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水流湍急的意思(水流湍急的意思解释)

时间:2024-01-13 21:49:13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声律启蒙 上卷 十五删 犹对尚

犹对尚,侈(chǐ)对悭(qiān),雾髻(jì)对烟鬟(huán)。

【注释】:犹对尚:犹和尚作副词用,都有还、尚且的意思。

侈:奢侈,铺张浪费。悭:省俭、小气,吝啬。

雾髻、烟鬟都形容像烟雾一样轻柔飘逸的美丽头发。亦作“云髻雾鬟”。形容妇女发髻蓬松,状如云雾。髻: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宋辛弃疾《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诗云:“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莺啼对鹊噪,独鹤对双鹇(xián)。

【注释】:莺是黄莺鸟,黄莺啼叫声婉转,被称为为春之声。唐杜牧《江南春》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喜鹊叫声叽叽喳喳的,总是显得很热闹。《禽经》云:“灵鹊兆喜”。所以俗话说“喜鹊叫,好事到”。

独鹤:仙鹤在古时候总是代表,洁身自好,卓然不群,不与世俗合污。唐戴叔伦《松鹤》诗云:“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

双鹇:世界有名的观赏鸟,尾长,雄的背为白色,有黑纹,腹部黑蓝色,雌的全身棕绿色。西汉刘向《西京杂记》说闽越王曾献给高帝白鹇、黑鹇各一双。

此处,以双鹇对独鹤,是取其异于独鹤,黑白混淆,有邀宠人前之意。

黄牛峡,金马山,结草对衔环。

【注释】:黄牛峡:长江上的一个险滩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陵峡中,海拔1047米,是三峡坝区的制高点,有三峡'第一岩'的美誉,是俯瞰'高峡平湖'和'世纪大坝三峡大坝'的最佳地点。滩边有黄牛山,上有黄色巨石,形状酷似人背刀牵牛的样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载,“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过去这里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船行十分艰难,当地民谣说:“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金马山:在今云南昆明市东面,西面有一山名为碧鸡山,史称“东骧神骏,西翥灵仪”,相距五十余里,中间是滇池,为云南的象征。

结草:见《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前命其子魏颗将其妾殉葬。武子死后,魏颗未听从父亲的遗命而将此妾改嫁他人。后来晋秦交战,魏颗和秦国大将杜回恶战,突然一位老人抛出草绳将杜回套住摔倒,魏颗方得以抓住杜回,并指挥军队打败秦军。晚上魏颗做梦,梦见那个老人对他说,我就是你将其改嫁的那个妾的父亲。

衔环: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见到一只受伤的黄雀,将其带回家,精心照料,过了百多天,伤好放走了它。当天晚上来了个穿黄衣的童子,说自己便是那只黄雀,是王母的使者,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送给他白玉环四枚,说佩上这玉环,能让您的子孙品质高洁,像这白玉环一样,做到三公这样位置的高官。后来,杨宝的后代里有四人高风亮节,位及三公。

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

【注释】:昆山:即昆仑山。古人认为那里是仙人聚居的地方,出美玉。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东海康县一带。“合浦珠名曰南珠,出欧洲西洋者为西珠,出东洋者为东珠”,国际上一向认为“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我国古时称南珠为“走盘珠”,即放在盘中稍动,就能滚动自如。《后汉书·孟尝传》载,合浦郡不产粮食,但海中盛产珍珠,后来因为官员贪求无厌,珍珠都移往他处。孟尝为合浦太守后,革除弊政,禁止官员搜刮,珍珠又重新回到合浦郡的海中。

后来人们用“合浦还珠”这个典故来比喻物之失而复得,或人之去而复返,也常用来颂扬官吏的勤政爱民与清正廉洁。

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爱着衣斑。

【注释】:阮籍旧能为眼白:《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 yì ],欢喜)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眼睛斜视时现出眼白,故“白眼”是对人轻视或憎恶的表示。

老莱新爱着衣斑:见唐朝徐坚《初学记·十七·孝子传》。老莱子为春秋时楚国的隐士。他七十时,父母看到他的头发都白了,叹息道: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会长了。老莱子便穿起五色的彩衣,学着小孩边走边跳,逗父母开心。“老莱娱亲”是相传的二十四孝之一。

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倾城女,云鬓(bìn)花颜。

【注释】:栖迟:隐居、隐遁。山中隐士以茅草为衣,采野果为食。《后汉纪·灵帝纪下》:“ 楷 ( 李楷 )字 公超 , 河 南人,以至孝称,栖迟山泽,学无不贯,徵聘皆不就。”[宋]僧文珦《草衣木食》诗云:“草衣而木食,老子乐在内;身似玄空云,踪迹了无碍。”

