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鸡

牵红线(牵红线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26 16:46:04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国风获奖动画《月老》,红线错牵姻缘乱,织女爱牛,嫦娥爱猪

上影没落后,国漫曾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颓靡时期。

如今凛冬已过,万物复苏,优秀的中国风动漫也如雨后春笋般探出自己的小脑袋。

今天笔者要分享的中国风获奖动画,名为《月老》。

月老牵线、老鼠捣乱,结果却让织女和牛在一起了;

性子这么皮,多半就是单身惹的祸,就让仗义月老送鼠一段旷世的猫鼠绝恋。

短片不长,但每一帧都美如壁纸。

喜欢嗑cp的小老头,就连脸瓜子都是“爱你的形状”。

短片中,月老牵红线的方式并非是“绑红线”。

而是用笔勾画。

以牛郎织女这一对儿为例。

树上每朵小粉花分别都代表着一个人的姻缘,而月老要做的,就是玩“连连看”。

姻缘相合,便用红线连接两端。

红线连好,月老就可以开始嗑cp了。

而且还是动态模式。

你嗑cp时露出的姨母笑.jpg

嗑到兴奋处,还能嗑嗑瓜子、小零食。

不过月老年事已高,牙口不好。

就只能用杯中之物解馋。

月老:我不管,我就是没牙神仙,谁都不能阻止老爷子喝酒。

嘶,这酒真8错。

来自月老的肯定.jpg

以上就是月老的自我介绍。

而动画中的故事,发生在十分平常的一天。

今天月老喝酒了吗?

答案是正在喝呢。

瞧瞧这小手儿转碗的手势。

那叫一个老练。

再看看小老儿瘫在榻上的模样。

葛优瞅了,都要直呼内行。

矮桌上搁着酒,酒壶口飘着香。

惊动了打洞打到月老殿的鼠生赢家。

哟,这不是小白鼠嘛。

小白鼠:放肆,请叫我鼠仙大人!

小白鼠不愧为生长在月老殿的老鼠;

这家伙也是一个酒鬼。

看得见喝不着,馋虫勾得鼠仙大人的口水哗哗流。

小白鼠:我都这样了,小老头应该能懂我意思吧?

月老:年事已高老花眼,就是神仙也看不见。

只要我不睁眼睛,就看不到想喝酒的小白鼠。

酒真好喝,嘻嘻。

月老这操作,给旁边的小白鼠看得一愣一愣的。

整只鼠难以置信到变形:

这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神仙!

送给大家一个“震撼鼠生一百年”表情包。

鼠仙大人惊了!

鼠仙大人怒了!

看看这个小老头砸吧砸吧嘴的“丑恶嘴脸”!

他就没有心吗?!

月老:心?

哎、老人家年事已高,心早就死了。

砸吧砸吧嘴.jpg

心死了的小老头喝完酒,倒头就美滋滋地睡觉。

刚刚才遭遇心肌梗塞的小白鼠,赶紧查看酒壶中有没有酒剩下。

事实证明,没有。

老人家没有心,但却依旧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光盘行动。

一滴都没有剩下。

小白鼠:就很生气。

一爪子掀翻月老的酒碗,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月老腰间的笔上。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就这样,一只本本分分打洞的小白鼠,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犯罪留影。

小白鼠的首个下手目标就是牛郎和织女。

刚刚它还看见小老头搁这嗑CP。

惹我?让你的cpBE(悲剧结尾)。

这里必须表扬一下这部动画的丝滑转场。

红线在动画中拟形为各个形态。

而织女与牛郎的故事中,它拟形之后便是鹊桥。

另一头的牛郎织女正在鹊桥相会呢。

郎情妾意,眼看着就要么么哒了。

结果小白鼠直接一尾巴戳断了二人的红线。

转头将牛郎的牛,与织女的红线牵在一起。

鹊桥上的情况也随之骤变。

先是牛牛一屁股墩儿将牛郎从鹊桥上怼了下去;

织女的一腔深情,转眼变成“对牛谈情”。

从半空坠落,领盒饭的速度快到迷糊的牛郎:

我恨!

