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秤座

杜甫之七言绝句(杜甫之七言绝句之一)

时间:2024-01-02 18:31:53 作者:龙行天下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十首杜牧诗,全是七言绝句,首首经典,肯定有你喜欢的

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他擅长写七言绝句,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

他和晚唐诗人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以他们类比李白杜甫,

可见他们倍爱世人的推崇。

杜牧擅长写七言绝句,

今天,诗词君推荐十首杜牧的七言绝句,

一起来杜牧超世的才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颇受后世赞誉。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文宗大和年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杜牧离开扬州后,写下这首诗给友人韩绰。

诗人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古战场时,观赏了古战场遗物,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的。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宫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遣怀》

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诗当作于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他在扬州期间,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困顿江湖饮酒作乐放纵而行,揽着美人细腰醉看歌舞轻盈。扬州十年好像做了一个大梦,只落得青楼薄情负心的声名。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

这首诗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诗人描摹少女身姿体态,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是通过项羽之事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晨风六点|书法之美,杜甫七言绝句

杜建勋书法作品

一、作品简介

⊙作品形式:68cm×139cm横幅纸本,草书

⊙作品内容:杜甫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品款识:杜甫诗一首 鄂东 杜建勋

二、轶闻趣事

⊙怀帖过江:34cm×139cm竖式纸本,变体字

东晋的名臣王导特别喜爱钟繇、卫瓘这两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钟繇的书帖《宣示表》弄到手,当做镇宅之宝。西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王导在逃难的时候扔下了金银财宝,却把《宣示表》缝在自己的衣带中渡过长江。有人爱财如命,王导却爱帖如命,他“怀帖过江”的故事传为了美谈。

杜建勋书法艺术,带你看好看好玩的书法艺术,喜欢就来关注我们吧。

大唐诗坛七绝之争,王昌龄、李白、杜甫各一首,哪首才能称第一?

七言绝句起源于魏晋南北朝,但定型以及成熟是在唐代,它严格要求四行七言的句式,又严格要求格律一丝不苟,所以七绝写起来并不那么简单。比如有些人律诗写得妙,绝句水平却很一般;有些人精益五绝,却不通七绝之色。

但,当时光进驻盛唐,诗坛很快涌现出一批七绝高手,王昌龄、李白、王之涣、王维、杜甫、岑参等,皆能下笔生花,都是不遑多让的七绝代言人。杜甫一首《登高》毫无争议地摘得七律之冠,那么大唐的七绝第一又该花落谁家呢?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他一生留诗近200首,七绝有74首,占据盛唐绝句的六分之一,后世又有"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之语,所以将王昌龄送上七绝的首座,应该是没什么争议的。这首《出塞》以感叹国无良将为契机,抒发了对胜利的渴望,雄浑豁达,气势恢宏,又蕴含深刻意味,值得反复赏读。

明代才子李攀龙,第一次提出了"七绝第一"的概念,而且他就将这个桂冠送给了王昌龄的《出塞》。随后,不少文人表示支持同意,所以《出塞》是夺冠的种子选手。但同时,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大量诗论家开始争相研究,导致这第一的候选作品越来越多。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律第一已经拿到手,可老杜还要来掺和一笔。然而,可千万不要小看这首诗,这是老杜最晚写成的一首绝句,而且是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它短短28个字,看似平易文字,却将人生的际遇、时代的变迁、家国的忧愁熔汇一炉,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可谓举重若轻,可谓浑然无迹,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诗法易简录》讲:"此诗纯用止锋、藏锋,深得绝句之味。"藏咏是这首诗最大最高明的况味。乾隆帝主编的《唐宋诗醇》说:"此千秋绝调也。"发展到如今,这首诗亦是争夺七绝第一的大热门。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前面说到:"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而李白最为精彩的七绝,当属这首《早发白帝城》了。李白随心所欲,不假雕琢,将自己突破天际的想象与不可救药的浪漫发挥到了极致,可谓是浑然天成之作。明代诗人杨慎不禁狂呼:"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除却以上三首,还有观点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也应位列前茅:"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写得好是一方面,但小解认为一个故事也应该为其添力助威了: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饮酒,有歌姬助兴,其中头牌演唱了《凉州词》,遂引为佳话,又留下"旗亭画壁"之美谈。