草衣木食:以草为衣,以树上的果实为食。

窈窕:美好的样子。

倾城女:本指能使国君昏乱而导致国家倾覆的漂亮女子,《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后也泛指漂亮女子,《汉书·外戚传》引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倾城,使全城人倾心(于她),不确。这里的倾应当是使……倾覆,败亡的意思,而不是倾心。事实上,倾心中的倾也应该解释为倾尽所有,因而带有倾覆的意思。倾城的意思就是使得国家倾覆灭亡。这里的城,指代国家。

【译文】:

犹与尚相对,奢侈和吝啬相对,像雾的发髻和如烟的发鬟相对。

黄莺的啼鸣和喜鹊的叫声相对,一只仙鹤和一对白鹇相对。

黄牛峡,金马山,父亲扎草报答救女的恩人和黄雀衔白环赠给救命恩人相对。

昆仑山是盛产美玉的圣地,合浦的珍珠失而复还。

晋代阮籍经常对那些凡夫俗子以白眼相看,以示鄙薄厌恶,春秋时楚国的老莱子为了逗父母开心,他身穿彩衣,学小儿嬉戏。

不要被世间荣辱拖累自己,要以隐者洒脱的胸怀面对得失,明粗服素餐,也能安居乐业;纵有倾城的美貌,又怎能经得起岁月的流逝,一切都将如花、月一般,美景不长。

上平15韵有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说文解字:江

jiāng

【字形演变】

【本义】——不可居住的水域

我上次提到“河”,指“可供人们居住的水域”。河里的水流是持续性的,比较和缓,河岸边有广阔的冲积平原,人们可以在这片平原上种庄稼,居住、生活。一条河流也就是一座小生态圈,河水同时养育了很多生物,每年河水泛滥之时,河边的土地就被滋养得相当肥沃,临河而居的人们,生活质量也会变得很好。

而“江”的意思和“河”几乎完全相反,它表示“不适宜人们居住的水域”,

“江”的金文左边是“氵”(

),表示水域,右边是“工”(

),是在形象地表示山间流过的曲折水道。

整体看来,“江”是一片四周包围着险峻群山的水域,它通常水流湍急,人们难以取水,若是贸然接近,甚至有被水冲走的危险;四周是山区,非常陡峭,岸边也全是砂砾和碎石,没有“河”边肥沃的冲积平原,土地贫瘠,因而很难耕种,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适合人们居住。

我们都学过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见流经三峡山区之时,长江的水流就变得相当迅速,这样“凶猛”的水流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很难被人们利用,所以“江水”的附近,一般很少有人家和村庄聚落生活。

在中国南方,很多水域都被叫做“江”,例如“金沙江”“吴江”“珠江”“锦江”等,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形大多是丘陵和山区,流经山区的水道,便被称为“江”;

而在中国北方,更多的水域被称作“河”,比如“淮河”“黄河”“海河”“漠河”“辽河”等等,这是因为我国北方大多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平原地区,地势比较平坦,水流缓和下来、滋养土地,便成了“河”。

虽说东北也有名为“黑龙江”的水域,但这条江的上游地区是大兴安岭,依然属于山区。

经过上面的解释后,你知道“河”和“江”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了吗?按照今天的地理学来解释的话,从泥土流过、水流和缓、可以亲近、可供人在沿岸居住的水,就叫“河”;而从山区流过、水流湍急、两岸陡峭,人们难以在周边居住的水,则叫“江”。

关于“ 氵”的那些事(口诀式总结)

“ 氵” 读音shuǐ ,同“水”。用作偏旁。俗称“三点水”。汉字里面只要是和这个偏旁有关系的,几乎都和水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只不过有些字在演化的过程中或者简化的过程中让人不那么容易看出来而已,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和“ 氵”有关的事吧。

小水坑叫洼

大水坑叫池

小而深叫潭

大而深叫渊

广而浅叫淀

广而深叫湖

小的湖叫泡(pāo)