第二对惨遭毒手的情侣同样出名——后裔和嫦娥。

彼时后裔正在弯弓射金乌。

射下来一只,就回头看看自己的漂亮老婆。

幸福地看着嫦娥为自己加油助威。

二人的相处模式就是:

后裔搭弓射箭;迷妹嫦娥现场打call.

玉兔在旁边快乐吃草。

然而这一次,后裔自信回头,老婆却不在身后。

猪八戒不知何时出现在这里,此时他的咸猪手正放在嫦娥的身上。

一人一猪看起来浓情蜜意。

后裔:那我走?

猪八戒:不,你还要留下来完成工作任务呢。

老猪我抱着嫦娥走就行。

猪八戒的人生巅峰留影:

后裔:老婆都没了,还打什么工!

撂挑子不干了!

老婆别走哇!!!

尔康手.jpg

天上的金乌送走瘟神,喜极而泣:

只要全程不参与剧情就没人记得我们还在天上。

玉兔:草真好次。

说来第三对的红线,还是月老自己撞断的。

因为发现了小白鼠的犯罪行为,于是年事已高的月老,顶着老当益壮的身躯。

勇追恶鼠。

而咱们的白娘子和许仙也惨遭荼毒。

西湖美景~

三月天呐~

许仙:娘子!!!

白素贞:官人!!!

演员请就位。

石头:准备完毕,over。

于是在西湖桥上,一对情投意合的情侣双向奔赴之际;

女方华丽丽地坏了一个“小狗吃粑粑”。

这还不是最难过的。

更难过的是,在白娘子的身后,小青和许仙紧紧相拥。

白素贞:我这一腔的真情,终究是错付了。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

却只有白娘子是谐星~

凡间的姻缘一片狼藉。

天空的月老也气喘吁吁。

小白鼠十分得意:

谁让你年事已高呢,亲。

靠月老解决这次危机,眼看着是没有指望了。

美酒:终究是我扛下了左右。

只见美酒悄给装自己的酒坛子撕溜开条缝。

浓郁的酒香顿时就逸散出来。

小白鼠:呲溜。

美酒:这就叫做请君入瓮、瓮中捉鳖。

喝得醉醺醺的小白鼠,此时还不知道自己醒来后会面临什么。

下面有请捉鳖神,月老。

小白鼠还搁这香喷喷地吹鼻涕泡呢。

殊不知月老的伸张正义之手,已经伸向了这只单身鼠。

等到鼠仙大人醒来,就发现自己被善良的月老牵了红线。

红线的另一端,在猫仙大人的尾巴上。

月老:呜呜呜呜,猫鼠绝恋,太好嗑了。

实在是太好嗑了。

虽然说,在动画的最后,猫咪对着小白鼠张开了血盆大口。

但是,小猫咪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不过就是想要上演一场,“它逃、它追”的霸总戏码罢了。

