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二与一为三全文阅读(顾家四兄弟的玩具)

时间:2024-01-23 22:55:43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追“绿”而行 逐“新”而上——辽宁大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见闻

新华社大连9月23日电 题:追“绿”而行 逐“新”而上——辽宁大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蔡拥军、郭翔、张博群

九月的大连,微风和煦,天朗气清。在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天蓝色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穿梭在街区道路上,作为清洁能源的应用场景之一,承担着当地两条公交线路的日常运营任务。

山海之间的大连,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禀赋突出。近年来,大连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持续发力清洁能源新赛道,形成清洁能源生产、储能、智慧能源利用等多个应用领域,构建起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距离大连庄河市海岸线20多公里的黄海海域,300多座高约百米的“大风车”耸立在蓝天碧海间,巨大的风电机组叶片不停转动。庄河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吴静说:“目前,庄河已有4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运行,年发电量可达27.3亿度。”

这是大连庄河市海上风电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为 摄

海上风电、抽水蓄能、核能……大连市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大连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1516.5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59.8%,居东北地区前列。去年,大连全市累计发电量697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72%。

随着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输电工程1号盾构井已具备主体施工条件。“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输电工程将开辟大连市区南部新的供电通道,助推大规模储能在电力调峰及清洁能源并网中的应用。”国网大连供电公司建设部项目经理李双盛说。

大连不断延伸清洁能源产业链条,一大批清洁能源研发、生产及装备制造业企业正加速聚集。在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及氢能应用领域,大连集聚超过50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中石化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运营已有半年,每天可稳定产出1000公斤高纯度氢气,供区内氢能公交车和港区内重卡车辆使用。中石化北方能源(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波说:“企业正在筹划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该项目将开展甲醇制氢装备及零部件研发和生产,为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大连北部,由辽宁省、大连市政府与招商局集团共建的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内,新能源产业园1、2、3号地块项目建设进入收尾阶段。“产业园以风能和氢能为重点,吸引了运达风电主机厂、格罗夫氢能整车厂等项目落户。”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韩波说。

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向南40多公里的大连瓦房店市红沿河镇,这里的居民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温暖”。62岁的吴金波说:“去年用上了核能供暖,全天屋里都在22摄氏度以上,不仅暖和干净,取暖费比自己烧煤还便宜。”国家电投东北公司大连大发能源分公司核能项目部主任苏德胜说,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提供热源,我们进行后续供热运行维护管理,依托智慧供热管控平台,保证终端用户的用热质量。

核岛设备制造、兆瓦级风电核心零部件制造、化学储能成套系统研发……当前,大连正推进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等6个产业模块,通过加强清洁能源领域的基础研发、装备制造、试点示范、产业化推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郁达夫的真诚与率性——评话剧《郁达夫·天真之笔》

作者: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梳理中国文学史,郁达夫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在他的文学人生中,展现出了真诚与率性、炽热与冷静交织的矛盾特点。在话剧《郁达夫·天真之笔》(浙江话剧团出品)中,编剧林蔚然在把握郁达夫这个人物形象时,精准而细腻地勾勒出三条线:一是文学,二是情感,三是革命。经由这三点铺陈而来的话剧《郁达夫·天真之笔》也在戏剧舞台上呈现出独特风貌。

聚焦郁达夫,我们要首先从文学的角度展开讨论,没有郁达夫开创的浪漫主义抒情体加自传体小说之先河,今天大概没几个人会知道“郁达夫”其名其人。因此,文学是构成郁达夫的基石,也是我们认识郁达夫的窗口。但是郁达夫的文学作品越丰富,其舞台提炼就越艰难,这考验着编导的才情与智慧。

在《郁达夫·天真之笔》中,编剧充分展现了郁达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在小说、诗歌、散文和日记体中的造诣。“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醉眼蒙眬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他所写下的每一笔都那么真诚,凝聚在一起是一片诗心。

导演李伯男的二度创作也为该剧锦上添花。栈道,是江南之景的提取,又是舞台上不同空间得以自由转化的支点。竹帘,是幕布和景墙,又是文字书写的载体与心志的投射。因为这种里外互动、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相依,使得该剧的艺术语汇既丰富又纯粹、既简洁又充满张力。

《郁达夫·天真之笔》讲述了郁达夫的三段情感,分别代表世俗之爱、理想之爱、纯洁之爱。除了爱情,他的人生还展现了与文学同人的友谊。比如,提“创造社”,必然离不开郭沫若;言私人交情,又一定绕不开鲁迅与许广平。还有孙百刚、成仿吾、郑伯奇与诸位青年学子等,他们一起构成了全剧中郁达夫人生路上的多维棱镜,照射着他那丰富多变的思绪和“孤冷得可怜”的灵魂。从郁达夫整个人生经历看,他的情感看似是一种自我体验,实则映射着时代大背景下人性和民族的缩影。他的一些看似滑稽的行为,总是渗透着浓烈的“情”味。该剧的独特,正在于对人物情感精准又细腻的深描,话语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考。

郁达夫是一个性情作家,更是一位抗日志士。他的短篇小说《沉沦》曾以惊世骇俗般的巨浪,涤荡着固守传统的中国人。抛开时代言个体,与抛开时代评文学,都很难得到较为全面的结论。《沉沦》的意义在于,那个忧郁的、总是自我否定的“中国留学生”的终点,恰恰正是我们思考文学的起点,是作家用手中之笔,开拓文学疆土、唤醒麻木心灵的一种精神。郁达夫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看似散漫中渗透着革命和批判的“内核”。

移居南洋之后,郁达夫更是以纸笔为武器,一如既往投身抗日宣传工作。他隐姓埋名,利用商人身份多次营救爱国志士,延续了他在文学上、情感上的“真”,彻底实现了想“我”所想的、做“我”想做的“率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舞台上,“文学”的展示或渗透在演员的道白与对话之中,或隐退到幕景的提示之上。对郁达夫“情感”的描写则主要镌刻在人物的关系之中,交织在戏剧的结构之内,加之音乐的烘托、灯光的渲染,与观众构成了最紧密的张力。相对而言,对“革命”的讲述是沉潜、安静的,甚至在郁达夫生命最后一刻的“停顿”,也展现了其革命斗争的一面,它恰恰是郁达夫一生的底色。因此,郁达夫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作出的伟大贡献,是他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天然选择,这也是无数个中国人的天然选择,而正是这种天然的自觉,汇聚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话剧《郁达夫·天真之笔》对郁达夫的评价有别于一般是非、对错、好坏的二元论,而是进行了更高维度上的思考,不仅中肯地书写了郁达夫真实的一生,而且延展了郁达夫的精神表达,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体会到郁达夫的精神,在“美”的熏陶中看到了民族的未来。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6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