湖连湖叫泊

天然池叫沼

泊连泊叫泽

山水分界为涯

两山夹水为涧

一面临水为滩

两面临水为湾

三面临水为渚

四面临水为洲

水边平地为汀

浅的海滩为涂

步行过水称涉

横过水面称渡

渡水之地为津

泊船之处称港

干旱之地为漠

小流水道为沟

人工开凿为渠

自然形成为溪

溪水汇聚为河

大河相连为江

江水汇入成海

比海盛大为洋

海水深广称汪

水深而广称鸿

水量巨大称洪

高山挂流称瀑

暗绿色水称沧

水流分支称派

水流很急称湍

水势湍急称沛

水流缓慢称滞

水面涌动称荡

水面微动称漾

水面起伏称波

高大的波称浪

更大的浪称涛

大浪也可称澜

波涛撞击称澎湃

广大而多称浩瀚

水边也可称滨浦

风吹起波称涟漪

回旋之水叫漩涡

水体移动称流

水流聚合称汇

水流分岔称汊

水流飞溅称激

由下至上称涌

猛烈上涌称汹

充满流出称溢

四处飞射称溅

四处漫流称泛

流水漫溢称滥

江河涨水为汛

大水决堤称溃

水势汹涌称沌

井中打水称汲

泥沙阻水称淤

群鱼游水称汕

海水涨落为潮

夜间之潮为汐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三点水的字是古代河流的名称,如:泾、渭、济、淮、洹(huán)、洨(xiáo)、涪(fú)、淦(gàn)、泃(jū)、滹沱(hū tuó) 、滱(kòu)、漓、灞、汝、渑(miǎn)、漯、漳等等。

还有一些表示与水有关的动作或源活动,如:沐、浴、濯、洗、涤、游、淋、漂、浇、灌、沥、泼、泄、注、淹等等。

第三类属于与水有关的一些事物名称,如滩、涂、湾、洲、汀、港、渡、津、涝、汛等。

第四类是与水有关的一些形容词,如浑、浊、污、氻(lè)、湿、漪、澎湃、汹涌、潺等。

在这里特别要说一下 “法”字,要从繁体的“灋”说起,根据《说文解字》的权威介绍,“法”字有三点水的理解,意思指法律要“一碗水端平”的含义。关于法,从古至今常和法律联系在一起,而法律其实也和“水”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法律亦是如此。“灋”右边有个“廌”(读作“zhi”),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有着明辨是非的能力,它用角顶谁,就代表谁犯了错。

还有关于“沙漠”二字,我的理解是水少则见沙,水无(莫)则为漠。

至于有人说“汢”和水,没关系,确实,但它不是汉字,是个日本的地名用字。

你还知道哪些字与水有关或者无关,欢迎评论!

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八上教材梳理

【知识梳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溃退(kuì) xiè气(泄)

锐不可当(dāng) bān发(颁)

遗嘱(zhǔ) 仲裁(zhòng)

凌空(líng) 屏息敛声(bǐng)

桅杆(wéi) 浩hàn(瀚)

娴熟(xián)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dān) 裹挟(xié)

绯红(fēi) 畸形(jī)

不逊(xùn) nì名(匿)

诘责(jié) 教诲(huì)

杳无音信(yǎo) 深恶痛疾(wù)

溺水(nì) 佃农(diàn)

劳lù(碌) 私shú(塾)

笔耕不chuò(辍) 妯娌(zhóu)(li)

脸颊(jiá) 黝黑(yǒu)

粗糙(cāo) 滞留(zhì)

愚dùn(钝) 蒙mèi(昧)

酒sì(肆) jiāng绳(缰)

胆怯(qiè) 藏污纳垢(gòu)

禁锢(gù) 侏儒(zhū)(rú)

锃亮(zèng) 盎然(àng)

zào热(燥) 骤雨(zhòu)

窒息(zhì) 吹xū(嘘)

yíng光(荧) 迂回(yū)

擦拭(shì) 搀扶(chān)

交卸(xiè) 簌簌(sù)

fù闲(赋) 踌躇(chóu)(chú)

蹒跚(pán)(shān) tuí唐(颓)

琐屑(xiè) 开kěn(垦)

主zǎi(宰) 倦dài(怠)

婆娑(suō) 虬枝(qiú)

秀颀(qí) bǐ视(鄙)

坦荡如砥(dǐ) 潜滋暗长(qián)

恹恹欲睡(yān) 洗dí(涤)

卑微(bēi) 茸毛(róng)

消逝(shì) 繁zhí(殖)

diāo谢(凋) 遏制(è)

濒临(bīn) 深渊(yuān)

俯瞰(kàn) 鲜腴(yú)

桥墩(dūn) 推chóng(崇)

惟妙惟肖(xiào) 侵略(lüè)

丘壑(hè) 嶙峋(lín)(xún)

依傍(bàng) màn延(蔓)

蔷薇(qiáng)(wēi) 雕镂(lòu)

斟酌(zhēn) suì道(隧)

恶劣(liè) 防yù(御)

顾jì(忌) 跳蚤(zɑo)