当然,还有更多:王维之《送元二使安西》,王翰之《凉州词》,张继之《枫桥夜泊》,李白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都被提名过。小解谈点个人看法。首先,苍凉壮阔的边塞诗的确有感染力,《出塞》、两首《凉州词》都给人不可抵挡的苍莽本色,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身受,欲罢不能;李白的诗立意不远,主要靠个人魅力取胜;而剩余几首皆是如此,往往局限于某一个方向。

唯有杜甫之《江南逢李龟年》,是小解心中的七绝之冠,因为从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年迈的老杜,还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逝去,看到了一个帝国的衰败,这种深刻是其他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或许这就是诗圣之"圣"的含义,圣不止关乎自己,还关乎天下,关乎黎民苍生。

《诗薮》40年来首出新版,它曾左右明清对古典诗歌的认知

一部历史题材剧《庆余年》中,男主范闲穿越到古代,参加诗会,与人斗诗,他吟诵杜甫《登高》,一战封神。在自我剖白中,范闲心中暗想:“这首《登高》,人称古今七言律第一,你们一辈子别想写诗了。”

“古今七言律第一”这一经典的论断即出自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写作的、最近推出新版的《诗薮》,书中写及:

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诗薮》中,既点评已经在文坛有一席之地的诗人们,也以非凡的见识发现新作。最著名的一个案例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宋以前,《春江花月夜》寂寂无名,众多诗论中,唯有胡应麟在《诗薮》中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此后该诗地位才顺势一再攀升,被后世誉为“孤篇盖全唐”。

对于那些“徒有虚名”之作,胡应麟也会毫不客气指出,比如宋徽宗的诗写:“日射晚霞金世界,月临天宇玉乾坤”,被当时人捧为“取对精切,韵格高胜”,但《诗薮》却说它:“大似鲜华,而村陋逼人,去诗愈远。”

胡应麟也谈论在诗评中存在的太过拘泥、甚至是败了诗性的现象。比如韦应物在著名的《滁州西涧》中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就有人考证,“春潮绝不能至”,胡应麟认为:“不知诗人遇兴遣词,大则须弥,小则芥子,宁此拘拘?痴人前政自难说梦也。”

以上则是对于《诗薮》的直观了解。最近,新版的《诗薮》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记号Mark品牌出版。这是继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排出版《诗薮》后40余年,再次推出的新版。重版《诗薮》在1979年版的基础上,参校以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吸收了王明辉、侯荣川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了阅读便利,全书繁体横排,保留专名线。

《诗薮》

《诗薮》与中国古典诗论

《诗薮》全书共二十卷,分内编、外编、杂编、续编四部分。以内编为例,共六卷,分别为:古体上杂言、古体中五言、古体下七言、近诗体上五言、近体中七言、近体绝句;外编六卷,分别为:周汉、六朝、唐上、唐下、宋、元。基本上以诗歌的体裁与时代先后为大框架。

关于《诗薮》的评价,明代曾编有《唐音统签》这部中国古代私人纂辑的部头最大唐五代诗歌总集的胡震亨,在读完《诗薮》后说:“胡《诗薮》自骚、雅、汉、魏、六朝、三唐、宋、元以迄今代,其体无不程,其人无不骘,其程且骘,亦无弗衷。……吾尝谓近代谈诗,集大成者,无如胡元瑞。”

“集大成者”是中肯之语,二十万字洋洋大观,《诗薮》继《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等经典之后,将中国古典诗歌批评推向了又一座高峰。

胡应麟之后的众多诗论家,都潜在地在与《诗薮》对话,《诗薮》中对于诗人们评价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明清以来研究者对于古典诗歌的认知与审美取向。