小白鼠在猫咪的掌心中插翅难飞。

欢喜冤家神情凝望。

小白鼠骂骂咧咧,大肥猫满脸宠溺。

终于,这一对猫鼠cp修成正果。

月老:嘿嘿,好嗑。

至于被小白鼠拆散的那些cp。

都是洒洒水啦,月老的笔其实是全自动的。

绕树一周,红线恢复原位。

短片《月老》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中,获得了金猴奖最具潜力奖。

动画的剧情虽然简单明朗,却妙趣横生。

其中也设有很多作者的巧思,如对于红线的转场运用,以及转场后红线化作的形态都十分具有代表性。

当然,这部动画最出彩的地方并非是剧情,而是画风、画面,以及音乐的渲染。

粉粉的色调让整个场景和故事显得温馨又可爱,无形中也暗示了粉粉甜甜的恋爱。

寓意深远的故事和剧情固然动人,但如《月老》一般,简单又纯粹的动画也同样牵动人心。

如果心情不好就看看这小短片吧。

治愈又俏皮,会心一笑之后,又是满血状态。

宰相千金怀春看上姐夫,使出招妙计夺夫,“牵红线”典故由此而来

牵红线的意思就是保媒。替一对年轻男女说和促成佳偶,就叫做牵红线。世人大多只知道“牵红线”这种说法,但却不知道这个典故从何而来。唐朝时有一个叫做郭元振的男人,才华出众,而且长得也是一表人才。郭元振曾经考中过进士,当时有榜下捉婿的传统。每当科举放榜的时候,达官贵人家就会派人在榜下守着,看见才貌不凡又高中的士子,就会请他到府中一叙。

若这个士子正好是个光棍,那就把女儿或者姐妹许配给他,结个亲家。“登科”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科举考中,登上金榜。因此古时候有些地方又把洞房花烛的新婚之喜称作“小登科”。郭元振就是这么被榜下捉婿,被一个叫做张嘉贞的宰相看上了。

张嘉贞曾经深受唐玄宗倚重,在朝中颇有人望。张嘉贞有五个女儿,个个长得如花似玉,当时都没有成婚。张嘉贞其实早就听说过郭元振这个人,早就有让他做自己女婿的打算。郭元振家里并不是十分富裕,赶考的钱都是东拼西凑拿出来的。有一次,郭元振的家人托人给他捎去了一点钱应急。

郭元振刚从同乡手里接过钱,转脸就遇见了一个乞丐乞讨。郭元振立刻把自己手里的钱拿出一点给了乞丐。这件事被张嘉贞知道之后,张嘉贞对郭元振赞许不已,说他是个真正善良的人。张嘉贞本想让郭元振当自己的大女婿,可是大女儿却看不上郭元振,嫌弃郭元振家里穷,不愿意嫁。而二女儿也跟姐姐想的一样。

张嘉贞的三女儿却表示,不嫌弃郭元振,愿意嫁给他。可张嘉贞却犯了难。因为按照古代的传统,不论是娶妻还是嫁夫,兄弟姐妹之间都应当按照排行来。大哥先娶了妻子,做弟弟的才能结婚。同理当姐姐的先出嫁,妹妹才好嫁人,没有放着大女儿和二女儿不嫁,先嫁三女儿的道理。这肯定会让外人议论做妹妹的抢走姐夫的。

张嘉贞的三女儿是个很聪明的人,她也看上了郭元振,决定非君不嫁。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既能光明正大的嫁给郭元振,又不会被外人议论。她让张嘉贞把郭元振请到府中,然后五个姐妹全部躲在屏风后面,一人拽着一根丝线。丝线有五种颜色,张嘉贞告诉郭元振,五个女儿里让他随便挑一个。

选中哪根丝线,牵着丝线的女儿就嫁他为妻。郭元振选中了红色的,从屏风后面走出一个袅袅婷婷的少女,正是张嘉贞的三女儿。这件事被传为佳话,也没有人议论张嘉贞的三女儿,反而说她跟郭元振是姻缘天定。张嘉贞的三女儿牵的正是一根红线,因此后世才有了“牵红线”的说法。但事实上有人推测,不管郭元振选的是什么颜色的丝线,屏风后走出来的都肯定是三小姐。如果郭元振选了蓝色或者绿色的丝线,那如今可能就会变成“牵蓝线”或者是“牵绿线”了。

古人结婚时,为什么新郎新娘手上要拉一根红绳?现代人都应该反省

西方神话中有爱神丘比特,他是用弓箭来牵红线的。但是,在传说中他只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只会拿着弓箭到处乱射,所以,西方人总是说爱情是盲目的。

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帮助牵线的是月下老人。因为月老阅历深厚,做事周到,并且,这个形象能很好地寄托古人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他是我国神话中掌管姻缘的神仙,因此,在民间我们把媒人也称作月老。

关于月老的传说很是有趣。唐代的《续幽怪录》里就记载了一个故事:

据说,当时有一个叫做韦固的人,在他17岁的时候去了商丘。某天晚上,他看到了一个老人家。这个老人家沐浴在月光之中不停地在翻书,身后还有一个布口袋。于是,他被勾起了兴趣,就走上前去问这个老人家在干嘛?