车辙(zhé) 黏土(nián)

寻觅(mì) 喧嚣(xiāo)

题跋(bá) shàn长(擅)

chà道(岔) 簇拥(cù)

摄取(shè) 遒劲(qiú)(jìng)

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yì)

2.给多音字注音。

要塞(sài) 翘首(qiáo) 酷似(sì)

悄然(qiǎo) 周济(jì) 狼藉(jí)

差使(chāi) 倔强(jué) 辟邪(bì)

记载(zǎi) 暴晒(bào) 倒悬(dào)

纤维(xiān)

3.改正短语中的错别字。

催枯拉朽(摧) 眼花潦乱(缭) 一丝不荀(苟)

油光可签(鉴) 抑扬顿错(挫) 任劳任恕(怨)

为富不人(仁) 正禁危坐(襟) 诚皇诚恐(惶)

精皮力尽(疲) 和言悦色(颜) 旁逸邪出(斜)

不折不饶(挠) 因地治宜(制) 自出新裁(心)

重峦叠障(嶂) 俯仰生恣(姿) 无动于忠(衷)

春寒料俏(峭) 长途拔涉(跋)

4.重要作家、作品回顾。

(1)《消息两则》————润之(字)——湖南湘潭人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诺贝尔——瑞典(国籍)——化学家、工程师

(3)《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4)《回忆我的母亲》——朱德——玉阶(字)——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5)《背影》——朱自清——佩弦(字)——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战士

(6)《白杨礼赞》——茅盾——沈德鸿(原名)——雁冰(字)——作家、社会活动家——《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7)《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严文锦(原名)——作家

(8)《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英国(国籍)——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9)《昆明的雨》——汪曾祺——作家——《受戒》《大淖记事》

(10)《中国石拱桥》——茅以升——唐臣(字)——桥梁专家、教育家——《桥梁史话》

(11)《苏州园林》——叶圣陶——叶绍钧(原名)——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2)《蝉》——法布尔——法国(国籍)——昆虫学家——昆虫界的“维吉尔”——《昆虫的故事》——《昆虫记》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至”是动词,“到”的意思;“于”是介词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2)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表示选择的关联词)

(3)良多趣味 (古义:甚,很 今义:好)

3.一词多义

(1)自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

(2)绝

哀转久绝 消失(

绝INCLUDEPICTURE山献S.TIF多生怪柏 极高的

)

4.词类活用

(1)晴初霜旦 名词作动词,下霜

(2)虽乘奔御风 动词作名词,这里指飞奔

的马

(3)回清倒影 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4)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

谷里

5.重点实词

(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亭:正

夜分:半夜

(3)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8)绝

·多生怪柏 绝

:极高的山峰

(9)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0)清荣峻茂 清:水清

荣:茂盛

(11)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12)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13)属引凄异 属引:连接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14)空谷传响 响:回声

(15)哀转久绝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6.文言虚词

(1)其间千二百里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2)则素湍绿潭 连词,就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问题探究

1.文章第①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三峡山高(岭连、山多、峡窄)的特点。

2.第①段写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了水的什么特点?

山的特点:连绵不断(山多),遮天蔽日(山高)。水的特点:水势浩大(水大),水流湍急(水急)。

3.作者在写三峡的水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夏季?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4.第④段写了秋季的水,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凄”“哀”两个字,表现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林寒涧肃。表现了三峡秋景凄清、萧瑟、肃杀的特点。

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

四、文章中心

这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1)古来共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2)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3)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2.一词多义

(1)欲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望(

夕日欲颓 将要

)

(2)书答谢中书书 书信,是一种文体(

答谢中书书 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

3.词类活用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形容词作名词,奇丽的景色

4.重点实词

(1)五色交辉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竞跃: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5.文言虚词

(1)实是欲界之仙都 结构助词,的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代词,指山川美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三、问题探究

本文与《与朱元思书》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本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与朱元思书》一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即可看出。

四、文章中心

这封书信以清俊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高雅之士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读出,小声说)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 与“相”连用,共同、一起(

念无与为乐者 连词,和、跟

)

3.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散步

4.重点实词

(1)月色入户 户:门

(2)相与步于中庭 中庭:院子里

(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4)水中藻、荇交横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5.文言虚词

(1)相与步于中庭 介词,在

(2)欣然起行 ……的样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三、问题探究

1.请品析本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作者自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闲人”,即清闲之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4、文章中心

本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

(1)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2)窥谷忘反 (古义:看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3.一词多义

(1)绝猿则百叫无绝 停,停止(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的

)