就以最近争论不休的“杜甫是否已经过时”“李白杜甫孰优孰劣”等问题,明朝的胡应麟站在他的时代也给出了他的回答。他论李白、杜甫时,文字洋洋洒洒,其诗论本身就极具诗性:“阖開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霆,凄风急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

胡应麟也非常准确地找到李、杜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诗歌的顶点人物之最重要的关节,即关注李白的“才”与杜甫的“体”:

唐人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包罗万汇。李惟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惟兼总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咸蓄。

后世在论李、杜时都难以忽视这样的评价,在将李、杜进行区分时,也常会将立论的关键放在这一点。以汉学家宇文所安著名的《盛唐诗》为例,写李白的一章名为《李白:天才的新观念》,聚焦于李白“完全自然的、无法掌握的及近乎神灵”的诗性与才气;而对于杜甫的论述则关注其“文体与诗歌语言大师”的身份,关注其“圆美精致的语词”“异常句法和新奇语义”。

宇文所安《盛唐诗》

但是,这样重要的《诗薮》在四十年间都没有推出新版,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即便是古典文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阅读《诗薮》这样的中国古典诗论都是有极大的难度的。

中国古典诗歌点评不会像西方的文学理论一样条分缕析,从某一概念的起源、定义、流变这样详细地论述,而是采取一种“舍筏登岸”的方式,从南朝的《诗品》开始,对诗的鉴赏就注重品味与感受,辨析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审美特征、对作品审美价值高下的估定、对某种美学理想进行阐发,都有着很浓烈的感彩和主观意味。

中国古典诗论中的概念也是极为抽象的,比如“才”“气”“骨”“势”,甚至追求“不落言筌”“得意忘言”;在写作中,古典诗论的写作者也不会像西方的批评家那样按照某种理论模式进行详细地推理、演绎和论证,甚至经常一上来就给出非常直接的定论。而这看似简单直给的评价,则是作者凭借着个人的才学、阅历、见识在无数诗篇中涵泳,充分地品味与分析之后,以极为凝练的语言写出。

古典诗论在写作中不发长篇大论,以一种片段化的、零星的、灵感乍现般的诗性语言来进行表达,言辞洗练。另外,以《诗薮》为例,写作习惯上,胡应麟对于同一诗人的点评会称其不同的字与号,读者非常容易混淆。且诗薮写作于明嘉靖年间,胡应麟纵论各种诗歌作品与诗人,于他是信手拈来,于普通读者、乃至于文学研究者都是极陌生的,需要花很大力气去理解。

《诗薮》

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胡应麟的诗歌主张

知人论世,要理解《诗薮》,也需要了解作者胡应麟。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又字明瑞,号少室山人、石羊生,浙江兰溪人。万历四年中举,后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著书立说,胡应麟著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

就其个人经历而言,胡应麟的整个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京城,受到了复古派的巨大影响。万历四年八月,26岁的胡应麟参加浙江乡试中举。此时的他,虽未结识后来对他影响极大的王世贞,但在其纵论“文章学问之途”的策论中,已对王世贞高度评价。王世贞作为当时的文坛盟主,在李攀龙去世后独操文柄二十年。《明史》说王世贞:“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

王世贞去世,一代文坛盟主陨落,胡应麟被视为衣钵继承者,越来越受南方文坛的重视。特别在万历二十一年汪道昆卒后,胡应麟名气愈重,光绪《兰溪县志》说他:“称老宿,主诗坛,大江以南皆翕然宗之。”

从这部《诗薮》中,也很可以看到胡应麟之见识与才华。

《诗薮》中,他纵横捭阖地回顾各个时代,描述出的诗歌发展线索大抵是:从夏开始,到周代达到一个高峰,至秦代而衰落,汉代复回盛世,六朝衰弱,唐代再至极盛,但中晩唐已开始没落,至宋元时极衰,再到明代恢复繁盛。汉、唐,是诗歌理想中的盛世,也是推崇复古派思想的胡应麟所推崇的、所要效仿的时代。