老人家说:他是掌管婚姻的神,正在看书上的名单呢。

他又问老人家身后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老人家又回答说是红线,用来绑住夫妻姻缘的,这样不管二人分隔多远最终都会在一起的。

韦固想想自己,连忙问月老自己未来的老婆是谁。月老翻了一下书,回答他说:“你未来的妻子就是那个卖菜的瞎老太太的小女儿,今年才3岁。”

听到这话,他就有点好奇,然后,偷偷地去看看那个小女孩究竟长什么样子。

韦固看到之后,觉得小姑娘长得真丑,于是,就派刺客去杀了她。但是,那人没能杀死那个小姑娘,只在小姑娘的眉心处留下了痕迹,然后,韦固就跑了。

韦固逃跑后进了军队,十多年里他在多次战争中立下功勋。可是这么多年,他还是找不到老婆。而刺史王泰非常的看好他,知道他还尚未娶妻,于是,就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这个女孩子芳年17,长得十分漂亮可人,韦固感到十分开心。见到这个女孩后才发现在她的眉心处有一片小小的贴花。经过一番交谈后他才知道这个姑娘就是当年他派人刺杀的小女孩。

这个小姑娘原本是王泰的侄女,后来,被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养大。他这时才理解了天命难违,在以后的日子里面跟老婆十分的恩爱。而韦固当年遇见月下老人的那个小城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他当年住过的旅店命名为定婚店。

这个故事传播的很广,到了明朝还有人用这个故事为主线,写下了一本叫做《月下老定世间配偶》的杂剧。甚至,还传出《月老合婚真经》:

太极分两仪,阴阳本为一。

和合仙宫坐,掌管婚姻籍。

天喜祥光至,合卺做夫妻。

月老牵红线,夫妇长相依。

... ...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中,薛姨妈也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讲过月老的故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中也说道:“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说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作个月下老人。”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些为了追求美满幸福婚姻的男男女女都会向月老祈求保佑,希望能够找到合心合意的另一半。但是实际上,现实中的婚姻永远不会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满,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骂月老,说他不长眼睛。

但其实,这是由古代的婚姻制度跟伦理纲常造成的,并不是月老的错。跟月老相关的就是红线了,这个拴红线的习俗大概唐时就已经有了。

根据史书的记载,据说,荆州都督郭元振年纪大了却还是没有妻子。当时的宰相很赏识他就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但是,突然之间又找不到没人去说媒,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让自己的五个女儿每人手拿一根红线坐在帐子后面,只露出红线的线头然后让郭元振去选,选到谁就娶谁。

可以说,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这也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他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唐人以为,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确定和改变的,“天下之事皆前定”,“人遭遇皆系之命”,“人事固有前定”。

唐人的这种前定观念,当然,也表现在婚恋方面,“结缡之亲,命固前定,不可苟求”,“伉俪之道,亦系宿缘”。

这个故事一直到了宋代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婚礼上的一个仪式,并且,在《梦梁录·嫁娶》中就有相关的记录。时光荏苒,到了清代又变成了在婚礼上,男女双方共同牵住一块红布拜天地,入洞房的习俗。

其实,这种习惯并不是汉族人独有的,在一些少数名族中也有这种拴红线的习俗,比如说:傣族、白族等。这种习俗中包含了“同心相结,白首偕老”的美好寓意,也代表了普通百姓对于美满婚姻的向往追求。

所以,一直到现代社会,任然有很多人坚持这个古老的婚嫁习俗,其实,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资料:

『《续幽怪录》、《中国月老的由来》、《中国古老的婚嫁习俗》』

那些年,村子里人人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外号”

文/王先生

@情感学院院长

本文原创,共约2900字

小学四年级的暑假里,父亲从集市的书摊上帮我买回了一本名叫《水浒传》的书。

半文半白的章节里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当时的我没有太多的兴致去搞明白,但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却让我一直记挂在心头——

为什么那一百零八将都会有一个赫赫有名的绰号呢?