(2)直争高直指 笔直(

直视无碍 直接

)

4.词类活用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2)负势竞上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3)猛浪若奔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4)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5)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6)互相轩邈 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重点实词

(1)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 从:跟、随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表示约数

(4)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5)急湍甚箭 甚:超过

(6)负势竞上 负:凭借

(7)争高直指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8)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9)泠泠作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10)蝉则千转不穷 千:表示多

(11)望峰息心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12)经纶世务者 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13)横柯上蔽 横柯:斜横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14)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飞奔的马。

3.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争着向高处发展,笔直地指向天空,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三、问题探究

1.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概括了沿途所见山水景物的特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结构上:从山水两方面写,总起下文。

2.文章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奇、山之奇。

四、文章中心

这封书信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将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2.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3.一词多义

(1)得得志 实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能,能够

)

(2)戒必敬必戒 谨慎(

戒之曰 告诫

)

(3)居居天下之广居 名词,居所(

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居住

)

4.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

(2)贫贱不能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动摇

(3)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5.重点实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4)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5)无违夫子 夫子:这里指丈夫

(6)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7)与民由之 由:遵循

(8)独行其道 行:走

道:道路

6.文言虚词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怎么,哪里

(2)以顺为正者 介词,把

作为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三、问题探究

1.“是焉得为大丈夫”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3.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四、文章中心

文章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杰的人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一个正义的理想目标去奋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2.古今异义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2)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3.一词多义

(1)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显露,流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指被任用

)

(2)士入则无法家拂士 贤士(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

4.词类活用

(1)人恒过 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2)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3)劳其筋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饿其体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

(5)所以动心忍性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

震撼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起来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动词作状语,在国内

动词作状语,在国外

5.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5)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6)必先苦其心志 心志:意志

(7)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8)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常常犯错误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征验,表现

色:脸色

喻:了解、明白

(11)入则无法家拂士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6.文言虚词

(1)于

(2)而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连词,表并列(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连词,表顺承

)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舜发于畎亩之中。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三、问题探究

1.选文首先采用了举例论证(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2.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加充分。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哪一类人?

经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

4.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5.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6.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五、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了忧患可以激人奋发向上,从而阐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2.古今异义

(1)方七百里,高万仞(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今义: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3.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名词作动词,面向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3)帝感其诚 动词的被动用法,被感动

(4)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重点实词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毕:尽、全

(6)指通豫南 指:直

(7)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8)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0)且焉置土石 置:放置、安放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12)叩石垦壤 叩:敲、打

(13)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换牙

始:才、刚

龀:换牙

(14)寒暑易节 易:更替

节:季节

(1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叟:老人

(16)甚矣,汝之不惠 甚:严重

(17)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长叹

(18)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9)曾不若孀妻弱子 不若:不如,比不上

弱子:幼儿,小孩

(20)何苦而不平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21)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22)操蛇之神 操:抓

(23)惧其不已 已:停止

(24)一厝朔东 厝:放置、安放

(25)无陇断焉 断:隔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4)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大的山岗阻隔了。

三、问题探究

1.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中可以看出智叟是什么样的人?

语言描写。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说话刻薄的人。

2.文中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帮助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3.“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

反映了人们与困难做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最终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古今异义

(1)锐兵刃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2)天子先驱至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营垒 今义:墙)

(5)使人称谢  (古义:告知 今义:感谢)

3.一词多义

(1)使使人称谢 动词,派(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名词,使臣,使节

)

(2)令军中闻将军令 名词,命令(

将军令曰 动词,下令

)

4.词类活用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名词作动词,驻军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名词作动词,下诏

令,下命令

(3)介胄之士不拜 名词作动词,披甲

戴盔

5.重点实词

(1)匈奴大入边 入边:侵入边境

(2)上自劳军 劳:慰问

(3)已而之细柳军 已而:不久

(4)锐兵刃 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5)天子且至 且:将要

(6)居无何 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无何:不久

(7)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按辔:控制住车马

(8)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揖:拱手行礼

(9)介胄之士不拜 士:将领

(10)天子为动 为动:被感动

(11)使人称谢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12)曩者霸上 曩:先前

(13)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

6.文言虚词

(1)之已而之细柳军 到,往(

称善者久之 句末音节助词,不译

)

(2)以请以军礼见 介词,用(

以备胡 连词,来

)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

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过了不久,汉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汉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周亚夫)。

4.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5.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

三、问题探究

1.“上自劳军”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由对戍边驻军的概况的介绍过渡到天子亲自去军队慰问将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文中的文帝有什么性格特点?

文帝明辨是非,识才,敬才。

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