胡应麟评诗所选定的基准也因此是汉诗与唐诗。他把汉代古诗置于不可企及的地位,认为:“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汉之诗也。”

唐诗在胡应麟的观念中,则达到极盛:“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沈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诗薮》

在审美取向上,体格声调、兴象风神是胡应麟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诗薮》说:

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鬯;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具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譬则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讵容昏鉴浊流,求覩二者?故法所当先,而悟不容强也。

有学者认为,具体来说,所谓的“体格声调”,主要是指古代典范作品特别是汉唐诗的体格声调。从汉唐典范作品的研习模仿人手,提高诗的创作能力和欣赏感悟能力,取得诗歌创作“兴象风神”的审美境界,这是胡应麟复古诗论的主旨。

在具体的诗歌实践中,胡应麟也给出建议,如学律诗:“学五言律,毋习王、杨以前,毋窥元、白以后。先取沈、宋、陈、杜、苏、李诸集,朝夕临摹,则风骨高华,句法宏赡,音节雄亮,比偶精严。次及盛唐王、岑、孟、李,永之以风神,畅之以才气,和之以真澹,错之以清新。然后归宿杜陵,究竟绝轨,极深研几,穷神知化,五言律法尽矣。”

胡应麟的复古派思想也体现在其很强烈的辨体意识。胡应麟认为,每一种体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本色,《诗薮》的内编,分六卷讨论古体、近体与绝句,意在详细探究每种诗体的源流与发展,特别从其起源到成熟的阶段抽绎出该体的本色。

如对于七律的探讨:“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意,一变也。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钱、刘稍为流畅,降而中唐,又一变也。大历十才子,中唐体备,又一变也。乐天才具泛澜,梦得骨力豪劲,在中、晚间自为一格,又一变也。张籍、王建略去葩藻,求取情实,渐入晚唐,又一变也。李商隐、杜牧之填塞故实,皮日休、陆龟蒙驰骛新奇,又一变也。许浑、刘沧角猎俳偶,时作拗体,又一变也。至吴融、韩渥香奁脂粉,杜荀鹤、李山甫委巷丛谈,否道斯极,唐亦以亡矣。”

杜牧的七言绝句,首首经典,一起来欣赏杜牧超世的才华

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他擅长写七言绝句,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

他和晚唐诗人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以他们类比李白杜甫,

可见他们倍爱世人的推崇。

杜牧擅长写七言绝句,

今天,诗词君推荐十首杜牧的七言绝句,

一起来欣赏杜牧超世的才华。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文宗大和年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杜牧离开扬州后,写下这首诗给友人韩绰。

诗人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颇受后世赞誉。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古战场时,观赏了古战场遗物,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的。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宫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遣怀》唐·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诗当作于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他在扬州期间,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困顿江湖饮酒作乐放纵而行,揽着美人细腰醉看歌舞轻盈。扬州十年好像做了一个大梦,只落得青楼薄情负心的声名。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

这首诗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诗人描摹少女身姿体态,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是通过项羽之事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被称为\"唐人七律之冠\"的《登高》真是永远无法超越的格律样板吗?

《登高》载于《杜工部集》,是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被后人盛赞为\"唐人七律之冠\",明人胡应麟在《诗薮》称其:\"作诗大法,唯在格律精严,词调稳契,使句意高远,纵孜孜可剪,何害其工?骨体卑陋,虽一字莫移,何补其拙?如老杜'风急天高'乃唐七言律诗第一首。 \"清代杨论在《杜诗镜铨》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

从永明体开始创作律诗的诗人不计其数,但是要说律诗第一人,杜甫当之无愧,而杜甫的《登高》一诗又确实是其中的巅峰之作。

其实在杜甫之前,有一首七律被誉已久,即崔颢的《黄鹤楼》,连诗仙李白都仿造其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学界对《登高》与《黄鹤楼》孰为第一也有过争议,但是大部分都认同\"七律之冠\"为《登高》,主要胜于格和律两个方面。格是指的意,即内容格调,律是指声调。