我把心中的疑惑讲给了父亲听,父亲沉闷了半天都没有作响,最后还是母亲给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咱村子里不是人人都有外号嘛,有个外号,大家叫着方便。”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这一颗疑惑的种子终究还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01

不得不说,这颗种子真的是恰逢其时。鲁西南是一片盛行绰号的沃土,每一个稍微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头顶着一个绰号。这些绰号就像一条条无形的尾巴日日夜夜地跟在人的身后,即使肉身已经化作了尘土,这些绰号依旧长久地盘桓在苍茫的旷野之上。

在大城市的书店里,我见到了太多关于民俗文化之类的书籍,可关于农村里的绰号文化,还从没有人专门地研究过。

十几年的农村生涯,让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绰号,所以在这里,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自诩为“绰号专家”。

过去在鲁西南一带,每个人一生都会有三个名字——

第一个名字是乳名,多是家族内部长辈叫的,亲切而充满慈爱,比如我的一位同学小名就叫“贝贝”。

等到了入学的年龄,小孩子便会被德高望重的老人赐予一个充满希冀与美好祝愿的名字,比如守泰、福贵、美娟等。

至于第三个名字则不会那么“四平八稳”了,它可能只是简单的外貌描述,也可能是一种身份的指代,也有可能是源自某个不同寻常的事迹,可谓千奇百怪。

02

鲁西南人称呼绰号为“外号”,字面意思就是“外人给起的名号”。

既然这个名号是外人给取的,那自然就不会太顾及当事人的脸面,有时候甚至还可能会带有一定的恶意。

村子里有个三哥,因其本人打小就一直弓着腰,所以村民们给他起了“三弓腰”的外号。尽管他本人一百个不情愿,但大家私底下都觉得这个外号起得妙,谁也不愿意在背地里再喊他的大名了,只是照面时才会生硬地叫上一声“三儿三儿”。

不要因为村民们只会给男人起外号,对于身体上有些不正常的女人,大家也向来不懂得怜香惜玉。

隔壁有个奶奶,因为生来就有点儿瘸腿的毛病,自然也就“荣幸”地有了“铁拐李”的外号,可这种“位列仙班”一点儿都不能让她舒心,我就曾经不止一次看到她捶打着自己的瘸腿唉声叹气。

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明显的硬伤,是不是就可以远离外号的困扰了呢?事实并非如此。

村东头有位刘大娘,单单因为她的身高异于普通女人(比一般女人要高出一头半),就稀里糊涂地有了一个“大洋马”的外号。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离奇古怪的外号,连一向见多识广的母亲也答不上来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才发现原来“大洋马”在九十年代原指“外国女人”,后来被乡里人用来形容那些个子高大的女性。

至于“王麻子”、“刘秃子”之类的外号,这几乎是每个村子都会有的,相信每一个读者都早有耳闻了。

03

其实,不仅人的外貌特征可以被编排成一系列的外号,某些职业也会成为“外号王国”里的重要成分。

村西头有位焗匠,烧得一手好菜,为人也和善,是村子里每逢红白喜事必请的帮手。长年累月下来,人们便给他起了一个“孙焗匠”的外号,至于“孙长根”的大名,早就被村民丢到爪哇岛去了。

在我们村子里,不仅焗匠有这种待遇,推头发的“李推子”、接生的“耿产婆”、帮人牵红线的“周红娘”都有一个响亮而颇显体面的外号。

那个年代,一个人能够被村民起一个和自己身份相匹配的外号,那是一种荣耀和幸事,至少说明这人已经有了一份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似乎手艺还不赖。

