意宝

广东揭西:世永笃守祖宗成宪大纳国纪益振家声光昭显德荣耀千秋赞承至士于万斯年

广东阳春:世启兰昂(炳)纪立纲举

广西容县:文章政治昭家模昌荣永耀富贵长绵

广西广州:公候卿上士爵位享荣华景瑞开龙运高明光裕时豪杰成周会宏昌世德家祥符登大庆嘉兆启元亨

云南会泽:万开清成永明

九、姓氏名人

黄歇,战国,前320年-前238年,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楚国大臣

黄石公,秦末汉初,约前292年-前195年,下邳(今江苏睢宁),道家学者

黄霸,西汉,前130年-前51年,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官至丞相

黄香,东汉,18年-106年,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官员、孝子

黄忠,三国,?-220年,南阳(今河南南阳),封关内侯

黄盖,三国,生卒年不详,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区),赤壁之战,献计火攻

黄凤麟,隋朝,555年-626年,江夏郡黄冈县,黄姓第一位状元

黄巢,唐朝,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仁泽,唐朝,865年-945年,福州侯官,黄姓第一武状元

黄居寀,五代,933年-993年,成都(今属四川),翰林待诏

黄筌,五代,约903-965年,成都(今属四川),画家

黄中庸,北宋,1030年-1110年,福建兴化(今莆田市),文学家,政治家

黄庭坚,北宋,1045年-1105年,分宁(今江西修水县),江西诗派的开创人

黄道婆,元朝,1245年-1330年,海南,女工艺家

黄公望,元朝,1269年-1354年,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画家

黄道周,明朝,1585年-1646,福建漳浦(今东山县),书画家、抗清英雄

黄绾,明朝,1477年-1551年,浙江省黄岩县(今温岭市),礼部尚书

黄宗羲,明末清初,1610年-1695年,绍兴府余姚县,史学家、地理学家

黄龙士,清朝,1651年-?,江苏泰州,围棋高手

黄慎,清朝,1687年-?,福建宁化,画家

黄易,清朝,1744年-1802年,浙江钱塘,篆刻家

黄景仁,清朝,1749年-1783年,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诗人,文学家

黄以周,清朝,1828年-1899年,定海厅(今舟山),内阁中书

黄飞鸿,清朝,1847年-1925年,广东省南海县,岭南武术界宗师

黄遵宪,清朝,1848年-1905年,广东嘉应州(今梅州),诗人,外交家

黄兴,清末民初,1874年-1916年,湖南省长沙县,创建者之一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百家姓-“黄”

黄 读音 huánɡ部首 黄 艹 八 笔画数 11 五笔 AMWU参考:蝗 黃 黄 (huáng-名词)

⑴ 黄赤色的马 [yellow horse]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⑵ 金印 [golden seal]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⑶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yellow dye]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⑷ 黄河的简称 [Yellow River] 治黄;黄泛区 ⑸ 黄帝的略称

[Huangdi,the Yellow Emperor]

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⑹ 指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porn;pornography]

扫黄

⑺ 古国名 [Huang state]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⑻ 指酒 [wine]

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⑼ 指幼儿 [infant]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⑽ 指老人 [old man]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⑾ 粪便 [excrement and urine]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⑿ 牛黄 [bezoar] 牛有黄在胆。——宋·苏轼《格物粗谈》 ⒀ 黄犬 [yellow hound] 左牵黄,右擎苍。——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⒁ 热病 [fever]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李肇《唐国史补》 ⒂ 烟叶 [tobacco leaf;leaf tobacco]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魏源《默觚下》 黄 (huáng-形容词)(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⑴ 黄色 [yellow;sallow]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千里黄云白日曛。——唐·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邵长蘅《青门剩稿》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⑵ 枯黄 [withered and yellow]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⑶ 美好 [fine]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黄huáng

⑴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⑵ 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⑶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⑷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⑸ 姓。 姓氏渊源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

黄国(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赢姓伯益长子大廉,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隆古”乡。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

关于黄姓的起源二

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江夏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黄 (huáng-动词)

⑴ 垮掉,坏了事 [fall through]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秋菱。——《红楼梦》 ⑵ 成熟 [ripen]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包含“黄”的词语

◆ 黄埃 【huánɡ'āi】  

[ yellowish dust ] 黄色尘土

◆ 黄巴巴 【huánɡbābā】  

[ sallow ] [方] 枯黄而没有光泽  

例: 这孩子黄巴巴的,可能得大病了  [ tanned ] 形容焦黄  

例: 小苗出土黄巴巴的,长到一尺多高就蔫了

◆ 黄包车 【huánɡbāochē】  

[ rickshaw ] [方] 人拉车

◆ 黄骠马 【huánɡbiāomǎ】  

[ buff and white horse horse with yellow hair and white dots ] 夹有白色斑点的黄色马

◆ 黄表纸 【huánɡbiǎozhǐ】  

[ yellow paper for worshipping the gods ] 用来敬神或祭祀死者的黄纸 包含“黄”的成语

◆ 姚黄魏紫 【yáo huáng wèi zǐ】

释义: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Originally referred to Luoyang in song dynasty as two rare peony varieties. Later, it refers to rare flowers.)出处: 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 白草黄云 【bái cǎo huáng yún】

释义: 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Describes the desolate scene of the frontier fortress in autumn.)出处: 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示例: 急觅是人,不知何往,惟独立沙碛中,白草黄云,四边无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 白旄黄钺 【bái máo huáng yuè】

释义: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Metaphor about war.)出处: 《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示例: 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钺,平定两京。 【明·无名氏《智降秦叔宝》第一折】

◆ 白叟黄童 【bái sǒu huáng tóng】

释义: 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The old man with white hair and the child with yellow hair. It refers to young and old.)出处: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四折:“仰赖圣德仁慈,白叟黄童,焚香顶礼,俺永享快乐也。”

示例: 城乡内外,红男绿女,白叟黄童,联袂往观者,何止千万人! 【清·壮者《扫迷帚》第九回】

◆ 半青半黄 【bàn qīng bàn huáng】

释义: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The crops have not grown well yet, and the green and yellow are connected. Metaphor is not yet ripe.)出处: 《朱子全书·学》:“今既要理会,也要理会取透,莫要半青半黄,下梢都不济事。”

各位亲们,大家好!

小编今天又上线啦!

前几天因为小编个人情况没能及时更新,但是特别感谢各位亲们,小编一打开头条,这几天没有更新,但是竟然发现又有小可爱关注了我。亲们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留言告诉小编呦~

期待你们的回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