一.形式声律上的顿挫起伏

从形式声律上来看,《登高》早在唐代就成为学习格律的标杆,几乎是标准之作,平仄、粘连、对仗、押韵均为规范,我们可以从标准格律检测的结果看到: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哀:十灰】 押韵

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十灰】 押韵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来:十灰】 押韵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台:十灰】 押韵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杯:十灰】 押韵

--------------------检测结果(平水韵)---------------------

只有第五字的猿建议用仄,但是也是可平可仄的,完全符合仄起平收式的规则,此外,对仗不仅工整,而且雕刻痕迹并不厚重,虽句句有对,如风急天高、渚清沙白、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万里、百年、悲秋作客、多病登台,艰难、潦倒等,但笔法错综加上情感的浑然一体,完全没有刻意矫造之感。

二.内容格调上的沉郁浑融

从内容格调上看,这也是《登高》胜于《黄鹤楼》乃至所有格律诗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于这首诗的情感是极为深沉厚重又融为一体的,此时杜甫已经五十六岁,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依旧混乱,且国家经长期战乱后破落不堪,杜甫当时本入严武幕府,不过严武却病逝,彻底失去庇护,于是离开成都草堂南下,患有严重肺病,病魔缠身,处境落魄,兜兜转转几个月后才到夔州,身体每况愈下。诗歌开头四句就以登高所见的凄凉景色入手,直入主题,借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辅以急、高、哀、清、白、飞、无边、不尽等词修饰,描绘了一幅萧条深远的秋景图,但是首联到颔联也是有变化的,落木与长江虽萧瑟,但是加上无边与不尽更显境界的阔大,也更烘托出诗人的难酬之慨和眼光之远,为后四句对人生之叹的普遍情感抒发做铺垫,颈联的十四个字尤其凝练了多层含意,道尽了自身全部的境况,\"万里\"说明夔州到家乡距离遥远,表现了自己的漂泊,\"悲秋\",又是从时节上衬托这种凄凉感,与前面的景色也相吻合呼应,\"常作客\"加强表明诗人多年的羁旅行役,居无定所,再加上自己还\"百年多病\",更体现了漂泊不定还要受尽百病缠身 的苦楚,一个\"独\"字写出形单影只,举目无亲的落寞 ,\"登台\"再次点明真题,仅这两句诗无疑已让后人难以跨越,无论是句意的高度凝练,还是情感的流畅浑融,都足令人折服,尾联把这种情感推向更深层次,我们可以同国运艰难,仕途艰难,人生艰难联系在一起,\"艰难\"与\"潦倒\"又能同前面的\"常做客\"和\"多病\"联系在一起,因为身体原因连登高饮酒消愁也做不到,即便有万般愁绪无以排遣,实在是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这种忧国伤时的情操即便过去千年我们也仍可以这简单的八句话中领悟得到,这是一首优秀诗歌的共同特点,即我们能从诗歌中感悟到一种普遍情感,在精神上给予我们共鸣,在杜甫这里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这也是中国诗歌的魅力所在,至于以后能否还有诗可能超越杜甫,说永远不能似乎是过于武断,但至少可以说这首诗在格和律上的造诣是很难超越的,最起码目前还没有,而且文学本身就是不断继承又创新的过程,在一项艺术高踞巅峰的情况下,往往又会有一种新的创作出现,比如在李杜诗歌难以逾越的辉煌成就下,韩孟诗派独辟蹊径,往奇险上下功夫,而元白诗派往通俗平易的方向走,再比如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繁荣,这都是文学规律的一种体现,所以与其说超越不超越这个问题,我更愿意说《登高》已踞高峰,我们应该去瞻仰与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灵活创造一种新的形式,而不必恪守一个固定的模板、样板,文学需要传统力量,同时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两者皆不可抛。

热门推荐