对于孙焗匠这人,我是极其熟悉的。因为每逢村子里有人老了,孙焗匠必然是要到场的。如果孙焗匠不出面,这场宴席的味道也就少了一大半了。

孙焗匠拿手的硬菜有两个,一道是红烧鱼,一道是焖猪肘子。孙焗匠这人做菜和其他焗匠不一样,他的刀具和佐料都是自家带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讲:“刀是有灵性的,自家的用着手顺;佐料都要讲究个原产地,西集上的李瞎子卖得不地道。”

我不知道孙焗匠是不是在故弄玄虚,但每次只要他出现在席面上,满场子的人都会多吃好几筐白馒头。

现在农村里的酒席上,再也看不到孙焗匠活跃的身影了,虽然镇上的餐厅一再花样翻新,但大伙儿都仍旧会怀念孙焗匠的手艺。

去年,村里一户人家想请孙焗匠出面操持酒席,可到了他家才发现,孙焗匠连端起铁锅的力气都没有了,主家也就只好作罢。

可这都丝毫没有影响孙焗匠的名声,大家还是会在酒席上时不时地冒出来一句:“如果觅孙焗匠来就好了。”

04

讲到这里,也基本将村民起外号的“两大支柱”——外貌特征和职业身份给介绍清楚了。可村民们的想象力远不止如此,他们还会根据一些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秘闻来给当事人安上一个外号。

只要这个外号在,顺藤摸瓜,大伙儿就可以再一次回忆起当年的种种趣事或者囧事——对于当事人来讲,这自然是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可对于其他人而言,则是一件念念不忘的笑料。

父亲年轻那会儿性子急,别人剜蒜胡都是要耐心地使上三刀,父亲则不然——只见他手起刀落,一刀便将蒜胡剜了下来。这种做法自然省时省力,尤其是给别人家打工做活的时候。

可“一刀而就”的大蒜底部极厚,后期剥除蒜皮时极其费力,这就相当于为主家将来的工作“埋了雷”。

所以,有一年父亲在给别人家打工时,就被严苛的主人抓住了“小辫子”,不依不饶地非要拉着父亲返工,不然不给结算工钱。

从此之后,父亲也就有了一个不太雅的名号——“王一刀”。这个外号,不知道内情的外人听起来似乎很酷,颇有些古龙笔下侠士的风度,可一旦知道了里面的隐情,则不免引人捧腹大笑了。

现在母亲和父亲开玩笑,还经常会用双手比划出“一刀而就”的动作,父亲自然明白其中的寓意,但除了乐呵呵地微笑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言语了。

说实话,父亲的这个外号还不算太赖,至少比村子里的“三鞋底”要好多了。

按照辈分,我应该喊“三鞋底”一声“三大爷”,小时候那会儿,他特别待见我,时不时地会捧着我的脖子把我整个儿身子拎起来,用他当时的话讲,“给俺小儿拔拔萝卜,快点儿长个儿。”

三大爷之所以会有“三鞋底”的外号,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年轻时他曾经被自己的媳妇儿用鞋底追着满街跑。

至于当年三大娘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火气,我始终没有问出来原因,只是看到三大爷满脸褶子里都藏着甜蜜和得意,似乎回忆当年的事情给当下的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05

如今,村子里有外号的人基本都过了不惑之年,而新冒出来的这批年轻人,还“清清白白”地没有外号。

我不知道将来的他们会不会也像父辈祖辈一样,被一些口齿伶俐的“聪明人”或恶意或善意地给安上另外一个贴切形象的名字,但有一点儿可以确定——

外号确实要比本人的大名活得久一些。就像邻居耿老奶奶一样,虽然她已经作古好几年了,名字也早就没几个人知道了,但一提起“耿产婆”的名号,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会立马想起那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那个救了无数人命的“活菩萨”。

也许,外号真的是有生命的,即使它所依附的肉身化归了尘土,它仍然能够在大地上流传下去;不然,每当我们念及当年某个外号时,也就不会怦然心动或者悄然落泪了。

——END——

(图源网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